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老年消费市场将达3.79万亿 供给失衡问题待解
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3.79万亿元。我国老龄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但与此同时,老年人亟需的老龄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仍显不足,供需失衡问题需重点关注
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当日,中国老龄协会发布《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指出,随着老年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提升,我国老龄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但与此同时,老年人亟需的老龄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仍显不足,供需失衡问题需重点关注。
“银发经济”孕育新增长点
当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即将迎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亿人,占总人口17.9%,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8年的19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净增1.18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
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旺盛、政府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我国老龄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3.79万亿元,无论是老龄用品市场还是养老服务市场都有较大刚需。
“虽然目前老年人的消费支出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但传统消费热点已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多样化市场需求将逐步推动老龄用品和养老服务领域消费稳步增长。”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经济与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莉莉说。
与此同时,“银发经济”正不断孕育新的增长点。比如,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受到老年人群体青睐。
数据显示,2017年微信月活跃用户中,55岁至70岁的中老年用户达到5000万人。随着老年人收入提高,越来越多老年人在娱乐文化、健康养老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长,对晚年生活品质性、享受性要求不断提高。
供给失衡问题待解
《报告》显示,近年来老龄产业升温较快,大批社会力量投入参与发展,但在以需要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等方面仍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尚未充分激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比如,近年来我国机构养老服务发展较快,但家庭养老仍是广大老年人的首选。《报告》指出,我国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需求率高达82.05%,这显示供需双方有一定的偏差。
“所谓‘家庭养老’,不是传统意义上完全依靠家庭成员承担赡养责任的养老方式,更多是一种养老地点与环境的选择。老年人在家庭中既可接受家庭成员的照料及心理慰藉,也可根据身体及家庭需求选择居家和社区的养老方式。”王莉莉表示,从不同年龄段来看,当前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需求意愿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相反,对养老机构与社区养老的需求意愿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
《报告》还显示,随着收入提高与消费理念更新,老年人对健康知识、健康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扩大,对健康信息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强。尤其是完全失能、半失能、生活困难、没有配偶及高龄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较高。但在供给方面,现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多属于基本生活服务性,针对能自理老年人的多,针对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少,针对失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机构更少。
在老龄健康产品方面,我国老年健康产业虽然近年来迅速发展,但健康服务产业所占比重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及地区。
《报告》指出,目前全球老年用品有6万多种,但我国仅有2000多种。在金砖国家中,俄罗斯、巴西、印度和中国健康服务业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分别为3.5%、3.5%、1.2%、1.7%,发达国家日本和美国的这一比例则分别为5.9%、6.7%。由此可见,无论是在老龄产品供给还是健康服务供给方面,我国尚未达到老年群体对市场的合理消费预期。
需求侧供给侧同时发力
针对供需错位等问题,《报告》建议,一方面,老龄产业发展处于初创阶段,亟需建立政策制度体系,以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消费品和旅游、健康、家政等服务消费,培育老龄产业重点领域;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应针对老年人需求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准确市场定位和精准市场细分,开发设计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老龄用品和服务。
“从现状看,康复辅具、保健品、护理用品将继续占据老年消费市场优势,助听、助行、助浴、移位、康复、电子科技产品如能实现本土化科技创新,将有利于拉动老年消费、拓展市场。”王莉莉说。
《意见》也着重强调了从需求侧发力。比如,在养老保障上,明确鼓励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发展满足长期养老需求的养老保障管理业务;在健康方面,强调要推进在养老机构、城乡社区设立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租赁)站点,并提出开发适合老年人群营养健康需求的饮食产品,逐步改善老年人群饮食结构。
王莉莉认为,老年消费具有日常支出占比高、健康养老需求高、对品牌忠诚度高、网络消费发展快、享受型消费持续增长等特点,其消费行为也受到求实心理、焦虑心理、融入心理、补偿心理、趋利心理等影响,与其他群体有明显差异。涉老企业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开发设计个性化老龄用品和提供人性化服务,增加有效供给,才能真正拉动老年消费和拓展市场。
“要根据老龄产业特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发力,深入研究老年人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引导老年人树立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费新理念,推动老年人消费转型升级,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扩就业的重要力量。”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说。
