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历造假”的网红零食现出原形
网红零食“学历造假”,不仅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也消减了消费者对那些真正由科研院所研制出的产品的信赖和认可。
在购物平台上,不少网红零食凭借“高学历”博得了消费者的关注,它们往往宣称是农科院或农业大学研制。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对一款名叫“九0农大”蔬菜卷的零食展开调查。该产品出现在不少“农科院美食”榜单之上,网上销量也不错,最高一家销售超过了3万件。(据12月6日央广网报道)
一些网红零食之所以对外标榜自己是农科院或农业大学研制的,或者是通过各种方式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出身”农科院或农业大学,无非就是摸准了消费者的一种微妙心理,即“零食和农科院或农业大学有关,那么在品质上必然会更有保障或者更加绿色健康”。如果这是真的,当然可以宣传,但是很多情况下,这些网红零食不过是在“学历造假”。
上述文章提到的这款名为“九0农大”的蔬菜卷产品,在其若干商品宣传页面上,几乎都宣称与“东北农业大学”有关,有的宣传是“校园畅销美食”,有的宣传“食品学院提供技术支持”,还有的甚至说是“食品学院监制”。听上去很像那么回事,也是其能够畅销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上海市消保委给东北农业大学发去了查询函,东北农业大学回函中明确表示,学校不开展对外生产经营工作,“九0农大”蔬菜卷不是该校生产的产品,学校与商品包装上所标的受委托制造商和委托制造商也没有开展过任何合作。
由此可见,这款网红零食就是典型的“学历造假”现象。商家通过此种方法想让消费者认为该零食品质更好、更绿色健康,但真实情况如何呢?上海市营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其营养成分做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尽管这款蔬菜卷未检出防腐剂和甜味剂,过氧化值和酸价也都符合标准要求,但是其蛋白质含量为7.49g/100g,低于包装标示的10.0g/100g,脂肪实测含量为21.8g/100g,高于包装标示的15.8g/100g,蛋白质和脂肪的实测含量都超出了国家标准的允许误差范围。为此,检测机构的专家建议,由于这款零食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都较高,需要控制摄入量。
所以说,这样的网红零食不但涉嫌“学历造假”、名不副实,其营养成分也存在问题,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企业费尽心思通过“学历造假”的方式给自己的产品“脸上贴金”,不但是对消费者的一种忽悠和欺骗,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因为产品的品质才是真正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关键。而这种通过“傍机构”来自抬身价的做法,更是无形中消减了消费者对那些真正由科研院所研制出的产品的信赖和认可。
对于一些网红零食“学历造假”现象,相关部门不妨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来一个真正的“学历打假”,让其现出原形。
网红零食“学历造假”,不仅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也消减了消费者对那些真正由科研院所研制出的产品的信赖和认可。
在购物平台上,不少网红零食凭借“高学历”博得了消费者的关注,它们往往宣称是农科院或农业大学研制。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对一款名叫“九0农大”蔬菜卷的零食展开调查。该产品出现在不少“农科院美食”榜单之上,网上销量也不错,最高一家销售超过了3万件。(据12月6日央广网报道)
一些网红零食之所以对外标榜自己是农科院或农业大学研制的,或者是通过各种方式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出身”农科院或农业大学,无非就是摸准了消费者的一种微妙心理,即“零食和农科院或农业大学有关,那么在品质上必然会更有保障或者更加绿色健康”。如果这是真的,当然可以宣传,但是很多情况下,这些网红零食不过是在“学历造假”。
上述文章提到的这款名为“九0农大”的蔬菜卷产品,在其若干商品宣传页面上,几乎都宣称与“东北农业大学”有关,有的宣传是“校园畅销美食”,有的宣传“食品学院提供技术支持”,还有的甚至说是“食品学院监制”。听上去很像那么回事,也是其能够畅销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上海市消保委给东北农业大学发去了查询函,东北农业大学回函中明确表示,学校不开展对外生产经营工作,“九0农大”蔬菜卷不是该校生产的产品,学校与商品包装上所标的受委托制造商和委托制造商也没有开展过任何合作。
由此可见,这款网红零食就是典型的“学历造假”现象。商家通过此种方法想让消费者认为该零食品质更好、更绿色健康,但真实情况如何呢?上海市营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其营养成分做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尽管这款蔬菜卷未检出防腐剂和甜味剂,过氧化值和酸价也都符合标准要求,但是其蛋白质含量为7.49g/100g,低于包装标示的10.0g/100g,脂肪实测含量为21.8g/100g,高于包装标示的15.8g/100g,蛋白质和脂肪的实测含量都超出了国家标准的允许误差范围。为此,检测机构的专家建议,由于这款零食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都较高,需要控制摄入量。
所以说,这样的网红零食不但涉嫌“学历造假”、名不副实,其营养成分也存在问题,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企业费尽心思通过“学历造假”的方式给自己的产品“脸上贴金”,不但是对消费者的一种忽悠和欺骗,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因为产品的品质才是真正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关键。而这种通过“傍机构”来自抬身价的做法,更是无形中消减了消费者对那些真正由科研院所研制出的产品的信赖和认可。
对于一些网红零食“学历造假”现象,相关部门不妨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来一个真正的“学历打假”,让其现出原形。
- 商家“福袋”不能成为收割消费者的“口袋”(2025-01-16)
- 慎用有侵权风险的方式维权(2025-01-11)
- 广东省消委会提起的“公益诉讼+集体诉讼”胜诉 权益受损消费者获三倍赔偿(2024-09-05)
- 3•15金秋购物节公益活动将于9月10日举办(2024-09-04)
- 津冀联手斩断体育用品侵权链条(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