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机制•文化”系列在线访谈——科技兴检 服务发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质量、机制、文化”在线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中国检科院副院长唐英章唐院长,您好!欢迎您! [ 10-19 09:32 ]
【唐院长】:主持人好!各位网友,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各位网友进行交流。 [ 10-19 09:33 ]
【主持人】:首先请简单唐院长介绍一下中国检科院的基本情况。 [ 10-19 09:33 ]
【唐院长】:中国检科院是我国专业从事检验检疫科技研究的公益性研究机构,2004年正式组建,其前身分别是1954年成立的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实验所和1979年成立的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
现有各类科研人员40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研究员(教授)38名、副研究员49名,博士75名,硕士133名;并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下,建立了首席专家制度,聘用9名在相关学科里有一定造诣的学科领军人担任首席专家。
我们在食品营养,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添加剂、转基因、食源性疾病、生物源性成分、环境化学污染等食品安全领域的分析和测试,化妆品危害物质分析和功效测试,工业消费品安全检测,动植物产品的检验检疫和国境卫生安全等方面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较高的科研水平,在超痕量有机残留物检测、转基因检测等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1项,完成各类标准的制修订300余项。在近年来的奥运食品安全保障、三鹿奶粉事件、汶川地震灾区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甲型流感防控等一系列事件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10-19 09:34 ]
【主持人】:“质量提升”是今年总局部署的一项重要活动,请唐院长介绍一下,检科院在今年的质量提升活动中有哪些主要活动和目标。 [ 10-19 09:36 ]
【唐院长】:2010年是认真总结“十一五”,全面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一年,深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对于检科院全面总结2004年组建以来的各项工作,巩固现有的改革发展成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检科院加快提升对检验检疫乃至整个质检工作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能力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
根据总局的总体部署,并结合检科院的特点,我们重点抓住服务大众、保障质检、提升能力和强化管理四个方面,部署了10项活动。
在服务大众方面。我们举办了“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向广大企业、消费者、新闻媒体和全社会展示了我国在食品安全、动植物检疫安全、国境卫生安全、检测与处理装备技术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能力,提高消费者的信心,传播正确的理念和观念,同时也为企业从源头提高质量和安全水平提供咨询和服务;我们派出专家技术人员参加了总局3·15专场活动,接受广大消费者的现场咨询,为他们释疑解惑。
在保障质检方面。我们根据当前质检部门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重点,结合当前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思路,利用我们的技术优势,紧密围绕全国检验检疫和质量监督两个系统的技术执法需求,开展了两期食品、农产品残留检测技术培训班。邀请检验检疫技术机构共同召开了检验检测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就检验检疫技术支撑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讨。为了加快推进检验检疫学科建设,我们提出了组建中国检验检疫学会的设想并得到了总局党组的批准,我们还面向全国组织开展了检验检疫学术论文征集和评优活动,并定于年底召开首届检验检疫学术报告会。
在提升能力方面。经过统筹规划,我们提出了建设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方案并得到了总局主管部门的认可。经过认真谋划,检科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基本完成,近期即将颁布实施。认真组织参与总局的“测试技术大比武”活动,通过这项活动锻炼技术人员队伍,提升检测技术能力。同时,我们还邀请中国计量院张钟华院士等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检科院举办学术讲座,拓宽科研人员视野,活跃学术空气。
在加强管理方面。我们2009年推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运行良好,并强化了各项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了相对科学的量化管理体系。以此为基础,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精心准备,“三位一体”综合管理体系建设与推进的步伐正进一步加快。 [ 10-19 09:38 ]
【主持人】:刚才唐院长提到了食品、农产品残留检测技术培训班,请唐院长谈一下检科院在食品安全的工作进展情况。 [ 10-19 09:39 ]
【唐院长】: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欧洲的疯牛病、二噁英、口蹄疫,美国的鸡蛋沙门氏菌、毒菠菜,日本的雪印乳品、牛肉掺假、鳗鱼造假,以及我国苏丹红、瘦肉精、PVC保鲜膜、三鹿奶粉等事件,这些事件都对民众的健康与卫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我们目前主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科学预见性研究,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做好战略性技术储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食品安全预警召回研究,开展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体系研究。
