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神药”直播忽悠 平台责无旁贷
在某直播平台上有一款名为“苦瓜三七复合肽固体饮料”的产品,在数十个短视频账号上被多位主播直播售卖。在这些主播的描述中,这款“固体饮料”产品不仅专门针对“糖高”人群,而且还能解决身体的根本问题。甚至有男主播声称只要服用14天就能有效果、3个月就能摆脱糖尿病。专家表示,把食品当药品售卖是违法行为,对于直播中的这种乱象,平台要负起责任。(5月24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带货已渐渐成为一些主播和商家的选择。这虽然让许多质优价廉的地方土特产走出产地、打开了销路,但带货宣传中也夹杂有不少打“擦边球”的情况,特别是某些虚假宣传行为更需要引起人们警惕,比如明明是食品或者是药材,却被主播故意宣传为具有某种治疗作用的药品。这不仅属一般性的不当得利,更是罔顾消费者健康权益的违法行为,必须予以惩戒与治理。
直播平台上类似通过夸大、虚假宣传某些食品功效的主播并不鲜见,他们往往抓住普通食品或药材中的某个成分以偏概全、夸大宣传。比如借“苦瓜三七复合肽固体饮料”的名称,宣传其具有“降糖”疗效;借琥珀药材的安神、活血作用,将“琥珀粉”神化为“包治百病”;把名为“湿节草本植物饮”说成能治结节、囊肿等,把“菊郡主旰旰茶”说成专门针对肝部不适的各种症状, 把“清肤消银丸”说成能治各种皮肤病,把名为“道田青汁”的大麦苗说成能清理血管淤积,等等。
此类主播多身着白大褂,俨然一副医疗工作者的模样。为方便忽悠消费者,主播们在推销过程中会刻意回避某些具体病症的完整关键词,并以自造的“缩略词”取而代之,如以“小糖人”代表糖尿病人群,用“小白片”代表药片,以“针针”代表胰岛素等针剂,拿“白大褂”代表医生或医院等。在直播间的醒目位置,更会打出“逆糖”“停片停针”等诱导性宣传语。
其实,把普通食品或药材忽悠成治病“神药”,主播们看中的就是中老年群体相关知识匮乏、信息不对称和孤独寂寞感,以及有病乱投医的心理。因此,需要普及科学知识,提升消费者的辨假识骗能力。根据相关规定,药品包装上都会明确标注“国药准字”的批准文号,而保健品则会标注明“国食健字”的批准文号。这些应该成为消费者的必备常识。规避“神药”忽悠,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有病看医生、不轻信广告宣传。
帮助消费者抵制食品、药品领域里的虚假广告,是《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等赋予网络平台的法定义务。无论是从制度层面还是技术层面来看,平台都更具把关、甄别、防范和制止虚假宣传的能力。遏制“神药”宣传,平台当负起责任,通过完善机制、良性竞争、黑名单制度等多种措施,严格审核直播经营者的入门资质,对相关内容实施定时定期巡检,发现问题或接到举报要及时暂停直播经营者的行为,并留存证据,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打击治理。
在某直播平台上有一款名为“苦瓜三七复合肽固体饮料”的产品,在数十个短视频账号上被多位主播直播售卖。在这些主播的描述中,这款“固体饮料”产品不仅专门针对“糖高”人群,而且还能解决身体的根本问题。甚至有男主播声称只要服用14天就能有效果、3个月就能摆脱糖尿病。专家表示,把食品当药品售卖是违法行为,对于直播中的这种乱象,平台要负起责任。(5月24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带货已渐渐成为一些主播和商家的选择。这虽然让许多质优价廉的地方土特产走出产地、打开了销路,但带货宣传中也夹杂有不少打“擦边球”的情况,特别是某些虚假宣传行为更需要引起人们警惕,比如明明是食品或者是药材,却被主播故意宣传为具有某种治疗作用的药品。这不仅属一般性的不当得利,更是罔顾消费者健康权益的违法行为,必须予以惩戒与治理。
直播平台上类似通过夸大、虚假宣传某些食品功效的主播并不鲜见,他们往往抓住普通食品或药材中的某个成分以偏概全、夸大宣传。比如借“苦瓜三七复合肽固体饮料”的名称,宣传其具有“降糖”疗效;借琥珀药材的安神、活血作用,将“琥珀粉”神化为“包治百病”;把名为“湿节草本植物饮”说成能治结节、囊肿等,把“菊郡主旰旰茶”说成专门针对肝部不适的各种症状, 把“清肤消银丸”说成能治各种皮肤病,把名为“道田青汁”的大麦苗说成能清理血管淤积,等等。
此类主播多身着白大褂,俨然一副医疗工作者的模样。为方便忽悠消费者,主播们在推销过程中会刻意回避某些具体病症的完整关键词,并以自造的“缩略词”取而代之,如以“小糖人”代表糖尿病人群,用“小白片”代表药片,以“针针”代表胰岛素等针剂,拿“白大褂”代表医生或医院等。在直播间的醒目位置,更会打出“逆糖”“停片停针”等诱导性宣传语。
其实,把普通食品或药材忽悠成治病“神药”,主播们看中的就是中老年群体相关知识匮乏、信息不对称和孤独寂寞感,以及有病乱投医的心理。因此,需要普及科学知识,提升消费者的辨假识骗能力。根据相关规定,药品包装上都会明确标注“国药准字”的批准文号,而保健品则会标注明“国食健字”的批准文号。这些应该成为消费者的必备常识。规避“神药”忽悠,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有病看医生、不轻信广告宣传。
帮助消费者抵制食品、药品领域里的虚假广告,是《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等赋予网络平台的法定义务。无论是从制度层面还是技术层面来看,平台都更具把关、甄别、防范和制止虚假宣传的能力。遏制“神药”宣传,平台当负起责任,通过完善机制、良性竞争、黑名单制度等多种措施,严格审核直播经营者的入门资质,对相关内容实施定时定期巡检,发现问题或接到举报要及时暂停直播经营者的行为,并留存证据,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打击治理。
-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公布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第七批典型案例(2024-10-15)
- 闲置物品交易竟遇诈骗陷阱!警惕二手交易平台骗局!(2024-10-15)
- 全链条治理 湖南省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2024-10-15)
- 广东省云浮市开展打击侵权假冒联合检查行动(2024-09-19)
- 广东省湛江市集中销毁58吨侵权假冒伪劣商品(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