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江湖大变革:网贷退,银行进
根据新规,今后有校园贷“入场券”的可能只有银行与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
“焦头烂额。”对于这半年来的工作状态,从事校园贷平台市场业务的张翠华如此形容。从产品介绍到公司运营,从“裸条事件”到校园贷安全意识教育,这个行业的负面让她们工作的开展变得异常艰辛。在监管态度模糊不清的时候,如履薄冰。
近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中要求,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制定整改计划,明确退出时间表。并提出,要制定正负面清单,明确校园贷市场参与机构。
虽然政策落地,但这对于张翠华而言又是另一个挑战,因为她即将和公司一起面临转型升级考验。
监管风暴
这场“监管风暴”始于2016年4月。
据记者了解,自2013年7月第一家互联网校园贷平台出现,看好这一市场的资本蜂拥而至,校园贷由此开启了野蛮生长之路。直到2016年初,这一现状得到遏制,“暴利借贷”、“裸条事件”、“暴力催收”等负面消息将校园贷推上风口浪尖。
紧接着,一系列监管重拳砸下。
2016年4月,银监会和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开始整顿校园贷市场。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
随后,重庆、深圳、广州等地监管层及自律组织陆续发布当地规范校园贷的政策和相关文件,从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提高校园贷平台审核制度和准入门槛、限制借款用途、规范催收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整顿。
今年以来,严监管态势延续。2017年4月,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
仅时隔两个月,一份重磅《通知》再次袭来。《通知》指出,2016年,银监会、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印发以来,部分地区仍存在校园贷乱象,特别是一些非网贷机构针对在校学生开展借贷业务,突破了校园贷的范畴和底线,一些地方“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不良借贷问题突出,给校园安全和学生合法权益带来严重损害,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转型升级
在巅峰时期,开展校园贷业务的网贷平台超过100家,而随着行业负面爆发,不少平台选择及时抽身。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共有47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不乏你我贷、趣店等行业巨头。数据显示,有28家平台选择停业关闭网站,占停业及转型总数的60%;有19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白领、蓝领等工薪阶层的贷款业务,占比为40%。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整个网贷市场上还有不少以在校生为细分市场的平台,围绕学生贷款,包括现金贷、消费贷等业务。但品牌升级、转换细分市场、改变业务方向都是他们的下一步计划。
诺诺镑客名校贷方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4月中旬的时候我们宣布过7月1日将正式暂停新增校园贷业务,全面发力白领市场。我们目前没有新的变化,还是照原计划,7月暂停,届时名校贷的官网和APP都会改版成校园内容公益平台,主要聚焦校园反欺诈和创业扶持、助学等。”
成立之初就针对校园市场的信通袋运营负责人刘潇洁(化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已经将客户群体定位为18周岁以上成年人,并对此前的风控系统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在借款人授权的前提下,在学信网爬虫抓取借款人教育程度包括学历和学籍认证的信息,通过其入学和毕业时间判定是否批款。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总裁方颂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经过一年的专项整治,已取得初步成效。开展校园贷业务的网贷机构已不多,规模也在大幅度下降,但是校园贷恶性事件仍然在发生,这些恶性事件,往往涉及民间放贷和欺诈、黑产群体等非网贷机构,这一部分机构一直游离于监管之外。这份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这部分非网贷机构的规范及管理。
银行分羹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在网贷平台“优胜劣汰”的同时,目前国有大行强势进入校园金融市场的态势非常明显:工商银行与分期乐商城联合开发了“工银分期乐联名卡”信用卡;中国银行宣布在华中师范大学试点“中银E贷-校园贷”;除此之外,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也已陆续开展校园贷业务。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根据新规,今后有校园贷“入场券”的可能只有银行与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
“银行早就应该成为校园贷市场的主力军了。”太原科技大学学工部的负责人表示,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确实存在,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既拥有良好的信贷业务基础,又有严谨的风控手段和规范的催收手段,更适合校园贷市场,无疑应成为校园贷市场的主力军。
2009年6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禁止向18岁以上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大学生办理信用卡。因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固定收入的,按此份文件精神,银行基本退出了校园市场。但是在5月27日《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先提出了疏堵结合。
方颂谈到,这说明监管层已注意到了大学生正常的借贷需求和这部分市场金融服务的缺失,鼓励银行打开大学生金融服务的正门。所以5月份我们看到建行、中行等相继推出校园贷产品。当然,为了防止疏导的结果重蹈学生信用卡的覆辙,此份文件用了大篇幅的条文强调银行开展校园贷业务要注重风险。
但对于银行重新接受校园金融业务,也有部分人担心目前大部分高校已有针对贫困学生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服务体系,“上不起学”的问题已基本解决。而额外消费贷款和现金贷将不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理性的消费观,也可能出现多头借贷以至于超出其自身能力而无法还款的情况。
根据新规,今后有校园贷“入场券”的可能只有银行与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
