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传达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党组传达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成效
6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召开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会议精神,审议中共 党组关于开展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党组书记肖亚庆主持会议,对精心组织开展好主题教育提出要求。
会议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在这个时刻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根本指针,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会议强调,开展好主题教育,是 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总局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自觉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要认真落实主题教育实施方案,贯彻好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的特点和要求,按照规定的要求、内容、措施、方式开展主题教育。要充分发挥总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引领作用,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要推动主题教育与深化市场监管改革发展相结合,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相结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作出应有贡献。
肖亚庆就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提出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二是总局党组要担负好领导指导责任,抓好各单位党组织的主题教育。机关各司局和直属单位党组织要认真落实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把各项措施落细落实,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三是要充分发挥总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求普通党员做到的,党组成员必须首先做到。四是要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谋划推进市场监管工作,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市场监管实践的能力,推动市场监管事业取得新成绩。
省部级市场监管工作专题研讨班在京举办
5月27日至31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联合举办的市场监管工作专题研讨班在京举办。这是 组建后举办的首个以加强市场监管为主题的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研讨班期间, 局长、党组书记肖亚庆围绕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努力开创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与学员进行了交流, 副局长、党组成员田世宏、孙梅君,国家药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李利,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党组书记申长雨分别围绕质量发展、食品安全、药品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市场监管的热点难点领域作主旨报告,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知名专家学者为学员进行专题授课。各省(区、市)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管市场监管工作的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负责同志,以及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计73人参加了研讨班。
肖亚庆调研北京市食品药品生产企业
5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肖亚庆到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双鹤(北京)工业园调研,了解食品、药品企业生产和质量安全保障情况。肖亚庆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指示,加强食品药品生产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控制,切实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尤其要在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标杆模范作用。
在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肖亚庆听取了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控介绍,参观了乳品生产线,详细了解牛奶原料、生乳来源地、奶牛饲料等情况。在华润双鹤(北京)工业园,肖亚庆参观了固体制剂车间和软袋输液车间,就药品生产流程、辅料来源、责任追溯等问题与企业负责人交流。
调研中,肖亚庆充分肯定了两家企业在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他强调,食品药品安全关系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落实好“四个最严”要求,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肖亚庆指出,企业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持续增强食品药品质量控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担起主体责任。要做好产品全链条的质量安全控制,确保原料来源、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同时,要增强诚信意识,敢于向社会公众进行质量安全承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央企国企尤其要在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确保让老百姓食品放心、用药安全。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
调研期间,肖亚庆同北京市政府负责同志就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及市场监管改革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总局及药监局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北京市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及市药监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
肖亚庆调研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
5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肖亚庆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调研,了解知识产权、药品监管工作情况,与两局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座谈。肖亚庆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努力开创新时代知识产权和药品监管工作新局面。
在知识产权局调研时,肖亚庆参观了专利金奖展区、专利申请审查运行监控系统展示厅、知识产权受理大厅和化学审查部,与一线审查员交流。在座谈中,肖亚庆充分肯定了知识产权局重新组建以来取得的工作成绩,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关要求,充分认识新时代做好知识产权工作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加大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工作力度,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创新工作思路,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展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进步。要加强党建工作,抓班子带队伍,建设世界一流的知识产权干部队伍,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新部署和新要求落实到位。
在药监局调研时,肖亚庆与干部职工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情况。肖亚庆指出,机构改革以来,药监局从严管控药品安全风险,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药品监管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就有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药品安全事关群众健康福祉、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药监系统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系统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做好药品监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指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加强药品生产源头监管,压实生产者主体责任。要加大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力度,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要认真抓好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深刻汲取典型案件的教训,举一反三,努力建设廉洁药监队伍。
知识产权局局长、党组书记申长雨,药监局党组书记李利、局长焦红一同调研, 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党组中心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
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9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会,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 局长张茅主持会议并讲话。在京总局领导马正其、唐军、田世宏、刘实、秦宜智、申长雨、李利、焦红参加集体学习,结合工作谈了学习体会。
在交流发言中,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食品安全是民生,民生与安全联系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政治”“药品安全关系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容不得含糊”等重要论述,体现了执政为民、心系群众的人民情怀,彰显了党中央全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坚强决心。“四个最严”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深入学习,大家备受教育、深受启发,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大家一致表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头等大事。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全力抓好安全监管工作,是新组建的 的首要职责,也是系统上下须臾不可懈怠的重要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任务一一落实到位,在市场监管领域为党中央站好安全岗,为人民把好安全关,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张茅就下一步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提出四方面要求:一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同时抓紧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四个最严”要求落实到位。二是构建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手段,抓紧推进相关立项筹备工作,保障食品药品可追溯。三是协同相关部门做好问题疫苗处置后续工作,督促企业整改到位,保障疫苗供应,做好疫苗续种补种和赔偿工作。四是举一反三做好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工业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机关党委要迅速组织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李克强考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
加强公正监管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李克强关切询问产品质量合格率特别是儿童用品合格率情况,并与一线监管人员视频交流,对他们采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抽检分离方式促进公正监管予以肯定。李克强说,中国制造和服务要迈向中高端,必须以质取胜,这也是政府监管重心所在。要利用“互联网+监管”等,牢牢把住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关。
随后, 汇报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打算。李克强说,要加快改革解决企业注销难等反映突出的问题,打通群众办事的各种卡口,更好做到利企便民。
座谈会上, 负责人作了汇报。李克强充分肯定市场监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做的大量工作。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对实现经济稳中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坚定企业发展信心,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更大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内需潜力、增强发展动力。
李克强指出,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准入,让市场主体拥有更多发展机会。加大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支持,促进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扩大就业。市场的毛细血管畅通了,中国经济主动脉就会更加澎湃有力。
李克强说,市场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激发市场活力和公正监管相辅相成,没有公正的监管,就没有市场公平竞争,就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并容易滋生寻租腐败,也不利于发挥市场作用倒逼企业创新和提质。新形势下市场监管不同于高度集中计划体制下的市场管理,需要创新监管方式、分类实施。对一般商品和服务领域可全面实施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投诉举报的突出问题或公众关注的产品和服务等要开展重点监管。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实行全程监管,严把每一道关口,坚决守住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防线,用严管重罚把“害群之马”逐出市场。对新产业、新业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其创新发展,守住基本规则和安全底线,并坚决破除阻碍市场活力发挥的各类垄断。
李克强指出,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既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弘扬工匠精神,又要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升级国家标准,鼓励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向更高标准努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更多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的品牌享誉世界。
李克强希望市场监管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全局高度,顺应企业和群众愿望,认真履职尽责,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王勇参加上述活动。
(编者按:相关信息来源于中国政府网。)
李克强为何此时到这个新组建的部门考察?
9月11日下午,李克强总理一行来到地处北京市北三环外的一处办公楼。仅从外表看,这栋深灰色建筑并不起眼,但它是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要见证者之一。就在近半年前,它还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办公场所,如今已成为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办公区之一。
总理此行,正是考察国家 并在这里主持召开座谈会。
“ 直接面对亿万市场主体,担负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和优化市场监管的主力军责任。新形势下市场监管不同于高度集中计划体制下的市场管理,需要创新监管方式、分类实施。你们的重要职责是把市场管活而不是管死,管优而不是管乱。”李克强说。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关键时间节点,总理此次考察中突出强调的是,要通过创新监管方式,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中国发展到今天,不能再走过度依赖投资或靠财政抓几个项目那种老路了。”李克强说,“必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是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办法。”
不断优化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为促进经济稳中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此前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商务部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以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等职责整合在一起,组建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就在李克强总理考察的前日, 的“三定”方案正式公布。
总理在当天座谈会上说,几年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 的前身之一工商总局等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由商事制度改革入手,从注册资本实缴改为认缴,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以及“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市场新增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对稳定扩大就业和支撑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出现新一轮经济下行压力。 要立足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再立新功。要深化完善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准入,让市场主体拥有更多发展机会。加大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支持,促进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扩大就业。”总理说。
李克强指出, 处于市场第一线,直接和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打交道,这些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不仅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更是激励创新、带动投资、促进消费的重要“生力军”。市场的毛细血管畅通了,中国经济主动脉就会更加澎湃有力。
“通过此次机构改革整合多部门监管职责, 很大程度上已经近似一个综合性部门。你们要切实整合全流程、全环节监管职责,不断优化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为促进经济稳中向好提供有力支撑。”李克强说。
希望你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当好“裁判员”:争当“金哨”,不吹“黑哨”,尽最大可能减少“误哨”
考察中,李克强来到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监督抽查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质量监督指挥调度平台,可以实现全国抽样工作的集中管理、统一指挥、远程监控。总理当即与随机抽取的一名基层监管人员进行视频连线。
这名正在抽检电缆产品的监管人员,是根据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原则,匹配到这家企业进行抽检的。李克强说,要让“双随机、一公开”成为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使所有生产者和经营者都不敢心存侥幸。
“公正监管和市场活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公正监管就不会有公平竞争,没有公平竞争就不会有市场活力。”总理强调。
他指出,创新监管方式要秉持“包容审慎”原则。所谓“包容”,就是对那些未知大于已知的新业态采取包容态度,以鼓励创新,只要它不触碰安全底线。所谓“审慎”有两层含义:一是当新业态刚出现还看不准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管死”,而要给它一个“观察期”;二是要严守基本规则和安全底线,对谋财害命、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不管是传统业态还是新业态都要采取严厉监管措施,坚决依法打击。
此次机构改革中,重新组建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也由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李克强针对这一新职责提出要求,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侵权行为加重惩罚,进一步降低维权企业成本。
还整合了发改委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商务部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以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等职责。李克强强调,要坚决破除阻碍市场活力发挥的各类垄断。
总理鼓励监管工作人员:“希望你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当好‘裁判员’:争当‘金哨’,不吹‘黑哨’,尽最大可能减少‘误哨’。”
努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我国产业由中低端跃上中高端