在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技术方法标准研究方面,我们重点开展了严重制约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提高及食品行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检测方法标准研究,并积极申报相关的国际标准。重点包括果蔬产品中主要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畜禽水产品中主要兽药残留标准的制定;食品中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标准的制定;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食品生物物种鉴别和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和食品过敏原成分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等。
我们加快了此前研发的一些食品安全科研成果尤其是检测方法标准的推广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食品中的激素残留检测技术,在奥运食品安全保障以及此次圣元奶粉激素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还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精神,依托国家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研究中心,组建了食品风险管理研究所,重点研究与推广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HACCP、GAP等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企业从生产源头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 10-19 09:42 ]
【主持人】:随着转基因产品的不断增多,大家对于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技术越来越关注。中国检科院在转基因检测技术方面主要做了哪些研发? [ 10-19 09:43 ]
【唐院长】:在总局和科技部的支持下,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持的科研项目《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已通过科技部验收。该项目建立了全套的转基因植物、产品和加工品的检测技术、标准和检测实验室体系,开创性地解决了转基因检测技术难题,建立了我国完整的进出口转基因执法检验技术平台,填补了我国在转基因检测人才、技术、标准和实验室等多项空白,带动了整个检验检疫系统转基因学科的蓬勃发展。该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累计为近两万家企业货值达300多亿美元产品提供了相关的检测。也为构建检验检疫系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项目也获得了2007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0-19 09:44 ]
【主持人】: 目前,国际间动物传染病的传播形势日益严峻,中国检科院如何在科技方面做好防控的技术保障工作? [ 10-19 09:45 ]
【唐院长】:当前,世界范围内动物疫情此起彼伏,出现复杂的传播态势。在新的动物病原不断出现的同时,一些原有的病原也出现不断的变异,给检测技术带来极大的挑战。建立高效、灵敏、特异的动物疫病检测方法是中国检科院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针对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动物重大疫病的变异和传播新态势,检科院科研人员不断探索,针对不同的动物病原,建立了包括快速简便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高通量筛查的芯片方法以及安全可靠的抗体检测的免疫学方法,已形成系统化,并通过培训的方式把这些先进的检测方法推广到口岸一线检测工作中,为防止动物疫情传入我国提供技术保障。 [ 10-19 09:46 ]
【主持人】: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已经成为我国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威胁,目前检科院在这方面主要做了哪些研发工作? [ 10-19 09:46 ]
【唐院长】:目前,在国际贸易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的入侵日趣频繁,我国面临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在我国农林业生产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大家比较熟悉的外来入侵生物主要有烟粉虱、湿地松粉蚧、松材线虫、香蕉穿孔线虫、大豆疫病、苜蓿黄萎病、水稻条斑病菌、豚草、紫茎泽兰、水葫芦、水花生、飞机草、大米草、薇甘菊、假高粱、红火蚁和刺桐姬小蜂等,此外还有许多动物疫病。据测算,这些有害生物的传入每年给我过造成的直接损失都达到千亿以上。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各类危害生物入侵的风险研究,组织专家技术人员积极开展风险分析工作,特别是加强了建立在生态模拟基础上的危害生物入侵和成灾机理研究,为总局提供了大量的风险分析理论依据和科学数据,为有效防范危害生物入侵提供决策参考;
我们加强了相关的检测、鉴别技术的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植物病理学等多学科综合的理论,特别是为了提高口岸通关效率研发了有害生物远程鉴定系统,有效缓解了我国口岸检验检疫工作中截获有害生物数量多、种类复杂、鉴定专家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除害处理新技术的研究,特别是一些环保、无损的处理技术的研究。由检科院研发的植物除害熏蒸装置不仅已经装备了我国的多个口岸,而且还作为国家重大援外项目,为支持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防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 10-19 09:49 ]
