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出效率 科技出硕果——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代表感言
质检科技要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技术保障,为履行质检职能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在6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要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中发挥作用。其次,要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作用。第三,要在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发挥作用。第四,要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中发挥作用。第五,要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中发挥作用。第六,要在提升质检工作效能中发挥作用。
———摘自支树平局长在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科技出效率 科技出硕果
———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代表感言
北京局深化改革 打造精品
北京检验检疫局副局长 杨金良
近年来,北京局深入推进科技管理机制改革,理顺关系,科学定位。使技术中心真正成为“立局之本”,为检验检疫执法把关和开展社会检测提供优质服务。
健全机构设置和用人机制。按照“科学、规范、合理、适应、协调”的原则,改革技术机构的设置和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用人机制。技术机构专门成立了质量管理部门和业务管理部,理顺工作关系,减少管理层级,加强对实验室管理,明确各管理者、各实验室、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健全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分配机制。赋予技术机构的收入分配自主权,技术机构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确定人员的薪酬,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设立“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三元结构分配机制,重点突出绩效工资比例,依据技术机构工作岗位,确定岗位绩效奖励系数。
健全口径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技术机构通过规范和界定,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社会检测服务收费单独管理,实行内部独立核算和成本核算制度。开展法定检测工作所需的费用包括人员费用、试剂耗材费用等全部在财政预算资金中安排,严格执行预算方案,充分发挥预算资金的效力。社会检测服务的收入全部纳入技术机构预算管理,主要为开展社会检测所应支付的费用,包括人员费用、试剂耗材费用、市场技术服务费用、日常办公费用等,并坚持按项目、按时间、按进度支出,不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超预算安排支出,确保年度收支平衡。按照收入与成本费用相互配比、相互一致的原则,根据收费性质实行以实验室为单位的部门成本核算。
福建局科学履职 科技强局
福建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高玉潮
全国质检科技大会,是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和质检工作面临各种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福建检验检疫局将按照支树平局长报告的要求,围绕“单项争第一,综合创一流,努力打造科技大局、科技强局”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大力实施“科技兴检、科技强检”战略,提高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引领质检事业科学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探索科技发展规律,巩固科技工作基础,提升科技工作能力,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维护产品质量安全,为促进引领发展、科学履职提供强力支撑。二是继续争取地方政府投入支持,与福建特色经济、支柱产业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快实验室规划与建设,着力提升质检科技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保障作用。三是向科技要效益,根据自身业务量大、批次多与人手紧的矛盾,以及食品农产品出口量大、情况复杂的实际,着力通过提升研制标能力水平,在“检得准、检得全、检得快”上狠下工夫,力争检得“更快、更准、更全、更省”。四是发挥涉台检验检疫标准法规研究中心的作用,在技术合作、标准研发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探索建立富有福建鲜明特色涉台检验检疫新模式,促进闽台经贸合作、交流与发展。五是认真做好福建检验检疫综合检测设施等一批项目建设,打造福建检验检疫科技工作大发展、快发展支撑平台。
深圳局新的起点 新的动力
深圳检验检疫局局长 刘胜利
“十二五”期间,深圳局科技工作将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夯实科技保障基础,巩固科技强局地位,强化自主创新、筑牢人才工程,建立起更加适应检验检疫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需要的科技支撑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
抓创新,求突破。整合科技资源,集中科研优势,围绕便利通关、高效检测、防控阻断、精准检侦筛查等关键技术和标准,力争在重大项目立项、创新成果报奖、重点工程研发等方面上较“十一五”期间实现质的飞跃。
抓合作,上水平。继续推进“检学研”、“检政”、“检企”、“深港创新”科技合作,以检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六个检测技术中心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善借外脑,广纳贤才,进一步拓宽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质检科技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抓改革,促发展。利用自身设备、人才、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做好检测资源和科研资源整合两大文章,做强做大技术机构和检科院,进一步强化公共技术服务功能和科研骨干作用。
抓应用,提效能。深化“电子通道”等一批科研和信息化成果推广应用,提升科研工作在促进便捷通关、扩大出口、服务地方和加强内部管理中的效能,尝试建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断探索科技监管的新观点、新方法,不断破解困扰业务工作的技术难题。
抓人才,强后劲。为一流科研人才创造一流科研条件,为其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的舞台;为在重点实验室工作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创造更多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条件;培养更多的科研和业务骨干,抢占行业科研高点;将培养全国科技战线标兵和质检系统学科带头人,与培育创新团队和科技骨干相结合,实现人才工作跨越式发展。
河南局提升水平 服务中原
河南检验检疫局局长 袁长祥