“工业产品合格率多少?儿童用品合格率多少?”在监督抽查处,李克强格外关心上述产品的质量问题。该处室负责拟定生产和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并指导地方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
总理指出,我国虽是工业制造大国,但还“大而不强”,很多产业还处于中低端。服务业虽已占据GDP半壁江山,但同样需要提升品质。
“要努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我国产业由中低端跃上中高端。”李克强说,“这是 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是你们努力的方向。”
李克强在座谈会上说,我们不仅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品质追求,还要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覆盖更多市场主体的监管平台,用公正监管推动提品质、创品牌。
李克强强调,市场监管责任重、难度大,特别是在食品药品等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领域,必须更加严格监管。不光要依法依规实施常规监管,还要利用新技术等手段,实现更加严格的全过程监管,同时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这既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负责,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长久之道。
在此次机构改革中合并力度大、肩负责任重。李克强最后寄语:“你们要站在国家全局履行部门职责,敏锐了解基层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愿望诉求,不断激发市场活力。这是让中国经济始终保持活力和韧性的内在动力支撑。”
(编者按:相关信息来源于中国政府网。)
韩正主持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 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韩正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讲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工作要求,听取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食品安全工作。
韩正指出,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是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当前食品领域风险因素复杂,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决不回避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果蔬、粮食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食品掺假造假,餐饮后厨卫生等烦心事,要采取更有针对性、更管用、更务实的举措,在持续解决问题中推动食品安全工作,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
韩正强调,一定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四个最严”的要求。要高度重视标准工作,标准是食品安全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因素,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修改完善现有标准,尽快实现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要切实强化全过程监管,把好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关口,健全和完善覆盖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全链条的监管制度,堵住监管“缝隙”。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监管,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加大有奖举报力度,保护好举报人。要第一时间权威发布相关信息,并支持鼓励媒体开展监督。要采取有力措施,真正解决好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对昧着良心制假售假、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一定要实施终身行业禁入,并处罚到企业法人。要切实落实党政同责、地方负总责要求,推动食品安全工作落细落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胡春华,国务委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王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公安部等部门负责同志作了发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列席会议。
(编者按:相关信息来源于中国政府网。)
王勇国务委员在浦东干部学院省部级干部
建设质量强国专题研讨班座谈会上强调
深入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国务委员王勇5日在浦东干部学院省部级干部建设质量强国专题研讨班座谈会上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全面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实现质量强国建设目标,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王勇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做好新时代质量工作,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各方责任,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各级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完善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强化质量公共服务,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加强质量人才培养,营造质量发展良好环境。创新监管模式方法,严守质量安全底线从严从重打击质量安全违法行为,让违法企业和人员付出沉重代价。制定质量管理整治方案,一个一个行业、一个一个地区抓,确保质量提升行动取得实效,大幅改善质量供给能力和水平。
(编者按:相关信息来源于中国政府网。)
在京召开全体干部大会
奋力开创新时代市场监管新局面
9月12日, 在京召开全体干部大会,举行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仪式。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求,落实总局“三定”规定,明确总局职责和司局任务,动员广大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地做好新时期市场监管工作。 局长张茅出席会议并讲话。总局副局长马正其主持会议。在京总局领导唐军、田世宏、刘实、秦宜智、申长雨、李利、焦红出席会议。
会议举行了宪法宣誓仪式。下午3时30分,在张茅的监誓下,马正其宣布宣誓仪式开始。总局机关138名新任司局级干部集体列队,面向国徽、国旗,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领誓人抚按宪法,宣读誓言,其他宣誓人列队站立,跟诵誓词。
宪法宣誓仪式
会议传达学习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1日考察 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张茅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 党组带领广大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顶层设计,周密组织部署,强化服务保障,坚持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推进改革,平稳做好人员划转和机构整合工作,确保过渡期内总局机关高效有序运转,顺利完成总局“三定”规定,实现改革和监管“两不误、两促进”,高效有序地组建 。
会议现场
张茅强调,新机构新职责新定位,党中央国务院对组建 寄予厚望,广大消费者、企业和基层同志等社会各方面寄予厚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准确把握职责定位,当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当好市场公平竞争的维护者,当好安全底线的守护者,当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当好高效监管的实践者,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开创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要强化大局意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热点,把握国际竞争的趋势,增强市场监管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国际视野,主动把监管工作放在改革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二要强化改革意识,进一步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效应,深化企业准入制度改革,加大生产许可证改革力度,加大研究建立违法惩罚机制,加大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改革,按照“四个最严”要求,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模式。三要强化创新意识,不仅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还要在长效机制和基础制度上下功夫,要研究建立违法惩罚机制、巨额赔偿制度、内部举报人奖励制度、风险分担的社会保险机制,为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制度性基础。四要强化进取意识,增强敏锐性、主动性和监管工作的针对性,积极进取,敢于担当,服务经济发展全局,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五要强化集体意识,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广大干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打造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有影响力的监管机构,形成求真务实、严谨高效、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培育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执法队伍。六要强化廉洁意识,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在全系统开展以打击假冒伪劣为重点的综合执法行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总局机关各司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总局纪检监察组全体干部,各直属(挂靠)单位正处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
加强市场监管 建设质量强国
省部级干部建设质量强国专题研讨班在沪开班
在我国第40个全国“质量月”到来之际,9月1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同举办的“省部级干部建设质量强国专题研讨班”在沪开班,这也是继两年前在京举办首个省部级干部“全面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专题研讨班”之后的第二个省部级质量强国战略专题研讨班。 局长、党组副书记张茅作为首位授课人,在专题研讨班上以“加强市场监管 建设质量强国”为题做了专题讲座。
张茅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从国际经验与国内形势出发,深刻阐述了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全面介绍了市场监管部门在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任务以及主要做法、经验与成绩,深入剖析了质量强国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张茅指出,建设质量强国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要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到建设质量强国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是不断满足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深刻理解建设质量强国的重大意义。
张茅指出,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进行了改革完善,将原来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药监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商务部的反垄断执法以及“双打办”等职责整合,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作为国务院负责市场综合监管和综合执法的直属机构,主要定位方向是六个方面,即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当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着力强化竞争政策,当好市场公平竞争的维护者;着力防范市场风险,当好安全底线的守护者;着力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当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着力实施市场综合执法,当好高效监管的实践者;着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质量强国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持续推动。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市场监管部门必须做好协调联络,引导、推动相关部门、地方政府落实质量强国战略;必须做好宣传动员,让广大消费者树立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让广大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必须立足自身职责,夯实建设质量强国的基础。市场监管部门加强质量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较快增长,为建设质量强国夯实微观基础;维护公平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建设质量强国创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优化消费环境,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倒逼机制;不断创新和强化质量基础设施,为建设质量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张茅认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建设质量强国,既涉及当前的问题,又涉及长远的方向,既涉及政府部门,也涉及企业和社会。需要理清思路,澄清认识,正确处理好质量强国建设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质量与安全的关系、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日常监管与长效机制的关系,避免一些误区,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与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分工协作、开拓进取、扎实推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是中央为领导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培育现代执政理念的重要培训基地,在宣传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次研讨班的主题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深入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实施。研讨班学员为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管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分管负责同志以及部分中管企业负责人。
黄浦江畔“论”质量
——省部级干部建设质量强国专题研讨班侧记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黄浦江畔,质量声声。
9月1日至9月5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和 共同举办的“省部级干部建设质量强国专题研讨班”走进了位于黄浦江畔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在我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以及第40个全国“质量月”到来之际,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举办如此重要的专题研讨班,意义深远,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9月1日上午,全体学员参加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秋季开学典礼,聆听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院长陈希的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明确要求建设质量强国,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强国建设的背景下举办这样一个研讨班十分必要,非常重要。”9月5日上午,省部级干部建设质量强国专题研讨班召开座谈会,国务委员王勇也亲临会议并讲话。
局长张茅讲了开班第一堂课,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做了精彩讲座,学员之间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与分享……5天时间,来自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中管企业的41位学员普遍反映此次研讨班课程设置科学,时间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全面,收获颇丰。
“这次研讨班是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背景下举办的,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质量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讨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很有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邃的思想性、很强的实效性。”9月5日下午的研讨班结业式上, 党组成员陈钢如此总结道。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敦煌莫高窟的传承与保护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我们敦煌研究院也形成了‘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的质量文化。”
“质量是上海的生命,从1843年开埠至今,上海的质量在不断进步发展之中。”
“党的十九大为何要提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大变革’?中国经济要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
研讨班上,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国家且“阵容豪华”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为研讨班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场关于质量强国建设方面的高质量课程。
他们中,既有 局长张茅、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这样来自政府部门的省部级领导;也有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庆丰这样来自中国质量奖获奖单位的负责人;还有知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国务院原参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这样来自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更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政策副主席、英国国家标准化机构(BSI)标准总裁斯科特·斯蒂德曼,美国质量协会首席执行官威廉姆·特洛伊这样来自国际机构的专业人士。讲授内容从宏观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到加强市场监管与建设质量强国,从城市、组织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实践到国际标准的规则与质量发展历史,从质量变革到质量强国建设,各成体系,内容丰富,既高屋建瓴,又接地气儿。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研讨班,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有关质量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我能想到的、没想到的问题,都在研讨班的学习中得到了答案,这说明我们研讨班的质量很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深有感触地说。
高质量的“教学”安排
一张张珍贵的照片诉说着那段珍贵的历史、一个个历史的物件提醒着我们要不忘初心……9月2日上午,研讨班全体学员来到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二大会址,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的现场教学,不仅聆听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讲师李鹏博士有关党章等内容的讲解,还重温了入党誓词,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一望无际的长江江面上,一艘艘巨轮拉着巨大的起重机产品渐行渐远。而在长江边,一个个巨大的起重机矗立在码头边上接受整装,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威武……9月3日上午,研讨班走进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长兴岛的生产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实地感受振华重工如何实现从“振华制造”转向“振华创造”。
7场专题报告、2次现场教学、1次学员论坛、2次小组讨论和1次座谈交流……研讨班不仅教学内容丰富,而且教学形势多样,课堂气氛非常活泼。
“我们现在出国需要带很多的插座,因为不同国家都不一样,请问这个通过标准怎么解决?”
“如何解决标准制定中大企业话语权过重,中小企业很难参与的问题?”
“美国质量协会是否有政府背景,他们对美国的质量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9月3日下午,当斯科特·斯蒂德曼和威廉姆·特洛伊两位来自英美的质量标准专业机构专家进行授课互动时,一个个带着思考的问题让课堂的氛围一下子火热起来。
1分钟的自我介绍或风趣幽默或特色鲜明、2个小时的小组讨论不知不觉时间就用完了但大家还意犹未尽……在学习中交流、在讨论中碰撞,思想的火花不仅让学员们收获满满,也碰撞出一大堆闪烁着光芒的真知灼见。
