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钙的背后
免费电影今天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调查,我们一起来说说牛奶。我想对于牛奶的好处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还有丰富的钙。所以在营养学界,人们把它比作“白色血液”,几乎是人类最完美的食品。牛奶广泛走进中国人的餐桌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虽然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养成了喝牛奶的习惯,但是相比之下摄入量仍然严重不足。这里既有人们膳食平衡理念的欠缺,也有牛奶产业发展不够完善的因素。来看一下记者的调查。
今年35岁的杨女士是北京市一家文化公司的职员,身体一直很健康。可是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杨女士惊讶地发现:年纪虽然不到40,却和一种老年常见病挂上了钩。
杨女士:前两天那个腰疼,疼得我没办法。听同事说啊,他说可能是骨质疏松,但我不大相信。我觉得我们不可能地,这么年轻啊就得了这个病,然后去医院一查吧,还真是这病。
年纪轻轻的杨女士为什么得上骨质疏松,医生给出的解释是钙摄入不足,导致骨量流失严重。而这与杨女士偏静的工作方式,以及饮食结构中缺少高钙食物摄入有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门诊营养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牛奶肯定是摄入量呢,应该是不够的,也是一个原因。另外的话呢,饮食呢也没有规律,运动吧更是没有时间。所以呢,我想这恐怕是他导致,就是说整个骨健康的状况,每况愈下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据了解,骨质酥松是由于内分泌病患以及钙缺失等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常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当中。但是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患骨质疏松的人群出现了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前不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门诊对一家公司的25至35岁之间的职员做骨密度检测时发现,50名职员中,骨质疏松的竟高达6%。骨量丢失的比例也高达10%左右。而在全国范围内,中青年群体的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幅显著,特别是女性,患骨质疏松的竟然超过男性的4倍之多。有资料显示,40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20%,骨健康状况日趋严峻。
医疗专家在调查了这个群体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后发现,绝大多数人每天奶制品的摄入不足。日前,记者跟随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进行了调查。
记者在现场发现,很少喝牛奶的居民中,中青年占了绝大多数。
男:有时候晚上会喝,但是不规律。
记者:不规律?
男:对对对。
记者:不是说经常,每天喝这种。
男:还是比较经常吧,但是没有,不是每天的。
记者同时在一些社区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近百名中青年消费者中,20%多只是偶尔摄入奶制品,而46%的中青年受访者则没有喝牛奶的习惯。
在北京市的一处高档写字楼附近,记者发现,这些来来往往的年轻人在选择早餐时,确实很少选择牛奶。这个路边早餐点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早上牛奶的消费量是最少的。
销售人员:销量是吗?牛奶排第三吧,豆浆,然后是粥,其次是牛奶。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全国范围内,中青年群体的奶制品摄入量普遍不足。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全国居民的牛奶摄入呈现出非常显著的U型特点,而30至44岁年龄组就处于这个U型的最底端,牛奶的年人均摄入量非常低,男女分别只有35克和39克左右。
张倩,中国营养学会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她认为目前中青年人群较低的奶摄入量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张倩:如果他现在奶制品摄入量低呢,他一方面生活压力比较大,而且现在青壮年呢,他室外活动比较少,体力活动呢,也要比原来降低了很多。他钙摄入量如果不足的话呢,他的那个钙流失是很快的。这样呢,就是整个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年龄提前,发生率呢也是增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奶制品摄入不足导致钙缺乏的现象,并不是中青年群体所独有,其他年龄段消费者的奶制品摄入量也并不乐观。
女:有的时候喝,有的时候不喝,不是固定非得喝。
记者跟随中国营养学会在天津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入户调查中发现,有近90%的调查对象表示食用过奶制品,虽然如此,记者发现他们摄入奶制品的频次和数量差异很大。这些受访者中,只有不到50%的调查对象每天喝牛奶,摄入量虽各有差别,但普遍不足。
记者:每次能喝多少?
