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名牌商品藏身于农村市场
由于城市消费者打假维权意识的逐渐提高,假冒商品在城市难以有立足之地,一些制假者将目光转向了城乡接合部以及农村地区。食品、日化品、服装等假货比比皆是,假农资也是屡见不鲜,这些假冒商品或是傍名牌商品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严重侵蚀着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傍名牌商品摆上货架
笔者在回乡拜年时发现,不少人家里的年货中混杂着各种假冒食品,“粤利粤”饼干、“旺子”牛奶糖、“雀果”威化饼……这些假冒食品大多来自于农村的小副食店、集市,也有来自超市的。
走进路边的一家副食店,选购拜年礼品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有的提上一箱“特仑舒”牛奶加一袋“大家旺”大礼包,有的则捎上一箱“营养块线”。再往货架上一看,“漂柔”洗发水、“汰洁”洗衣粉这样的假冒日化品也光明正大地在出售。
这些假冒商品都搭上了“傍名牌”的顺风车,乍一看,很难与正规商品分辨开来,它们大多只在商标上有稍许不同,外包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据了解,假冒商品的售价与正规商品比起来便宜很多,而利润却相对较高,受到了部分农村消费者和经营者的青睐。
假冒行为屡禁不止
近年来,各地监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农村地区的打假行动。
2013年1月,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开展了红盾春雷行动以确保农村食品市场安全,加强了农村小商店源头监管,严格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和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
2013年2月,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九部门启动了2013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行动以种子种苗、农药、肥料、兽药等7类农资产品为重点,集中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3年7月,广西防城港市工商局联合农业部门开展了“百日打假”护农执法专项行动,对无照经营或超经营范围经营农资行为;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有效含量不足、质量不合格等假冒伪劣农资,以及销售各种禁用农药、化肥的行为;印制、张贴、悬挂、散发虚假违法农资商品广告,利用广告或其他手段对商品质量、功效、适用范围等作引人误解宣传的行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索证索票、购销台账、销售凭证等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今年春节期间,山东省章丘市工商执法人员对12个乡镇43家杂食店进行检查,查处销售假冒劣质白酒行为10余起,查扣假冒“清照”、“百脉泉”白酒60余箱共计400瓶,假冒汇源果汁100余桶。
多方原因致使假货泛滥
监管部门不断采取各种打击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为何效果却不甚明显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假冒商品在农村扎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既有消费者的原因,也有经营者的原因。他谈道,“农村居民辨别力不足,消费能力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购物时喜欢买价格低廉的商品”。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消费者往往文化水平不高,消费常识不够,难以分辨假冒商品与正规商品,便宜是他们购物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此一来,农村市场就成为了一些不法商贩的摇钱树,他们用看似物美价廉的商品来蒙骗农村消费者,而农村消费者就算意识到自己购买的商品是假冒伪劣产品,由于维权意识不强,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李国祥看来,农村商业流通体系不健全也是假冒商品泛滥的重要因素,“农村市场里很多都是小商户,他们通过非正规的渠道进货,给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农村流通市场提供了机会”。这些小商户难以与正规厂家对接,只能选择二道贩子或者批发商来进货,这就给某些唯利是图的假冒商品制造者开辟了“发财”之路。
李国祥还说,农村里市场多,规模小,还有不少马路市场,打击起来很困难,所以监管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市场多,监管力量又有限,而针对灵活的流动的市场商贩,监管人员打一枪,他们就换个地方,对监管来说是难上加难。
对于如何遏制众多的假冒商品,李国祥认为,关键是要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搞连锁经营,让更多优质的商品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到农村,连接好商贸最后一公里,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也可以买到城区同质同价的商品。
李国祥还指出,要不断地向农村居民进行防止假冒商品的宣传,帮助他们识真辨假,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逐步引导他们到正规渠道购买商品,让假冒商品在农村也没有市场。
新《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加大了假冒注册商标使用的处罚力度,将未注册商标假冒注册商标使用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20%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除此之外,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还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所以,监管部门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在李国祥看来也是防止假冒商品进农村必不可少的举措。
●链接
如何辨识假冒商品
认准商标标识。正规厂家的商品商标印制一般纸质好,图案清晰,颜色纯正;而假冒商品的商标往往纸质较差,印刷粗糙,线条、花纹、笔划模糊。
认真查看商品标。查看是否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有产品名称、生厂厂名和厂址;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限期使用的产品,要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失效日期;使用不当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有警示标志或者警示说明。
检查商品包装。正规商品包装一般来说比较考究,装潢图案印刷清晰,色彩适度;而假冒商品容易存在图案模糊、封口处不整齐、颜色不正等现象。