河南局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按照总局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中部强局、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实现,大力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编制了河南局科技事业“358”发展规划,在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此次大会上受表彰的兄弟局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深感肩上的担子还很重。
河南局要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一是充分消化和吸收此次会议精神,结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修订和完善河南局科技事业“358”规划,正确地履行检验检疫部门职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原崛起战略目标实现;二是全面落实总局与河南省政府《质量兴省战略合作备忘录》和《促进河南食品农产品扩大出口省部联席会议纪要》,加强食品农产品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全面推动全省第一批30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提高河南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技术保障;三是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检验检疫执法把关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力支持;四是加强与总局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标准法规中心等相关司局以及地方科研院所的业务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快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五是积极探索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检验检疫技术力量。
上海局完善机制 发挥优势
上海检验检疫局局长 徐金记
“十一五”期间,上海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大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以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重大需求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为契机,以提升检验检疫科技实力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科技工作,为上海检验检疫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此期间,上海局共承担和参与各级科研和标准项目近900项,形成的多项科技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次在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上海市获得奖项。目前,上海局已形成以国家级科技专项为突破口、以省部级科技项目为支撑、其他科研课题为基础的科研格局。通过科研和制标工作,在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的同时,提高了实验室检测能力,为促进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保障重大国际活动等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基础。
面对新时期将要面临的国际贸易、安全新格局所带来的挑战,上海局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机制,发挥长三角地区的科技资源优势,深化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将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整合技术资源,以业务需求和技术储备相结合,实现科技发展方式的新转变,为检验检疫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装上科技“助推器”。
山东局把握着力点 实现新跨越
山东检验检疫局局长 周建安
山东局将在“十一五”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大会精神,深刻领会会议内涵、科学把握会议实质,切实按照支树平局长“一三八”精神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如既往地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方针,牢牢把握科技发展着力点、实现检验检疫科技新跨越。
一是大力深化科技改革,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加强科研体制改革,通过完善科技奖励、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评价、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机制,充分发挥重大、典型科研成果转化的引领作用,有效激发科技发展的新活力。
二是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突出科技引领作用。要着眼检验检疫近期与未来、长远与基础,积极开展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加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大力加强原始创新,不断提升为国把关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原动力。坚决贯彻中央人才指导方针和国家质检总局部署,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大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浙江局创新引领科技 服务融入地方
浙江检验检疫局局长 阎 震
“十一五”以来,浙江局科技工作始终围绕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和“人才强检”战略,围绕浙江检验检疫事业发展以及服务和促进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科技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了科技综合水平,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建设取得突破,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管理机制不断改善;加快检验检疫科技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步伐,推动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浙江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和内部检测资源优化整合,建成六大检测检疫网络,全面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根据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十二五”期间,浙江局科技工作将切实落实科技兴检责任,引领全省检验检疫事业科学发展:重点是要加速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物,培养一流的科研创新团队,为检验检疫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强化科技全过程管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创新在立项、研究、应用等环节进一步贴近企业,服务经济发展;加大科技投入,优化检测机构运作模式,夯实执法把关技术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通过集聚优势资源,面向社会、面向企业提供各类公共技术服务,进一步发挥检验检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影响和辐射力,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局用“五个坚持” 保“五个促进”