女:一袋,那一袋我不知多少,反正天天一袋。
女:每次250毫升那种,小袋那种。
经过营养学家的现场统计,这些受访者有38%表示牛奶摄入量在200克左右,18%的受访者在100克左右,超过300克的还不到5%。
调查中记者注意到,目前大多数家庭中牛奶的主要消费者是儿童和青少年。而这个群体的牛奶摄入量状况,也并不乐观。
记者:你平时喜不喜欢喝牛奶?
小学生:喜欢。
记者:多长时间喝多少?
小学生:就是我每天喝两杯奶。
记者发现,参与调查的城市学生奶制品摄入量大多在每天250克左右,但是在一些农村学校,学生奶制品的摄入量远低于这个数字。
记者:是每天喝还是隔一天一喝?
小学生:我是隔一天一喝。
记者:你呢?
小学生:也是隔一天一喝。
记者:不是每天都喝啊?
小学生:不是。
小学生:我有时候偶尔也每天喝。
记者:喝了多长时间?
小学生:喝了一个多月吧。
记者:不是从小就喝啊?
小学生:不是。
记者:你呢?
小学生:我是从小就喝。
营养学家经过综合计算后发现,即使是处于奶制品摄入U型两个顶端的老年和青少年群体,奶制品摄入量也并非想象的那么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地区2至3岁儿童的奶制品摄入量虽然最高,但男女也只是在126克和140克左右。60-70岁年龄段群体也不超过90克。专家告诉记者,这个数字在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算是高的。2002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每天奶制品的摄入量仅为26.5克,其中城市人口摄入略高,达到65.8克,而农村人口还不到12克。
张倩:要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甚至更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像发达国家吧,它一般就是一个人一年要喝300多公斤的牛奶。就相当于一天呢,就要喝掉1公斤牛奶,发达国家。而就是世界的平均水平呢,一年是100公斤左右。
按照年这个世界平均水平,年人均100公斤的占有量计算,相当于每天要喝将近0.3公斤的牛奶,也就是300克的牛奶,而我国居民日人均26.5克的摄入量显然远远不足,相差了整整11倍。
如此少的奶制品摄入量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国居民钙摄入的不足。据了解,钙是维持人体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物质。儿童每天需要摄入800到1200毫克的钙,成人量需要每天摄入800毫克。但是据最新的一次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的钙摄入量仅为388.8毫克,还没有达到正常需要量的一半。有权威专家分析认为,在我国,约有97%的人群钙摄入量不足。而这种钙的普遍缺失现象,与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这张牛奶营养成分表显示,牛奶富含优质蛋白、易于被人体吸收的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2,特别是含有丰富的钙,每100克含量中就含有120毫克钙,而且几乎全部可以为人体吸收,是公认补钙最好的食品。中国营养学会最新推出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就建议,居民每天牛奶的摄入量应该达到300克。
马冠生,中国营养学会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常年关注我国居民奶摄入状况。他对这个摄入量进行了解释。
马冠生:300克左右,那就意味着又能增加300毫克左右的钙,加上原来的差不多400毫克这样一个钙,就差不多能达到700到800毫克这样一个钙的人均摄入,这样的话,大部分人群钙的需要量,就是能得到一个满足了。
但目前的情况是,居民从奶制品中摄入的钙过少。据了解,目前我国居民的钙摄入主要来自于蔬菜和谷类,从中获得的钙含量分别占到了35%、24%。而人们从含钙丰富的牛奶及其制品中获得的钙,仅为4.3%。
营养专家告诉记者,虽然通过摄入钙补充剂等形式也能补钙,但钙的吸收不如牛奶。芬兰的一项实验结果表明,分别通过钙片和低脂奶酪来补充同等数量的钙,低脂奶酪的补钙效果最好。
目前中国居民普遍偏低的奶制品消费,给消费者的骨骼健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蒋建平,国家学生奶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多年研究牛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蒋建平:大家知道,钙是骨骼发育的一个基本材料,基本的原料,如果你缺乏钙,你肯定你的骨骼发育迟缓,骨密度不够,到了年纪大了,就带来一个突出问题,中老年的骨质疏松症,老年一摔跤,马上骨质疏松,(骨头)就断裂了。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分析表明,人类大约135种基础疾病中,有106种疾病与缺钙有关。而我国居民普遍钙缺乏带来的危害已经显现,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目前骨质疏松的患者已经接近一亿名,每年由骨质疏松疾病引起的医疗费用至少需要150亿元人民币。 更严重的是,这个数字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与过去相比,我国居民牛奶的人均占有量增长显著,已经从20年前的每人每年1公斤增加到现在的27公斤,但是与膳食营养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很多因素影响着我国居民的牛奶摄入水平。