由于城市消费者打假维权意识的逐渐提高,假冒商品在城市难以有立足之地,一些制假者将目光转向了城乡接合部以及农村地区。食品、日化品、服装等假货比比皆是,假农资也是屡见不鲜,这些假冒商品或是傍名牌商品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严重侵蚀着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傍名牌商品摆上货架
笔者在回乡拜年时发现,不少人家里的年货中混杂着各种假冒食品,“粤利粤”饼干、“旺子”牛奶糖、“雀果”威化饼……这些假冒食品大多来自于农村的小副食店、集市,也有来自超市的。
走进路边的一家副食店,选购拜年礼品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有的提上一箱“特仑舒”牛奶加一袋“大家旺”大礼包,有的则捎上一箱“营养块线”。再往货架上一看,“漂柔”洗发水、“汰洁”洗衣粉这样的假冒日化品也光明正大地在出售。
这些假冒商品都搭上了“傍名牌”的顺风车,乍一看,很难与正规商品分辨开来,它们大多只在商标上有稍许不同,外包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据了解,假冒商品的售价与正规商品比起来便宜很多,而利润却相对较高,受到了部分农村消费者和经营者的青睐。
假冒行为屡禁不止
近年来,各地监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农村地区的打假行动。
2013年1月,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开展了红盾春雷行动以确保农村食品市场安全,加强了农村小商店源头监管,严格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和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
2013年2月,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九部门启动了2013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行动以种子种苗、农药、肥料、兽药等7类农资产品为重点,集中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3年7月,广西防城港市工商局联合农业部门开展了“百日打假”护农执法专项行动,对无照经营或超经营范围经营农资行为;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有效含量不足、质量不合格等假冒伪劣农资,以及销售各种禁用农药、化肥的行为;印制、张贴、悬挂、散发虚假违法农资商品广告,利用广告或其他手段对商品质量、功效、适用范围等作引人误解宣传的行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索证索票、购销台账、销售凭证等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今年春节期间,山东省章丘市工商执法人员对12个乡镇43家杂食店进行检查,查处销售假冒劣质白酒行为10余起,查扣假冒“清照”、“百脉泉”白酒60余箱共计400瓶,假冒汇源果汁100余桶。
多方原因致使假货泛滥
监管部门不断采取各种打击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为何效果却不甚明显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假冒商品在农村扎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既有消费者的原因,也有经营者的原因。他谈道,“农村居民辨别力不足,消费能力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购物时喜欢买价格低廉的商品”。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消费者往往文化水平不高,消费常识不够,难以分辨假冒商品与正规商品,便宜是他们购物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此一来,农村市场就成为了一些不法商贩的摇钱树,他们用看似物美价廉的商品来蒙骗农村消费者,而农村消费者就算意识到自己购买的商品是假冒伪劣产品,由于维权意识不强,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李国祥看来,农村商业流通体系不健全也是假冒商品泛滥的重要因素,“农村市场里很多都是小商户,他们通过非正规的渠道进货,给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农村流通市场提供了机会”。这些小商户难以与正规厂家对接,只能选择二道贩子或者批发商来进货,这就给某些唯利是图的假冒商品制造者开辟了“发财”之路。
李国祥还说,农村里市场多,规模小,还有不少马路市场,打击起来很困难,所以监管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市场多,监管力量又有限,而针对灵活的流动的市场商贩,监管人员打一枪,他们就换个地方,对监管来说是难上加难。
对于如何遏制众多的假冒商品,李国祥认为,关键是要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搞连锁经营,让更多优质的商品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到农村,连接好商贸最后一公里,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也可以买到城区同质同价的商品。
李国祥还指出,要不断地向农村居民进行防止假冒商品的宣传,帮助他们识真辨假,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逐步引导他们到正规渠道购买商品,让假冒商品在农村也没有市场。
新《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加大了假冒注册商标使用的处罚力度,将未注册商标假冒注册商标使用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20%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除此之外,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还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所以,监管部门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在李国祥看来也是防止假冒商品进农村必不可少的举措。
●链接
如何辨识假冒商品
认准商标标识。正规厂家的商品商标印制一般纸质好,图案清晰,颜色纯正;而假冒商品的商标往往纸质较差,印刷粗糙,线条、花纹、笔划模糊。
认真查看商品标。查看是否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有产品名称、生厂厂名和厂址;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限期使用的产品,要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失效日期;使用不当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有警示标志或者警示说明。
检查商品包装。正规商品包装一般来说比较考究,装潢图案印刷清晰,色彩适度;而假冒商品容易存在图案模糊、封口处不整齐、颜色不正等现象。
- “针眼螃蟹”被注水是真是假(2024-09-05)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黄鳝真是“嗑药鱼”吗?(2024-09-05)
- 运动“能量包” 最美是香蕉 专家提醒:普通人应酌情适量食用 (2024-08-15)
- 酱香型白酒新国标明年6月实施 消费者选择更多元(2024-08-06)
- 如何选购密封袋,21款密封袋测评结果来了(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