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011年01月04日 08:39    信息来源:http://www.aqsiq.gov.cn/ztlm/zlts/

到2010年底,全国已有21个省、自治区作出了质量兴省、区的决定,制定了质量兴省、区的方案,广东省、浙江省明确提出了建设质量强省的目标。而在“十一五”初期,全国只有海南一个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

“十一五”期间,各级地方政府切实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监管、推动质量进步的政策措施。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发展经济的方式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国的许多县级地方也开始把提升质量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抓手。“十一五”初期,我国有1100个县市区开展质量兴县、市、区活动,到2010年底,开展这项活动的县市区已达到2300多个,超过全国县级行政区域总数的80%。通过这项活动,很多地方、企业更加重视质量,逐步从追求数量规模转向追求质量提升,不仅提高了质量总体水平,而且增强了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了区域形象。

曾因质量低劣一度声名狼藉的温州皮鞋行业和低压电器行业,现在已涌现出以康奈、奥康和正泰、德力西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先者。温州市在开展质量立市活动中,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监督管理相结合,用重典、出重拳,严厉打击各种制假售假行为,集中整治区域性、行业性的质量问题,摘掉了全部区域性或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的“帽子”。河南省建立健全了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质量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扩展。各地质监部门在开展提升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对质量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发动社会力量,推动质量工作。

江苏省不仅将质量管理、标准、计量、认证、监督等质量基础工作纳入活动范畴,而且建立健全验收标准,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科技进步等指标进行考核,突出体现了“大质量”的概念,促进了区域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作为经济强省,广东省的工业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多年徘徊在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10月,广东省政府发文正式成立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长和3位分管副省长担任小组组长和副组长,成员由省直单位32个部门的厅局长组成,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质监局。

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以提高。通过开展提升产品质量的活动,各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区域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安徽省铜陵市以基础产业带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坚持走“质量兴市”之路,现已形成水稻、棉花、油菜、铜陵凤丹、铜陵白姜及蔬菜六大产业及科学的区域化布局,同时以铜陵华源麻业为代表的一批骨干农业龙头企业迅速崛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