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线访谈

深化标准化改革 发挥标准化+效应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技术基础

2016年02月02日 09:00    信息来源:http://www.aqsiq.gov.cn/gzcy/zxft/zjft/tsj/

深化标准化改革 发挥标准化+效应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技术基础

——专访国家标准委副主任于欣丽

【主持人】:今年1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在主题报告中要求坚定不移推进质检事业改革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质量安全保障。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及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要求,国家标准委于1月22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标准委于欣丽副主任。

【主持人】:“十二五”已经结束,我们总结看,这五年来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于欣丽副主任】:“十二五”时期,全国标准化战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提升能力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标准化事业开启了新征程、迈上了新台阶。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于欣丽副主任】:一是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一共制定发布了国家标准9310项,行业标准20197项,地方标准16545项,目前标准总数达到11.6万项。企业标准超过百万项。现代农业、服务业及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占比明显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能源资源环境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不断健全。标准实施效益日益增强,各级各类标准化试点示范超过2万个。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个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于欣丽副主任】:二是标准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标准化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国务院批准建立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农业、服务业、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领域部际协调机制作用日益凸显,首都标准化委员会、沿海十二省市标准化合作论坛等地方标准化协调机制逐步建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结合更加紧密,制定实施“十二五”技术标准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批准筹建中关村、华南等一批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以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为引领的标准化激励机制日臻完善。军民标准融合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完成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建设方案。

【于欣丽副主任】:三是国际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继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常任理事国后,我国又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和ISO技术管理局常任成员,我国专家当选ISO主席、IEC副主席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秘书长。新承担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副主席25个,秘书处28个,新立项国际标准较“十一五”末增长62%。提出海洋技术、稀土、品牌评价等一批国际标准化工作新领域,以我国优势、特色技术为基础制定国际标准99项,数量较“十一五”期间实现翻番。双多边标准化合作持续加强,与美、英、德、法、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签署合作协议29份。中英联合发布首批62组互认标准,83项中国标准与土库曼斯坦实现互认。

【于欣丽副主任】:四是标准化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科研能力不断增强,组织实施了“十二五”技术标准科技支撑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研制了一大批关键共性、基础通用技术标准。标准化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发布实施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管理规定、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陕西省标准化条例以及深圳特区标准建设若干问题决定等法规制度。围绕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社会管理重点领域,建成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3个、分技术委员会91个,技术专家接近5万名,注册国际标准化专家达到 2000人。标准化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向社会公开服务。

【于欣丽副主任】:五是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进一步凸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标准化顺利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覆盖全国2000多个市县。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开展重点领域标准综合体研制,有力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批准发布173项节能国家标准,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门槛和底线作用充分显现,火电机组、平板玻璃等主要用能产品平均能耗大幅下降,有力助推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开展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专项行动,完成了3816项标准技术指标比对分析,加快提高中外标准一致性程度。扎实推进商贸物流、家政服务、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标准化工作,保障改善民生。制定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十二五”行动纲要,促进了社会管理创新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主持人】:“十二五”期间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不断增强。我们也知道,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我国标准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什么新进展?

【于欣丽副主任】:这一年里,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总局党组领导下,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科学管理、服务发展,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标准化工作新局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于欣丽副主任】:一是标准化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中央深改办将标准化改革列入2015年工作重点,国务院第82次常务会议专门研究标准化改革措施。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及第一阶段行动计划,明确了标准化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安排。在推进强制性标准改革上,开展了655项强制性标准清理整合试点;在完善推荐性标准体系上,组织纺织工业联合会等10个单位启动了推荐性标准体系优化工作。在培育发展团体标准上,中国电子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39个单位开展了试点,研制了码垛机器人等一批团体标准;在改革企业标准管理制度上,以7个省区市试点为基础,进一步扩大为全国各省区市、13个行业开展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2万余家企业公开了6万多项标准,信息平台总访问量接近900万次。同时,大力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三证合一”改革,在福建自贸区开展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试点工作,制定出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规则国家标准,初步构建了以组织机构代码为主体标识码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体系。加快组织机构代码制度改革,将年度验证改为年度基本信息报告,在全国推广网上实时赋码和业务办理,不再单独发放组织机构代码证书,不再保留办证窗口,全面取消组织机构代码收费。