“我们第4组有3位来自地方的领导、3位来自中央机关的领导,还有两位来自中央企业,我们的小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提出了很多的想法、意见和建议,我根据理解归纳成了5个方面20条,包括建议国家层面整体规划质量强国建设,成立相关的机构等等。”作为第4组的代表,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邱现东对于建设质量强国也有着说不完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高质量推动质量强国建设
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行业,尽管岗位不同,工作内容不一样,但是对于质量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所有学员的认识却高度一致,大家在分享交流中既介绍自己的经验,也学习别人的做法。
“被推选为小组代表来发言后,我这两天都没怎么睡好,有些诚惶诚恐……”在幽默的开场白之后,福建省副省长郑建闽介绍了福建省质量工作的总体思路、具体举措和保障措施以及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掌声。
“大家都非常关心大飞机的情况,我也跟大家汇报一下大飞机的质量管理情况。在大飞机的研制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两透一控、双五归零’等一系列质量控制方法。”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郭博智介绍说,“我们的心得体会是,要把产品质量上升到‘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高度,要把质量提升到作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来重视。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是全体员工的事儿,对于国家来说,质量是全体公民的事儿。”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魏毅寅在分享了航天领域的质量管理经验之后,也建议要加大对优质优价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现代质量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
“质量强国建设的方向已经明确。现在的关键是要结合实际,努力探索,抓好落实。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切实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充分运用质量基础设施。”正如陈钢在结业式讲话中所言,建设质量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大家“学以致用”,在研讨班结束后加速学习成果转化,推动工作落实,更好地为质量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学员们纷纷表示,回去以后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建设质量强国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委员王勇在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要求,立足本职工作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如同奔流不息的黄浦江见证着上海滩上质量的风云变幻,短短的研讨班虽然已经结束了,但质量的“涛涛江水”将会在神州大地上“永不休”。
局长张茅等就“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答记者问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1日(星期一)10时30分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就“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网、中国政府网进行现场直播。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先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女士,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先生,来围绕这一主题回答大家的提问。首先,有请张茅局长。03-11 10:41:28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 张茅: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国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新组建以来,第一次参加记者会。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多年来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们来回答大家的问题。03-11 10:47:53
主持人:现在开始提问。03-11 10:50:30
新华社记者:我们都知道,国家 是新组建的部门,于去年4月挂牌成立。我们想知道,这个新组建的部门到底会对进一步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起到什么样的意义呢?谢谢。03-11 10:52:27
张茅:国家 是去年经过人代会通过的机构改革方案组建成立的,到现在真正运行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次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市场监管领域中存在的边界不清、多头交叉执法和监管空白等问题。在 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加大了商事制度改革力度,市场准入环境更加便捷;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公平竞争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加大了消费维权力度,使得消费环境有所改善。同时,我们也在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03-11 10:56:46
张茅:但是, 成立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首先,我们这个机构的边界非常宽,市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比如说,食品药品安全与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的队伍建设,全国七十万人的队伍,国家、省、市、县到乡镇、街道,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特别是国家赋予我们的任务是综合监管和综合执法,但是各个领域的专业性又很强,所以如何把综合监管和专业监管相统一,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成熟的经验。所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因为机构改革不仅仅是机构的加加减减,重要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监管方式,针对突出问题出实招、解难题,逐步做到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谢谢大家。03-11 11:03:00
澎湃新闻记者:我的问题关于校园食品安全。这个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焦点,对此我们有哪些相关举措严防严控严管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想追加给张茅局长,您曾经说过“天下无假”这个目标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近些年来我们也关注到,有很多平台,比如公益组织和电商平台机构,都在通过科技治理的方式去推动假货的科技监测。想问,对于咱们之后实现“天下少假”的目标是否有一些帮助呢?03-11 11:07:26
张茅:这位记者朋友实际上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食品安全,一个是关于打假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通过我们的工作,确保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当前,食品安全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说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制假售假时有发生,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影响也逐渐显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成立以来,把这项工作作为我们的重中之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提出的要求实行“四个最严”:03-11 11:19:20
张茅:建立最严谨的标准。解决目前标准缺失、标准落后的问题,完善和提高标准水平,特别是要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强化标准的实施。03-11 11:20:02
张茅:实施最严格的监管。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餐饮业提倡“明厨亮灶”,去年达到了20%,今年要再提高到30%以上,争取做到餐饮行业有三分之一达到明厨亮灶,在校园食堂中已经达到了50%,今年准备朝着70%的目标努力。校园食品安全关乎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要进一步落实校长第一责任人制度和属地管理责任。03-11 11:21:17
张茅:对于食品安全还要实行最严厉的处罚。包括巨额惩罚制度、巨额补偿制度、重奖举报人制度。总之,要依法加大、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打击违法犯罪。03-11 11:22:57
张茅:坚持最严肃的问责。严格落实中央做出的新规定,关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的责任。 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指导、督查和协调。03-11 11:23:53
张茅:关于假冒伪劣的问题,实际上和这个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过去我在多个场合说过打假的问题,有的记者还归纳过,说你在五次会议上四次提到打击假冒伪劣。假冒伪劣产品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必须重点整治。去年,我们处理的假冒伪劣产品案件有129万件,应该说打击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当前和今后要做的工作要突出重点,把群众最关心、危害最大的食品药品、儿童用品、老年用品这些领域作为重点,加强监管。要采取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我上次在“部长通道”也讲到了,就是要依法全部销毁查处的假冒伪劣产品。大家注意到有关报道,最近在石家庄销毁35吨假冒伪劣产品,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再次流入市场。过去有个观念“假冒不伪劣”,我觉得得纠正这个观点。假冒就是侵犯了知识产权,就要严厉打击。要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使制假售假者倾家荡产;公开曝光造假者,让他在阳光之下无处藏身。同时,还要加强企业自律,形成社会的信用系统。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敢说“天下无假”,只能说逐步做到“天下少假”,让群众少一份担心,多一份放心。谢谢大家。03-11 11:27:23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中国近年的疫苗问题频发,包括长春长生狂犬病问题疫苗、江苏过期脊灰疫苗等。在这次两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说,中国疫苗已位居世界先进之列,这就让人觉得很矛盾。我的问题是,您怎么评估中国疫苗的水平?为什么民众对中国疫苗有这么多疑虑? 又能采取什么措施,让市场及消费者对中国疫苗建立信心?谢谢。03-11 11:34:03
张茅:请焦红局长回答这个问题。03-11 11:34:1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焦红:谢谢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记者关注的是疫苗问题。疫苗确实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因为疫苗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它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苗监管工作, 、国家药监局正在推进建立疫苗监管的长效机制。对我国疫苗,总体评价应该是安全的。我们的群众也好、媒体也好,应该对疫苗有信心。03-11 11:35:07
焦红:为建立长效机制,我们正在采取以下举措:03-11 11:35:15
焦红:第一,大家都知道,在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司法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会同卫健委等相关部门,起草了《疫苗管理法(草案)》。《疫苗管理法(草案)》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最严”要求。在《草案》中,明确提出疫苗具有战略性和公益性,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对疫苗的研制、生产、流通、预防接种全过程,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对疫苗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查处,对监管的失职渎职行为,也要严肃问责。目前,《疫苗管理法(草案)》已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围绕进一步做好疫苗监管工作,我们也在修订《药品管理法》相关内容。目前,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配套规章和制度,为实施做好准备工作。03-11 11:46:42
焦红:第二,社会和公众也非常关心如何加强监管。目前重点落实两个责任:督促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和落实部门的监管责任。作为疫苗生产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产品安全追溯体系,落实疫苗产品风险报告制度,保证疫苗产品质量。作为监管部门,我们要进一步明晰监管部门的事权和监管责任,要进一步强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企业的现场检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巡查和抽查,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的,要严肃查处。03-11 11:47:17
焦红:第三,疫苗也是具有专业性的,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疫苗监管的专业技术支撑。比如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疫苗批签发制度,更加强调疫苗的批签发与现场检查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疫苗批签发的能力和水平,也通过与现场检查的结合,进一步督促和指导企业提高对产品风险管控的能力。当然,作为监管部门,我们还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能力水平。我们要建立国家和省两级专职检查员队伍,加强检查员的管理和培训,最终目的是提高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公众的健康,让公众对我们的疫苗更加有信心。谢谢大家。03-11 11:48:06
经济日报融媒体中国经济网记者:我们注意到,去年底国家 发布了关于开展名牌评选认定活动清理工作的通知,请问国家 对此工作是如何考虑的?03-11 11:48:41
张茅:企业的品牌,是不是名牌,是不是知名和著名,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而过去有一种观点往往认为,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产品,要通过政府来进行评比和奖励,实际上是扭曲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为此我们曾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些情况,我想记者朋友们都了解。同时,也容易产生政府的寻租和腐败行为。本来是一个企业的产品,政府既然背书了,就要承担责任,就要被问责,被追责。所以,在原来机构改革之前,原工商总局就已经取消了所谓知名商标、著名商标的评比,这项工作还是在人大法工委的支持下,因为不少地方为此都立了法,要评选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同时,我们还取消了对"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评比,现在我们对各地评选著名品牌、知名品牌进行清理,有些地方政府不搞了,而一些与政府没有脱钩的协会、所谓“红顶中介”还在进行这项工作,这也是我们所不允许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政府的榜单上只有“黑榜”没有“红榜”,“红榜”是消费者的口碑,是企业应该做到的,“黑榜”就是你违法经营要受到惩处。所以,也希望记者朋友们向社会传递一个信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不要再为企业的行为背书站台。谢谢大家。03-11 12:04:52
中国质量报记者:我的问题提给张茅局长。据了解,电梯的使用寿命是15年,根据我国城市化进程来推算,接下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有大量的电梯将进入“生命的晚期”。请问张茅局长,市场监管部门将如何加强住宅小区电梯的监管?谢谢。03-11 12:05:15
张茅:刚才这位记者提的问题很专业,关于电梯的正常使用寿命。确实电梯属于特种设备,目前我国在用的电梯628万部,保有量、年销售量在世界都是最多的,所以保证电梯运行安全也是我们 首要任务之一。电梯的使用寿命和后期的管理、维护保养关系密切,如果保养得当,可以正常使用20年、30年,即使主要零部件超过使用寿命也可以通过更新改造继续使用,在法规上、制度上,更新改造后的电梯等于成了一部新的电梯了。当然了,使用15年以上的设备逐步老化,安全问题更受到各方面的关切。03-11 12:08:02
张茅:我们市场监管部门一直把保安全,特别是老旧电梯的安全作为重点。一是提升安全标准的要求,对电梯的制造、安装、维修、保养等进行严格检查,特别是增加老旧电梯检查的频次,对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二是要推动畅通电梯更新改造的资金渠道,老旧电梯改造的资金渠道如何筹集,要打通这个渠道。三是落实安全责任制,使用、检测、维修保养部门,有的电梯是生产厂家在维护保养,有的是第三方在维护保养。特别是要创新电梯安全的风险分担机制,会同银保监会、保险公司,积极推广电梯的责任保险制度。目前购买商业保险的电梯在25%左右,我们今年要达到30%以上。这就是运用市场分担风险的机制,来进一步加强对电梯安全的监管。03-11 12:08:13
张茅:我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推动我们这种新的保障电梯安全的市场化做法,电梯购买保险率逐年得到提升,确保电梯的安全。谢谢大家。03-11 12:08:22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这个问题是提给国家知识产权局申长雨局长的。我们都知道,去年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要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国务院相关部门也就此项工作专门进行了部署。请问,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怎么样了?具体有哪些成效?谢谢。03-11 12:09:24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申长雨:谢谢你提的问题。关于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正如你刚才讲的,在去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国务院也作了相应的部署, 和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计划。例如,我们从去年开始,五年之内要将商标审查周期由过去八个月压减到四个月以内,要达到目前“经合组织”国家最快的水平;要将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平均压减1/3,其中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减一半以上,也要达到目前国际上最快的水平。03-11 12:12:25
申长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我们加强审查员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审查力量,来提高审查能力和审查水平。第二,我们全面提高审查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智能审查系统,借助信息技术来提质增效。第三,我们进一步优化审查业务管理流程,采用短周期精细化管理,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第四,我们还进一步创新审查工作的思路和模式。例如,引入集中审查和加快审查,来提高质量与效率。我们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底,商标审查周期已经从过去的八个月压减到了六个月以内,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减了10%。同时,我们的审查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审查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03-11 12:21:14
申长雨: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在年底前将商标审查周期由过去已经压减到六个月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减到五个月之内,将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在去年已经压减10%的基础上,再压减15%以上,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谢谢。03-11 12:24:01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我的问题是,市场监管部门将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上采取哪些措施?03-11 12:24:11
张茅: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应该说概括了我们 的大部分工作。在激发市场活力方面,我们要继续深入“放管服”改革,坚持公正监管的原则,对各种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按照市场化的方向进行监管,我们是国家 ,而不是国家计划监管总局。03-11 12:26:36
张茅:在“放”的方面,我们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使企业和产品的准入更加便捷,要继续推动企业进入以后更高的开业率、经营率、活跃度,使企业生命周期更长。在“管”的方面,要坚持竞争中性原则。目前,很多企业反映,我们所需要的第一位不是优惠政策,而是有个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要破除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对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实际上,从历史上看,早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就把发展私营工商业作为我们的基本经济方针。现在,虽然中央一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但是在准入、融资、招投标等各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平等、不一致对待的现象。所以,我们 采取的措施,在市场准入方面一视同仁。实际上,这几年商事制度改革,受益最大的是民营企业。去年,新诞生的企业每天18400户,9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公平竞争制度审查方面,在解决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方面,在不干涉民营企业经营方面,在进行价格监管、解决乱收费方面,都要为企业减轻负担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我们还在计量、检测、标准、认证认可等方面为各类企业服好务,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总之,坚持竞争中立、公正监管,支持各类企业、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经营,创新发展。谢谢。03-11 12:32:44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请问张局长,国务院出台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意见之后, 将如何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以此确保我们的监管水平不断提升?03-11 12:32:59