广东检验检疫局局长 李延辉
广东局全面推进“科技兴检”战略,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围绕一条主线,即“科技兴检”提升检验检疫技术支撑与服务水平为主线,创新两个模式,即科研管理模式、实验室能力建设模式,提升三种能力,即科研创新与成果推广转化能力、实验室检测能力、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具体体现在“五个坚持”和“五个促进”。
坚持科研管理模式创新,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坚持紧扣形势发展和现实需求,促进科技成果助力检企共发展;坚持以创新精神宏观调控抓规划,促进实验室三级分类管理模式建设和完善;坚持立足省情局情科学部署,促进实验室建设体制机制推陈出新;坚持资源优化整合和统一管理,促进实验室检测业务网络建设有序开展,打造服务广东外经贸发展的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实验室检测业务网络建设遵循“六个统一”的核心原则,即统一品牌形象、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认可规划、统一检测周期、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发展政策。2006年至今,广东局共完成科技成果121项,其中7项取得国际领先水平,19项取得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以广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为龙头,汕头、湛江分中心为两翼,其他实验室为基础的综合检测网络,整体检测能力位居系统前列。
广东局将紧密围绕广东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完善实验室三级分类管理,积极推进实验室检测业务网络建设,构建完善的广东出入境检测技术服务枢纽平台,深化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升检验检疫技术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检验检疫事业的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江苏局科学规划 规范管理
江苏检验检疫局局长 王 伟
近年来,江苏局在实验室建设上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发展、以资源整合推进发展、以提升能力支撑发展、以规范管理保障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实验室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目前已建有9大检测中心,65个实验室,其中28个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科学规划上,注重超前规划、跟进服务,配套建立了光电、能效、机动车辆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注重扶优扶强,集中给予政策倾斜,促进集约发展;注重资源共享,加强扩项、分包、投入等管理,实现错位发展。在资源整合上,着力加快内部资源整合,组建9大专业检测中心,启动江苏检验检疫综合技术实验基地建设;着力加快拓展服务外包,先后与多家国际知名检测机构开展合资合作,把出口检验转化为进口国预检验;着力加强平台建设,联合省科技厅、商务厅建成5个“江苏省检验检测服务外包基地”、7个“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在能力提升上,先后实施了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岗位培训工程和岗位技能竞赛活动,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自1999年以来,江苏局科研立项、获奖、成果转化始终位居全国系统前列。在规范管理上,狠抓基础管理,较早引入ISO/IEC17025等国际标准,并持续抓好体系运行;狠抓机制创新,出台重大事项专家论证等一系列实验室管理新机制;狠抓监督检查,以关键检测技术和管理薄弱环节为重点,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同时结合国家质检总局和省政府重点工作,针对性地开展实验室专项督察。
天津局深化改革 推进建设
天津检验检疫局局长 兰 影
近年来,天津局技术支撑业务能力明显增强。推进“三集中”业务模式改革。建成了审单中心、查验中心、转检中心、视频指挥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使审单时间缩短至0.3秒/票,差错率控制到3‰以下,集装箱查验量由2~3箱/日提高至20箱/日,实现了监管机制的严密化、高效化和规范化。推动“天津口岸直通模式”建设。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了进出口货物在口岸检验检疫环节的“零滞留、零等待”,有效解决了内地、口岸多头代理等问题,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开展了优化工作流程的科研攻关。将目前直线查验作业模式中的同类项目合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不合格检出率和内部管理水平,降低了工作差错和廉政风险。
科研制标检测能力不断提升。对非洲猪瘟检测技术进行立项研发,研制成功可用于进口动物的防疫检测的系列试剂盒;研制出系列自行车检测设备,现已应用于日常检测工作中;研制了《进出口食品中硫丹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等几十项行业标准,打破了相关产品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
实验室能力建设快速走强。加大实验室硬件设备和环境设施的建设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大型检验检疫仪器设备,目前已拥有5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120余台,实验室检测能力大幅提升;开展数字实验室的开发和应用,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对实验室的业务流程、信息资源以及行政管理等进行合理管理。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根据天津市发展建设特点,积极探索合作共建的新模式,实现更快、更好、更强地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目标。
科技人才队伍成长速度加快。建成了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造就了一批年轻科技领军人才。
宁夏局机制创新 以质取胜
宁夏检验检疫局局长 李新实
宁夏局将立足辖区工作实际,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大“科技兴检”力度,着力提升科技工作水平。
巩固创新成果,推进科技共建新模式的探索。深化与中国检科院、自治区科技厅以及地方高校、重点企业的合作关系,共享科技资源、共建实验室、联合项目攻关,形成共促科技工作的局面。尤其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利用外部优势资源,提升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水平,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科技发展新路子。