消费者:其实牛奶吧也不是每天喝,因为以前没有牛奶嘛。也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家里的牛奶都是给小孩子准备的,小孩子倒是天天喝。
据统计,在参与问卷调查的消费者中,绝大部分人认为没有养成摄入奶制品的习惯。有关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居民大量喝牛奶只是最近20年的事,正是由于牛奶出现在中国居民餐桌上的历史短暂,而且初始阶段还带着深深的“高级营养食品”烙印,影响了奶制品走进千家万户的进程。
马冠生:人可能会往往认为是什么?这个牛奶这一类的食物,是属于这种老年人啊,或者是小孩啊,或者是生病的人群,他应该是喝这个牛奶,而这个普通的,像成年人,或者儿童青少年呢,就是没有这种,平常是没有喝奶的习惯,这是一个,就是认识上的误区。
正是由于对牛奶认识的不足,导致许多家庭只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才把牛奶作为孩子的主要食品,稍大以后就不再强调食用牛奶和奶制品,而成年人则更缺乏喝牛奶的习惯,这正是我国居民奶制品摄入呈现出U型特点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人们对牛奶认识的不足本质上是对牛奶营养的不了解。而这种认识的缺乏也使很多消费者面对错误的营养观点时,难以理性对待牛奶。2007年,社会上出现了“牛奶有害论”的说法,认为美国的一个实验表明喝牛奶会致癌,这个说法使部分消费者对牛奶望而却步。
胡小松,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他曾对牛奶有害论进行过驳斥。
胡小松:因为这个试验做的是从牛奶当中提取酪蛋白,然后只吃酪蛋白的这个老鼠这组出现了一些情况,所以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老鼠只吃酪蛋白其他食物都不吃的前提下,会可能产生这样的危害。所以这个试验并没有证明跟牛奶有关,或牛奶有害。
虽然经过众多专家的论证,牛奶有害论很快被证明是“伪科学”,但这一论调导致部分消费者“谈奶色变” ,有调查显示,在沈阳、长沙等地,就有20%的消费者因为“牛奶有害论”的说法放弃了饮用牛奶。正是对这种的营养科学的 不了解,降低了人们牛奶摄入的主动性,这成为我国居民牛奶摄入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除了消费者自身的原因之外,产业的因素不容忽视。据了解,截至2007年,我国奶牛数量已达到近1300万头,牛奶产量已经超过了3600万吨,仅次于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
蒋建平:但是亿人口一平均,我们太少了,我们人均占有量才27公斤,这27公斤除以365天,一天就是一两,一两你解决什么问题?因此,我们整个说,我们的奶业发展滞后,我们奶业发展虽然比较快了,但是,离整个老百姓的需求,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们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据了解,目前70%的牛奶企业分布在我国北部,而人口接近4亿的中部地区成为奶业发展的“洼地”,年奶产量只有300万吨左右,仅占全国的1/10。奶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十分显著。同时,产业分布不合理,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也制约着的牛奶产业的发展壮大。这样的发展态势显然难以满足人均每天摄入300克牛奶的要求。
针对我国居民由于认识误区、产业因素造成的奶制品摄入过少的状况,营养专家建议,应该从饮食习惯、行业发展以及政府推动等因素着手,提高居民膳食结构中奶制品。
马冠生:其实就是从我们这个营养学,对营养的需求来说,就是我们提出了,就是一生都不应该断奶。这样的话,才能保证你的钙的一个充足的摄入,这样它对你今后的骨骼的健康,对于这个骨质疏松的一个预防,早期的预防,它意义是非常大的。
记者了解到,世界上很多国家还把增加奶制品摄入纳入政府工作范畴,对固定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三杯奶运动”,到近些年印度、泰国的学童奶计划,政府推动不遗余力,现在全球已经有70多个国家开展了“学生奶”、“学童奶”计划,我国在1999年也正式启动了“学生饮用奶计划”。
蒋建平:到2007年底,我们一共有28各省市自治区,100多所城市,12000多所中小学校推广的份数呢,325万份,也就是说每天能供奶325万份。
改变我国居民奶制品摄入不足的现状,不仅仅要靠消费者自己,牛奶产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调查过程中不少专家强调,牛奶产业的发展的根本不在于牛奶产品种类的丰富,而是始终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合格的牛奶产品。前不久,三鹿奶粉检出三聚氰胺的事件在牛奶行业“一石激起千层浪”,进而众多液态奶产品也被检出化工原料三氯氢氨,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对奶制品的消费信心。专家认为,这对我国的奶业发展影响重大,甚至会影响到牛奶在餐桌上的进一步推广。