“焦头烂额。”对于这半年来的工作状态,从事校园贷平台市场业务的张翠华如此形容。从产品介绍到公司运营,从“裸条事件”到校园贷安全意识教育,这个行业的负面让她们工作的开展变得异常艰辛。在监管态度模糊不清的时候,如履薄冰。
近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中要求,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制定整改计划,明确退出时间表。并提出,要制定正负面清单,明确校园贷市场参与机构。
虽然政策落地,但这对于张翠华而言又是另一个挑战,因为她即将和公司一起面临转型升级考验。
监管风暴
这场“监管风暴”始于2016年4月。
据记者了解,自2013年7月第一家互联网校园贷平台出现,看好这一市场的资本蜂拥而至,校园贷由此开启了野蛮生长之路。直到2016年初,这一现状得到遏制,“暴利借贷”、“裸条事件”、“暴力催收”等负面消息将校园贷推上风口浪尖。
紧接着,一系列监管重拳砸下。
2016年4月,银监会和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开始整顿校园贷市场。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
随后,重庆、深圳、广州等地监管层及自律组织陆续发布当地规范校园贷的政策和相关文件,从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提高校园贷平台审核制度和准入门槛、限制借款用途、规范催收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整顿。
今年以来,严监管态势延续。2017年4月,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
仅时隔两个月,一份重磅《通知》再次袭来。《通知》指出,2016年,银监会、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印发以来,部分地区仍存在校园贷乱象,特别是一些非网贷机构针对在校学生开展借贷业务,突破了校园贷的范畴和底线,一些地方“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不良借贷问题突出,给校园安全和学生合法权益带来严重损害,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转型升级
在巅峰时期,开展校园贷业务的网贷平台超过100家,而随着行业负面爆发,不少平台选择及时抽身。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共有47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不乏你我贷、趣店等行业巨头。数据显示,有28家平台选择停业关闭网站,占停业及转型总数的60%;有19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白领、蓝领等工薪阶层的贷款业务,占比为40%。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整个网贷市场上还有不少以在校生为细分市场的平台,围绕学生贷款,包括现金贷、消费贷等业务。但品牌升级、转换细分市场、改变业务方向都是他们的下一步计划。
诺诺镑客名校贷方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4月中旬的时候我们宣布过7月1日将正式暂停新增校园贷业务,全面发力白领市场。我们目前没有新的变化,还是照原计划,7月暂停,届时名校贷的官网和APP都会改版成校园内容公益平台,主要聚焦校园反欺诈和创业扶持、助学等。”
成立之初就针对校园市场的信通袋运营负责人刘潇洁(化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已经将客户群体定位为18周岁以上成年人,并对此前的风控系统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在借款人授权的前提下,在学信网爬虫抓取借款人教育程度包括学历和学籍认证的信息,通过其入学和毕业时间判定是否批款。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总裁方颂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经过一年的专项整治,已取得初步成效。开展校园贷业务的网贷机构已不多,规模也在大幅度下降,但是校园贷恶性事件仍然在发生,这些恶性事件,往往涉及民间放贷和欺诈、黑产群体等非网贷机构,这一部分机构一直游离于监管之外。这份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这部分非网贷机构的规范及管理。
银行分羹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在网贷平台“优胜劣汰”的同时,目前国有大行强势进入校园金融市场的态势非常明显:工商银行与分期乐商城联合开发了“工银分期乐联名卡”信用卡;中国银行宣布在华中师范大学试点“中银E贷-校园贷”;除此之外,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也已陆续开展校园贷业务。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根据新规,今后有校园贷“入场券”的可能只有银行与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
“银行早就应该成为校园贷市场的主力军了。”太原科技大学学工部的负责人表示,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确实存在,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既拥有良好的信贷业务基础,又有严谨的风控手段和规范的催收手段,更适合校园贷市场,无疑应成为校园贷市场的主力军。
2009年6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禁止向18岁以上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大学生办理信用卡。因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固定收入的,按此份文件精神,银行基本退出了校园市场。但是在5月27日《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先提出了疏堵结合。
方颂谈到,这说明监管层已注意到了大学生正常的借贷需求和这部分市场金融服务的缺失,鼓励银行打开大学生金融服务的正门。所以5月份我们看到建行、中行等相继推出校园贷产品。当然,为了防止疏导的结果重蹈学生信用卡的覆辙,此份文件用了大篇幅的条文强调银行开展校园贷业务要注重风险。
但对于银行重新接受校园金融业务,也有部分人担心目前大部分高校已有针对贫困学生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服务体系,“上不起学”的问题已基本解决。而额外消费贷款和现金贷将不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理性的消费观,也可能出现多头借贷以至于超出其自身能力而无法还款的情况。
- 消费品质提升成车市变革核心动能(2024-11-19)
- “摇摇椅”并非“哄娃神器” 使用时应有成人看护(2024-11-12)
- 聚焦进博会|头部车企齐聚进博会 首发首展接连不断(2024-11-12)
- 套餐费用易升难降 携号转网人为设障(2024-11-05)
- 纠正电影票不能退“霸王条款”(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