安徽滁州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立足基层实际,以深化改革为抓手、以区域协同为路径,主动融入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协作、创新监管模式,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2024年,该市通过靠前指导、问需跟踪、产业对接,累计承接长三角医药器械项目13个,总投资额达27.5亿元。
畅通要素流动 激发市场活力
打造产业承接“强磁场”。围绕长三角医药器械产业协同布局,滁州市制定专项规划,构建“三区两地”产业发展格局,以中新苏滁产业园、“浦口—南谯”“顶山—汊河”等省际毗邻地区为载体,精准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加速成为长三角医药器械产业辐射腹地,实现从“承接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擦亮跨省通办“金招牌”。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滁州市率先实现企业登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等17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37项服务长三角“一网通办”。该市通过设立标准化线下专窗、推行“收受分离、异地可办”模式,为长三角企业提供申报指导、材料寄递等“一站式”服务,助力外资企业登记公证认证文件互认共享,让企业体验到长三角“无边界”的便利。截至目前,滁州市已办理长三角股东及管理人员互认案例2起,跨省通办的办件量同比增长超200%。
探索质量基础“一体化”。滁州市以仪器仪表产业为试点,推动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促成苏皖两省质检中心战略合作,共建共享实验室资源。在2024年全国“质量月”苏浙皖赣沪系列活动中,该市两部作品获质量品牌故事大赛优胜奖。此外,通过采取参与制定长三角区域地方标准《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和协同仲裁服务规范》等举措,滁州市将“质量基因”嵌入区域协同发展脉络。
打破行政壁垒 共建治理新局
滁州市以知识产权“共享圈”释放创新动能,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联盟,11个产品入选重点保护名录,5个案例入选保护典型。通过创新“集中送达﹢集中调解”模式,与长三角城市共建专利导航基地、共享专利信息平台,促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利在该市产业化落地,并签订苏皖四县(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推进跨区域执法互助、资源共享。
滁州市以食药安全“防护网”筑牢民生底线,对标上海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实训中心,建成市级实训中心1个,并推动“南京都市圈﹢”11城签订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协议。该市与长三角20余家知名药企建立假劣药品快速鉴别通道,选派干部赴沪挂职学习先进经验,实现药械监管“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助推滁州市明光市、盱眙县等6个县(市、区)食品安全跨区域联动协议落地,让长三角百姓的“菜篮子”更安全。
滁州市以网络监管“云平台”破解跨域难题,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共建“红盾云桥”执法协作系统,打通淘宝天猫平台数据壁垒,联合整治网络违法行为64起,查办案件40余件,宁镇滁3市联合开展的登记豁免主体专项整治入选
典型案例。
凝聚发展合力 融合共创未来
滁州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党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四大行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党支部书记座谈会、跨区域党建联建,探索机关党建服务一体化新路径。在滁河禁渔联合执法、公平竞争审查交叉检查等工作中,党员先锋队冲锋在前,2024年共办理禁渔案件16件,完成苏皖两省5县跨域双随机联合监管战略合作,以“红色引擎”驱动区域协同发展。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新要求,滁州市持续深化标准互认,推动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跨省互认,打造长三角“无证明办事圈”;升级产业协作,探索缺陷产品伤害风险监测合作;创新智慧治理,拓展“阳光药店”数字化平台,共建长三角市场监管风险防控体系。
据了解,滁州市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壮阔画卷上,书写着市场监管改革的生动注脚,该市将继续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贡献更多“滁州经验”。
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立足基层实际,以深化改革为抓手、以区域协同为路径,主动融入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协作、创新监管模式,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2024年,该市通过靠前指导、问需跟踪、产业对接,累计承接长三角医药器械项目13个,总投资额达27.5亿元。
畅通要素流动 激发市场活力
打造产业承接“强磁场”。围绕长三角医药器械产业协同布局,滁州市制定专项规划,构建“三区两地”产业发展格局,以中新苏滁产业园、“浦口—南谯”“顶山—汊河”等省际毗邻地区为载体,精准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加速成为长三角医药器械产业辐射腹地,实现从“承接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擦亮跨省通办“金招牌”。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滁州市率先实现企业登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等17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37项服务长三角“一网通办”。该市通过设立标准化线下专窗、推行“收受分离、异地可办”模式,为长三角企业提供申报指导、材料寄递等“一站式”服务,助力外资企业登记公证认证文件互认共享,让企业体验到长三角“无边界”的便利。截至目前,滁州市已办理长三角股东及管理人员互认案例2起,跨省通办的办件量同比增长超200%。
探索质量基础“一体化”。滁州市以仪器仪表产业为试点,推动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促成苏皖两省质检中心战略合作,共建共享实验室资源。在2024年全国“质量月”苏浙皖赣沪系列活动中,该市两部作品获质量品牌故事大赛优胜奖。此外,通过采取参与制定长三角区域地方标准《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和协同仲裁服务规范》等举措,滁州市将“质量基因”嵌入区域协同发展脉络。
打破行政壁垒 共建治理新局
滁州市以知识产权“共享圈”释放创新动能,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联盟,11个产品入选重点保护名录,5个案例入选保护典型。通过创新“集中送达﹢集中调解”模式,与长三角城市共建专利导航基地、共享专利信息平台,促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利在该市产业化落地,并签订苏皖四县(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推进跨区域执法互助、资源共享。
滁州市以食药安全“防护网”筑牢民生底线,对标上海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实训中心,建成市级实训中心1个,并推动“南京都市圈﹢”11城签订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协议。该市与长三角20余家知名药企建立假劣药品快速鉴别通道,选派干部赴沪挂职学习先进经验,实现药械监管“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助推滁州市明光市、盱眙县等6个县(市、区)食品安全跨区域联动协议落地,让长三角百姓的“菜篮子”更安全。
滁州市以网络监管“云平台”破解跨域难题,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共建“红盾云桥”执法协作系统,打通淘宝天猫平台数据壁垒,联合整治网络违法行为64起,查办案件40余件,宁镇滁3市联合开展的登记豁免主体专项整治入选 典型案例。
凝聚发展合力 融合共创未来
滁州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党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四大行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党支部书记座谈会、跨区域党建联建,探索机关党建服务一体化新路径。在滁河禁渔联合执法、公平竞争审查交叉检查等工作中,党员先锋队冲锋在前,2024年共办理禁渔案件16件,完成苏皖两省5县跨域双随机联合监管战略合作,以“红色引擎”驱动区域协同发展。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新要求,滁州市持续深化标准互认,推动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跨省互认,打造长三角“无证明办事圈”;升级产业协作,探索缺陷产品伤害风险监测合作;创新智慧治理,拓展“阳光药店”数字化平台,共建长三角市场监管风险防控体系。
据了解,滁州市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壮阔画卷上,书写着市场监管改革的生动注脚,该市将继续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贡献更多“滁州经验”。
- 武汉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2025-02-21)
- 宁波鄞州守护“以菜换餐”养老服务新模式(2025-02-21)
- 用哪吒精神守护知识产权(2025-02-21)
- 市场监管在行动·开学季江苏南京:出台“六严六强”护航校园食安(2025-02-20)
- 开展食安“百姓点检日”活动 营造共治共享良好氛围(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