【于欣丽副主任】:二是标准化协同推进呈现新态势。在国家层面,国务院领导同志先后两次召集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中央网信办、外交部、发改委等39个部门参加,研究部署标准化改革、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标准化+”战略行动等重大措施,审议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进一步强化了标准化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同。在部门和地方层面,交通部成立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委与国防科工局签署部际战略合作协议,四川、江苏、青海等24个省区市建立了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其中天津、河北、浙江等地组建了省级政府标准化委员会。泛珠三角、长三角区域标准化合作持续深入开展,京津冀三地标准化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分别发布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老年护理等区域协同地方标准。陕西、宁夏等西北6省区成立新丝路标准化联盟,上海、成都等9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国内首个城市标准化创新联盟。国家与地方标准化协同工作得到加强,部省标准化合作更加密切,标准委相继与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青岛市等地方政府签署标准化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推动标准化综合改革和城市管理标准化等试点工作。

【于欣丽副主任】:三是标准化科学管理迈上新台阶。法治建设积极推进,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务院法制办开展标准化法专题立法调研,《标准化法修正案(草案)》正式报送国务院。同时,还制定发布了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相关管理规定的修订工作。标准制定管理更加强化,2015年,共批准发布国家标准1931项,研制国家标准样品80项,备案行业标准4414项,备案地方标准4004项。中央编办批准成立了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研究提出标准审查评估总体工作方案。开展国家标准立项评估试点,增加标准立项频次。优化标准审批发布流程,国家标准审批周期缩短40%。强化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价和奖惩退出机制,撤销和调整了11个不适应、不作为的技术委员会。加大标准制定开放力度,新增191名外资企业代表成为技术委员会委员。标准化宣传工作得到加强,围绕改革方案、发展规划等重大政策,做好向社会各界以及国际国外标准化机构的宣传解读。组织开展了世界标准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年等重大宣传活动,扩大标准化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加强美丽乡村、电动汽车、金融服务等重要标准的社会宣传,促进标准的有效实施。2015年,中央主要媒体和各类社会媒体涉及标准化的报道突破1.5万篇。

【于欣丽副主任】:四是标准化服务发展取得新成效。紧贴“走出去”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总局、标准委印发《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助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方案》。推进铁路、电力等重点领域337项标准外文版翻译工作。标准委、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20项中国航天标准英文版。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推进钢铁、水泥等10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研制,发布第五阶段生物柴油、乙醇汽油国家标准。在湖州市创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了化解产能过剩标准支撑工程,发布 105项化解产能过剩标准,专项下达135项标准制修订计划。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发改委联合发布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工信部、标准委制定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进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合作,制定完成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大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实施。适应社会治理需要,标准委会同国务院审改办、中央编办成立行政审批、政务大厅标准化工作组,会同中央组织部推进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标准制定,会同中央综治办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国家标准,会同人民银行制定实施了银行营业网点服务等9项国家标准。促进民生改善,会同发改委、住建部出台了《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在7个省10个地区开展新型城镇化国家标准化试点。批准发布婴幼儿纺织、中小学生校服等一批重要标准,大力实施基本养老保险服务、职工工伤等重要标准。积极开展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和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推动建立浙江安吉、福建永春等一批美丽乡村典型试点。

【主持人】:“十三五”期间,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于欣丽副主任】:“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标准化大有可为的机遇期,也是标准化改革创新的攻坚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每一个方面都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 -2020年)》,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标准化专项规划,对“十三五”标准化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作出了全面部署。在这一基础上,国家标准委认真研究,提出了“十三五”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基础,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推动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优化标准体系结构,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夯实标准化基础,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主持人】:那“十三五”期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于欣丽副主任】:应该说,这个发展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服务发展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我国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

【主持人】:这是一个非常宏观也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在一些具体指标上有什么考虑吗?

【于欣丽副主任】:具体来讲,一是标准体系要更加健全。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特别是在技术发展快、市场创新活跃的领域,加快培育发展团体标准。争取在5年内,国家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到2年以内。在农产品消费品安全、节能减排、智能制造和装备升级、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制修订标准9000项,标准供给能够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于欣丽副主任】:第二就是标准化效益要充分显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提高到30%以上,主要高耗能行业和终端用能产品实现节能标准全覆盖,主要工业产品标准与国际水平接轨,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新增500个以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

【于欣丽副主任】:第三是标准国际化水平要大幅提升。到“十三五”末,我国参与和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要达到年度国际标准制修订数的50%,主要消费品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中外标准互认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积极推广。

【于欣丽副主任】:第四是标准化基础要不断夯实。标准化技术组织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建设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50个以上,发展壮大一批专业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标准化科研机构,建设形成一批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标准化专业人才基本满足发展需要,标准化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互联互通的全国标准信息网络平台。

【主持人】:这样看来,我们的思路和目标都非常明确。不知道对于组织实施和贯彻落实这些要求,我们需要特别注重和加强哪些工作?或者说,我们有哪些任务?

