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每周质量报告

“废机油”不“废”的秘密

2003年06月08日 00:00    信息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一、记者调查:

机动车发动机用过的机油被称为“废机油”,一般来讲,废机油不会有很大用途,汽车修配点修车时换下来的“废机油”都成为垃圾被处理掉了,但是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些汽车修配点“废机油”不但没有成为垃圾,反而成了一些人争相购买的好东西。那么,他们用这些废机油来做什么呢?

记者在沈阳市的一些汽车修配点采访时发现,这些汽修点无论大小都有这样的又脏又旧的大桶,有的还把这些大桶放在很隐蔽的地方。

记者:大桶里装的是什么?

工人:废机油。

记者注意到,修车点的工人都会将修车时换下来的废机油收集起来。

记者:留着这个还有用啊?

工人:卖点废油钱。

那么,是什么人收走了这些废机油呢?

在沈阳市于洪区的一条通往乡间的公路上,记者发现每天都有很多拉者黑油桶的农用三轮车来来往往。

记者:拉的是什么东西?

油贩子:废油。

记者:你这废油从哪拉的。

油贩子:都是从(汽车)修配厂收的。

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这个油贩子告诉了我们实情。

油贩子:炼油厂也用这废油。

记者:这废油炼油能行吗?

油贩子:那还不行啥,人家柴油机,浇稻、灌溉,那不都是用这种油吗。

这些油贩子还告诉我们,从汽修点收上来的废机油每桶的价格都在300元左右,尽管这样,废机油仍然供不应求,有多少,小炼油厂就收多少。

记者:你现在往哪送?

油贩子:空桶,回家。

记者:啊?

油贩子:空桶,回家。

记者:送完了?

油贩子:送完了,才回来

记者:你啥时候还送啊?

油贩子:明天有7桶。

记者:你天天都送啊?

油贩子:几乎,不是天天,反正有就送。

那么这些小炼油厂为什么要高价回收这些没有什么使用价值的废机油呢?记者跟随一辆送废机油的三轮车,来到了于洪区杨士乡上沙村的一家小炼油厂,这个小炼油厂颇具规模,工人们忙忙碌碌,好像正在准备生产。

但是当记者以购买柴油的名义提出要看一下他们柴油的生产过程时,这位管事儿的躲得远远的给他的老板打电话,经过一番请示之后,记者参观生产过程的请求遭到了拒绝。

工人:老板的意思是跟你们不认识,不能领你们上厂子看去,现在国家(查的严),今天查污染,明天查消防的,怕出事。

记者离开这家小炼油厂,出门刚走不到100米,又发现了一个规模稍小一些的小炼油厂,但是这里的负责人听了记者买油的要求后,审视了一番,最后以原料不足为由拒绝了我们。

当地村民说,上沙村搞小炼油已有多年历史,小炼油厂也绝不止这两家,而且在沈阳的郊区和周边地区还有很多像这样以废机油为原料炼制柴油的小炼油厂。可是这些废机油究竟是怎样变成柴油的呢?就在记者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姓王的油贩子给我们打来电话,于是我们联系上了于洪区马三家乡集体村的一个姓鲍的小炼油厂老板。

记者:你这儿也太难找了。

鲍老板:你们是怎么和小王认识的?

记者:我们就是在路上遇到的。

鲍老板:我这地方一般人不愿意让来。

记者坐上这位老板的轿车,在田间土路上左拐右拐颠簸了20多分钟,仍然没有看到小炼油厂的影子。

记者:你这也挺隐蔽呀。

鲍老板:不隐蔽不行,不隐蔽,老百姓熏着谁家了,人家不告你吗?这个在明面上干不了,它污染,你看前面冒黑烟的。

记者:那就是?

鲍老板:那就是。

这位老板告诉记者,他的炼油厂原料供应充足,十几名工人一天24小时倒班生产。

记者:这是原料废机油吧?

鲍老板:对,原料。

记者:你这废机油一天得(需要)多少桶?

