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认证存漏洞 账号充值不受限 广东消委会约谈多家网游企业
受疫情影响,大量未成年人“宅”在家里,导致沉迷游戏、过度消费等问题更加突出。近日,广东省消委会披露,疫情期间每天都接到消费者关于网络游戏的咨询投诉,今年第一季度仅深圳市消委会就接到相关投诉8500多件。其中,不少涉及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的问题。为此,广东省消委会约谈省内多家网络游戏知名企业,要求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未成年人消费权益。
问题1、实名认证执行存漏洞,未成年人可绕开登录
去年11月1日正式施行《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
广东省消委会表示,根据消费者反映及对有关网络游戏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网络游戏企业在实名认证设置中存在明显漏洞,用户可以通过默认手机号码,第三方平台授权,关联已注册过的其他游戏等方式进行登录,从而容易让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信息注册登录账号,使游戏时长、充值额度等防沉迷限制功能失去作用。
问题2、支付环节无须认证 通过成年人账号无限充值
目前部分网络游戏企业未严格落实《通知》规定,存在未成年人账号充值限额高于规定,甚至不受限制的问题。记者查询到,《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更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号进行游戏,则充值金额没有上限。目前网络游戏在支付环节基本无须验证身份信息,仅凭借支付密码、指纹、短信验证码等就可以支付,或直接跳转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支付。而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使用手机方便,将孩子指纹录入手机,或将密码告知孩子等,十分危险。另外,部分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小额免密支付”也为未成年人充值提供便利。
问题3、未成年人充值举证难 退费维权道路艰辛
“熊孩子”玩网络游戏进行大额充值后,家长退费维权难成为当前引发网络游戏消费纠纷的主要问题。根据《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结合《民法总则》相关规定,家长有权撤销孩子行为,追回充值金额。但虚拟消费目前仅能够通过密码或者指纹等身份认证手段来甄别,在部分未成年人通过掌握家长密码进行支付的情况下,难以判定充值主体,家长负有举证义务,须提供“未成年人擅自进行大额游戏充值”证据。而在现实中,家长往往无法提供有效相关证据,导致退费维权道路艰辛,成功率低。
对策:消委会约谈企业设置多重验证机制
为切实推动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问题,广东省消委会约谈了省内多家网络游戏知名企业,要求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及有关部门要求,全面有效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并对实名认证方式进行改进,特别是提升识别未成年人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同时,采取有效技术手段,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及充值行为,建议支付时应设置指纹、密码或人脸识别等多重验证机制,充值后应给注册手机号码发送短信通知等,杜绝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户充值。
此外,优化未成年人充值退费投诉的处理机制,明确退费条件及证明材料清单,建立退费纠纷处理的标准体系,提高投诉处理的成功率和有效性;加强客服团队建设,提升用户投诉处置效率,注重对消费者的承诺,保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提升游戏体验。
提醒:定期对孩子手机进行检查
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问题,广东省消委会特别发出消费警示,提醒家长要重点做好未成年人因上网课或娱乐需要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建议家长为孩子配备专用的设备或将手机设置成适合孩子的模式;若未成年人需使用家长手机的,家长应帮助孩子使用其个人身份信息注册相关APP账号,让孩子在防沉迷系统的保护下使用;家长还应定期对孩子手机进行检查,发现孩子下载使用其他APP时,应及时查看注册账号等信息。
家长应尽量让未成年人进行实名认证,利用游戏本身的防沉迷系统进行限制,同时要了解有关规定,即使用未成年人信息实名注册使用,虽然有所限制,但仍然有充值额度,在《通知》规定的限额范围以内属正常现象,如家长不想让未成年人充值,应加强监护;应管理好手机指纹、密码和具有支付功能的APP,避免直接录入未成年人指纹、让未成年人知道家长的移动支付账户和密码等重要信息,并关闭支付工具的小额免密支付功能,减少未成年人自行支付的可能性;应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如果游戏需要充值,必须要和父母商量,不能私自充值。最后,还应多留意手机短信,及时掌握孩子注册游戏账号、充值缴费等行为,加强监护引导。
家长在已经造成损失的情况下,应当立即收集保存所有的充值支付记录等交易凭证、未成年人在游戏中的聊天记录、家长与未成年人的谈话内容,以及其他有利于证明是未成年人操作充值的证据等信息。积极与网络游戏企业协商,如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选择向消费者委员会投诉或向法院起诉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受疫情影响,大量未成年人“宅”在家里,导致沉迷游戏、过度消费等问题更加突出。近日,广东省消委会披露,疫情期间每天都接到消费者关于网络游戏的咨询投诉,今年第一季度仅深圳市消委会就接到相关投诉8500多件。其中,不少涉及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的问题。为此,广东省消委会约谈省内多家网络游戏知名企业,要求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未成年人消费权益。