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3.79万亿元。我国老龄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但与此同时,老年人亟需的老龄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仍显不足,供需失衡问题需重点关注
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当日,中国老龄协会发布《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指出,随着老年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提升,我国老龄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但与此同时,老年人亟需的老龄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仍显不足,供需失衡问题需重点关注。
“银发经济”孕育新增长点
当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即将迎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亿人,占总人口17.9%,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8年的19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净增1.18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
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旺盛、政府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我国老龄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3.79万亿元,无论是老龄用品市场还是养老服务市场都有较大刚需。
“虽然目前老年人的消费支出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但传统消费热点已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多样化市场需求将逐步推动老龄用品和养老服务领域消费稳步增长。”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经济与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莉莉说。
与此同时,“银发经济”正不断孕育新的增长点。比如,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受到老年人群体青睐。
数据显示,2017年微信月活跃用户中,55岁至70岁的中老年用户达到5000万人。随着老年人收入提高,越来越多老年人在娱乐文化、健康养老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长,对晚年生活品质性、享受性要求不断提高。
供给失衡问题待解
《报告》显示,近年来老龄产业升温较快,大批社会力量投入参与发展,但在以需要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等方面仍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尚未充分激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比如,近年来我国机构养老服务发展较快,但家庭养老仍是广大老年人的首选。《报告》指出,我国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需求率高达82.05%,这显示供需双方有一定的偏差。
“所谓‘家庭养老’,不是传统意义上完全依靠家庭成员承担赡养责任的养老方式,更多是一种养老地点与环境的选择。老年人在家庭中既可接受家庭成员的照料及心理慰藉,也可根据身体及家庭需求选择居家和社区的养老方式。”王莉莉表示,从不同年龄段来看,当前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需求意愿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相反,对养老机构与社区养老的需求意愿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
《报告》还显示,随着收入提高与消费理念更新,老年人对健康知识、健康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扩大,对健康信息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强。尤其是完全失能、半失能、生活困难、没有配偶及高龄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较高。但在供给方面,现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多属于基本生活服务性,针对能自理老年人的多,针对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少,针对失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机构更少。
在老龄健康产品方面,我国老年健康产业虽然近年来迅速发展,但健康服务产业所占比重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及地区。
《报告》指出,目前全球老年用品有6万多种,但我国仅有2000多种。在金砖国家中,俄罗斯、巴西、印度和中国健康服务业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分别为3.5%、3.5%、1.2%、1.7%,发达国家日本和美国的这一比例则分别为5.9%、6.7%。由此可见,无论是在老龄产品供给还是健康服务供给方面,我国尚未达到老年群体对市场的合理消费预期。
需求侧供给侧同时发力
针对供需错位等问题,《报告》建议,一方面,老龄产业发展处于初创阶段,亟需建立政策制度体系,以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消费品和旅游、健康、家政等服务消费,培育老龄产业重点领域;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应针对老年人需求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准确市场定位和精准市场细分,开发设计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老龄用品和服务。
“从现状看,康复辅具、保健品、护理用品将继续占据老年消费市场优势,助听、助行、助浴、移位、康复、电子科技产品如能实现本土化科技创新,将有利于拉动老年消费、拓展市场。”王莉莉说。
《意见》也着重强调了从需求侧发力。比如,在养老保障上,明确鼓励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发展满足长期养老需求的养老保障管理业务;在健康方面,强调要推进在养老机构、城乡社区设立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租赁)站点,并提出开发适合老年人群营养健康需求的饮食产品,逐步改善老年人群饮食结构。
王莉莉认为,老年消费具有日常支出占比高、健康养老需求高、对品牌忠诚度高、网络消费发展快、享受型消费持续增长等特点,其消费行为也受到求实心理、焦虑心理、融入心理、补偿心理、趋利心理等影响,与其他群体有明显差异。涉老企业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开发设计个性化老龄用品和提供人性化服务,增加有效供给,才能真正拉动老年消费和拓展市场。
“要根据老龄产业特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发力,深入研究老年人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引导老年人树立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费新理念,推动老年人消费转型升级,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扩就业的重要力量。”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说。
- 买了没几年的羽绒服,怎么就不保暖了?原来很多人做错了这两点(2025-01-16)
- 年轻人买金悦己 燃起金色消费热潮(2025-01-13)
- 码上就医 智慧医保让看病买药更便捷(2025-01-13)
- 选运动头盔注意查看缓冲层(2025-01-10)
- 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望成为服务消费新风口(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