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保湿技术强贴:“深层补水”是伪概念
夏日已逝,秋冬来临,又到了护肤品“换季”的时候了。
肤质不同的人,需要的护肤产品可能不一样,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常用的肤质分类法(干性中性油性)是按照皮肤出油的程度来划分的,而皮脂的分泌又和温度密切相关,较高温度下皮脂腺会比较活跃,分泌更多皮脂。所以一个人的肤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年龄、季节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秋冬季节所需的护肤品可能和夏天完全不同。
具体对于保湿类产品来说,由于夏天温度高,皮肤出油出汗多,并不需要太多的保湿产品和繁琐的护肤步骤。相反秋冬季节温度低,有些地方还伴随湿度低风沙大,皮肤出油出汗少,保湿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特别是要注意做到“洗不过度,润要做足”,否则皮肤容易出现干燥、皱纹和色斑等衰老现象。
下面是秋冬季节使用护肤品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正确选用洗面奶
市场上主流的洗面奶配方是用碱(例如氢氧化钾)和脂肪酸(如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发生中和反应得到脂肪酸盐。如果洗面奶的成分表上面有氢氧化钾和两种以上的脂肪酸,就基本可以确定属于主流配方。用这种洗面奶洗脸后会有一种很爽滑的感觉,尤其受到皮肤出油比较多的年轻顾客追捧。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类配方的优点是清洁力强,缺点是清洁力太强了,可能会造成清洁过度的现象。所以秋冬季节要注意用法,可以在夏天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用量。
除了脂肪酸盐的配方外,还有一类配方是以磺基琥珀酸酯钠盐为核心,搭配氨基酸或者甜菜碱型的表面活性剂体系,这种配方清洁力好,刺激性小,而且泡沫丰富,市面上主打氨基酸+高泡沫概念的洗面奶基本都是采用这个配方。
由于洗面奶在脸上停留的时间很短,只能清洁,不可能发挥什么保养作用,所以洗面奶的牌子并不很重要。但是,无论属于什么肤质,使用什么类型的洗面奶,都不要把脸洗得紧绷灼热干涩,否则油性皮肤可能会导致外油内干,干性皮肤可能导致红血丝敏感肌等问题,美容不成反毁容,后患无穷。正确的洗脸方式是洗完之后感觉滑滑的,好像没有洗干净一样,这说明脸上的皮脂膜还在,没有过度清洁。
补水是个伪概念?!
补水产品大都是定位在“清爽”、“快速吸收”,剂型以水和乳液为主,核心成分是甘油、透明质酸、天然保湿因子等各种水溶性的吸湿剂。由于要达到“清爽不油腻”的肤感,所以配方里面少用甚至不用油性成分。
夏天的时候皮肤大量分泌皮脂和汗水,外界环境湿度比较高。吸湿剂既可以截留一部分通过皮肤表面挥发的水分,也可以从外界吸收水分,所以夏天拍一拍爽肤水,再稍微涂抹一点清爽的保湿乳液就能满足保湿的需求。然而秋冬季节外界环境的湿度低水分少,皮肤出油出汗也少,此时吸湿剂不但不能从环境中吸水,就连皮肤本身的水分都可能留不住。
这样说并不是要彻底否定补水产品的价值,实际上这类产品是有存在意义的,例如可以立即缓解皮肤因缺水造成的不适,也可以让后续的面霜涂抹更加顺滑,但也仅此而已。由于角质层屏障的存在,补水产品只能在皮肤表层暂时补水,不可能“快速吸收”,更不可能“深层补水”。
出于营销的需要,厂家往往片面夸大补水产品的效果,消费者也被误导,以为只要用了补水产品就万事无忧。所以经常有人抱怨“明明我用了全套的水乳霜精华补水产品,为什么脸上还是干燥得脱皮起屑?”原因就在于秋冬季节的补水产品只能暂时补水,不能锁水,用得再多,水分照样要流失;产品越是清爽,流失越快。
以油锁水是王道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我们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补水上面,因为无论补充多少水,它们都会迅速挥发到空气中。想要皮肤保持充盈的水分,就必须“以油锁水”,把水分留住。用来锁水的油性成分被称为封包剂,它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油膜,类似于一碗过桥米线上面那层油一样,可以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流失。
封包剂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非生物脂质和生物脂质两类。非生物脂质是最常用的封包剂,按照来源分为矿物油(如凡士林、石蜡)、动物油(如蛇油、马油、羊毛脂)、植物油(如橄榄油,乳木果油)。生物脂质是指表皮角质层本身就有的脂质成分,主要包括神经酰胺、脂肪酸和胆固醇。在选择保湿乳霜的时候,可以优先关注含有以上成分的产品。