【主持人】: 在2009年甲型流感防控中,检科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唐院长给我们介绍一下, 检科院如何在口岸卫生检疫中发挥作用? [ 10-19 09:49 ]
【唐院长】:去年5月底甲流疫情爆发后,检科院立即抽调了27名业务骨干奔赴广州、上海、深圳等地,支援防疫任务重的口岸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组织科技人员积极开展攻关,在最短时间内研发了数种快速检测方法,特别是检科院卫生检疫研究所研发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在科技大比武中名列前茅,被全国甲型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为推荐方法推广使用。同时,我们还为总局相关司局提供了数份关于疫区动物产品进口的风险分析报告,为防止甲流疫情通过动物产品传入我国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在口岸卫生检疫技术研究方面,我们重点加强了在口岸现场应用或者有利于快速通关的病原体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包括即时型、可现场应用得简便快速的检测技术和多病原高通量快速筛查技术,并且把这些技术集成化,形成了一整套从现场取样、快速筛查和简易处理的便携式快速侦检和处理装置。目前,这一系列装置在2008年奥运安全保障、口岸生物反恐等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基础研究,推进了“六边四湾”口岸公共卫生安全战略研究,推进广泛的国际合作,以联合周边国家开展边境口岸传染病及传播媒介联合监测研究为主要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口岸传染病的监测效率,同时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研究我国边境地区和重要贸易口岸传染病及传播媒介的传播规律,为推动建立和完善长效防控机制奠定基础和保障。 [ 10-19 09:54 ]
【主持人】:消费品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检科院在消费品安全方面都重点开展了哪些研究? [ 10-19 09:55 ]
【唐院长】:消费品是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也是我院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多年来,检科院在消费品中与环境、健康安全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消费品有害物质的检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方案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在儿童用品、纺织品、机电产品、洗涤化妆用品、纳米产品、建筑材料、家具等领域开展一系列有效的研究。特别是针对“不粘锅特氟龙”、“玩具涂料重金属污染”等国内外一系列突发事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为提高检测能力,强化检验检疫监管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也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平息不实炒作以及对外交涉谈判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也为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顺利出口编写了一系列的指南性文件。 [ 10-19 09:57 ]
【主持人】: 化学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唐院长给我们介绍一下检科院在这方面的工作。 [ 10-19 09:59 ]
【唐院长】:目前世界上大约有700多万种化学品,其中常用的有7万多种。化学品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国际性问题。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将化学品安全问题确定为确保21世纪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优先主题。 《21世纪议程》文件第19章“有毒化学品的环境无害化管理”中指明了化学品环境无害化管理的六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社会对化学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联合国有关机构通过制定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和协定,加强全球的化学品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公约和协定包括:《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关于在国际贸易中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预先知情同意程序鹿特丹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关于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
为此,在总局的支持下,检科院于2008年底专门组建了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化学品安全研究中心,充实人才队伍,重点开展进出口化学品管理政策、化学品安全信息储备、高关注物质和新化学品的风险分析、化学品理化及其危险性相关技术、化学品健康和环境危害、化学品健康和环境毒性筛选等领域科技问题的研究,并初步建成了化学品危险性分类定级智能系统和“中国化学品”信息平台。 [ 10-19 10:04 ]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检科院的研究领域非常多,人才显得尤其重要,检科院是如何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的? [ 10-19 10:05 ]