鲍老板:百八十桶吧。

鲍老板:黑油灌到这里,灌到这里烧,到一定温度就变成油气了,通过管子,经过水冷却,就变成油了。

在这里,柴油的炼制大致需要三个程序,首先是将废机油注入这几个横躺在地上的大罐里,高温加热,当加热到360至400摄氏度时,废机油中的油的成分就蒸发成了油气,蒸发出来的油气沿输汽管进入这两个冷却罐内,经水冷却后油气变成液态油流出。油刚流出时还是黄色的,但是很快就会变成黑色。

工人:舀出来油来看

为了能够以假乱真,这些柴油出厂前还必须经过最后一道工序——漂白,小炼油厂称之为洗油。

鲍老板:我那(油)一出来就是颜色不好,黑的,还得洗,通过酸碱洗,完了过滤,然后变成成品。

就这样,经过高温、冷却、漂白三个过程后,原本已经废弃的机油摇身一变就成了柴油。

记者:我看你这(炼油厂)可够简单的了。

鲍老板:简单,这有啥不简单的。

记者:那样出来的油能行吗?

鲍老板:就是地炼子,土炼油厂,一说都知道。

那么,这些经过如此简单的工序生产出来的柴油最终流向了哪里呢?

鲍老板:就是加油站用,加油站不用我卖谁呀。

记者:用这油的加油站多不,

鲍老板:我这全是加油站拉走的。

他还告诉记者,虽然他的炼油厂炼制方法简单,但是对于炼制出来的柴油的质量,他认为还是不错的。

鲍老板:你看这透明度和亮度,你往国标(柴油)里一兑,啥说的没有。

记者:这兑能行吗?

鲍老板:不行我卖谁去?对不对,一天十多吨我卖谁去?

记者:咋兑这东西?

鲍老板:你先兑三分之一,完了兑三分之二国标(柴油)

记者:兑三分之一?

鲍老板:对,兑三吨这个,完了兑六吨国标(柴油),我说的是最低的量,最少可以对三分之一,一般都兑一半。

记者:司机肉眼能跟好油分出来吗?

鲍老板:内行的能分出来。

记者:内行的能分出来?一般的都不注意吧?

鲍老板:你要是掺上(国标柴油)之后,内行也分不出来。

记者:掺上后内行也分不出来?颜色也分不出来?

鲍老板:对,内行也分不出来。

那么,像这样的小炼油厂生产出来的柴油到底有没有市场呢?记者带着这个小炼油厂炼制的柴油样品,对沈阳市郊区的一些加油站进行了暗访。

记者:要小炼油的柴油吗?

加油站:不要。

记者:要小炼油的柴油吗?便宜!

加油站:便宜也不要,我们这都统一从大炼油厂拉油。

记者:负十号,小炼油的。

加油站老板:啊,小炼油的。

记者:能要点不?

老板:现在就有啊?

记者:对。

老板:车上就有啊?

记者:车上没有,没带。

记者:要用的话能用多少?

老板:一车半车的呗,不能说一下子储多少,一次进一车,用多长时间,然后定期再(拉)呗。

记者:能兑多少?

加油站老板:最多也就兑3比1,咱这里有二十吨(国标柴油),再进个七八吨(兑上),差不多。

记者对沈阳郊区十家加油站进行了调查,结果记者在其中的六家加油站遭到了拒绝,而另外四家则对记者从小炼油厂拿来的柴油样品感兴趣,并有意批量购买。

据了解,沈阳市国标柴油的市场价格一般在每吨3000元左右,而小炼油厂用废机油生产出的柴油每吨价格大概只有2600-2700元,正是这每吨三四百元的差价,让小炼油厂炼制的柴油混进了一些加油站国标柴油的油箱。

电话采访加油站老板:我们这些城边小加油站都兑小炼油厂的油,一般都兑一半,至少兑三分之一,不就图多赚点钱吗?