由于保湿的技术门槛很低,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厂家就把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营销上,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噱头进行宣传,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就容易被误导。
每个人的肤质都不同,适用的保湿产品也不同,所以不要盲目跟风长草,广告说什么不重要,网红达人推荐什么不重要,自己的舒服感觉最重要。用了一款产品觉得太油腻或者太紧绷,太香或者太粘腻,都说明这款产品不合适自己。
从头到脚不遗漏
除了面部的保湿之外,身体还有几个部位的保湿也不能忽略。
1、嘴唇
嘴唇没有皮脂腺和汗腺,角质层也很薄,所以秋冬季节很多人都会出现嘴唇脱皮的现象,此时切勿用舌头去舔,否则脱皮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正确的应对方法是涂抹润唇膏,在吃饭、喝水,刷牙之后要补涂。
嘴唇和口腔直接相连,唇部产品很大可能进入体内,所以唇部用的产品尤其要注意成分的安全性,配方越简单越好,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成分(如香精香料、色素、防晒剂)。
2、颈部
颈部皮肤的结构与唇部类似,再加上每天频繁地转动,如果不护理好的话就容易暴露一个人的真实年龄,所以面部的保湿程序要延伸到颈部。从配方角度来说,面部能用的产品,颈部也可以用;但是从肤感的角度来说,颈部皮肤很怕出现粘腻感,所以可以考虑油而不腻、滑而不粘的产品,具体产品选择同样是以自己的感觉为准。
3、手脚和身体
手部和身体的保湿比较简单,就用便宜实惠的润体乳即可,因为身体有衣服的保护,皮肤不像面部那么娇气,也不要求良好的肤感,所以基本上都是用物美价廉的矿物油作为主要的封包剂。
脚部皮肤往往会角化过度,有一层厚厚的茧,伴随着干燥甚至龟裂,严重的会爆开一道道口子,出现流血现象,所以干性皮肤尤其要注意脚部的保湿护理。最佳的护理时机是晚上睡眠时间段,可以在睡前用热水烫脚,擦干水后趁热涂抹一层药用凡士林(药店有售),然后套上一个超市常见的保鲜袋,在大拇指部位轻轻撕开一道缝隙,再穿上厚的棉袜,第二天起床就会发现脚部皮肤明显变得柔滑细腻。
夏日已逝,秋冬来临,又到了护肤品“换季”的时候了。
肤质不同的人,需要的护肤产品可能不一样,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常用的肤质分类法(干性中性油性)是按照皮肤出油的程度来划分的,而皮脂的分泌又和温度密切相关,较高温度下皮脂腺会比较活跃,分泌更多皮脂。所以一个人的肤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年龄、季节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秋冬季节所需的护肤品可能和夏天完全不同。
具体对于保湿类产品来说,由于夏天温度高,皮肤出油出汗多,并不需要太多的保湿产品和繁琐的护肤步骤。相反秋冬季节温度低,有些地方还伴随湿度低风沙大,皮肤出油出汗少,保湿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特别是要注意做到“洗不过度,润要做足”,否则皮肤容易出现干燥、皱纹和色斑等衰老现象。
下面是秋冬季节使用护肤品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正确选用洗面奶
市场上主流的洗面奶配方是用碱(例如氢氧化钾)和脂肪酸(如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发生中和反应得到脂肪酸盐。如果洗面奶的成分表上面有氢氧化钾和两种以上的脂肪酸,就基本可以确定属于主流配方。用这种洗面奶洗脸后会有一种很爽滑的感觉,尤其受到皮肤出油比较多的年轻顾客追捧。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类配方的优点是清洁力强,缺点是清洁力太强了,可能会造成清洁过度的现象。所以秋冬季节要注意用法,可以在夏天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用量。
除了脂肪酸盐的配方外,还有一类配方是以磺基琥珀酸酯钠盐为核心,搭配氨基酸或者甜菜碱型的表面活性剂体系,这种配方清洁力好,刺激性小,而且泡沫丰富,市面上主打氨基酸+高泡沫概念的洗面奶基本都是采用这个配方。
由于洗面奶在脸上停留的时间很短,只能清洁,不可能发挥什么保养作用,所以洗面奶的牌子并不很重要。但是,无论属于什么肤质,使用什么类型的洗面奶,都不要把脸洗得紧绷灼热干涩,否则油性皮肤可能会导致外油内干,干性皮肤可能导致红血丝敏感肌等问题,美容不成反毁容,后患无穷。正确的洗脸方式是洗完之后感觉滑滑的,好像没有洗干净一样,这说明脸上的皮脂膜还在,没有过度清洁。
补水是个伪概念?!