【唐院长】:为更好地调动科研技术人员攻关和研发的积极性,我们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理念,推出了“以责定岗、以岗定人、以效定酬”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了薪酬与效益、效率、效能挂钩的能级岗位绩效考核体系和“同岗位、同贡献、同薪酬”的分配机制。通过改革,在薪酬待遇上打破了身份和体制的界限,在编制这个制约我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通过薪酬待遇的提升,大大增强了我院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初步解决了引进和用好人才的难题。在这个薪酬管理机制下,在科研创新方面有重大贡献和各学科带头人的高薪酬待遇得到了机制性保障,科技工作者的核心地位得到了切实体现。同时,该体系确立的首席专家制度,为我院适应检验检疫新兴学科和重点学科、重大攻关项目及重点实验室对建设人才的需求,加快科研创新步伐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 10-19 10:07 ]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检科院率先提出了院训,您给我们介绍一下院训的内容和含义? [ 10-19 10:08 ]
【唐院长】:针对当前包括科研领域存在的浮躁情绪和虚夸现象,我们率先提出了院训,即“崇学尚德,慎思笃行”,将其作为建设检科院职业道德和科研创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方法论。
“崇学”就是坚持以科研为中心,崇尚科学,不断加大鼓励和推进各种形式的科研和学术创新活动的力度,树立科技、学术和科学家在检科院的崇高地位;“尚德”就是要在全院建立包括诚信求真、戒骄戒躁、勤奋务实、博学多闻、开拓创新、宽厚仁和等内容在内的检科院思想道德体系;“慎思”,就是要用战略的思维和世界的眼光来全面分析当今检验检疫科学技术和宏观形势的新潮流、新趋势,认真思考检验检疫科技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国家外交、外贸大局和质检工作服务;“笃行”就是要把上述各个认知层面的内容最终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做到坚持不懈。
同时,围绕这个院训,我们还提出了“诚信友爱、宽厚仁和、相互尊重、完善自我、构建和谐、创造卓越”的文化建设理念,从院所文化建设的角度推动构建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 [ 10-19 10:11 ]
【主持人】:下面请唐院长给我们介绍一下检科院“十二五”的发展目标。 [ 10-19 10:12 ]
【唐院长】:检科院“十二五”的主要发展目标,我们概括为“一二三四”:
“一”是指构建一个平台:检验检疫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构建面向全检验检疫系统的开放式,多领域、跨学科的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和吸纳国内外、系统内外一切有志于从事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发的人员和单位利用这个平台开展科研创新活动。 [ 10-19 10:14 ]
【唐院长】:“二”是指打造两个基地:检验检疫人才培养基地,利用我们现有的科技和学术资源,进一步增强检验检疫科技人才教育和培养能力,探讨检验检疫管理型人才的教育和联合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学院式检验检疫人才培养基地;检验检疫科技研发基地,进一步增强检验检疫科技研发能力以及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加快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构建检验检疫科技成果的评价与奖励体系,切实提升科学技术对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三”是指发挥三个作用:检验检疫技术参谋作用、检验检疫技术支撑作用和检验检疫科研带头作用。 [ 10-19 10:16 ]
【唐院长】:“四”是指争创四个一流:一流的人才,通过重点扶持和优先培养,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或具有工程院院士受荐资质的专家1-2名;培养具有一定国际学术话语权的专家5-10名,推荐3-5名专家进入相关的国际组织;中组部直接联系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0-15名;具有院内首席专家任职资质的学科带头人5-10名。一流的技术,加强实验室基础能力和软硬件条件建设,学科与技术门类全面覆盖检验检疫所有领域,学科结构更加合理,争取建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3个,国家级检验检疫重点实验室15-20个,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实验室5-8个,联合相关学科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一流的业绩,科研经费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参与国家基础性重大战略需求项目(973项目)1-2项;主持国家高新技术研究项目(863项目)10-1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5-20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2项,行业公益性研究专项25-40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专项3-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15项;争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0-15项、二等奖15-20项;发表SCI/EI文章80-120篇,逐步提高论文的引用率和影响因子;获得国际专利6-10项,发明专利40-50项,实用新型专利30-50项。一流的服务,切实增强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国家外交外贸大局、检验检疫执法监管、工农业生产一线提供一流的科学技术服务;进一步提升对总局各业务司(局)的技术支持水平,强化突发事件的技术应对能力,切实完善风险分析技术体系;不断提升检测仲裁业务和科研成果转化两大业务板块的市场竞争力,用更好的技术和成果服务检验检疫技术执法和工农业生产。 [ 10-19 10:20 ]
【主持人】:谢谢唐院长! [ 10-19 10:21 ]
【唐院长】: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 10-19 10:22 ]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就结束了。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 10-19 10:23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质量、机制、文化”在线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中国检科院副院长唐英章唐院长,您好!欢迎您! [ 10-19 09:32 ]