张茅:“双随机、一公开”是创新市场监管方式的重要内容。大家知道,过去我们的传统监管方式是巡查方式,是企业年检方式,现在我们把年检改为年报,把巡查改为抽查,这个改革应该说取得了初步效果。去年,企业的年报率达到91%,超过过去年检时80%左右的数量,说明企业自我约束意识在增强。去年,我们随机抽查了5%的企业,其中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超过500万户,占到14%,真正纳入“黑名单”的是53万户。03-11 12:44:10
张茅: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17个部委联合“双随机、一公开”。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联合”,不是今天你去查,明天我去查,重复检查,而是我们联合起来,减少检查的频次。第二个关键词就是“随机”,检查对象随机,检查人员随机。第三个关键词是“公开”,就是检查结果要公开,公示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今年工作要重点检查企业公示的情况是不是真实,比如你的入资情况,现在是实缴制改成认缴制,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来验资,但是我们随机检查的时候,就要检查你的入资情况,是否与你的年报相一致。比如说企业注册资本两百万,今年我入了一百万,我公示了,就要检查你是不是入资了。还要检查你是不是受过其他的处罚,你的信用如何。再有,加强公示结果运用,进行联合惩戒,使守法企业一路畅通,违法企业处处受阻。03-11 12:44:48
张茅:同时,我还特别想强调,在我们“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中,不能有免检企业,不能说信用好的企业,就可以不查或者少查。随机的原则就是今天抽到你今天检查,明天抽到你,明天还要检查,不能有免检企业,不能有监管空白。这样就能促使企业提高自律的要求和意识,同时也降低政府监管成本。我想,通过“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检查,对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激发市场活力的一种措施。谢谢大家。03-11 12:45:03
南方都市报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现在网络消费量很大,但在网络交易中出现了很多虚假宣传、假“海淘”,甚至有涉嫌垄断的问题。请问张局长,我注意到去年 也有专门的专项治理,在这个专项治理的过程中, 获得了怎样的成效?下一步,我们会采取哪些政策来完善网络交易这种新业态的监管?谢谢。03-11 12:45:32
张茅:网络消费作为新的消费方式,给群众带来便利,特别是年轻人比较喜欢这种方式。同时,也反映出不少的问题。我国去年网上零售额超过了7万亿,增长24%,占到全国商品零售总额的18%。过去每年记者朋友们都问我,对“双十一”怎么看?年轻人对“双十一”非常积极,很多的“剁手族”,购买商品非常便宜,还能送货上门。但同时大家反映,有假冒伪劣、送货不及时等问题。网络交易存在着一些特殊性,比如说时空分离,你采购的产品不在本地,“海淘”也不在国内,你在购物之前,接触不到实物,是根据广告宣传,另外就是运输传递当中也存在着问题,能不能及时地快递到家门口。所以,解决问题的难度和监管难度也很大。03-11 12:45:42
张茅: 在这方面要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坚持以网管网,充分发挥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作用,发挥好第三方平台的主体作用,落实《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内容。特别是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当中,规定了“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措施,当然一些商品排除在外,比如生鲜,比如你定制的商品,就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了。我们了解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以来,这方面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有些第三方交易的大平台落实情况比较好,比如说有一个平台,对于消费者极速退款人员已经扩大到了3亿多人。昨天我还碰到了一个年轻人,我问他无理由退货的情况,他告诉我,在一个大的平台上,他货还没退呢,提出了要求,先收到了钱。我觉得,有些平台的做法还是不错的。03-11 12:46:27
张茅:当然,有的企业还提出来“三十天无理由退货”,法律规定是七天,我这可以三十天。我觉得“七天无理由退货”实际上是双赢,消费者利益得到了保护,企业的信誉、声誉得到了提高。现在我们也在线下进行推广,不少商店也承诺做到多少天无理由退货。当然,对于存在的问题,比如假海淘的问题、涉及垄断的问题、假冒伪劣的问题,我们要加大惩处力度,线上线下用同一个标准,严格监管,严厉惩罚。同时,也鼓励电商经营者和平台自律守信,这样他们才能顺利发展。总之,电商作为一种新的业态,要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谢谢大家。03-11 12:47:11
瞭望周刊记者:我们了解到, 等13个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了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这项行动开展以来,也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想了解一下,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在这项行动当中还面临哪些“硬骨头”需要啃,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什么?谢谢。03-11 12:53:33
张茅:“保健”市场,近一段时间来,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比较大。乱象比较多,危害大,必须加强整治。“保健”市场中有些概念确实也难以界定,市场上的保健品,有企业自己定位的保健品,也有在有关部门注册的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保健用品,这里面虚假宣传的成份确实不少,对老年人、儿童危害大。有的老年人相信保健品宣传的作用,我听到一些朋友讲,家里的老人相信这些宣传,当时买了保健品,子女回家就批评了,后来老人买了就不跟子女说了,自己买了就吃、就用。这项工作具有复杂性,取证难、认定难,宣传效果欺骗性较大,整治起来难度也比较大。03-11 12:53:33
张茅:从今年1月8日,13部门联合整治,应该说取得了阶段性效果。到3月1日,一共立案4865件,案值达到51.7亿元。我们提出是百日整治行动,但是这个整治工作不会局限于百日,必须长期进行,同时要加强科普宣传,要改革现在的保健品注册制度。更多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事求是,不能夸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食药同源”的传统,很多食品对某一方面都起到了保健作用。大家都知道,吃枣补血,吃芹菜降血压,这些说法有很多,很多食品都有传统意义的保健作用,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这个作用要实事求是地介绍。特别是刚才说到,政府也不能在这方面为企业背书。我们将来改革的目标就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扩大企业自我声明的范围。这个食品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好处,由市场来检验,由消费者来检验,减少政府的鉴定。至于其他用品,这种宣传就很难辨别,比如说这个鞋垫,说是保健鞋垫,怎么个保健法?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所以这种宣传,一个是要从广告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严格限制。必须要依法宣传,不能夸大宣传。对于出现的问题,造成的危害,要依法进行惩处。同时,特别要加强科普宣传,使消费者科学认知。请我们的专家来讲解保健方法,正本清源,使“保健”市场的宣传能够真正名副其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谢谢大家。03-11 12:53:33
中国食品安全报中国食品安全网融媒体记者:请问张茅局长一个问题,刚才您谈到了,我们出台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请问这样的规定出台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又有哪些规定和要求呢?通过这个规定的出台,如何提升地方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从而密织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网?谢谢。03-11 12:53:43
张茅:中央制定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非常重要,也是我们第一部食品安全的党内法规,说明这个问题突出,中央高度重视,高度关心群众面临的问题,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个规定体现了问题导向,刚才我讲到了,食品安全当中存在着不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是简单地靠一两个部门就能够解决的。我们说食品安全,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有多个环节,要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03-11 12:53:55
张茅:中央出台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明确了地方党委的责任,政府的责任,都有详细的规定,我觉得这是发挥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发挥我们的体制优势。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党政地方的责任,有党政主要领导来负责任,工作的力度就更大。过去我们说,“千难万难,一把手重视就不难”。在工作当中,党政主要领导重视这个问题,我们解决起来条件就会更好一些,力度就会更大一些。同时,这里面也承担着沉重的责任,一个地区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负责任的是地方的党政领导,当然企业也有企业的责任,企业负主体责任,但是如果我们监管不到位,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要负责任。所以,这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下的决心,体现了我们体制的优势。03-11 12:54:04
张茅:作为一个艰巨的任务, 也要加强对地方的指导、督查和协调,因为有些食品安全问题是跨地区的、跨区域的、跨部门的。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国务院还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由国务院三位领导同志担任主任,这个委员会办公室就设在了 ,我们要加强协调,支持地方党政领导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减少由于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让群众在食品安全方面更放心。谢谢大家。03-11 12:54:17
主持人:好,我们再提最后一个问题。03-11 12:54:28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我的问题是提给申局长的。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为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将在哪些方面发力?03-11 12:54:39
申长雨:谢谢你的提问。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一轮专利法的修改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大幅提高侵权违法成本,对故意侵权者规定了最高五倍的惩罚性赔偿,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目前,这项工作整体推进顺利。大家知道,我国专利法施行以来,已经先后做了三次修改,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四次修改。去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专利法修正草案,目前全国人大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专利法的修改有望今年年内完成。这次专利法的修改,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发明创造,意义重大。它将对发明者起到激励作用,有利于创新成果的保护,更好地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运用。谢谢。03-11 12:55:05
主持人:本场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嘉宾,谢谢记者朋友们。03-11 12:55:17
国家 张茅局长接受人民网访谈: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
编者按:2019年3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张茅在全国两会期间应邀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就“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消费者权益”话题与网友进行了广泛交流。谨此对人民网刊发的相关内容给予采编,供广大企业与消费者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加强市场监管、扩大优质供给和维护消费者权益、护航放心消费的情况进行了解。
国家 局长、党组书记张茅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人民网2019全国两会访谈。今天在演播室为各位请到的嘉宾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张茅,欢迎张局长的到来。张局长您好。
张茅: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对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作的支持,也谢谢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
主持人:
欢迎张局长。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聊的主要话题是如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我们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知道2018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提到“六个一”,其中第一项就是企业开办时间要再减少一半。这一年过去了,我们想了解一下这一年我们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何?
张茅:
压缩企业开办的时间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内容。2018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一半,我们2018年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我们把企业进入市场的登记环节从七个压减到四个,企业进入的时间,在一些直辖市、省会城市、重点大城市从22天压缩到8.6天,这8.6天是怎么来的?实际上是OECD国家的,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基本上平均在8.6天。由于准入时间压缩了,企业进入更加便利了,在去年诞生了市场主体是2100多万家,增长11%,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连续两位数的增长。去年一天诞生的企业是1.84万,以前是6900家企业。大量新企业的诞生,对于促进我们稳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新增企业大部分部分都是民营企业,都是新的业态,像互联网、创新企业,对于我们新旧动能的转换提供了动力。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评价有九项,第一项是准入环境,把我们国家市场准入环境提高到28位,共有180多个经济体,一下提高65位,这也是我们这几年商事制度改革排位提升最大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努力,在上半年在全国普遍实现8.5天的目标,有条件的地方实现开办企业5天。总理原来说过本届政府达到5天,我们现在有条件地方已达到5天,这样进一步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的活力。
主持人:
我们也注意到,去年以来, 查办的反垄断案件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而且案值也是很巨大的。请问反垄断执法是否对于中外企业的标准是否是一致的?
张茅:
反垄断这件事情本身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的一个重要工作,这次机构改革有一个特点,原来分散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工商总局的三家反垄断机构合并了,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工作。过去三家对外交流都很不方便,国外的反垄断机构拜访我们三家,我们到国外开会,人家一家发言,我们三家发言,很不便于协调,包括标准的掌握、监管的交叉、空白等等。
反垄断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美国、欧盟和中国三大反垄断司法辖区,因为我们的反垄断的数额确实比较大。我们的反垄断工作,实际上是按照打破行政垄断,防止市场垄断,针对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针对对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影响最大的这些案件,当然也有举报进行反垄断的工作。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则,所谓竞争中立的原则,我们竞争中立、监管中立、公正监管。所以我们的反垄断案子的处理,对于中国企业、外国企业,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是一视同仁的。比如,去年我们处理的反垄断案件,40%以上是国有企业,实际上外资企业只占了总量的10%多一点,说明我们是一视同仁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现在新的业态不断出现,比如互联网企业。对于这种新的业态,究竟垄断的界限在哪里?往往因为技术的进步、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市场的占有率的扩大,这种和传统意义上的垄断是不同的,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技术的创新。我们这方面,一个是研究我们新的业态的特点,再一个,加强国际交流。因为毕竟反垄断在中国的历史还不长,需要向国际先进经验学习和交流。
主持人:
张局长,马上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现在新组建的 在加强消费者投诉的新的渠道或者新平台,是不是也会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我们消费者投诉的渠道有没有增加或者有没有更方便和快捷?
张茅:
今天是3.14,明天就是3.15。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是我们国内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的时间节点。这次机构整合以来,因为过去消费者投诉的渠道各有各的渠道,比如工商总局的渠道、质监局的渠道、食药局的渠道、价格监管的渠道、知识产权局的渠道,起码是五个渠道。今年整合为一个,投诉渠道电话号码就是12315,方便消费者。另外,我们要保证渠道的畅通,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人管,加快渠道的整合,保证投诉渠道的畅通,同时建立快速的解决机制,使消费者确实感到消费环境在改善,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消费环境,增加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也让人民群众消费得更加放心。
主持人:
我们现在只要打12315,每一件事情都能够有解决的方案。
张茅:
对,有人受理了,我们会很快回复。解决纠纷,进行回复。
主持人:
刚刚您说到现在我们新的业态不断地在增加,其实我们也看到,市场监管部门对于虚假广告的治理,一直都没有松懈。但是,虚假广告仍然存在,而且新的业态,像互联网时代,很多互联网企业,我们看不见商品究竟是什么样,也给一些虚假的传播有了可乘之机。比如现在像朋友圈、微博、微信这些地方都可能是有虚假广告存在的地方。如何整治这些虚假广告的存在,我们现在有没有新的或者进一步的措施?
张茅:
虚假广告确实是危害性很大,误导消费者,使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治理虚假广告,特别是互联网的虚假广告,这是 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就是要加强对广告的监测,特别是互联网广告的监测,因为它和我们实体的广告还有区别,我们也建立了互联网广告的监测中心,能够通过大数据,通过在网络上的一些新的技术,监测到互联网广告的情况,并且及时发现哪些是违法广告。
再一个,我们要依法处理这些违法广告。比如,我们去年处理的违法广告案件大概在4万件,其中56%都是互联网的虚假广告。这样的结果使得互联网广告中违法广告有所减少,比如我们前年互联网广告的违法率在1.7%,去年降到了0.58%,效果还是好的,当然,刚才你说的各种形式当中还在广泛的存在,还有一些我们确实需要通过高技术、大数据的办法进一步进行整治。同时,我们的媒体如果传播了互联网广告的违法广告或者实体的违法广告,也要承担责任,因为有些媒体在群众当中传播很广泛。对于虚假广告,对于虚假互联网广告,要形成高压态势,长期进行整治,整治力度一定要大。另外,将来惩罚的力度也要大。现在讲到的,为什么假冒伪劣的违法广告多,就是因为违法的成本比较低,现在我们要依法提高违法的成本,让你付出你付不起的成本,这样我们的广告市场才能进一步净化。
主持人:
我们现在消费者对于一些产品的召回工作很关注,因为召回了我们就知道哪些产品的质量是有问题的。比如近年来速腾断轴、宜家抽屉、高田气囊等等问题,大家也很关注在2018年我们国家究竟召回了多少样的产品,召回的总体工作是如何的?
张茅:
产品召回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汽车,一类是日用品。去年召回的汽车是1208万台,当然,有各种的原因,召回的日用品大概737万次,这里包括十大类产品,主要比如说有儿童用品、电子产品,还有一些文体用品。召回这种制度,是一种企业对自己质量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企业自己纠正自己的质量问题,自己主动承担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我们应该提倡和支持企业解决自己的问题。
主持人:
召回的范围是不是也会再扩大?
张茅:
是会扩大。各个领域都应该提倡。因为这种做法在我们国家也是新的,也是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做法。过去误以为一召回就以为这个企业有什么问题,实际上是他自己主动的做出这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大家作为消费者应该是支持,持欢迎态度。
主持人:
接下来请张局长和我们一起关注一个最近或者近期很关键的一个话题就是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而且我们看到,很多媒体隔三差五就会报道出一则校园安全事故。孩子们的成长对每个家庭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对于这样的食品安全频发,我们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打算如何严防,严格彻查这些学校出现的问题?