二、权威访谈

主持人:我们的记者还了解到,每天会有十几吨由废机油制成的所谓柴油从沈阳的于洪区流向到周边城市的小加油站,然后再把它掺杂到国家标准柴油中,以假乱真卖给消费者,今天我们的演播室就请到了石化科学研究院的杨国勋教授,杨教授,你好

杨教授:你好

主持人:我最想知道的就是这种所谓的柴油掺入到合格的柴油中,有的是三分之一的比例,有的是一半一半的比例,如果我是车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加了这种油,我的车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什么样的危害?

杨教授: 我们知道符合国家标准的柴油是在现代化的设备当中,用现代化的管理,按照严格的质量标准炼出来的,而这些废机油炼出来的柴油,它实际上是柴油和汽油混合的,而且肯定不符合国家标准。如果把它加入到我们正规的国家标准柴油中,必然把一部分所谓汽油的成分加入到柴油中,这样的话带来很大的危害。首先,它的安全性不够,我们知道汽油非常容易着火,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引起燃烧或爆炸,而柴油相对来讲比较安全,所以把汽油混到柴油里边,加入你的柴油车以后,实际上你不知不觉地把这个隐患带到你的柴油车上,所以作为一个驾驶员也好,作为一个乘客也好,这样的车是没有安全保证的,非常危险的

主持人:其实谁都知道,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长期使用这种油,对发动机会不会造成损害?

杨教授:回答是肯定的,肯定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害,因为这种所谓的柴油里了不同含量的汽油成分,这样的话,它就会给柴油发动机进油的油泵造成严重的磨损和损坏。另外,本身这个柴油里边混着汽油成分进去,它的16万兹,柴油燃烧性的重要指标16万兹会大幅度的下降,这种发动机在这种油的情况下,必然会使它的动力性,启动性能,使它的经济性能和都会大大恶化,长期使用,这种发动机的寿命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主持人:就等于毁了发动机

杨教授:对

主持人:也就毁了这辆车了

杨教授:对

三、质量警示

炎热夏天,又到了各类消暑降温饮料的销售旺季。国家质检总局今天公布的碳酸、果汁饮料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4.7% ,

尽管抽检的结果不错,但国家质检总局还是提醒儿童、孕妇和老人喝饮料时要特别小心。先来说饮料的质量抽查情况。喝过可乐等碳酸饮料的大部分人都知道,饮料里的二氧化碳能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因此,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碳酸饮料的一项关键指标。但这次抽查发现碳酸饮料的主要质量问题就是二氧化碳含量不足,喝了这样的碳酸饮料既不会有好的口感,也不能消暑降温。果汁饮料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是食品添加剂过量,对人体健康就有一定的危害。

这次饮料的抽检范围较大,从南到北有海南、广东、浙江、福建、上海、江苏、湖北、重庆、四川、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北京、天津、辽宁、吉林、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产企业。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三种不合格的饮料产品及生产企业,它们是: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百事”牌七喜柠檬味汽水,四平宏宝莱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宏宝莱”牌橙味汽水,上海天象实业合作公司“正广和”脐橙汁。

再来说说喝饮料消暑降温的注意事项。大多数孩子喜欢喝饮料,喝多了就不想吃饭,从而引起营养不良,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同时摄入过多的糖份还会导致肥胖。国家质检总局提醒家长,不要让孩子喝得太多。另外,孕妇不能喝可乐型饮料,这些饮料一般都含有咖啡因、可乐宁等,喝了后会兴奋、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失眠等;另外咖啡因还能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严重的会导致胎儿死亡。老年人消暑饮料则以糖分含量较少的蔬菜汁、果汁为佳,以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消暑降温除了喝饮料外,买一台空调装在家里恐怕再好不过了。国家质检总局今天公布的空调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空调抽样合格率为100%。

这个数字可能让大家感到惊讶,其实国家质检总局这次抽检的产品出自16家国内知名企业,这么做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产品销量占整个空调市场的份额中是最大的。

这次抽查的企业分布在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湖北、四川7个省、直辖市,抽检的项目都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象噪声、制冷量和能效比3项衡量空调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其中噪声比国家标准要求的都小,有一半的产品制冷量比标注的额定值还大,象这种高能效、低噪音空调产品消费者可放心购买。

四、专家质疑:“护眼灯”真能护眼吗?