补水产品大都是定位在“清爽”、“快速吸收”,剂型以水和乳液为主,核心成分是甘油、透明质酸、天然保湿因子等各种水溶性的吸湿剂。由于要达到“清爽不油腻”的肤感,所以配方里面少用甚至不用油性成分。
夏天的时候皮肤大量分泌皮脂和汗水,外界环境湿度比较高。吸湿剂既可以截留一部分通过皮肤表面挥发的水分,也可以从外界吸收水分,所以夏天拍一拍爽肤水,再稍微涂抹一点清爽的保湿乳液就能满足保湿的需求。然而秋冬季节外界环境的湿度低水分少,皮肤出油出汗也少,此时吸湿剂不但不能从环境中吸水,就连皮肤本身的水分都可能留不住。
这样说并不是要彻底否定补水产品的价值,实际上这类产品是有存在意义的,例如可以立即缓解皮肤因缺水造成的不适,也可以让后续的面霜涂抹更加顺滑,但也仅此而已。由于角质层屏障的存在,补水产品只能在皮肤表层暂时补水,不可能“快速吸收”,更不可能“深层补水”。
出于营销的需要,厂家往往片面夸大补水产品的效果,消费者也被误导,以为只要用了补水产品就万事无忧。所以经常有人抱怨“明明我用了全套的水乳霜精华补水产品,为什么脸上还是干燥得脱皮起屑?”原因就在于秋冬季节的补水产品只能暂时补水,不能锁水,用得再多,水分照样要流失;产品越是清爽,流失越快。
以油锁水是王道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我们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补水上面,因为无论补充多少水,它们都会迅速挥发到空气中。想要皮肤保持充盈的水分,就必须“以油锁水”,把水分留住。用来锁水的油性成分被称为封包剂,它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油膜,类似于一碗过桥米线上面那层油一样,可以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流失。
封包剂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非生物脂质和生物脂质两类。非生物脂质是最常用的封包剂,按照来源分为矿物油(如凡士林、石蜡)、动物油(如蛇油、马油、羊毛脂)、植物油(如橄榄油,乳木果油)。生物脂质是指表皮角质层本身就有的脂质成分,主要包括神经酰胺、脂肪酸和胆固醇。在选择保湿乳霜的时候,可以优先关注含有以上成分的产品。
由于保湿的技术门槛很低,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厂家就把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营销上,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噱头进行宣传,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就容易被误导。
每个人的肤质都不同,适用的保湿产品也不同,所以不要盲目跟风长草,广告说什么不重要,网红达人推荐什么不重要,自己的舒服感觉最重要。用了一款产品觉得太油腻或者太紧绷,太香或者太粘腻,都说明这款产品不合适自己。
从头到脚不遗漏
除了面部的保湿之外,身体还有几个部位的保湿也不能忽略。
1、嘴唇
嘴唇没有皮脂腺和汗腺,角质层也很薄,所以秋冬季节很多人都会出现嘴唇脱皮的现象,此时切勿用舌头去舔,否则脱皮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正确的应对方法是涂抹润唇膏,在吃饭、喝水,刷牙之后要补涂。
嘴唇和口腔直接相连,唇部产品很大可能进入体内,所以唇部用的产品尤其要注意成分的安全性,配方越简单越好,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成分(如香精香料、色素、防晒剂)。
2、颈部
颈部皮肤的结构与唇部类似,再加上每天频繁地转动,如果不护理好的话就容易暴露一个人的真实年龄,所以面部的保湿程序要延伸到颈部。从配方角度来说,面部能用的产品,颈部也可以用;但是从肤感的角度来说,颈部皮肤很怕出现粘腻感,所以可以考虑油而不腻、滑而不粘的产品,具体产品选择同样是以自己的感觉为准。
3、手脚和身体
手部和身体的保湿比较简单,就用便宜实惠的润体乳即可,因为身体有衣服的保护,皮肤不像面部那么娇气,也不要求良好的肤感,所以基本上都是用物美价廉的矿物油作为主要的封包剂。
脚部皮肤往往会角化过度,有一层厚厚的茧,伴随着干燥甚至龟裂,严重的会爆开一道道口子,出现流血现象,所以干性皮肤尤其要注意脚部的保湿护理。最佳的护理时机是晚上睡眠时间段,可以在睡前用热水烫脚,擦干水后趁热涂抹一层药用凡士林(药店有售),然后套上一个超市常见的保鲜袋,在大拇指部位轻轻撕开一道缝隙,再穿上厚的棉袜,第二天起床就会发现脚部皮肤明显变得柔滑细腻。
- “针眼螃蟹”被注水是真是假(2024-09-05)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黄鳝真是“嗑药鱼”吗?(2024-09-05)
- 运动“能量包” 最美是香蕉 专家提醒:普通人应酌情适量食用 (2024-08-15)
- 酱香型白酒新国标明年6月实施 消费者选择更多元(2024-08-06)
- 如何选购密封袋,21款密封袋测评结果来了(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