张茅:
食品安全,特别是校园食品安全,关系重大,不能有丝毫的闪失,涉及到每个家庭,所以,校园食品安全是我们整个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于食品安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进行监管。除此之外,在校园食品当中,还有其他措施,比如校长、园长是第一责任人,比如,对于校园食堂的明厨亮灶的比例现在明显高于全国,全国是在20%左右,校园是50%,今年我们要再提升到70%,明年我们希望能够全覆盖。通过这样的办法,达到有利于监管的目标。
再一个,我们发动社会共治,比如说,组织家长、社会各个方面,对于校园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现在食品安全的问题反映较多的是制假售假、卫生环境脏乱这种情况。比如刚刚发生的成都某中学食品安全事件,目前原因正在调查之中。如果调查清楚以后,一定会尽快的依法严肃处理,并且及时公布处理的结果。
另外,中央最近发布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这个规定有一条很有力的措施,就是把这个责任压到了地方党政领导身上,食品安全首先保证校园安全,这次在处理成都某中学食品安全事件上,地方的政府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相信,校园的食品安全状况能够逐步得到改善。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关心的话题也是大家很关注的,就是认证乱象。现在社会反映比较多,比如未经批准就非法开展认证的活动,还有买证、卖证、虚假认证,以及在关键认证环节走过场了,根本没有真正的做一些认证方面的工作。无论是给我们企业还是个人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在这方面我们 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证认证不出现乱象?
张茅:
认证本来是一种第三方机构向社会传递信任的一个过程,但是现在,群众的反映、社会的反映,就是我们在认证环节乱象丛生。刚才说到的,虚假认证、买证卖证,有人在屋子里根本不去现场就认证了。比如前些日子曝光的绿色食品,实际上不是绿色食品,认证以后没有监管,群众就反映你这个是不是绿色食品?我们觉得这个问题确实也是当前群众关心的问题,损害了群众利益。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认证领域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使认证机构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的环境当中真正发挥作用。在市场竞争当中,淘汰那些虚假认证机构。
再就是开展认证的整顿的工作。我们在前些日子开展整治乱象的工作当中,取消了14个认证机构的资格,人员资格大概有189人,撤销一批不合格的认证机构。对于认证市场要保持一个长期的较大力度的监管,不是说我们整顿乱象一阵子,或者一次行动、一段时间,要保持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对于存在认证乱象的机构和个人,也要依法加大惩罚的力度,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罚得你倾家荡产。有人问我,成本高是什么标准?我说标准就是没有人再敢去违法了,没有人敢去违法了。认证行业也应该是这么做。
主持人:
我们也要各方面共同来加强。可能不仅仅是某个行业的事情。
张茅:
不仅仅是政府做,应该是一种社会共治。当然,你这个机构、企业的自律,另外,被认证的企业,被认证的机构,也要担负着监督的责任,发现有问题的时候,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发挥社会共治,就能够更好地形成行业的自律。
主持人:
而且我们新闻媒体的责任也很重大。
张茅:
新闻媒体非常重要
主持人:
我们经常看新闻媒体报道当中打击某一个传销势力,现在我们国家打击传销的形势如何?国家 有没有进一步打击他们的力度或者措施?
张茅:
规范直销、打击传销,这是我们市场监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际上现在传销也和过去有新的变化。过去往往是在化妆品、保健品这个行业,是有商品的传销。现在往往没有商品了,搞一个概念,走向金融诈骗,甚至是洗脑,带有经济邪教的色彩。而对象往往比较多的是老年人,退休的老同志,传销人员会对你进行关心,经常上门问寒问暖,组织你出去旅游,另外利用一些人想快速致富的心理。实际上传销,洗脑的力度还是很大的,一下就让人家相信他了,经常组织很多人的聚集。打击传销,确实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
我们要做的工作,一个是进行监测。我们现在也有专门的监测手段和监测中心,有若干数据,利用大数据,发现什么地方出现苗头。当然也有内部举报人,我们鼓励内部举报人。
再一个就是加大对传销的打击力度。去年大概传销案件超过四千起,案值是80多亿。另外,移交公安机关500多人。当然,我觉得实际数字远远大于这个,因为它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在传销人员内部,大家有时都觉得是在做好事。
第三,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强正面宣传。特别对于老年人,不要相信那些传销人画的天上掉馅饼,做梦一夜之间就致富了。宣传工作是我们共产党的长处,我觉得我们应该深入的宣传,通过各种媒体,通过各种公益性的广告,让人们警惕传销,远离传销,抵制传销,这样我们才能够逐步的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它已经是个社会毒瘤,造成很多人受害。一个大案子破了以后发现很多人受害,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都丧失了。
主持人:
可能现在一下子把传销组织一网打尽这个难度还是挺大的。
张茅:
这个难度大,因为欺骗性、隐蔽性强。有的时候我们接触过一些参加过传销的人员,比如请他来进一步谈一谈,进一步举报,他就会说,这些人我接触过,这些人大家彼此都很友好,我们不愿意去揭发,我们不愿意去举报,说明传销欺骗性强。所以,我觉得一网打尽还得有个过程,需要我们做深入持久的过程。再一个,以案释法,把传销的案件给大家公布出来,怎么搞的,造成什么样的损害,怎么违法了,把这些案件公布,公开透明,大家就不会上当了。短期之内,先控制传销蔓延的势头,然后再逐步缩小,逐步的消除。
主持人:
谢谢。今天非常感谢张茅局长和我们一起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的时候,和大家分享如何更好地加强市场监管,用哪些手段、哪些方法,我们社会上的一些乱象还有哪些特点,和我们一一作了探讨,让我们的消费者将来如何维权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识。非常感谢您的到来。谢谢您。
张茅:
谢谢大家,欢迎对我们市场监管工作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
再次感谢张茅局长,谢谢大家收看我们今天的两会节目,下期再见!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
在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半年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今年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市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向深度广度拓展,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新企业、新产品、新药品、新发明快速进入市场,为经济繁荣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企业准入改革纵深推进。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分类推进改革试点,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意见》,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开办环节,许多地方企业开办时间大幅压减。全面规范“多证合一”改革,首批将24项涉企证照统一整合。推行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深入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22个省实现无纸全程电子化,稳步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的发放和应用。加快企业名称登记改革,19个省开展了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试点。持续推进企业简易注销改革,累计38.8万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程序退出市场。优化小微企业名录,“小微企业库查询”和“扶持政策集中公示”功能与中国政府网实现对接。
随着准入环境的优化,市场主体持续活跃增长。上半年,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亿大关,达到1.03亿户。其中新设市场主体998.3万户,同比增长12.5%,新设企业327.4万户,同比增长12.5%。上半年,日均新设企业1.81万户。至5月底,新办理注册登记的税务管理户同比增长7.6%,税收贡献率增长4.9%。新设市场主体大幅增长,成为创业创新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产品准入改革提速。全面推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改革,在全国20个省推行简化生产许可证审批程序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认证目录产品种类从160种减至141种,对20种质量稳定、安全风险较低的产品,允许企业运用自我声明评价方式替代第三方认证。推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累计16万多家企业公开企业标准70万余项。
——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深化食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全国半数省份具备电子证书发放条件。加快特殊食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新批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204个,在审注册保健食品申请数由1万余件降至8000余件。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药、临床急需药品和进口药品上市速度显著加快,九价宫颈癌疫苗等7个防治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境外新药上市。目前待审评的药品注册申请已由2015年高峰时的2.2万件降至3200件以内。
——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全国设立6个商标审查协作中心、123个商标受理窗口,商标注册审查周期缩短至7个月左右。上半年,商标注册申请358.6万件,同比增长57.5%。累计有效注册商标1680.7万件。专利授权周期稳定在22个月左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量分别为75.1万件、102.9万件和32.4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2.3万件,同比增长6.3%。至6月底,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147.5万件。
(二)不断强化竞争执法工作,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积极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和竞争执法,促进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为市场经济平稳运行创造了条件。
——公平竞争审查取得阶段性成效。发挥部际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督促指导部门和地方建立审查机制。目前,公平竞争审查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省级政府、93%市级政府、50%县级政府已部署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共对12.2万份文件开展了公平竞争审查。积极查办印章、交通、供气、供热等领域的行政垄断案件,有效纠正和制止了指定交易、地方保护、组织经营者垄断等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反垄断执法不断加强。围绕企业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厉查处燃气、电力、供水、殡葬、电信等民生领域价格垄断行为。深入开展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专项整治,着力查处重大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加强经营者集中审查全链条反垄断监管,上半年共审查经营者集中案件218件,同比增长40%。
——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持续推进。组织开展涉企和民生领域价格收费专项检查,指导地方加强房地产、电子商务、药品等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市场价格监管。至5月底,对价格违法行为实施经济制裁15.7亿元。组织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重点行动,集中整治市场混淆、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以及涉网不正当竞争等突出问题,至5月底共查处案件2245件,案值4.4亿元。深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推动建成30个省级“两法衔接”平台并与中央平台联通。组织开展直销市场专项执法行动,开展传销重点地区整治工作,加强网络传销的监测和查处。
——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显著。规范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地方著名商标法规规章清理废止工作基本完成。遏制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开展打击商标侵权专项行动,至5月底,查处商标违法案件9329件,同比增长13%。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专项行动,查处专利违法案件1.19万件,同比增长20.5%。
——网络和广告市场监管不断强化。发挥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联合开展2018网剑行动,严厉打击刷单炒信、虚假宣传和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依法查处销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持续推进广告导向监管,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上半年,查处违法广告1.5万余件,罚没款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9%和292.7%。
(三)切实加强市场安全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严守“舌尖上的安全”。
——检查监督不断加强。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开展了食品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实现“三年全覆盖”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对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飞行检查。开展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整治,规范网络订餐行为。会同农业部门开展严厉打击肉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百日行动”。推动上年度督查考核发现问题的整改,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深入推进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上半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至5月底,查处案件2.6万余件,涉案金额14.9亿元。加大药品监管执法力度,至5月底,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3.5万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752件。
——应急处置及时有力。针对过期冷冻食品、有机蔬菜、食用调和油等舆情事件,组织重点省份开展风险排查,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妥善做好媒体曝光问题食品和问题企业的案件查处工作。针对部分网络销售食品存在的非法添加等问题,约谈10家大型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妥善做好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抽检监测力度加大。围绕重点食品、重点指标和重点场所,完成监督抽检9.6万批次,不合格率为2.85%。严格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250吨。开展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抽检,完成国家药品抽检1.78万批次,检出不符合规定药品480批次。
(四)全面推进质量监管,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积极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从生产到流通的全链条质量监管,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推动部门提出质量提升计划,21个省党委政府出台具体实施方案,超过90%的市县开展质量强市(县)活动。推动生产经营者对产品质量实施担保,落实“三包”、补偿等责任。聚焦保险、民航、旅游、网购等14个重点服务领域,对全国101个城市实施服务质量监督监测。
——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对儿童用品、新兴消费品、食品相关产品实施风险监测。改革监督抽查制度,推行“抽检分离”,共监督抽查5万多批次产品,处理不合格产品3532批次。组织开展“质检利剑”行动,上半年共查处质量违法案件2.1万起,同比增长9.6%。加强缺陷产品召回监管,召回缺陷消费品2991.9万件,同比增长9倍多。监测采集产品伤害信息6万余条,推进建立产品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和调查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不断加强。以电梯、锅炉、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危险化学品相关特种设备为重点,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5.8万份,立案处罚7817起违法行为,责令停产停业734家,封停设备1.35万台。开展电梯检验检测改革试点。上半年,全国共上报各类特种设备事故78起,同比减少12起,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减少7人和22人,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五)着力强化消费维权,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高。围绕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消费维权力度不断加大。做好央视“3·15”晚会曝光问题后续处理工作,集中开展相关问题治理。开展全国5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社会反响良好。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上半年,共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1.8万件,案值8亿元。
——消费投诉渠道更加完善。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二期和12358价格监管平台二期上线运行,完成12365信息化系统建设。上半年,积极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12315受理416万件,12358受理34.2万件,12331受理70.6万件。全面开展消费投诉公示试点。推动12315“五进”和绿色通道企业建设向电商、农村新领域拓展。
——消协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大力开展消费教育宣传活动,及时发布儿童玩具等消费警示信息,积极开展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等比较试验,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监督,对农村集贸市场进行调查体验等,积极开展公益诉讼,更好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围绕个人信息保护、网约车安全责任等消费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改进立法建议。
(六)积极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市场监管效能进一步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变化新趋势,不断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方法,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市场监管的普遍方式,对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的20大类抽查事项进行梳理、分析,及时将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向社会公开,实现了企业由对政府负责转变为对社会负责。许多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开展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过多干预。
——企业信用监管机制不断健全。企业年报和信息公示工作有序推进,“多报合一”改革取得实效,至6月底,年报公示率91.2%,比去年有所提高。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已归集涉企信息5.95亿条,向部门提供了企业基础信息5228.8万条。联合惩戒工作不断深化,至6月底,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实有438.9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企业4.1万户,限制“老赖”任职近28万人次。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社会影响持续扩大,公示系统累计访问量达到488.7亿人次,今年日均访问量达5356万人次。
——大数据监管的信息化基础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开展各类政务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稳步推进国家法人库和总局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中国电子质量监督系统建设,启动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系统试点应用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系统、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系统、药品监管电子证照数据库、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数据库、生产企业与产品监管主体数据库建设。深入开展市场环境形势分析,为监管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七)加强队伍和基础保障工作,市场监管基础更加坚实。紧密结合市场监管新形势新任务,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强化法治建设、技术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为科学监管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定总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办法》,坚持不懈改作风转作风,强化审计监督,持续开展警示教育,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启动《“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督促规划任务落实。