【唐院长】:主持人好!各位网友,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各位网友进行交流。 [ 10-19 09:33 ]
【主持人】:首先请简单唐院长介绍一下中国检科院的基本情况。 [ 10-19 09:33 ]
【唐院长】:中国检科院是我国专业从事检验检疫科技研究的公益性研究机构,2004年正式组建,其前身分别是1954年成立的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实验所和1979年成立的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
现有各类科研人员40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研究员(教授)38名、副研究员49名,博士75名,硕士133名;并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下,建立了首席专家制度,聘用9名在相关学科里有一定造诣的学科领军人担任首席专家。
我们在食品营养,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添加剂、转基因、食源性疾病、生物源性成分、环境化学污染等食品安全领域的分析和测试,化妆品危害物质分析和功效测试,工业消费品安全检测,动植物产品的检验检疫和国境卫生安全等方面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较高的科研水平,在超痕量有机残留物检测、转基因检测等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1项,完成各类标准的制修订300余项。在近年来的奥运食品安全保障、三鹿奶粉事件、汶川地震灾区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甲型流感防控等一系列事件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10-19 09:34 ]
【主持人】:“质量提升”是今年总局部署的一项重要活动,请唐院长介绍一下,检科院在今年的质量提升活动中有哪些主要活动和目标。 [ 10-19 09:36 ]
【唐院长】:2010年是认真总结“十一五”,全面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一年,深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对于检科院全面总结2004年组建以来的各项工作,巩固现有的改革发展成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检科院加快提升对检验检疫乃至整个质检工作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能力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
根据总局的总体部署,并结合检科院的特点,我们重点抓住服务大众、保障质检、提升能力和强化管理四个方面,部署了10项活动。
在服务大众方面。我们举办了“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向广大企业、消费者、新闻媒体和全社会展示了我国在食品安全、动植物检疫安全、国境卫生安全、检测与处理装备技术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能力,提高消费者的信心,传播正确的理念和观念,同时也为企业从源头提高质量和安全水平提供咨询和服务;我们派出专家技术人员参加了总局3·15专场活动,接受广大消费者的现场咨询,为他们释疑解惑。
在保障质检方面。我们根据当前质检部门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重点,结合当前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思路,利用我们的技术优势,紧密围绕全国检验检疫和质量监督两个系统的技术执法需求,开展了两期食品、农产品残留检测技术培训班。邀请检验检疫技术机构共同召开了检验检测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就检验检疫技术支撑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讨。为了加快推进检验检疫学科建设,我们提出了组建中国检验检疫学会的设想并得到了总局党组的批准,我们还面向全国组织开展了检验检疫学术论文征集和评优活动,并定于年底召开首届检验检疫学术报告会。
在提升能力方面。经过统筹规划,我们提出了建设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方案并得到了总局主管部门的认可。经过认真谋划,检科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基本完成,近期即将颁布实施。认真组织参与总局的“测试技术大比武”活动,通过这项活动锻炼技术人员队伍,提升检测技术能力。同时,我们还邀请中国计量院张钟华院士等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检科院举办学术讲座,拓宽科研人员视野,活跃学术空气。
在加强管理方面。我们2009年推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运行良好,并强化了各项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了相对科学的量化管理体系。以此为基础,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精心准备,“三位一体”综合管理体系建设与推进的步伐正进一步加快。 [ 10-19 09:38 ]
【主持人】:刚才唐院长提到了食品、农产品残留检测技术培训班,请唐院长谈一下检科院在食品安全的工作进展情况。 [ 10-19 09:39 ]
【唐院长】: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欧洲的疯牛病、二噁英、口蹄疫,美国的鸡蛋沙门氏菌、毒菠菜,日本的雪印乳品、牛肉掺假、鳗鱼造假,以及我国苏丹红、瘦肉精、PVC保鲜膜、三鹿奶粉等事件,这些事件都对民众的健康与卫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我们目前主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科学预见性研究,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做好战略性技术储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食品安全预警召回研究,开展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体系研究。