拓宽职能,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宁夏产业发展规划的大局,开放检验检疫科技资源,积极参与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发挥技术优势,强化对进出口企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助力外向型经济以质取胜。强化科技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检验检测能力的需求。
加大投入,开展检测技术集中攻关。针对宁夏进出口产品的实际,加大人、财、物投入,在提升检测覆盖面、精确度和速度上下工夫,努力增强检验检疫执法把关的权威性。高水平建设枸杞、羊绒、煤化工等三个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打造清真产品检测品牌优势,力争在区域优势特色产品检测方面形成较强的科研能力。
引培并举,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引进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完善科技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为提升科研队伍整体素质创造良好的环境。
宁波局完善科技体系 打通“绿色通道”
宁波检验检疫局局长 山 巍
宁波局科技工作首先将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机制改革,整合技术机构。科学规划、分类改革,结合大中心建设,调整各检测机构的布局和业务结构,逐步建立与宁波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质检技术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科技工作合作机制。在课题研究,标准制定和信息化方面,加强和兄弟质检机构的协作配合;联合打造检测品牌,尝试在重点领域加强合作,成功后再全面铺开,逐步完善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检测网络,全力打造检测品牌。
其次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检验检疫有效性。参与并完成一批满足国家级科研成果和面向一线的质检工作急需的应用成果;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树立一批优秀科技人员典型,利用人才的“集聚溢出”效应,以点带面,造就一批学术造诣较高、学科分布齐全的科研团队,涌现一批系统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知名技术专家。
第三是探索研究符合事业发展的科技管理体系。开通科技工作“绿色通道”,确保突发性事件和时效性强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支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逐步引入科技项目负责人机制,协作单位招投标方式。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建立合理、有效的科研成果认定和评优机制,采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措施,大力支持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项目。完善学科带头人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把科技成果与检验检疫实际工作结合的效果作为衡量科技项目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建立有效的科技绩效管理办法,把科技立项、成果完成及推广应用、获奖等次和数量等指标纳入全局各单位、各部门绩效管理考核目标,推动科技创新在立项、研究、运用等环节进一步贴近企业、贴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质检科技要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技术保障,为履行质检职能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在6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要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中发挥作用。其次,要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作用。第三,要在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发挥作用。第四,要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中发挥作用。第五,要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中发挥作用。第六,要在提升质检工作效能中发挥作用。
———摘自支树平局长在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科技出效率 科技出硕果
———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代表感言
北京局深化改革 打造精品
北京检验检疫局副局长 杨金良
近年来,北京局深入推进科技管理机制改革,理顺关系,科学定位。使技术中心真正成为“立局之本”,为检验检疫执法把关和开展社会检测提供优质服务。
健全机构设置和用人机制。按照“科学、规范、合理、适应、协调”的原则,改革技术机构的设置和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用人机制。技术机构专门成立了质量管理部门和业务管理部,理顺工作关系,减少管理层级,加强对实验室管理,明确各管理者、各实验室、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健全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分配机制。赋予技术机构的收入分配自主权,技术机构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确定人员的薪酬,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设立“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三元结构分配机制,重点突出绩效工资比例,依据技术机构工作岗位,确定岗位绩效奖励系数。
健全口径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技术机构通过规范和界定,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社会检测服务收费单独管理,实行内部独立核算和成本核算制度。开展法定检测工作所需的费用包括人员费用、试剂耗材费用等全部在财政预算资金中安排,严格执行预算方案,充分发挥预算资金的效力。社会检测服务的收入全部纳入技术机构预算管理,主要为开展社会检测所应支付的费用,包括人员费用、试剂耗材费用、市场技术服务费用、日常办公费用等,并坚持按项目、按时间、按进度支出,不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超预算安排支出,确保年度收支平衡。按照收入与成本费用相互配比、相互一致的原则,根据收费性质实行以实验室为单位的部门成本核算。
福建局科学履职 科技强局
福建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高玉潮