【于欣丽副主任】: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来考虑,总的来说是完成好6大任务,建设好5大领域,实施好10大工程。

【于欣丽副主任】:首先是要完成好6大任务。一是要优化标准体系。结合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标准体系结构性调整。完善标准制定程序,提高标准制修订效率。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二是要推动标准实施。完善标准实施推进机制,建立健全标准化统计制度。应用标准开展宏观调控、产业推进、行业管理、市场准入和质量监管。建立促进技术进步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标准化工作机制。三是要强化标准监督。建立标准分类监督机制,完善标准实施监督和实施后评估制度,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加强标准化社会教育,强化标准实施的社会监督。四是要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建立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标准化服务机构,引导标准化服务新兴业态发展。五是要推进标准国际化。鼓励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机构、优势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培育、发展和推动我国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加强中外标准互认与合作,提升我国对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六是要夯实标准化基础。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标准化人才需求。规范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加强标准化科研机构建设,提高标准化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于欣丽副主任】:其次是建设好5大领域。一要加强经济建设标准化,以统一市场规则、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着力点,推进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支撑经济转型升级。二要加强社会治理标准化,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为着力点,提高社会管理标准化、科学化水平,促进保障改善民生。三要加强生态文明标准化,以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为着力点,提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服务绿色发展。四要加强文化建设标准化,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为着力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促进文化繁荣。五要加强政府管理标准化,以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着力点,构建政府管理标准化体系,提高行政效能。

【于欣丽副主任】:再一个就是要实施好10大工程。一要围绕保障质量安全,实施农产品安全标准化工程,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实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工程,促进我国消费品安全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二要围绕支撑产业发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化工程,保障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推进智能制造和装备升级标准化工程,提升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工程,满足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三要围绕保障改善民生,开展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工程,提升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质量;开展节能减排标准化工程,有效降低污染水平。四要围绕提高开放水平,实施中国标准走出去工程,以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服务、技术、装备走出去。五要围绕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实施标准化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增强标准化发展内生动力和可持续能力。

【主持人】:“十三五”时期的思路和目标以及重点任务我们都很清楚了,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不知道我们今年的工作总体要求或者总体考虑是什么?

【于欣丽副主任】:今年对我们来说,是深化标准化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狠抓规划措施和改革任务的落实之年。今年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科学管理、服务发展基本要求,推进标准体系结构性改革,实施“标准化+”战略行动,加快标准国际化进程,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实现“十三五”标准化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开局。

【主持人】:那对我们的工作安排或者部署是如何考虑的呢?

【于欣丽副主任】:概括来说就是要着力推进标准体系结构性改革,实施“标准化+”战略行动,加快标准国际化进程,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和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我们也形象的总结为“四大一加强”,四大就是打好改革攻坚“大会战”,建设服务发展“大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大合作”,实现科学管理“大提升”,一加强就是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这也是今年标准化工作的一个整体考虑。

【主持人】:在打好改革攻坚“大会战”方面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于欣丽副主任】:有5项任务。一是加快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我们现在正在制定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这个方案即将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我们主要是按照这个工作方案来推进强制性标准的改革工作,年底前完成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清理评估。通过“废止一批、转化一批、整合一批、修订一批”,切实解决强制性标准中存在的交叉、重复、矛盾等突出问题。

【于欣丽副主任】:二是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推进推荐性标准体系优化和复审试点,制定实施推荐性标准复审修订工作方案。要更加突出推荐性标准的公益属性,更好适应政府履职需要。

【于欣丽副主任】:三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加快出台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力度。研究制定团体标准制定发布程序、评价准则等管理要求,规范、引导团体标准有序、健康发展。鼓励制定一批市场和创新急需的团体标准,加速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制定机构。

【于欣丽副主任】:四是全面推进企业标准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推开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对公开的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探索建立企业标准“排行榜”制度,激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制定实施加强和改进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修订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等国家标准,推动形成大型企业领跑标准化、中型企业提升标准化、小微企业推广标准化的发展格局。

【于欣丽副主任】:五是强化标准化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加强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建设,加快建立国家标准立项评估制度,改进完善标准审查报批工作。研究制定加强标准样品工作的意见,提高标准样品管理和研复制水平。

【于欣丽副主任】:此外还要继续推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和“三证合一”改革工作落实,积极推进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推进组织机构代码、物品编码在电子商务、质量安全追溯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应用拓展。

【主持人】:“标准化+”是一个新的提法,它的内涵是什么?