胡小松:对我们整个中国年轻的乳品产业发展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是我想,我们的企业,我们的行业,在这当中的话,一定要吸取教训,中国的消费者非常善良,中国的消费者对奶业的需求对乳品的需求依然巨大,如何保证优质的、合格的牛奶是全行业的任务,也是社会的责任。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得到了政府部门和奶制品行业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奶产品的安全。前不久,国家还制定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到2011年10月底前,牛奶行业将在养殖规模化、产销一体化,加工布局优化、全行业标准化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初步形成现代奶业基础格局,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奶制品的需求。
树立科学的膳食理念,逐步提高奶制品的摄入量,离不开消费者、牛奶行业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这对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骨骼健康,进而提升整个国民体质,意义重大。
主持人: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小小一杯牛奶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也关系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专家建议,不但要多喝牛奶,还应该一生不断奶。同时也呼吁,牛奶产业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为人们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奶制品。在下周的每周质量报告当中,我们还会和您一起继续关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系列报道。
今天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调查,我们一起来说说牛奶。我想对于牛奶的好处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还有丰富的钙。所以在营养学界,人们把它比作“白色血液”,几乎是人类最完美的食品。牛奶广泛走进中国人的餐桌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虽然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养成了喝牛奶的习惯,但是相比之下摄入量仍然严重不足。这里既有人们膳食平衡理念的欠缺,也有牛奶产业发展不够完善的因素。来看一下记者的调查。
今年35岁的杨女士是北京市一家文化公司的职员,身体一直很健康。可是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杨女士惊讶地发现:年纪虽然不到40,却和一种老年常见病挂上了钩。
杨女士:前两天那个腰疼,疼得我没办法。听同事说啊,他说可能是骨质疏松,但我不大相信。我觉得我们不可能地,这么年轻啊就得了这个病,然后去医院一查吧,还真是这病。
年纪轻轻的杨女士为什么得上骨质疏松,医生给出的解释是钙摄入不足,导致骨量流失严重。而这与杨女士偏静的工作方式,以及饮食结构中缺少高钙食物摄入有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门诊营养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牛奶肯定是摄入量呢,应该是不够的,也是一个原因。另外的话呢,饮食呢也没有规律,运动吧更是没有时间。所以呢,我想这恐怕是他导致,就是说整个骨健康的状况,每况愈下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据了解,骨质酥松是由于内分泌病患以及钙缺失等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常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当中。但是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患骨质疏松的人群出现了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前不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门诊对一家公司的25至35岁之间的职员做骨密度检测时发现,50名职员中,骨质疏松的竟高达6%。骨量丢失的比例也高达10%左右。而在全国范围内,中青年群体的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幅显著,特别是女性,患骨质疏松的竟然超过男性的4倍之多。有资料显示,40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20%,骨健康状况日趋严峻。
医疗专家在调查了这个群体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后发现,绝大多数人每天奶制品的摄入不足。日前,记者跟随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进行了调查。
记者在现场发现,很少喝牛奶的居民中,中青年占了绝大多数。
男:有时候晚上会喝,但是不规律。
记者:不规律?