全国质检科技大会,是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和质检工作面临各种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福建检验检疫局将按照支树平局长报告的要求,围绕“单项争第一,综合创一流,努力打造科技大局、科技强局”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大力实施“科技兴检、科技强检”战略,提高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引领质检事业科学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探索科技发展规律,巩固科技工作基础,提升科技工作能力,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维护产品质量安全,为促进引领发展、科学履职提供强力支撑。二是继续争取地方政府投入支持,与福建特色经济、支柱产业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快实验室规划与建设,着力提升质检科技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保障作用。三是向科技要效益,根据自身业务量大、批次多与人手紧的矛盾,以及食品农产品出口量大、情况复杂的实际,着力通过提升研制标能力水平,在“检得准、检得全、检得快”上狠下工夫,力争检得“更快、更准、更全、更省”。四是发挥涉台检验检疫标准法规研究中心的作用,在技术合作、标准研发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探索建立富有福建鲜明特色涉台检验检疫新模式,促进闽台经贸合作、交流与发展。五是认真做好福建检验检疫综合检测设施等一批项目建设,打造福建检验检疫科技工作大发展、快发展支撑平台。
深圳局新的起点 新的动力
深圳检验检疫局局长 刘胜利
“十二五”期间,深圳局科技工作将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夯实科技保障基础,巩固科技强局地位,强化自主创新、筑牢人才工程,建立起更加适应检验检疫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需要的科技支撑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
抓创新,求突破。整合科技资源,集中科研优势,围绕便利通关、高效检测、防控阻断、精准检侦筛查等关键技术和标准,力争在重大项目立项、创新成果报奖、重点工程研发等方面上较“十一五”期间实现质的飞跃。
抓合作,上水平。继续推进“检学研”、“检政”、“检企”、“深港创新”科技合作,以检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六个检测技术中心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善借外脑,广纳贤才,进一步拓宽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质检科技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抓改革,促发展。利用自身设备、人才、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做好检测资源和科研资源整合两大文章,做强做大技术机构和检科院,进一步强化公共技术服务功能和科研骨干作用。
抓应用,提效能。深化“电子通道”等一批科研和信息化成果推广应用,提升科研工作在促进便捷通关、扩大出口、服务地方和加强内部管理中的效能,尝试建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断探索科技监管的新观点、新方法,不断破解困扰业务工作的技术难题。
抓人才,强后劲。为一流科研人才创造一流科研条件,为其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的舞台;为在重点实验室工作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创造更多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条件;培养更多的科研和业务骨干,抢占行业科研高点;将培养全国科技战线标兵和质检系统学科带头人,与培育创新团队和科技骨干相结合,实现人才工作跨越式发展。
河南局提升水平 服务中原
河南检验检疫局局长 袁长祥
河南局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按照总局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中部强局、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实现,大力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编制了河南局科技事业“358”发展规划,在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此次大会上受表彰的兄弟局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深感肩上的担子还很重。
河南局要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一是充分消化和吸收此次会议精神,结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修订和完善河南局科技事业“358”规划,正确地履行检验检疫部门职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原崛起战略目标实现;二是全面落实总局与河南省政府《质量兴省战略合作备忘录》和《促进河南食品农产品扩大出口省部联席会议纪要》,加强食品农产品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全面推动全省第一批30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提高河南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技术保障;三是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检验检疫执法把关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力支持;四是加强与总局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标准法规中心等相关司局以及地方科研院所的业务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快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五是积极探索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检验检疫技术力量。
上海局完善机制 发挥优势
上海检验检疫局局长 徐金记
“十一五”期间,上海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大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以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重大需求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为契机,以提升检验检疫科技实力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科技工作,为上海检验检疫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此期间,上海局共承担和参与各级科研和标准项目近900项,形成的多项科技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次在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上海市获得奖项。目前,上海局已形成以国家级科技专项为突破口、以省部级科技项目为支撑、其他科研课题为基础的科研格局。通过科研和制标工作,在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的同时,提高了实验室检测能力,为促进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保障重大国际活动等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基础。
面对新时期将要面临的国际贸易、安全新格局所带来的挑战,上海局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机制,发挥长三角地区的科技资源优势,深化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将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整合技术资源,以业务需求和技术储备相结合,实现科技发展方式的新转变,为检验检疫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装上科技“助推器”。
山东局把握着力点 实现新跨越
山东检验检疫局局长 周建安