主持人: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爱护眼睛,为消除可避免盲而努力”。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在好好学习的同时保护好眼睛,就给孩子买了“护眼灯”。然而有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很多“护眼灯”,并不能真正达到广告上说的保护眼睛的功效。

在我国的灯具市场上,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护眼灯”。这些“护眼灯”都宣称是学习、办公时的好伙伴,能够保护眼睛,防止近视。而这些“护眼灯”宣称能保护眼睛最关键的焦点在于,采用了某些新技术,改变了人造光源中的频闪现象。那么,“护眼灯”发出的光线都不闪烁吗?

记者来到作为国家科委科技成果检定检验实验室的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采访了电光源方面的专家。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华树明:荧光灯在交流电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亮一灭的变化,这种亮灭的变化在我们照明学里,就叫做频闪。频闪就是灯的亮灭,是光的不连续,像这种情况,每秒钟一次两次,给人造成很不舒服的感觉。普通的日光灯也像类似的亮灭,只不过是每秒钟一百次,让我们的肉眼不易察觉,但同样有不舒服的感觉,只不过是程度的不同。

据了解,目前销售的护眼灯和普通的日光灯都属于荧光灯的范畴,护眼灯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把低频闪提高至高频闪。这种“护眼灯”使用了变频电子镇流器,加快这种闪烁速度,提高到每秒闪烁几千次甚至几万次,闪烁的速度超过了人眼的神经反应速度,因此在这种灯光下学习、办公,短时间内人们会觉得眼睛比较舒服。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华树明:高频闪绝对不等于无频闪。护眼灯比过去的日光灯来说,确有一定的好处,但它绝不像广告中所说的无频闪,护眼灯发出来的光仍然是不连续的,是有一亮一灭的光。长时间在这种护眼灯下看书,同样会疲劳的。

专家提醒:高频闪不等于无频闪,“护眼灯”也存在频闪。

既然市场上销售的“护眼灯”并不是真正的无频闪,那么,从医学上来看,这种光线是否真的能达到宣传材料上所说的可以保护眼睛、防止近视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视光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发展起来,通过融合眼科学与光学两方面的知识来提高视力保健水平。王小兵博士是国内视光学专业较权威的专家之一。

北京同仁医院视光学博士王小兵:从理论上来说,频闪率越高越接近连续的光源,越接近自然光,但这种推测和想法都还是基于理论上的假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大样本的人群试验。这方面研究还不够系统。

针对目前很多“护眼灯”在宣传材料中都明确表示可以防止近视的现象,王小兵博士指出,“护眼灯”只是一种在家庭或办公室中日常使用的普通电器,广告中不能宣称有这种医疗效果。

北京同仁医院视光学博士王小兵:现在有些护眼灯宣传可以预防近视等临床功效,这方面临床功效应该是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对于医疗器械的认识,应该基于科学的系统的临床试验,并且报请主管部门批准才可以。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还没有这方面的实验,也没有强制认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这种宣传是不太负责任的。

专家提醒:没有实验充分证明“护眼灯”能防止近视。

此外,电光源专家指出,将每秒钟灯光的频闪提高到上万次后,灯管在发光的同时,高频电子镇流器很可能因为高频震荡而产生电磁辐射,而目前市场销售的“护眼灯”一般都是台灯,使用时距离人体很近,因此电子辐射会对人体大脑造成很大的影响。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华树明:由于护眼灯采用了高频电子镇流器,所以它就免不了电子辐射问题。国家有这方面的强制标准,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能认为是合格的,是基本无害的。但目前市场上很多产品都不能达到标准。

专家提醒:高频电子镇流器发出的电磁辐射有可能对人脑造成损害。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护眼灯”时不可盲目相信产品广告。保护眼睛,要注意用眼不要过度疲劳,要劳逸结合,同时还应该注意眼部清洁,做好眼睛保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