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新闻发布稿
2007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新闻发布稿
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动态反映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水平的宏观评价指标。借助这个指标,国家质检总局已经连续9年对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进行了跟踪评价,并从2006年开始对外发布上一年度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2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测算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80.99[1],与2006年相比提高了1.01,表明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其中,用于衡量质量总体水平和质量提高后劲的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指标的得分是84.76和77.21,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1.35、0.66。
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在各地区、各部门、广大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稳步增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制造业标准与技术水平继续提升,得分是85.92,比2006年提高了1.55;二是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升。获得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因出现不合格品、返修等质量问题给制造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有所下降;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继续增强。全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累计拥有专利数量超过4.2万件,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0.72%和29.78%;四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平均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80亿元,表明生产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聚。
从制造业29个行业来看,20个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与2006年相比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质量竞争力指数超过85的行业(质量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从2006年的1个增加到2个;低于75的行业(质量竞争力较弱的行业)从2006年的5个减少到2个。其中,质量竞争力保持稳步增强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6.00,比上年提高0.9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5.39,提高1.38;橡胶制品业84.37,提高1.03;专用设备制造业84.23,提高2.4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3.57,提高0.5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3.45,提高2.30;通用设备制造业83.43,提高3.1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1.93,提高1.89;化学纤维制造业81.23,提高0.65。
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制造业来看,与2006年相比,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出现增长。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和陕西等15个地区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在80以上,质量竞争力优势明显。东、中、西部区域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是84.82、78.99和79.00,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1.86、1.81和0.95,东部区域继续保持了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全国领先地位。新疆、宁夏、青海、甘肃、贵州、云南、内蒙古和广西等省份的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两年稳定增长。
虽然2007年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但是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一是质量竞争力发展不平衡。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质量发展不平衡,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排名行业首位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领先排名末位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7.01。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首位的江苏领先排名末位的西藏24.56。东部区域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中部和西部区域的质量竞争力基本持平。
二是质量基础保证能力依然薄弱。产品标准、技术装备、人员素质和生产工艺等质量基础较差。我国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率仍偏低,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的一般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的微电子控制设备比重不足10%,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在工艺技术上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三是自主创新的投入和能力不足。2007年我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仅有0.9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研发投入比重,直接制约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全年制造业企业每十亿元销售收入拥有专利数不足2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明显偏少。
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持续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提高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既是拉动内需、扩大出口、确保增长的急切需要,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速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必然要求。
不断提高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今后,国家质检总局将进一步明确企业质量责任,强化质量工作基础,加大扶优治劣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广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加快技术进步,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水平。
附表1 2007年制造业各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行业
质量竞争力指数
农副食品加工业
74.37
食品制造业
77.68
饮料制造业
79.24
烟草制品业
79.31
纺织业
75.19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76.05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76.76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78.09
家具制造业
78.75
造纸及纸制品业
76.36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75.53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75.14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77.5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81.93
医药制造业
81.29
化学纤维制造业
81.23
橡胶制品业
84.37
塑料制品业
80.4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8.7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3.5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2.45
金属制品业
79.40
通用设备制造业
83.43
专用设备制造业
84.2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83.4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85.3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6.0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82.9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68.99
附表2 2007年各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地区
质量竞争力指数
北京
86.09
天津
84.91
河北
79.60
山西
74.50
内蒙古
77.92
辽宁
82.25
吉林
79.01
黑龙江
77.42
上海
87.55
江苏
88.14
浙江
84.40
安徽
80.43
福建
81.43
江西
80.89
山东
82.54
河南
77.96
湖北
81.10
湖南
82.72
广东
86.91
广西
76.99
海南
75.54
重庆
84.32
四川
79.79
贵州
79.88
云南
76.26
西藏
63.58
陕西
80.01
甘肃
77.73
青海
77.35
宁夏
78.87
新疆
77.88
质量竞争力指数是按照一定权重系数,对质量损失率、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等12个统计指标进行计算而得出的。它的得分范围为60到100之间,质量竞争力指数得分越高,表明质量竞争力越强。其中60-75表明质量竞争力极弱,不具备对外竞争能力,质量方面劣势明显;75-80表明质量竞争力一般,已经进入由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型的关键期;80-95表明质量竞争力较强,质量逐步在贸易竞争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95-100表明质量竞争力极强,贸易活动中质量优势明显。