在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技术方法标准研究方面,我们重点开展了严重制约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提高及食品行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检测方法标准研究,并积极申报相关的国际标准。重点包括果蔬产品中主要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畜禽水产品中主要兽药残留标准的制定;食品中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标准的制定;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食品生物物种鉴别和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和食品过敏原成分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等。
我们加快了此前研发的一些食品安全科研成果尤其是检测方法标准的推广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食品中的激素残留检测技术,在奥运食品安全保障以及此次圣元奶粉激素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还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精神,依托国家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研究中心,组建了食品风险管理研究所,重点研究与推广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HACCP、GAP等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企业从生产源头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 10-19 09:42 ]
【主持人】:随着转基因产品的不断增多,大家对于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技术越来越关注。中国检科院在转基因检测技术方面主要做了哪些研发? [ 10-19 09:43 ]
【唐院长】:在总局和科技部的支持下,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持的科研项目《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已通过科技部验收。该项目建立了全套的转基因植物、产品和加工品的检测技术、标准和检测实验室体系,开创性地解决了转基因检测技术难题,建立了我国完整的进出口转基因执法检验技术平台,填补了我国在转基因检测人才、技术、标准和实验室等多项空白,带动了整个检验检疫系统转基因学科的蓬勃发展。该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累计为近两万家企业货值达300多亿美元产品提供了相关的检测。也为构建检验检疫系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项目也获得了2007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0-19 09:44 ]
【主持人】: 目前,国际间动物传染病的传播形势日益严峻,中国检科院如何在科技方面做好防控的技术保障工作? [ 10-19 09:45 ]
【唐院长】:当前,世界范围内动物疫情此起彼伏,出现复杂的传播态势。在新的动物病原不断出现的同时,一些原有的病原也出现不断的变异,给检测技术带来极大的挑战。建立高效、灵敏、特异的动物疫病检测方法是中国检科院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针对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动物重大疫病的变异和传播新态势,检科院科研人员不断探索,针对不同的动物病原,建立了包括快速简便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高通量筛查的芯片方法以及安全可靠的抗体检测的免疫学方法,已形成系统化,并通过培训的方式把这些先进的检测方法推广到口岸一线检测工作中,为防止动物疫情传入我国提供技术保障。 [ 10-19 09:46 ]
【主持人】: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已经成为我国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威胁,目前检科院在这方面主要做了哪些研发工作? [ 10-19 09:46 ]
【唐院长】:目前,在国际贸易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的入侵日趣频繁,我国面临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在我国农林业生产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大家比较熟悉的外来入侵生物主要有烟粉虱、湿地松粉蚧、松材线虫、香蕉穿孔线虫、大豆疫病、苜蓿黄萎病、水稻条斑病菌、豚草、紫茎泽兰、水葫芦、水花生、飞机草、大米草、薇甘菊、假高粱、红火蚁和刺桐姬小蜂等,此外还有许多动物疫病。据测算,这些有害生物的传入每年给我过造成的直接损失都达到千亿以上。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各类危害生物入侵的风险研究,组织专家技术人员积极开展风险分析工作,特别是加强了建立在生态模拟基础上的危害生物入侵和成灾机理研究,为总局提供了大量的风险分析理论依据和科学数据,为有效防范危害生物入侵提供决策参考;
我们加强了相关的检测、鉴别技术的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植物病理学等多学科综合的理论,特别是为了提高口岸通关效率研发了有害生物远程鉴定系统,有效缓解了我国口岸检验检疫工作中截获有害生物数量多、种类复杂、鉴定专家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除害处理新技术的研究,特别是一些环保、无损的处理技术的研究。由检科院研发的植物除害熏蒸装置不仅已经装备了我国的多个口岸,而且还作为国家重大援外项目,为支持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防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 10-19 09:49 ]
【主持人】: 在2009年甲型流感防控中,检科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唐院长给我们介绍一下, 检科院如何在口岸卫生检疫中发挥作用? [ 10-19 09:49 ]