——法治建设进一步强化。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要求,基本完成 所涉120部法律、215部行政法规、327部部门规章的梳理工作。研究拟定年度立法计划,提出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的10个立法项目建议。积极开展机构改革后执法程序、执法文书统一规范工作。开展创建示范活动清理工作。
——质量基础工作不断提升。实施国家计量基准标准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国家标准物质的管理,提升重点领域量值数据质量。推进30多个城市开展百千万对标达标专项行动。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为抓手,推动100万家企业学用质量管理先进标准方法,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深入推进监管科技创新,扎实抓好“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实施,申请发明专利120余项,立项国家标准500余项,研制国际标准200余项,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数量达到1523项。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机构建设,技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扩大。积极开展市场监管国际交流合作,成功举办国际编码组织大会,发布《杭州宣言》,成功当选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管理委员会成员。新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2个秘书处和2个技术机构主席职务,新提交国际标准提案45项。加强市场监管领域双多边交流磋商。
(八)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总局机构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顶层设计,周密组织部署,强化服务保障,全面做好总局机构改革工作。目前已经向中央报送了 “三定”规定和《关于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在机构改革中,将职能转变作为首要任务,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切实减少对微观领域的直接干预。着力解决职责交叉、分段监管、多头执法的问题,理顺了生产、流通、消费的市场监管链条,力争形成覆盖全领域全流程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按照“七个统一”的原则整合相近职责,实现统一企业登记和一般性行政许可、统一信用监管、统一质量监管、统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统一广告管理、统一反垄断执法、统一监管执法等。强化了综合执法,合理划分执法权限,推动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准入不准营”的问题依然突出,行政审批事项和时间有待进一步压减;“双随机”监管、信用监管还没有落实到位;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面临较大挑战;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失信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基层执法力量和履职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要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市场监管的方向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改革发展全局和长远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提高认识。
(一)深刻领会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市场综合监管,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必将对我国市场监管格局的重塑和市场体系的构建带来深远的影响。
第一,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是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市场监管是发展市场经济进程中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是政府机构职能调整优化的重要方向。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是需要加强市场监管,越是需要构建完善的市场监管机构和监管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职能不断进行改革调整、转型完善。经过几轮改革,撤销了几乎所有工业经济专业部门,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推行了大部制改革。改革的基本取向,是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机构职能,转向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这次机构改革,对市场监管体制进行顶层设计,将分散的监管机构职能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就是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对政府机构职能进行重新塑造,突出了市场监管在政府架构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第二,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是发挥市场的力量、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大量要素投入、依靠优惠政策支撑。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再依靠传统粗放的增长模式、发展路径,关键要发挥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改革开放实践表明,越是市场竞争充分的领域,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就越好,就越具有国际竞争力;越是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的区域,经济发展就越有活力,整体经济素质和经济发展质量就越高;越是保护性、垄断性领域,产品和服务质量就越差,越缺乏市场竞争力。质量、品牌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不是政府选择、政府培育的结果。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不是无所作为,必须有所作为,有所不为。这次机构改革,对宏观管理、市场监管领域的机构和职能进行大幅调整优化,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各自优势,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人人都是消费者,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质、消费服务的更好要求,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更好期望,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
过去,为加快经济追赶步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政府更多的是保护企业的利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各地普遍是投资者优先、招商引资优先。由于长期以GDP增长为导向,以外需出口为导向,忽视消费者的权益,形成出口产品与内销产品质量差距大,同一品牌产品国内与国外质量差距大,线上产品与线下产品质量不一致,跨国公司召回产品对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不一致,带来消费者维权难、消费者权益保护难等问题。近年消费者大量出国购物、出国消费,既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也是消费环境不理想、消费产品和服务品质不适应消费需求的表现。
从国际经验看,保护消费者权益,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监管的重要方向和最终目的。这次机构改革,对多个部门消费维权职责进行整合,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让百姓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
第四,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仅全球经济贸易紧密相联,国际间的市场规则、市场监管同样紧密相关,这是世界经济交流拓展的重要保障。市场监管理念、监管规则不仅影响本国的市场经济运行,也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是构建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基础。
过去,跨国公司更关注的是基础设施这些硬环境,关注优惠政策这些超国民待遇,现在更重视市场规则、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贸易措施这些软环境。国内企业也同样,近年来企业对政府优惠政策的期望在减弱,对市场公平竞争的要求在增强,这是重要的趋势性变化。全球经济竞争,不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市场环境、营商环境的竞争。
改革市场监管体制,顺应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趋势,顺应了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增强我国市场监管规则的统一性,有利于提高监管执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有利于提高监管政策的可预见性,对于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是推进监管改革创新、提升监管效能的迫切需要。政府监管要有成本意识,要有效能观念,这是国际上市场监管改革的普遍趋势。维护市场运行效率,必须提高政府监管效率。
交叉重复、烦苛低效的市场监管,既浪费行政资源,增加制度性成本,又加重企业负担,降低经济运行效率。在消费维权领域,有这么多投诉平台,消费者不知怎么选择,如买到假冒伪劣药品,不知是应向工商部门投诉,是应向质监部门投诉,还是应向食药部门投诉,并且会相互推脱扯皮。
顶层设计源于基层改革实践。近年来,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在各地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为整体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通过改革,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是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二)准确把握新时期市场监管定位和方向
是国务院新设立的负责市场综合监管和综合执法的直属机构。市场监管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准确把握职责定位,树立大局观念,增强改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一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当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在新的发展时代,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竞争力。由过去追求优惠政策“洼地”,转向打造公平营商环境的“高地”,这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也是市场监管改革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通过“放管服”改革,我国商事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释放了我国经济蕴藏着的巨大潜力,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突破口。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一些监管理念、监管模式,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领域的改革、一些工作的方式,还没有摆脱部门利益、本位主义的束缚,已经滞后于百姓的期望,滞后于企业的要求,滞后于基层同志的呼声。要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转变职能,推动市场监管自身改革。要以改革统揽全局,敢于自我革命,勇于放弃部门权力,主动放弃局部利益,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为市场放出活力,为营商改出便利。
二是着力强化竞争政策,当好市场公平竞争的维护者。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内在动力,是市场力量能否发挥的关键。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市场竞争是企业优胜劣汰、发展壮大的运动场。大量企业进入市场,就要有清晰公平的竞争规则,不能有歧视、有分割;要让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就不能有假冒侵权,不能“打假赛、踢假球”;要公正执法,市场监管就不能“吹黑哨”,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通过改革,我国市场环境、市场秩序总体向好,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还不健全。一方面,企业之间不公平竞争问题依然存在,另一方面,行政垄断导致的不公平竞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区域壁垒和产业保护,分割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弱化了我国大市场优势。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中的基础性政策,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竞争政策作用,不仅要规范企业的竞争行为,更要规范政府部门扭曲公平竞争行为,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创新创业打开市场空间。
三是着力防范市场风险,当好安全底线的守护者。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防范市场安全风险是底线。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大任务,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首要职责。
安全是底线、是红线。没有安全,市场活力和秩序就没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就难以健康运行。要提高政治站位,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把守住安全底线作为市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产品质量安全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监管出来的。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要着力创新监管机制,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将处罚责任落实到人,完善消费者损害赔偿机制,建立安全保险等风险分担机制,探索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增强市场安全监管工作针对性、前瞻性和时效性。
四是着力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当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新时代做好市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科技变革加快,经济发展呈现出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不断增强的趋势,消费经济进入繁荣发展和快速变革时期。新的消费领域、新的消费模式、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既是经济发展中的亮点,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福音,也对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提出新要求新挑战。
消费者权益保护涉及方方面面,是政府首先是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强化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就要使市场监管各司局都承担起保护消费者的责任。要把握消费趋势,明确薄弱环节,针对突出问题,创新维权模式,完善维权机制。通过维护消费者权益,为百姓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提升百姓消费信心,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倒逼供给质量提升。
五是着力实施市场综合执法,当好高效监管的实践者。市场综合执法是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推进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的重要任务,是提高执法效能的重要举措。
目前,市场秩序中长期困扰百姓和政府部门的一些痼疾,许多是跨部门、跨领域的问题,不是单一条线能够有效解决的,必须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监管执法体制不完善、权责不清晰、执法标准不统一、执法程序不规范、队伍能力不适应、多头重复执法与执法不到位等矛盾问题,消除选择性、运动式执法,避免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要坚持目标导向,按照构建统一、权威、高效市场监管执法体系的要求,整合监管执法队伍、理顺监管执法职责、明晰监管执法规则、强化基层执法力量、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加强技术装备保障、推动部门协同监管,提高监管执法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六是着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全面提高质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发挥好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关键要发挥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只有鼓励竞争、保护发明,发挥市场竞争对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才能增强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只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形成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形成诚信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才能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只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侵害企业权益行为,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才能为企业健康发展腾出市场空间。作为市场监管部门,要明确方向,找准定位,强化市场意识,强化竞争意识,相信市场,相信企业。
三、突出工作重点,全力完成下半年各项任务
下半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要求,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突出重点任务,强化机制创新,加强工作融合,推进综合执法,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更加公开透明便利的准入环境,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以商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企业准入、产品准入、药品和医疗器械准入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优化营商环境,便利投资创业。
1.进一步深化企业准入制度改革。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年底前实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8.5个工作日。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通过“照后减证”,实现“减证便民”。深化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逐步实现无纸化智能化。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全国统一验证管理,拓宽跨领域联网应用范围。推进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放宽企业名称自主选择权,除特别规定外对企业名称不再实行预先核准。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探索简化企业、个体工商户注销流程。优化认证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审批效能,压缩审批时间。
2.进一步深化产品准入制度改革。报请国务院审议下发《关于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决定》,取消14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将4类产品管理权限下放到省级部门。扩大简化审批程序改革试点,实现所有省份全覆盖,进一步压缩取证时间。落实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各项举措,进一步压缩强制性产品认证周期。深化特种设备许可改革,生产许可和作业人员资格项目精简合并50%以上。推进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制度改革,动态调整强检目录。推进食品生产许可和食品经营许可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电子化、网络化审批。
3.进一步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特殊食品审评审批改革。优化药品注册审评审批,推进临床试验改革,实施优先审评审批,加快推进创新药和临床急需药品上市。对治疗罕见病以及防治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进口药品简化上市审评程序和要求,有序加快境外已上市新药在境内上市审批。优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加快创新医疗器械、临床急需医疗器械批准上市。优化特殊食品注册审批流程,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
4.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审查工作中的应用,加快智能审查系统开发与完善,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年底前实现向全社会公开商标数据库,商标注册审查周期缩短至6个月。加强知识产权审查机构建设。