山东局将在“十一五”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大会精神,深刻领会会议内涵、科学把握会议实质,切实按照支树平局长“一三八”精神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如既往地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方针,牢牢把握科技发展着力点、实现检验检疫科技新跨越。
一是大力深化科技改革,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加强科研体制改革,通过完善科技奖励、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评价、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机制,充分发挥重大、典型科研成果转化的引领作用,有效激发科技发展的新活力。
二是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突出科技引领作用。要着眼检验检疫近期与未来、长远与基础,积极开展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加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大力加强原始创新,不断提升为国把关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原动力。坚决贯彻中央人才指导方针和国家质检总局部署,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大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浙江局创新引领科技 服务融入地方
浙江检验检疫局局长 阎 震
“十一五”以来,浙江局科技工作始终围绕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和“人才强检”战略,围绕浙江检验检疫事业发展以及服务和促进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科技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了科技综合水平,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建设取得突破,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管理机制不断改善;加快检验检疫科技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步伐,推动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浙江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和内部检测资源优化整合,建成六大检测检疫网络,全面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根据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十二五”期间,浙江局科技工作将切实落实科技兴检责任,引领全省检验检疫事业科学发展:重点是要加速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物,培养一流的科研创新团队,为检验检疫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强化科技全过程管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创新在立项、研究、应用等环节进一步贴近企业,服务经济发展;加大科技投入,优化检测机构运作模式,夯实执法把关技术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通过集聚优势资源,面向社会、面向企业提供各类公共技术服务,进一步发挥检验检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影响和辐射力,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局用“五个坚持” 保“五个促进”
广东检验检疫局局长 李延辉
广东局全面推进“科技兴检”战略,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围绕一条主线,即“科技兴检”提升检验检疫技术支撑与服务水平为主线,创新两个模式,即科研管理模式、实验室能力建设模式,提升三种能力,即科研创新与成果推广转化能力、实验室检测能力、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具体体现在“五个坚持”和“五个促进”。
坚持科研管理模式创新,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坚持紧扣形势发展和现实需求,促进科技成果助力检企共发展;坚持以创新精神宏观调控抓规划,促进实验室三级分类管理模式建设和完善;坚持立足省情局情科学部署,促进实验室建设体制机制推陈出新;坚持资源优化整合和统一管理,促进实验室检测业务网络建设有序开展,打造服务广东外经贸发展的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实验室检测业务网络建设遵循“六个统一”的核心原则,即统一品牌形象、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认可规划、统一检测周期、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发展政策。2006年至今,广东局共完成科技成果121项,其中7项取得国际领先水平,19项取得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以广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为龙头,汕头、湛江分中心为两翼,其他实验室为基础的综合检测网络,整体检测能力位居系统前列。
广东局将紧密围绕广东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完善实验室三级分类管理,积极推进实验室检测业务网络建设,构建完善的广东出入境检测技术服务枢纽平台,深化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升检验检疫技术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检验检疫事业的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江苏局科学规划 规范管理
江苏检验检疫局局长 王 伟
近年来,江苏局在实验室建设上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发展、以资源整合推进发展、以提升能力支撑发展、以规范管理保障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实验室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目前已建有9大检测中心,65个实验室,其中28个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科学规划上,注重超前规划、跟进服务,配套建立了光电、能效、机动车辆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注重扶优扶强,集中给予政策倾斜,促进集约发展;注重资源共享,加强扩项、分包、投入等管理,实现错位发展。在资源整合上,着力加快内部资源整合,组建9大专业检测中心,启动江苏检验检疫综合技术实验基地建设;着力加快拓展服务外包,先后与多家国际知名检测机构开展合资合作,把出口检验转化为进口国预检验;着力加强平台建设,联合省科技厅、商务厅建成5个“江苏省检验检测服务外包基地”、7个“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在能力提升上,先后实施了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岗位培训工程和岗位技能竞赛活动,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自1999年以来,江苏局科研立项、获奖、成果转化始终位居全国系统前列。在规范管理上,狠抓基础管理,较早引入ISO/IEC17025等国际标准,并持续抓好体系运行;狠抓机制创新,出台重大事项专家论证等一系列实验室管理新机制;狠抓监督检查,以关键检测技术和管理薄弱环节为重点,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同时结合国家质检总局和省政府重点工作,针对性地开展实验室专项督察。