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动态反映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水平的宏观评价指标。借助这个指标,国家质检总局已经连续9年对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进行了跟踪评价,并从2006年开始对外发布上一年度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2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测算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80.99[1],与2006年相比提高了1.01,表明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其中,用于衡量质量总体水平和质量提高后劲的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指标的得分是84.76和77.21,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1.35、0.66。
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在各地区、各部门、广大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稳步增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制造业标准与技术水平继续提升,得分是85.92,比2006年提高了1.55;二是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升。获得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因出现不合格品、返修等质量问题给制造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有所下降;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继续增强。全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累计拥有专利数量超过4.2万件,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0.72%和29.78%;四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平均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80亿元,表明生产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聚。
从制造业29个行业来看,20个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与2006年相比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质量竞争力指数超过85的行业(质量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从2006年的1个增加到2个;低于75的行业(质量竞争力较弱的行业)从2006年的5个减少到2个。其中,质量竞争力保持稳步增强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6.00,比上年提高0.9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5.39,提高1.38;橡胶制品业84.37,提高1.03;专用设备制造业84.23,提高2.4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3.57,提高0.5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3.45,提高2.30;通用设备制造业83.43,提高3.1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1.93,提高1.89;化学纤维制造业81.23,提高0.65。
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制造业来看,与2006年相比,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出现增长。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和陕西等15个地区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在80以上,质量竞争力优势明显。东、中、西部区域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是84.82、78.99和79.00,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1.86、1.81和0.95,东部区域继续保持了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全国领先地位。新疆、宁夏、青海、甘肃、贵州、云南、内蒙古和广西等省份的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两年稳定增长。
虽然2007年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但是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一是质量竞争力发展不平衡。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质量发展不平衡,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排名行业首位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领先排名末位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7.01。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首位的江苏领先排名末位的西藏24.56。东部区域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中部和西部区域的质量竞争力基本持平。
二是质量基础保证能力依然薄弱。产品标准、技术装备、人员素质和生产工艺等质量基础较差。我国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率仍偏低,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的一般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的微电子控制设备比重不足10%,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在工艺技术上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三是自主创新的投入和能力不足。2007年我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仅有0.9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研发投入比重,直接制约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全年制造业企业每十亿元销售收入拥有专利数不足2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明显偏少。
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持续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提高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既是拉动内需、扩大出口、确保增长的急切需要,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速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必然要求。
不断提高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今后,国家质检总局将进一步明确企业质量责任,强化质量工作基础,加大扶优治劣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广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加快技术进步,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水平。
行业 | 质量竞争力指数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74.37 |
食品制造业 | 77.68 |
饮料制造业 | 79.24 |
烟草制品业 | 79.31 |
纺织业 | 75.19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76.05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 76.76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78.09 |
家具制造业 | 78.75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76.36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 75.53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75.14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77.51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81.93 |
医药制造业 | 81.29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81.23 |
橡胶制品业 | 84.37 |
塑料制品业 | 80.43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78.76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83.57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82.45 |
金属制品业 | 79.40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83.43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84.23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83.45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85.39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86.00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82.92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 68.99 |
地区 | 质量竞争力指数 |
北京 | 86.09 |
天津 | 84.91 |
河北 | 79.60 |
山西 | 74.50 |
内蒙古 | 77.92 |
辽宁 | 82.25 |
吉林 | 79.01 |
黑龙江 | 77.42 |
上海 | 87.55 |
江苏 | 88.14 |
浙江 | 84.40 |
安徽 | 80.43 |
福建 | 81.43 |
江西 | 80.89 |
山东 | 82.54 |
河南 | 77.96 |
湖北 | 81.10 |
湖南 | 82.72 |
广东 | 86.91 |
广西 | 76.99 |
海南 | 75.54 |
重庆 | 84.32 |
四川 | 79.79 |
贵州 | 79.88 |
云南 | 76.26 |
西藏 | 63.58 |
陕西 | 80.01 |
甘肃 | 77.73 |
青海 | 77.35 |
宁夏 | 78.87 |
新疆 | 77.88 |
质量竞争力指数是按照一定权重系数,对质量损失率、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等12个统计指标进行计算而得出的。它的得分范围为60到100之间,质量竞争力指数得分越高,表明质量竞争力越强。其中60-75表明质量竞争力极弱,不具备对外竞争能力,质量方面劣势明显;75-80表明质量竞争力一般,已经进入由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型的关键期;80-95表明质量竞争力较强,质量逐步在贸易竞争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95-100表明质量竞争力极强,贸易活动中质量优势明显。
-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长郭永航为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颁奖 在质量强国、质量强省…(2023-07-28)
- 四川成都市开展第二届“走进企业看质量”活动(2023-07-28)
-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雷击浪涌测试能力获得重大提升(2018-03-27)
- 立足便企惠民 助力质量提升 江苏检验检疫局着力提升认证执法监管成效(2018-03-27)
- 云南昆明市质监局“质监速度”推进“放管服(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