男:对对对。
记者:不是说经常,每天喝这种。
男:还是比较经常吧,但是没有,不是每天的。
记者同时在一些社区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近百名中青年消费者中,20%多只是偶尔摄入奶制品,而46%的中青年受访者则没有喝牛奶的习惯。
在北京市的一处高档写字楼附近,记者发现,这些来来往往的年轻人在选择早餐时,确实很少选择牛奶。这个路边早餐点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早上牛奶的消费量是最少的。
销售人员:销量是吗?牛奶排第三吧,豆浆,然后是粥,其次是牛奶。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全国范围内,中青年群体的奶制品摄入量普遍不足。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全国居民的牛奶摄入呈现出非常显著的U型特点,而30至44岁年龄组就处于这个U型的最底端,牛奶的年人均摄入量非常低,男女分别只有35克和39克左右。
张倩,中国营养学会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她认为目前中青年人群较低的奶摄入量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张倩:如果他现在奶制品摄入量低呢,他一方面生活压力比较大,而且现在青壮年呢,他室外活动比较少,体力活动呢,也要比原来降低了很多。他钙摄入量如果不足的话呢,他的那个钙流失是很快的。这样呢,就是整个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年龄提前,发生率呢也是增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奶制品摄入不足导致钙缺乏的现象,并不是中青年群体所独有,其他年龄段消费者的奶制品摄入量也并不乐观。
女:有的时候喝,有的时候不喝,不是固定非得喝。
记者跟随中国营养学会在天津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入户调查中发现,有近90%的调查对象表示食用过奶制品,虽然如此,记者发现他们摄入奶制品的频次和数量差异很大。这些受访者中,只有不到50%的调查对象每天喝牛奶,摄入量虽各有差别,但普遍不足。
记者:每次能喝多少?
女:一袋,那一袋我不知多少,反正天天一袋。
女:每次250毫升那种,小袋那种。
经过营养学家的现场统计,这些受访者有38%表示牛奶摄入量在200克左右,18%的受访者在100克左右,超过300克的还不到5%。
调查中记者注意到,目前大多数家庭中牛奶的主要消费者是儿童和青少年。而这个群体的牛奶摄入量状况,也并不乐观。
记者:你平时喜不喜欢喝牛奶?
小学生:喜欢。
记者:多长时间喝多少?
小学生:就是我每天喝两杯奶。
记者发现,参与调查的城市学生奶制品摄入量大多在每天250克左右,但是在一些农村学校,学生奶制品的摄入量远低于这个数字。
记者:是每天喝还是隔一天一喝?
小学生:我是隔一天一喝。
记者:你呢?
小学生:也是隔一天一喝。
记者:不是每天都喝啊?
小学生:不是。
小学生:我有时候偶尔也每天喝。
记者:喝了多长时间?
小学生:喝了一个多月吧。
记者:不是从小就喝啊?
小学生:不是。
记者:你呢?
小学生:我是从小就喝。
营养学家经过综合计算后发现,即使是处于奶制品摄入U型两个顶端的老年和青少年群体,奶制品摄入量也并非想象的那么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地区2至3岁儿童的奶制品摄入量虽然最高,但男女也只是在126克和140克左右。60-70岁年龄段群体也不超过90克。专家告诉记者,这个数字在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算是高的。2002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每天奶制品的摄入量仅为26.5克,其中城市人口摄入略高,达到65.8克,而农村人口还不到12克。
张倩:要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甚至更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像发达国家吧,它一般就是一个人一年要喝300多公斤的牛奶。就相当于一天呢,就要喝掉1公斤牛奶,发达国家。而就是世界的平均水平呢,一年是100公斤左右。
按照年这个世界平均水平,年人均100公斤的占有量计算,相当于每天要喝将近0.3公斤的牛奶,也就是300克的牛奶,而我国居民日人均26.5克的摄入量显然远远不足,相差了整整11倍。
如此少的奶制品摄入量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国居民钙摄入的不足。据了解,钙是维持人体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物质。儿童每天需要摄入800到1200毫克的钙,成人量需要每天摄入800毫克。但是据最新的一次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的钙摄入量仅为388.8毫克,还没有达到正常需要量的一半。有权威专家分析认为,在我国,约有97%的人群钙摄入量不足。而这种钙的普遍缺失现象,与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这张牛奶营养成分表显示,牛奶富含优质蛋白、易于被人体吸收的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2,特别是含有丰富的钙,每100克含量中就含有120毫克钙,而且几乎全部可以为人体吸收,是公认补钙最好的食品。中国营养学会最新推出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就建议,居民每天牛奶的摄入量应该达到300克。