(二)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竞争政策在国家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健全竞争政策体系,加大竞争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1.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认真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实施细则,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审查机制,夯实审查责任。坚持清理存量与规范增量并重,提高公平竞争审查的质量和实效。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顶层设计,研究制定第三方评估、适用例外规定等方面的配套规则。将行政垄断案件查办作为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地的重要抓手,依法制止和纠正各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2.强化反垄断执法。以反垄断执法机构整合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优化执法机制,查处重大典型的垄断案件。开展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滥收费用、强迫交易、搭售商品、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强化经营者集中全链条反垄断监管,依法做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工作,继续加大未依法申报案件查处力度和附条件案件监督执行力度。全面加强反垄断制度建设,研究制定相关反垄断指南,开展《反垄断法》实施十周年等竞争宣传倡导活动。
3.加大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以涉企、殡葬、教育收费为重点,深入整治违法违规价费行为。围绕药品、商品房销售市场等重点领域,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严厉打击混淆仿冒、虚假宣传、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继续强化直销监管和打击传销工作。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健全保护中心运行与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提升企业海外维权能力。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查处制假源头、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违法行为。
(三)坚守质量安全底线,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牢固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坚持严字当头,加强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安全风险的底线,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
1.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推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持续加大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力度,重点加强对婴幼儿食品安全、校园食品安全、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食品保健食品欺诈与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强化对重点食品的监督抽检,对重点问题的风险监测,及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检和不合格食品处置结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督查考核,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开展药品“净网2018”专项行动。强化执业药师使用和管理。
2.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危险化学品等高风险重点工业品,强化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强化监督抽查、证后监管、召回等措施,完成153种1.8万批次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15万批次的地方监督抽查。对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强化产品质量全流程监管,对不合格产品,一经发现、全部下架。
3.加强消费领域市场监管。深入开展2018网剑行动,督促平台经营者履行主体责任。加快升级建设全国网络交易监管技术系统。强化重点领域合同格式条款整治规范。做好动产抵押登记工作。持续推进广告战略实施,强化广告导向监管,加大医疗、药品、食品、保健食品、金融投资等领域执法办案和督办力度。深入推进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
4.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加大对生产单位证后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型式试验一致性核查。建立电梯、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特种设备质量追溯体系。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及时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加强设备检查和维护。全面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建立维保、检验和事故等信息公示机制。
5.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采取有力措施持续开展打假工作,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效。狠抓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专项执法打假,督办和集中公布一批大案要案,聚焦“双十一”等重要时点,加强电商产品执法打假。加大督察督办力度,开展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打假,让假冒伪劣得到有效遏制。大力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开展消费投诉公示工作,推进消费环境社会共治。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场、超市等建立赔偿先付制度,监督经营者全面落实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工作。逐步整合12315、12365、12331、12330、12358等投诉平台,为百姓提供便捷高效的投诉服务。
6.支持消协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加强消协组织建设和基础保障,不断加大商品和服务的监督力度,继续开展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公益诉讼、比较试验、体验式调查等工作,积极开展消费教育,拓宽纠纷处理渠道,努力化解消费纠纷,促进消费维权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
7.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改革质量强省强市强县工作,改进政府质量安全考核,抓好中央质量督察责任落实,深入推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与融合,动员全社会抓好质量,不断提升质量总体水平。
(四)夯实市场监管基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提升市场监管整体效能提供保障。以机构改革和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强化基层基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动市场监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日常检查“双随机”方式全覆盖,全系统“双随机”抽查比例不低于5%,抽查结果公示率达到100%。全面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加强企业信用监管,推进企业信息公示工作,强化企业信息披露、自我声明和信用承诺,实现“阳光监管”。全面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所有涉企信息都要归集到企业名下。推动出台《涉企信息归集公示格式规范》。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和信用修复制度,构建完善联合惩戒机制,促进各项惩戒措施落地。政府不为企业背书,只有黑榜,没有红榜,要实行尽职免责,保护广大干部积极性。
2.夯实市场监管技术基础。积极应对国际计量变革,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着力实施国家计量基准标准能力提升工程和标准物质质量提升行动。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快推进团体标准试点,鼓励企业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标准,完善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着力解决认证领域违法操作、虚假认证、买证卖证等违法问题,提升认证认可的公正性。稳步推进重大科研创新,重视基础研究,构建和完善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着力整合现有网络、数据和应用系统,构建市场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做好市场环境形势分析工作。
3.完善市场监管制度规则。健全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做好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工作,全面清理各类证明事项和涉及产权保护的规章、规范性文件。配合做好《专利法》《药品管理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工作。重点抓好《专利代理条例》《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的制修订工作。积极推动《计量法》《反垄断法》《商标法》等修订工作。积极参与市场监管国际规则制定,全方位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完善市场监管统计制度。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央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纪律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正风肃纪,认真纠正“四风”。抓好原食药总局的巡视整改工作。加强基层建设,强化执法装备保障,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加强职业化检查员和审评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干部监管执法能力。建立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
5.积极稳妥做好机构改革工作。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按照中央部署和地方党委的安排,精心做好机构改革工作。按照中央机构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和总局“七个统一”精神,认真制定“三定”方案,有序做好职能整合、人员转隶、机构组建等工作。围绕职能转变,优化职能布局,合理划分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权限,着力解决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严守改革纪律,做好干部队伍思想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努力做到改革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在做好全面工作基础上,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任务。一是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8.5个工作日的目标。二是大幅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完成取消14类、下放4类的改革任务。三是抓好“证照分离”改革,确保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四是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市场监管日常检查“双随机”方式全覆盖,检查结果全公开,“双随机”抽查比例不低于5%。五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事故数量同比减少。
同志们,市场监管事业前景广阔、大有作为。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狠抓落实,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各项工作,坚决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六个着力、六个当好”是新时期市场监管的定位和方向
(学习贯彻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①)
2018年7月5日,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总局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也是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的一次会议。 局长张茅作工作报告,党组书记、副局长毕井泉主持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省一级市场监管、工商、质监、食药监、知识产权保护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办公室主任,来自机构改革前原三总局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共计400余人齐聚一堂,叙旧话新,交流思想,研究工作。
这是在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今年以来,根据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成立新的国家 。上半年过去了,机构改革推进如何?市场监管成效如何?下一步步伐怎么迈?工作怎么做?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张茅局长在讲话中,总结了上半年成绩,阐述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走向定位,部署了市场监管工作重点和下半年各项任务。
根据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统一登记市场主体并建立信息公示和共享机制,组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承担反垄断统一执法,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负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等。巨大的市场,广阔的领域,众多的职能,重大的责任,多部门组建而成的机构,来自不同条块、不同战线的队伍,如何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凝聚开创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的整体合力,是摆在总局和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面前的重大命题。这张答卷,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是答卷人。
市场监管集众多职责于一身,聚数十万大军于麾下,肩负着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重要使命,承载着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在新时期应当怎么定位?如何确定坐标?向着什么方向迈进?张茅局长在讲话中,提出了“六个着力、六个当好”:一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当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二是着力强化竞争政策,当好市场公平竞争的维护者;三是着力防范市场风险,当好安全底线的守护者;四是着力树立消费至上的理念,当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五是着力实施市场综合执法,当好高效监管的实践者;六是着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新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监管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向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这“六个着力、六个当好”作出了基本的阐述。
我们的旗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监管之路,沿着“改革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市场综合监管,推进市场综合执法”迈进。
我们的目标:“对我国市场监管格局的重塑和市场体系的构建”,“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我们的精神状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狠抓落实。
这个座谈会,是国家市场监管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统一思想、找准定位的会,是一次集思广益、凝聚力量的会,是一次明确方向、部署任务的会。
构建大机制,实施大监管,提升大质量,服务大市场。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牢牢把握“六个着力、六个当好”,市场监管人一定能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各项工作,一定能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深刻领会市场监管的重要使命
(学习贯彻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②)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扎实开展。在刚刚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上,从工作报告到总结讲话,从分组讨论到单独交流,虽然“使命”一词并未频频出现,但人们都能体会到,使命与担当,定位与责任,一直萦绕在与会代表的心头,成为这个座谈会的主旋律。
在最后时段的交流发言中,安徽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永生道出了与会代表的心声: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市场监管人必须强化使命意识,强化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
何为使命?使命就是“应负的责任”,是“派遣人去办事的命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应运而生。崭新的机构,崭新的起点,崭新的征程,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指出:为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推动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这,就是成立市场监管局的初心,是市场监管人的使命。
归纳起来讲,改革市场监管体制,组建 ,是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发挥市场力量、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推进监管改革创新、提升监管效能的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意义所在,目标指向,也是新生的 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市场监管部门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关系到中国开放的大门能不能越开越大。4月10日, 正式挂牌这一天,正在海南参加博鳌论坛的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各位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面对各位部长、论坛理事,对新成立的 寄寓厚望。他说:“今年3月,我们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有一些其他新的机构,对现有政府机构作出大幅度调整,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
总书记强调,“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为了表达“扩大开放”的决心和愿望,总书记提出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四项“重大举措”,都是市场监管的重头戏,都需要市场监管人的责任担当。即使第四项“主动扩大进口”好像与市场不紧密,但也强调“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与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问题来了,市场监管人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座谈会上,局长张茅提出,要做好“六者”。一要当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以商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企业准入、产品准入、药品和医疗器械准入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优化营商环境,便利投资创业。二要当好市场公平竞争的维护者,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竞争政策在国家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健全竞争政策体系,加大竞争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三要当好安全底线的守护者,坚持严字当头,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安全风险的底线,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四要当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加强消协组织建设和基础保障,不断加大商品和服务的监督力度,积极开展消费教育,拓宽纠纷处理渠道,促进消费维权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五要当好高效监管的实践者,持续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加强技术装备保障,推动部门协同监管,提高监管执法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六要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改革质量强省强市强县工作,改进政府质量安全考核,抓好中央质量督察责任落实,深入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与融合,动员全社会抓好质量,不断提升质量总体水平。
古典名著《西游记》家喻户晓,孙行者的故事尽人皆知,悟空的忠勇、智慧、顽强、坚韧、不畏艰难、不辱使命令人感动。把“六者”使命扛在肩上的市场监管人,同样要做市场监管征程中的“孙行者”。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唱道:“你挑着肩,我牵着马,迎来日来,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是市场监管人同舟共济、风雨兼程的情怀抒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市场监管队伍一定能打造成一支对党忠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高素质队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踏上征程的市场监管人,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最终到达理想的境地。
突出抓好市场监管的工作重点
(学习贯彻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体会文章③)
市场监管任务重、责任大,工作千头万绪。今年是整合的特殊时期,既要抓机构改革,又要抓业务建设。如何瞄准方向,把握全局,聚焦重点,弹好钢琴,确实是全系统面临的共同问题。一些基层同志反映:许多地方的机构改革还未开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些工作重要?哪些事儿次要?