天津局深化改革 推进建设
天津检验检疫局局长 兰 影
近年来,天津局技术支撑业务能力明显增强。推进“三集中”业务模式改革。建成了审单中心、查验中心、转检中心、视频指挥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使审单时间缩短至0.3秒/票,差错率控制到3‰以下,集装箱查验量由2~3箱/日提高至20箱/日,实现了监管机制的严密化、高效化和规范化。推动“天津口岸直通模式”建设。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了进出口货物在口岸检验检疫环节的“零滞留、零等待”,有效解决了内地、口岸多头代理等问题,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开展了优化工作流程的科研攻关。将目前直线查验作业模式中的同类项目合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不合格检出率和内部管理水平,降低了工作差错和廉政风险。
科研制标检测能力不断提升。对非洲猪瘟检测技术进行立项研发,研制成功可用于进口动物的防疫检测的系列试剂盒;研制出系列自行车检测设备,现已应用于日常检测工作中;研制了《进出口食品中硫丹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等几十项行业标准,打破了相关产品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
实验室能力建设快速走强。加大实验室硬件设备和环境设施的建设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大型检验检疫仪器设备,目前已拥有5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120余台,实验室检测能力大幅提升;开展数字实验室的开发和应用,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对实验室的业务流程、信息资源以及行政管理等进行合理管理。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根据天津市发展建设特点,积极探索合作共建的新模式,实现更快、更好、更强地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目标。
科技人才队伍成长速度加快。建成了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造就了一批年轻科技领军人才。
宁夏局机制创新 以质取胜
宁夏检验检疫局局长 李新实
宁夏局将立足辖区工作实际,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大“科技兴检”力度,着力提升科技工作水平。
巩固创新成果,推进科技共建新模式的探索。深化与中国检科院、自治区科技厅以及地方高校、重点企业的合作关系,共享科技资源、共建实验室、联合项目攻关,形成共促科技工作的局面。尤其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利用外部优势资源,提升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水平,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科技发展新路子。
拓宽职能,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宁夏产业发展规划的大局,开放检验检疫科技资源,积极参与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发挥技术优势,强化对进出口企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助力外向型经济以质取胜。强化科技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检验检测能力的需求。
加大投入,开展检测技术集中攻关。针对宁夏进出口产品的实际,加大人、财、物投入,在提升检测覆盖面、精确度和速度上下工夫,努力增强检验检疫执法把关的权威性。高水平建设枸杞、羊绒、煤化工等三个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打造清真产品检测品牌优势,力争在区域优势特色产品检测方面形成较强的科研能力。
引培并举,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引进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完善科技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为提升科研队伍整体素质创造良好的环境。
宁波局完善科技体系 打通“绿色通道”
宁波检验检疫局局长 山 巍
宁波局科技工作首先将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机制改革,整合技术机构。科学规划、分类改革,结合大中心建设,调整各检测机构的布局和业务结构,逐步建立与宁波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质检技术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科技工作合作机制。在课题研究,标准制定和信息化方面,加强和兄弟质检机构的协作配合;联合打造检测品牌,尝试在重点领域加强合作,成功后再全面铺开,逐步完善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检测网络,全力打造检测品牌。
其次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检验检疫有效性。参与并完成一批满足国家级科研成果和面向一线的质检工作急需的应用成果;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树立一批优秀科技人员典型,利用人才的“集聚溢出”效应,以点带面,造就一批学术造诣较高、学科分布齐全的科研团队,涌现一批系统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知名技术专家。
第三是探索研究符合事业发展的科技管理体系。开通科技工作“绿色通道”,确保突发性事件和时效性强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支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逐步引入科技项目负责人机制,协作单位招投标方式。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建立合理、有效的科研成果认定和评优机制,采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措施,大力支持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项目。完善学科带头人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把科技成果与检验检疫实际工作结合的效果作为衡量科技项目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建立有效的科技绩效管理办法,把科技立项、成果完成及推广应用、获奖等次和数量等指标纳入全局各单位、各部门绩效管理考核目标,推动科技创新在立项、研究、运用等环节进一步贴近企业、贴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 质检总局:严厉打击添加非食用物质违法行为(2011-02-18)
- 全国质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求 统一认识 狠抓落实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设新…(2011-02-17)
- “以人为本”做好党风廉政工作(2011-02-17)
- 质检总局春节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国家质检总局食品专家介绍汤圆元宵选购常识(2011-02-16)
- 一手抓业务 一手抓队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