马冠生,中国营养学会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常年关注我国居民奶摄入状况。他对这个摄入量进行了解释。
马冠生:300克左右,那就意味着又能增加300毫克左右的钙,加上原来的差不多400毫克这样一个钙,就差不多能达到700到800毫克这样一个钙的人均摄入,这样的话,大部分人群钙的需要量,就是能得到一个满足了。
但目前的情况是,居民从奶制品中摄入的钙过少。据了解,目前我国居民的钙摄入主要来自于蔬菜和谷类,从中获得的钙含量分别占到了35%、24%。而人们从含钙丰富的牛奶及其制品中获得的钙,仅为4.3%。
营养专家告诉记者,虽然通过摄入钙补充剂等形式也能补钙,但钙的吸收不如牛奶。芬兰的一项实验结果表明,分别通过钙片和低脂奶酪来补充同等数量的钙,低脂奶酪的补钙效果最好。
目前中国居民普遍偏低的奶制品消费,给消费者的骨骼健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蒋建平,国家学生奶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多年研究牛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蒋建平:大家知道,钙是骨骼发育的一个基本材料,基本的原料,如果你缺乏钙,你肯定你的骨骼发育迟缓,骨密度不够,到了年纪大了,就带来一个突出问题,中老年的骨质疏松症,老年一摔跤,马上骨质疏松,(骨头)就断裂了。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分析表明,人类大约135种基础疾病中,有106种疾病与缺钙有关。而我国居民普遍钙缺乏带来的危害已经显现,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目前骨质疏松的患者已经接近一亿名,每年由骨质疏松疾病引起的医疗费用至少需要150亿元人民币。 更严重的是,这个数字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与过去相比,我国居民牛奶的人均占有量增长显著,已经从20年前的每人每年1公斤增加到现在的27公斤,但是与膳食营养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很多因素影响着我国居民的牛奶摄入水平。
消费者:其实牛奶吧也不是每天喝,因为以前没有牛奶嘛。也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家里的牛奶都是给小孩子准备的,小孩子倒是天天喝。
据统计,在参与问卷调查的消费者中,绝大部分人认为没有养成摄入奶制品的习惯。有关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居民大量喝牛奶只是最近20年的事,正是由于牛奶出现在中国居民餐桌上的历史短暂,而且初始阶段还带着深深的“高级营养食品”烙印,影响了奶制品走进千家万户的进程。
马冠生:人可能会往往认为是什么?这个牛奶这一类的食物,是属于这种老年人啊,或者是小孩啊,或者是生病的人群,他应该是喝这个牛奶,而这个普通的,像成年人,或者儿童青少年呢,就是没有这种,平常是没有喝奶的习惯,这是一个,就是认识上的误区。
正是由于对牛奶认识的不足,导致许多家庭只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才把牛奶作为孩子的主要食品,稍大以后就不再强调食用牛奶和奶制品,而成年人则更缺乏喝牛奶的习惯,这正是我国居民奶制品摄入呈现出U型特点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人们对牛奶认识的不足本质上是对牛奶营养的不了解。而这种认识的缺乏也使很多消费者面对错误的营养观点时,难以理性对待牛奶。2007年,社会上出现了“牛奶有害论”的说法,认为美国的一个实验表明喝牛奶会致癌,这个说法使部分消费者对牛奶望而却步。
胡小松,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他曾对牛奶有害论进行过驳斥。
胡小松:因为这个试验做的是从牛奶当中提取酪蛋白,然后只吃酪蛋白的这个老鼠这组出现了一些情况,所以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老鼠只吃酪蛋白其他食物都不吃的前提下,会可能产生这样的危害。所以这个试验并没有证明跟牛奶有关,或牛奶有害。
虽然经过众多专家的论证,牛奶有害论很快被证明是“伪科学”,但这一论调导致部分消费者“谈奶色变” ,有调查显示,在沈阳、长沙等地,就有20%的消费者因为“牛奶有害论”的说法放弃了饮用牛奶。正是对这种的营养科学的 不了解,降低了人们牛奶摄入的主动性,这成为我国居民牛奶摄入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除了消费者自身的原因之外,产业的因素不容忽视。据了解,截至2007年,我国奶牛数量已达到近1300万头,牛奶产量已经超过了3600万吨,仅次于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