对此,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工作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要求,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突出重点任务,强化机制创新,加强工作融合,推进综合执法,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结合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有这样几个突出的认识。
抓好工作重点,要在营造更加公开透明便利的准入环境上发力。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以商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企业准入、产品准入、药品和医疗器械准入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优化营商环境,便利投资创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以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目标,善于抓主要矛盾、突出改革重点,正视问题而不回避问题,正视矛盾而不回避矛盾,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不移把各项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抓好工作重点,要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发力。竞争是市场制度的灵魂。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要用竞争政策来保证竞争的加强,保证市场发挥功能,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切实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竞争政策在国家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健全竞争政策体系,加大竞争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着力营造公平、开放和透明的市场环境。
抓好工作重点,要在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上发力。工作报告强调,要“牢固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坚持严字当头,加强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安全风险的底线,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消费领域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关系国家声誉和政府形象。守住安全底线,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是市场监管工作的神圣职责,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要切实增强守好安全底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效推进体制机制、监管方式和质量安全科技等方面的创新,对重大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防患于未然,扼制于未发。
抓好工作重点,要在夯实市场监管基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发力。基础、基层是市场监管工作的根基所在,一方面要以机构改革和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强化基层基础,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大对基层监管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要注重深入基层听取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制订符合实际的工作措施,做实、做细调查研究,提高工作措施的针对性,为提升市场监管整体效能提供坚实保障。
特别是,座谈会突出强调,要着力抓好五项重点任务。其一,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8.5个工作日。其二,大幅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取消14类、下放4类。其三,抓好“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其四,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双随机”抽查比例不低于5%。其五,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三大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事故数量同比减少。这五项重点任务,都是硬碰硬的“干货”,是掷地有声的承诺,是市场监管改革与发展关键时期的标志性工作,是守底线、划红线、保平安的工作,必须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
万丈高楼平地起。市场监管改革正在推进,市场监管事业刚刚起步。新的“路线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新的“时间表”,需要一分一秒必争;新的“任务书”,需要一件一件完成。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学会弹钢琴,抓住重点,守住底线,同时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坚决守住市场安全监管的底线
(学习贯彻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④)
成立 ,统一划归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解决了多头分管、责任不清、职能交叉问题。在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上,张茅局长指出,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
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宽,各类风险交织叠加,三大阵地,海量产品,诸多环节,每一块监管起来都是硬骨头。单以食品为例,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句“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何其难。这些年来,围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几经尝试,多次划转,上上下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现在,由市场监管部门统一管理,是对市场监管部门的信任与期待,也凝聚着对于安全监管之道、市场发展规律的探索结晶。
市场安全监管,是市场监管工作的一条底线、红线、生命线,也自始至终贯穿在本次座谈会之中。张茅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总结时一一点到,部署时列为重点,“六个着力、六个当好”有其一,强调“着力防范市场风险,当好安全底线的守护者”,“把守住安全底线作为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毕井泉书记总结讲话指出,“守住安全底线,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首要职责,是第一位的任务”。
笔者认为,坚决守住市场安全监管底线,责任重大。一是体现监管部门的基本职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维护市场安全,打击假冒伪劣,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是市场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根本要求,是市场监管部门的基本定位、基本职责。二是诠释市场经济的基本需求。没有了安全,就没有了市场秩序与市场活力,经济社会发展就难以健康运行。市场安全事件不仅损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而且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和平稳发展,严守市场安全底线,是市场经济合理、高效、有序运转的基本要求。三是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市场安全是保障公众经济利益、捍卫公众生命安全的基本要求,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没有安全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如何抓好安全监管,坚决守住市场监管的底线?笔者学习座谈会精神,有几点思考。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民生,高度重视安全监管,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单就食品安全来讲,总书记指出,能不能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强调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现在,市场安全监管包括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职责历史地落在了市场监管部门的肩上,责任之大,重于泰山。要把总书记“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等“四个最严”的要求,应用于市场安全监管的方方面面,牢记宗旨,勇于担当,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好的答卷。
二要创新监管机制。按照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的要求,着力创新监管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将处罚责任落实到人,完善消费者损害赔偿机制,建立安全保险等风险分担机制,探索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大督察督办力度,建立完善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打假机制,增强市场安全监管工作针对性、前瞻性和时效性。
三要夯实技术基础。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着力实施国家计量基准标准能力提升工程和标准物质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团体标准试点,鼓励企业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标准,完善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着力解决认证领域违法操作、虚假认证、买证卖证等违法问题,提升认证认可的公正性。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市场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特别是,一方面要“守底线”,另一方面还要“拉高线”,借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之大势,促进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为市场安全监管夯一夯基础。
四要强化综合执法。推进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的重要任务,是提高执法效能的重要举措。要着眼于构建统一、权威、高效市场监管执法体系,整合监管执法队伍,理顺监管执法职责,明晰监管执法规则,强化基层执法力量,加强技术装备保障,推动部门协同监管,提高监管执法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面对着繁重艰巨的监管任务,要加快建立完善激励奖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振奋士气,鼓励广大干部职工积极作为、奋发有为。
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之监管,关系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活力,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关系党和政府治国理政能力建设。人命关天,安全通天,件件都是天大的事,样样都不可掉以轻心。越难越彰显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越难越考验市场监管部门的担当。市场监管人共同努力,时刻认识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时刻保持高度警觉、毫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整治突出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监管方式,勇于攻关,持续亮剑,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以实际行动履行好市场安全监管这一神圣职责。
切实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学习贯彻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⑤)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市场综合监管和综合执法,面对的是市场,主阵地是市场,市场是这个部门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在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上,工作报告自始至终阐述市场作用,分析市场监管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出“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发挥好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关键要发挥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基础性作用”上升至“决定性作用”,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信心和决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这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需潜力、释放制度红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础性作用”并没有明确在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究竟谁起主导作用。过去,虽然商品的价格基本上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是资源和要素的价格相当程度上还是由政府决定或者由政府直接控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基础性作用”上升至“决定性作用”,明确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回答了资源配置的主导权问题,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治大国若烹小鲜。切实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是一场刀刃向内、通过放弃部门权力来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制度红利的政府自身革命。近年来,通过“放管服”改革,我国商事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释放了我国经济蕴藏着的巨大潜力,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竞争力。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一些监管理念、监管模式,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领域的改革、一些工作的方式,还没有摆脱部门利益、本位主义的束缚,已经滞后于百姓的期望,滞后于企业的要求,滞后于基层同志的呼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这就要求我们要妥善解决以往政府存在的“越位”、“错位”、“缺位”,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尊重、认同和把握“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最大优势,以最少资源耗费生产出最多最优质的产品和劳务。
切实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不是肯定和认同西方市场原教旨主义,更不是忽视和取消政府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不是无所作为,必须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否定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指的是最大限度减少在微观领域的直接干预,并不是否定政府在制度设计、政策引导、市场监管等宏观领域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恰恰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提供有效的引导、推动和保障,需要政府从发展的主体转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指出,市场监管是发展市场经济进程中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是政府机构职能调整优化的重要方向。要求市场监管部门要明确方向,找准定位,强化市场意识,强化竞争意识,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会议强调,要按照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转变职能,推动市场监管自身改革。主要的工作有四大块:一是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更加公开透明便利的准入环境,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二是要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三是要坚守质量安全底线,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四是要夯实市场监管基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提升市场监管整体效能提供保障。这些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应有之举,是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着力点。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李克强总理指出,“放管服”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既要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打造权力瘦身的“紧身衣”,又要善于做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啃政府职能转变的“硬骨头”,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这些要求,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在实践中认真执行、领会和诠释,如此,市场监管事业才能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加快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学习贯彻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⑥)
在全新的大市场监管框架下,如何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革的体制机制,提升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摆在市场监管系统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在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上,张茅局长要求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这无疑是落实6月28日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工作部署的具体体现。信用体系建设已是大市场监管机制中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值得深入研究、加快推进。
一信用机制正在建立
近年来,信用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逐渐受到各方重视,在一些领域进行了试点运用并获得成功。
在金融领域,信用卡逾期、借款赖账不还等失信行为,一旦被央行征信系统收录,当事企业或个人就很难在全国任何银行得到新的贷款;阿里巴巴公司推出“芝麻信用”,达到一定分值的用户可享受免押金租房、租车、预借消费付款等多种服务。
在进出口领域,海关和原检验检疫系统也都建立了相应的企业信用评价和管理机制,针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给予减少现场查验、加快通关放行等便利措施,对信用记录不佳的企业采取提高查验比例、进行加严监管等手段,营造了“诚信便利、失信受限”的良好氛围。
在市场监管领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多种信息查询,累计访问量达到488.7亿次,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在信息服务方面,“天眼查”app收录企业工商信息、法律诉讼、法院公告、商标专利、向外投资、分支机构、变更信息、债券、网站备案、著作权、招投标、失信、经营异常、企业年报、招聘及新闻动态等多种信息,向公众提供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发展、司法风险、经营风险、经营状况、知识产权等40种数据维度查询,全方位服务金融、投资、法务、咨询、媒体、商务等领域。
在城市建设方面,福建省福州市编制《市民信用生活指南》,对市民开展“茉莉分”个人信用积分,信用等级达到“优秀”的市民,在景区消费可享受“绿色通道”、最低8.5折购票等多种福利,并在医疗、教育、金融、文化娱乐、公共交通、行政服务等领域广泛运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强化市民信用意识、建设诚信社会。
二信用体系大有可为
6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坚持应用导向、立法先行,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会议要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推广告知承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强化信用约束,对侵权假冒、坑蒙拐骗、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公开曝光、坚决整治,让失信者受到惩戒和震慑。坚决守住信息安全底线,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加快推进重点民生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增进群众福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信用建设,发展第三方征信服务。
张茅局长在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准入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亿大关,上半年日均新设企业1.8万户。面对总量高位运行、体量日渐其长的监管对象,传统的以“事前审批、事中抽检”为主的市场监管模式显然难以为继。信用监管作为一种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以事后评价为实现手段、为事前准入和事中监管提供支撑的全新监管方式,有助于将监管力量从海量的事务性审批工作中解放出来,转为对诚信度不佳的市场主体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监管,对提升监管执法效率、优化市场环境大有裨益。
我们要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此次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市场监管机制创新,大力建设信用体系。要实现“阳光监管”,强化企业信息公示、披露、自我声明和信用承诺。要充分依托“互联网+”的手段,全面推进涉企信息标准化建设和部门间共享、共用。要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和信用修复制度,进一步优化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同时,“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在加强失信惩戒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守信激励措施,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享受守信带来的便利。
三信用中国前景广阔
刚刚过去的6月,全国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信用中国”蔚然成风。
在政府行动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等“信易+”守信激励创新行动正式启动。中银协公布140家严重失信债务人名单,涉及金额近250亿。在交通运输领域,“信用交通”网站发布2018年第一批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失信当事人名单,首批限制乘坐火车飞机名单在“信用中国”网站公示。在文化旅游领域,多个部委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旅行社、景区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实施36条联合惩戒措施。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等联合部署加强影视行业征信体系建设,加大对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在司法领域,最高人民法院研究部署基本解决执行难最后一个阶段工作,直指当前785万例失信被执行人。司法部推进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公证事项将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在区域诚信建设方面,全国首个区域信用合作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印发,“信用长三角”将成为反映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品牌。“长三角”三省一市签署环保领域信用联合奖惩备忘录,营造“失信者处处受制,守信者处处受益”的区域信用发展环境。内蒙古自治区发布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在社会力量建设方面,中国商务信用联盟在京成立。“百行征信”接入首批15家信用信息共享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和消费金融机构开展信用合作。益博睿征信(北京)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第二家外资征信机构获得备案。
在诚信环境建设方面,以“信用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福州举办,全国200多个城市的信用建设者共议城市信用体系建设之道。“新华信用”城市信用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不断提升“舆论公信力”。中宣部启动“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大力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道德支撑和信用体系保障。
从方方面面的情况看,信用发展的环境正在改善,信用监管的合力正在形成,信用中国前景广阔,这也为我们在市场监管领域深化运用信用监管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近日,修订后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公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健全综合执法体系”明文写入“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章节。国务院办公厅在部署有关行动时,强调要依托“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提供登记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监督检查、质量抽检等信用信息查询和共享服务。不难发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式,推进信用监管将是新时期市场监管的重要发展方向。我们应抓住机遇,奋力前行,加快构建完善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市场监管新机制,从而更好发挥市场监管的作用,履行好新时期市场监管的使命。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抓住机遇,抢占先机,把握新形势,跟进新思路,加快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与时代同步伐,立创新之潮头,市场监管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是由质量检验行业与质量领域的质量检验技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工作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与质量检验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等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宗旨
按照“服务会员,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消费,服务发展”的工作原则,贯彻“精业笃行,守正创新,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恪守“实事求是,尊重人才,创新兴会,服务立会”的工作风尚,落实“专业引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决策参考,科技普及、质量引领,信任传递、助力发展”的工作任务,遵循“质量检验、客观公正,规范市场、扶优治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工作方向,坚持“专业化,技术化,社会化,服务化”的发展目标,引导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发展壮大和行业自律,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社会监督,督促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品牌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质量发展潜力,不断增强人民对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团体是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质量检验行业、质量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是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质量提升推进、质量强国事业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职能简介
充分发挥质量专业社团组织的中介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宣传贯彻质量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和技术开发,开展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切实发挥“质量检验,客观公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社会监督作用,抓好质量提升;精业笃行,扶优治劣,充分利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检院(所)和重点国家级质检中心与相关质检机构等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和技术机构会员单位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3•15”“质量月”等质量诚信主题(专题)宣传活动,对“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进行调查汇总和展示公告,推广防伪溯源和质量诚信验证等技术应用,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市场引导,共筑质量诚信,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共享;组织新技术、新产品鉴定和评审,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开展检验、鉴定、监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树立质量工作先进典型和质量诚信标杆,弘扬工匠精神,推广质量工作优秀示范的先进经验;承办有关政府部门(机构)交办和委托的相关工作;着力发挥全国质量检验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全面引领质量检验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履行质量专业社团中介机构的相关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范围
(一)持续推进“三个转变”重要思想,助力提高中国质量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国质量走向世界提供服务,发挥质量检验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围绕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能力水平的提升和质量事业的整体发展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推进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助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构建新时代质量检验能力提升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及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 (三)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与质量检验行业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变革创新等调查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平台; (四)加强质量检验与质量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提高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研究的针对性、协同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质量工作队伍成长和质量检验行业能力提升; (五)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与质量工作的宣传、咨询、培训和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广普及质量检验与质量知识,宣传贯彻质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进质量社会共治; (六)推动质量检验和质量提升与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及学术交流,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出版本团体学术性会刊及有关学术性、科普性刊物和书籍资料,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有关咨询服务与专业支持;拓宽舆论传播途径,建设本团体官方网站和相关业务网站; (七)推行先进的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方法,开展检验检测能力与质量管理科学技术、方法提升的相关活动,提高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和全民质量意识; (八)探索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推广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经验,开展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质量溯源、防伪验证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九)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做好质量基础工作,督促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企业重视品牌建设,促进企业注重质量发展意识并切实提高质量检验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工程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和第三方检验、鉴定、评估和监理,引导理性消费选择; (十一)对损害本团体会员品牌和质量声誉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收集和反馈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关心和维护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活动; (十二)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学风评议工作,加强质量检验行业和质量发展研究领域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 (十三)推动开展对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政策法规与检验检测领域科技研究及实践运用工作者的考试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兴办符合本团体宗旨并能够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发展事业与检验检测行业建设发展服务的事业及相关经济实体; (十四)开展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的评审,开展质量评估和推广质量保险业务,利用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宣传和普及质量知识和消费常识,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为市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各界的合法权益; (十五)组织开展质量检验技术、仪器设备、检验设施和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咨询、服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对其进行鉴定、评审和推广应用; (十六)参与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质量发展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助力改革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十七)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本团体与境外质量检验和质量领域学术组织及质检机构与相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关系,促进质量检验和质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拓展本团体国际合作的视野和平台,服务和推动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十八)承担相关部门委托的质量提升、质量管理、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相关的有关工作。
备 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简称: )2018年4月正式成立之前,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质检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