【唐院长】:去年5月底甲流疫情爆发后,检科院立即抽调了27名业务骨干奔赴广州、上海、深圳等地,支援防疫任务重的口岸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组织科技人员积极开展攻关,在最短时间内研发了数种快速检测方法,特别是检科院卫生检疫研究所研发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在科技大比武中名列前茅,被全国甲型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为推荐方法推广使用。同时,我们还为总局相关司局提供了数份关于疫区动物产品进口的风险分析报告,为防止甲流疫情通过动物产品传入我国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在口岸卫生检疫技术研究方面,我们重点加强了在口岸现场应用或者有利于快速通关的病原体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包括即时型、可现场应用得简便快速的检测技术和多病原高通量快速筛查技术,并且把这些技术集成化,形成了一整套从现场取样、快速筛查和简易处理的便携式快速侦检和处理装置。目前,这一系列装置在2008年奥运安全保障、口岸生物反恐等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基础研究,推进了“六边四湾”口岸公共卫生安全战略研究,推进广泛的国际合作,以联合周边国家开展边境口岸传染病及传播媒介联合监测研究为主要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口岸传染病的监测效率,同时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研究我国边境地区和重要贸易口岸传染病及传播媒介的传播规律,为推动建立和完善长效防控机制奠定基础和保障。 [ 10-19 09:54 ]
【主持人】:消费品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检科院在消费品安全方面都重点开展了哪些研究? [ 10-19 09:55 ]
【唐院长】:消费品是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也是我院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多年来,检科院在消费品中与环境、健康安全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消费品有害物质的检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方案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在儿童用品、纺织品、机电产品、洗涤化妆用品、纳米产品、建筑材料、家具等领域开展一系列有效的研究。特别是针对“不粘锅特氟龙”、“玩具涂料重金属污染”等国内外一系列突发事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为提高检测能力,强化检验检疫监管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也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平息不实炒作以及对外交涉谈判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也为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顺利出口编写了一系列的指南性文件。 [ 10-19 09:57 ]
【主持人】: 化学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唐院长给我们介绍一下检科院在这方面的工作。 [ 10-19 09:59 ]
【唐院长】:目前世界上大约有700多万种化学品,其中常用的有7万多种。化学品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国际性问题。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将化学品安全问题确定为确保21世纪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优先主题。 《21世纪议程》文件第19章“有毒化学品的环境无害化管理”中指明了化学品环境无害化管理的六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社会对化学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联合国有关机构通过制定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和协定,加强全球的化学品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公约和协定包括:《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关于在国际贸易中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预先知情同意程序鹿特丹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关于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
为此,在总局的支持下,检科院于2008年底专门组建了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化学品安全研究中心,充实人才队伍,重点开展进出口化学品管理政策、化学品安全信息储备、高关注物质和新化学品的风险分析、化学品理化及其危险性相关技术、化学品健康和环境危害、化学品健康和环境毒性筛选等领域科技问题的研究,并初步建成了化学品危险性分类定级智能系统和“中国化学品”信息平台。 [ 10-19 10:04 ]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检科院的研究领域非常多,人才显得尤其重要,检科院是如何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的? [ 10-19 10:05 ]
【唐院长】:为更好地调动科研技术人员攻关和研发的积极性,我们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理念,推出了“以责定岗、以岗定人、以效定酬”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了薪酬与效益、效率、效能挂钩的能级岗位绩效考核体系和“同岗位、同贡献、同薪酬”的分配机制。通过改革,在薪酬待遇上打破了身份和体制的界限,在编制这个制约我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通过薪酬待遇的提升,大大增强了我院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初步解决了引进和用好人才的难题。在这个薪酬管理机制下,在科研创新方面有重大贡献和各学科带头人的高薪酬待遇得到了机制性保障,科技工作者的核心地位得到了切实体现。同时,该体系确立的首席专家制度,为我院适应检验检疫新兴学科和重点学科、重大攻关项目及重点实验室对建设人才的需求,加快科研创新步伐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 10-19 10:07 ]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检科院率先提出了院训,您给我们介绍一下院训的内容和含义? [ 10-19 10:08 ]