问题1、实名认证执行存漏洞,未成年人可绕开登录
去年11月1日正式施行《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
广东省消委会表示,根据消费者反映及对有关网络游戏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网络游戏企业在实名认证设置中存在明显漏洞,用户可以通过默认手机号码,第三方平台授权,关联已注册过的其他游戏等方式进行登录,从而容易让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信息注册登录账号,使游戏时长、充值额度等防沉迷限制功能失去作用。
问题2、支付环节无须认证 通过成年人账号无限充值
目前部分网络游戏企业未严格落实《通知》规定,存在未成年人账号充值限额高于规定,甚至不受限制的问题。记者查询到,《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更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号进行游戏,则充值金额没有上限。目前网络游戏在支付环节基本无须验证身份信息,仅凭借支付密码、指纹、短信验证码等就可以支付,或直接跳转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支付。而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使用手机方便,将孩子指纹录入手机,或将密码告知孩子等,十分危险。另外,部分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小额免密支付”也为未成年人充值提供便利。
问题3、未成年人充值举证难 退费维权道路艰辛
“熊孩子”玩网络游戏进行大额充值后,家长退费维权难成为当前引发网络游戏消费纠纷的主要问题。根据《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结合《民法总则》相关规定,家长有权撤销孩子行为,追回充值金额。但虚拟消费目前仅能够通过密码或者指纹等身份认证手段来甄别,在部分未成年人通过掌握家长密码进行支付的情况下,难以判定充值主体,家长负有举证义务,须提供“未成年人擅自进行大额游戏充值”证据。而在现实中,家长往往无法提供有效相关证据,导致退费维权道路艰辛,成功率低。
对策:消委会约谈企业设置多重验证机制
为切实推动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问题,广东省消委会约谈了省内多家网络游戏知名企业,要求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及有关部门要求,全面有效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并对实名认证方式进行改进,特别是提升识别未成年人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同时,采取有效技术手段,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及充值行为,建议支付时应设置指纹、密码或人脸识别等多重验证机制,充值后应给注册手机号码发送短信通知等,杜绝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户充值。
此外,优化未成年人充值退费投诉的处理机制,明确退费条件及证明材料清单,建立退费纠纷处理的标准体系,提高投诉处理的成功率和有效性;加强客服团队建设,提升用户投诉处置效率,注重对消费者的承诺,保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提升游戏体验。
提醒:定期对孩子手机进行检查
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问题,广东省消委会特别发出消费警示,提醒家长要重点做好未成年人因上网课或娱乐需要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建议家长为孩子配备专用的设备或将手机设置成适合孩子的模式;若未成年人需使用家长手机的,家长应帮助孩子使用其个人身份信息注册相关APP账号,让孩子在防沉迷系统的保护下使用;家长还应定期对孩子手机进行检查,发现孩子下载使用其他APP时,应及时查看注册账号等信息。
家长应尽量让未成年人进行实名认证,利用游戏本身的防沉迷系统进行限制,同时要了解有关规定,即使用未成年人信息实名注册使用,虽然有所限制,但仍然有充值额度,在《通知》规定的限额范围以内属正常现象,如家长不想让未成年人充值,应加强监护;应管理好手机指纹、密码和具有支付功能的APP,避免直接录入未成年人指纹、让未成年人知道家长的移动支付账户和密码等重要信息,并关闭支付工具的小额免密支付功能,减少未成年人自行支付的可能性;应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如果游戏需要充值,必须要和父母商量,不能私自充值。最后,还应多留意手机短信,及时掌握孩子注册游戏账号、充值缴费等行为,加强监护引导。
家长在已经造成损失的情况下,应当立即收集保存所有的充值支付记录等交易凭证、未成年人在游戏中的聊天记录、家长与未成年人的谈话内容,以及其他有利于证明是未成年人操作充值的证据等信息。积极与网络游戏企业协商,如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选择向消费者委员会投诉或向法院起诉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共筑质量诚信 提振消费信心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组织2000余家优秀企业开展2024年…(2024-03-21)
- 质量赢得市场 诚信提振消费 为中国质量提升注入新动力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组织20…(2024-03-15)
- 传递质量信任 引导质量消费 中国质检协会组织2024年“3.15”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2024-03-15)
- 聚焦质量提升 引导质量消费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开展“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承诺”主题活…(2024-03-15)
- 用诚信之力筑牢消费之基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组织2000多家优秀企业共同开展2024年…(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