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破除汽车市场垄断机遇难得

2014年08月12日 10:39    信息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一股反垄断旋风近日“席卷”中国汽车市场,与之相对应,“豪华车频频降价”以示应对姿态更备受汽车业内乃至全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

有媒体报道称,多家知名车企亚太区负责人日前赴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接受调查,其中涉及捷豹路虎、奔驰等车企存在横向限制、纵向限制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涉嫌垄断行为,不日将出台有关处罚结果。

在该消息不胫而走的同时,自7月份以来,奔驰率先调低售后服务价格,捷豹路虎也各自就旗下部分车型大幅降低售价的举动更引来坊间对汽车市场或迎来“车企主动降价潮”的猜测。7月26日,步奔驰和捷豹路虎后尘,一汽大众奥迪宣布下调国产车型原装件价格,尽管其官方将其解读为“应对此前汽车零整比(指汽车全部零配件价格总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偏高而为”,但奥迪成为又一选择主动降价的豪华车品牌已成事实。

“虽然几家汽车厂商或选择下调销售价格,或选择调低售后服务价格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导致车企频频降价的直接原因,正是有关部门的反垄断调查以及汽车零整比曝光在全社会共同形成的强大舆论压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分会副会长苏晖就此于7月28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破除汽车市场垄断的时机已然成熟,机遇更可谓难得,因此,必须在继续强化反垄断措施以及不断引导舆论施压的基础上,善用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引入良性竞争,促进我国汽车市场尽快迈上成熟、完善、健康的发展轨道。

多部门参与反垄断调查释放积极信号

苏晖直言,迫于有关部门的反垄断调查压力,汽车厂商选择主动降低价格的做法,在客观上证实了垄断现象的存在。“这也说明,只要有关部门对汽车市场存在的各类有违市场规律的现象加以重视,就一定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苏晖说。

实际上,在此轮针对汽车市场垄断的调查中,除国家发改委之外,交通运输部稍早前发布《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计划通过鼓励原厂配件进入独立售后市场的方式,打破汽车厂商对零部件领域的垄断的政策思路同样在业内被视为有力举措。

此外,在坊间广泛流传和讨论的诸如国家质检总局酝酿将非中规车纳入“汽车三包”政策、商务部于2013年下半年开始酝酿《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修订工作等消息无不对外传递着多部门誓言合力破除汽车市场垄断的决心。

在苏晖看来,一旦多部门能够在各自职能范畴内针对汽车市场存在的垄断现象出台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破除垄断也将指日可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主动承担起应该担负的责任,而多部门合力应对汽车市场的垄断现象,无异于找准了汽车市场诸多乱象的突破口。”苏晖说,汽车市场的垄断遍布于进口车价格虚高、垄断售后市场零部件渠道、限价限区域销售等多个方面,需要多部门共同采取措施,其中,《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如果能够顺利修订或者补充,将让汽车市场垄断的基础不复存在。

“换言之,就是剔除了造成汽车市场垄断的根源。”苏晖强调。

汽车市场垄断根源于“授权”政策思路

苏晖解释称,无论是畸高的汽车零整比还是汽车行业的价格暴利,均根源于行业内垄断的存在,而造就垄断遍布汽车市场多领域的根本原因,就是早前汽车销售政策所明确的“授权”政策思路。

苏晖介绍,自2005年4月1日起实施至今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下称《办法》)一直被业内所诟病,其中,《办法》第二十五条对“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汽车供应商授权范围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活动”的规定更被视为客观助长垄断形成的罪魁祸首。

这意味着,汽车厂商在整个汽车流通渠道中具有绝对支配地位,掌握价格制定权、零部件供应等特殊权利,由此也直接导致了跨国车企在我国汽车市场规模快速崛起过程中攫取丰厚利润。

苏晖认为,《办法》客观上促成了当前国内汽车销售以及售后维修和零部件供应链条上存在的垄断。“但这在当时也是有着客观需要的。”苏晖告诉本报记者,为满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时所做“扩大汽车市场对外开放”承诺的需要,以及规范当时的汽车市场,《办法》采用了“授权”的核心思路,但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掌握“授权”的汽车厂商其实已经成为一个个垄断企业实体。

尽管商务部拟对《办法》酝酿修订的消息时有传出,但至今未见实质动作。“既然我国快速崛起的汽车市场让诸多跨国车企获利颇丰,不妨利用好我国7000亿元规模的巨大汽车消费市场对全世界汽车厂商的强大吸引力,并将其视为我们的王牌,而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利用好这张王牌,对包括《办法》在内的一系列汽车行业政策进行修订和补充,并运用市场机制达到杜绝垄断的效果。”苏晖建议。

破除垄断须善用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

然而,垄断的破除绝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苏晖强调,应该承认,我国汽车市场存在着负面的东西,以前赋予汽车进口商垄断的独家经营权利,一直得不到调整,致使垄断至今难以被彻底根除。

“之所以当前对破除汽车市场垄断行为正处于难得的机遇期,就是基于多部门反垄断措施取得效果,全社会舆论高度关注以及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崛起的事实。”苏晖认为,谈及破除垄断,必须明确善用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的基本原则。

而对于坊间频传的对上述《办法》进行修订的猜测,如何修订?修订什么?一直未有确切说法。苏晖认为,尽管无法确定有关部门究竟采取怎样的方式对跨国汽车厂商的垄断“授权”加以约束,但众所周知,在补充或修订内容上,在对“授权”加以限制的同时,还要采取保护性措施、放宽进口渠道、放开并引入充分竞争,即所谓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在苏晖看来,必须强调要确保汽车市场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规律行事和发展,“既然我们的市场是王牌,市场主体和主管部门又深知,任何汽车厂商都会觊觎这块大蛋糕,因此,我们应该尽快采取必要措施占据主动,否则,一旦错失机遇后再想对跨国车企‘授权’加以约束将难上加难。”苏晖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