蒋建平:但是亿人口一平均,我们太少了,我们人均占有量才27公斤,这27公斤除以365天,一天就是一两,一两你解决什么问题?因此,我们整个说,我们的奶业发展滞后,我们奶业发展虽然比较快了,但是,离整个老百姓的需求,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们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据了解,目前70%的牛奶企业分布在我国北部,而人口接近4亿的中部地区成为奶业发展的“洼地”,年奶产量只有300万吨左右,仅占全国的1/10。奶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十分显著。同时,产业分布不合理,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也制约着的牛奶产业的发展壮大。这样的发展态势显然难以满足人均每天摄入300克牛奶的要求。
针对我国居民由于认识误区、产业因素造成的奶制品摄入过少的状况,营养专家建议,应该从饮食习惯、行业发展以及政府推动等因素着手,提高居民膳食结构中奶制品。
马冠生:其实就是从我们这个营养学,对营养的需求来说,就是我们提出了,就是一生都不应该断奶。这样的话,才能保证你的钙的一个充足的摄入,这样它对你今后的骨骼的健康,对于这个骨质疏松的一个预防,早期的预防,它意义是非常大的。
记者了解到,世界上很多国家还把增加奶制品摄入纳入政府工作范畴,对固定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三杯奶运动”,到近些年印度、泰国的学童奶计划,政府推动不遗余力,现在全球已经有70多个国家开展了“学生奶”、“学童奶”计划,我国在1999年也正式启动了“学生饮用奶计划”。
蒋建平:到2007年底,我们一共有28各省市自治区,100多所城市,12000多所中小学校推广的份数呢,325万份,也就是说每天能供奶325万份。
改变我国居民奶制品摄入不足的现状,不仅仅要靠消费者自己,牛奶产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调查过程中不少专家强调,牛奶产业的发展的根本不在于牛奶产品种类的丰富,而是始终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合格的牛奶产品。前不久,三鹿奶粉检出三聚氰胺的事件在牛奶行业“一石激起千层浪”,进而众多液态奶产品也被检出化工原料三氯氢氨,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对奶制品的消费信心。专家认为,这对我国的奶业发展影响重大,甚至会影响到牛奶在餐桌上的进一步推广。
胡小松:对我们整个中国年轻的乳品产业发展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是我想,我们的企业,我们的行业,在这当中的话,一定要吸取教训,中国的消费者非常善良,中国的消费者对奶业的需求对乳品的需求依然巨大,如何保证优质的、合格的牛奶是全行业的任务,也是社会的责任。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得到了政府部门和奶制品行业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奶产品的安全。前不久,国家还制定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到2011年10月底前,牛奶行业将在养殖规模化、产销一体化,加工布局优化、全行业标准化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初步形成现代奶业基础格局,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奶制品的需求。
树立科学的膳食理念,逐步提高奶制品的摄入量,离不开消费者、牛奶行业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这对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骨骼健康,进而提升整个国民体质,意义重大。
主持人: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小小一杯牛奶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也关系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专家建议,不但要多喝牛奶,还应该一生不断奶。同时也呼吁,牛奶产业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为人们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奶制品。在下周的每周质量报告当中,我们还会和您一起继续关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系列报道。
- 22款儿童护肤乳霜测评 3款获评五星!“纽强”“福而可”标签标识不符合标准要求(2023-04-26)
- 抽查不合格率达26.1%!劣质行李箱让人“说走不能走”(2023-04-11)
- 知识产权保护调查(2021-04-26)
- 文具质量调查(2021-04-19)
- 棕床垫质量调查(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