【唐院长】:针对当前包括科研领域存在的浮躁情绪和虚夸现象,我们率先提出了院训,即“崇学尚德,慎思笃行”,将其作为建设检科院职业道德和科研创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方法论。
“崇学”就是坚持以科研为中心,崇尚科学,不断加大鼓励和推进各种形式的科研和学术创新活动的力度,树立科技、学术和科学家在检科院的崇高地位;“尚德”就是要在全院建立包括诚信求真、戒骄戒躁、勤奋务实、博学多闻、开拓创新、宽厚仁和等内容在内的检科院思想道德体系;“慎思”,就是要用战略的思维和世界的眼光来全面分析当今检验检疫科学技术和宏观形势的新潮流、新趋势,认真思考检验检疫科技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国家外交、外贸大局和质检工作服务;“笃行”就是要把上述各个认知层面的内容最终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做到坚持不懈。
同时,围绕这个院训,我们还提出了“诚信友爱、宽厚仁和、相互尊重、完善自我、构建和谐、创造卓越”的文化建设理念,从院所文化建设的角度推动构建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 [ 10-19 10:11 ]
【主持人】:下面请唐院长给我们介绍一下检科院“十二五”的发展目标。 [ 10-19 10:12 ]
【唐院长】:检科院“十二五”的主要发展目标,我们概括为“一二三四”:
“一”是指构建一个平台:检验检疫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构建面向全检验检疫系统的开放式,多领域、跨学科的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和吸纳国内外、系统内外一切有志于从事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发的人员和单位利用这个平台开展科研创新活动。 [ 10-19 10:14 ]
【唐院长】:“二”是指打造两个基地:检验检疫人才培养基地,利用我们现有的科技和学术资源,进一步增强检验检疫科技人才教育和培养能力,探讨检验检疫管理型人才的教育和联合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学院式检验检疫人才培养基地;检验检疫科技研发基地,进一步增强检验检疫科技研发能力以及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加快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构建检验检疫科技成果的评价与奖励体系,切实提升科学技术对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三”是指发挥三个作用:检验检疫技术参谋作用、检验检疫技术支撑作用和检验检疫科研带头作用。 [ 10-19 10:16 ]
【唐院长】:“四”是指争创四个一流:一流的人才,通过重点扶持和优先培养,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或具有工程院院士受荐资质的专家1-2名;培养具有一定国际学术话语权的专家5-10名,推荐3-5名专家进入相关的国际组织;中组部直接联系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0-15名;具有院内首席专家任职资质的学科带头人5-10名。一流的技术,加强实验室基础能力和软硬件条件建设,学科与技术门类全面覆盖检验检疫所有领域,学科结构更加合理,争取建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3个,国家级检验检疫重点实验室15-20个,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实验室5-8个,联合相关学科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一流的业绩,科研经费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参与国家基础性重大战略需求项目(973项目)1-2项;主持国家高新技术研究项目(863项目)10-1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5-20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2项,行业公益性研究专项25-40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专项3-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15项;争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0-15项、二等奖15-20项;发表SCI/EI文章80-120篇,逐步提高论文的引用率和影响因子;获得国际专利6-10项,发明专利40-50项,实用新型专利30-50项。一流的服务,切实增强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国家外交外贸大局、检验检疫执法监管、工农业生产一线提供一流的科学技术服务;进一步提升对总局各业务司(局)的技术支持水平,强化突发事件的技术应对能力,切实完善风险分析技术体系;不断提升检测仲裁业务和科研成果转化两大业务板块的市场竞争力,用更好的技术和成果服务检验检疫技术执法和工农业生产。 [ 10-19 10:20 ]
【主持人】:谢谢唐院长! [ 10-19 10:21 ]
【唐院长】: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 10-19 10:22 ]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就结束了。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 10-19 10:23 ]
- 就优化企业开办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有关情况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2021-04-29)
- 商务部召开2021年全国消费促进月系列活动专题新闻发布会(2021-04-28)
-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20)》发布会(2021-04-28)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就《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答记者问(2021-04-25)
- 国新办举行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