【于欣丽副主任】:“标准化+”是指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加快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促进标准化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深度融合,更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主持人】:2016年围绕“标准化+”将开展哪些工作?

【于欣丽副主任】:主要是围绕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生态文明、消费升级和公共服务6个方面来开展,重点在这些方面加强标准化建设。比如在“标准化+科技创新”方面,要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十三五”技术标准创新规划,对重大科技专项涉及的标准项目给予优先立项和重点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制定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总体规划,在重点区域和领域推动创建一批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在“标准化+现代农业”方面,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保障粮食安全,抓紧实施农产品安全标准化工程。加快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研制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安全、农产品流通、农村电子商务等领域标准。围绕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建制镇、美丽乡村、农村公共服务、农村产权交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重要标准研制。在“标准化+先进制造”方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启动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化提升工程,加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顶层规划,推进智能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工业安全、增材制造等重要标准研制工作。在“标准化+生态文明”方面,组织实施节能减排标准化工程,继续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和化解产能过剩标准支撑工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与检测服务等领域的标准,提高燃煤技术标准。在“标准化+消费升级”方面,组织实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工程,加快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或出口国标准并轨,促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推动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标准化工作方案,重点抓好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启动金融风险防控标准体系研究,推进标准融资增信、互联网金融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化+公共服务”方面,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程和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工程,编制生活性服务业以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养老、康复、教育、文化、健康、体育、旅游等领域关键标准制修订。加大政务服务、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力度,以标准化促进政府管理规范化。探索开展标准化服务业试点,鼓励标准化事务所的建立和运行。

【主持人】:今年在推进标准国际化方面有什么考虑?

【于欣丽副主任】:首先是全力办好第39届ISO大会。借鉴各国举办大会的先进经验,精心策划方案,突出“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主题,彰显中国特色。加强国内国际统筹协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高质量高标准做好会议服务保障,面向世界做好宣传,展示中国形象,留下中国印象。二是组织实施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在铁路、公路、石油天然气、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组织翻译一批标准外文版。面向东盟、中亚等沿线国家,开展一批大宗进出口商品标准比对分析。推进实施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助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方案,推进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主要贸易国之间开展标准互认。加强我国农业标准在中亚国家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做好在东盟国家开展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三是推进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组织治理,支持ISO主席、IEC副主席和ITU秘书长全面履职。在制造业、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领域重点发力,开拓国际标准化新工作领域,研制一批具有自主技术的国际标准。完善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激励机制,推动中国企业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四是深化标准化国际和区域合作交流。加强与太平洋地区、亚太经合组织、海湾地区标准化机构的务实合作,巩固中德、中英、中法和东北亚标准合作论坛等标准化合作机制,深化与美国、俄罗斯、欧盟、泛美地区、非洲地区等在经贸、科技合作框架内的标准化合作,推动建立“金砖国家”标准化合作新机制。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标准化法修改已经进入非常重要的阶段,今年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于欣丽副主任】:我们2015年下半年已经将标准化法修正案报送国务院法制办,也配合法制办进行了征求意见、修法调研等工作。今年主要是要全力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标准化法修正案的协调和修改工作,力争6月底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主持人】: 在其他基础能力建设方面有什么打算?

【于欣丽副主任】:一个是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以标准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标准化工作者为重点,开展标准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设标准化课程,开展标准化学历学位教育,完善标准化培训教材,加强标准化知识普及教育。第二个是提升标准信息化水平。推动标准从立项到复审的信息化管理,加快国家标准制修订无纸化进程,推广技术委员会电子投票表决制度。持续开展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的运行服务,规划建设统一的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第三个是做好标准化宣传工作。建立常态化的标准化工作宣传机制,加强对标准化重大政策、重点工作和重要标准的宣传,加强标准化重要舆情研判和突发事件处置。广泛开展世界标准日、质量月等群众性宣传活动,宣传标准化理念,形成良好氛围。第四个是推进标准化服务业发展。制定标准化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快标准化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引导建立标准化事务所等新兴业态。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为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化信息咨询、试验验证、数据挖掘、知识培训等专业化服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技术解决方案。

【主持人】: 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考虑有哪些?

【于欣丽副主任】: 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把深化理论学习放在首位,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二是要加强党的建设。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发挥好标准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共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加强标准委机关党建工作,大力推进文明机关建设,要将“严的作风”和“实的精神”融入机关文化。三是要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同时要大力加强督查督办,确保改革措施、重点任务、发展规划都能落到实处。

【主持人】: 非常感谢于欣丽副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

【于欣丽副主任】: 谢谢主持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