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消费评论

制止餐饮浪费就该来点硬约束

2021年03月16日 18:08    信息来源:http://epaper.cqn.com.cn/article/496866.html

近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草案)》进行一审。该草案有两项规定引人关注:一是自助餐经营者可以采取事先约定的方式,对造成浪费的消费者收取相应费用;二是餐饮单位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消费者自己浪费要付出代价,餐饮单位让消费者浪费也要付出代价,这种从消费者和餐饮经营者两端同时发力的硬约束措施,对于餐饮浪费这种社会病症,可以说是找准病根,施以猛药。期望北京市这一规定能够尽快出台实施,并发挥示范作用,为其他地方制止餐饮浪费提供借鉴。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也应当看到,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必须制定实施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制止餐饮浪费,其重要意义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食物浪费占全部食物产量的1/3,每年要浪费13亿吨的粮食。与此同时,全球仍有7亿人处于饥饿状态。也就是说,全球食物浪费与食物匮乏长期并存。尽管我国的食物浪费水平要低于欧美国家,但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大,绝对数量仍比较惊人。《人民日报》2020年8月12日报道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机构对北京、上海、成都、拉萨4个城市366家餐馆进行实地调研发现,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人/餐,浪费率为11.7%。据测算,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人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餐饮浪费的负面影响不只表现在经济领域。粮食的生产、储运、消费与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的利用息息相关:生产环节,农作物的种植不仅需要利用土地资源,消耗水资源,而且现代农业通常需要使用化肥、农药和地膜,从而导致对土壤、水体、空气的污染;粮食储存和运输环节,需要消耗能源等资源;粮食消费环节,厨余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个方面。因此,从减量化的角度说,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应地,做好减少食物浪费的工作,会带来极为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曾做过一项推行食品浪费减少计划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参与调研的1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个商业点中,99%的工厂在推行计划后都显示出了积极的财务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工厂获得了高于成本14倍的收益,甚至有投资了1欧元得到了618欧元收益的情况。家庭在减少食物浪费的同时,也可以省钱——购买减少了,花费自然减少。虽然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尽相同,但节省食物所带来的经济回报都是非常可观的。

不管是从正的方面还是从反的方面看,制止餐饮浪费势在必行。而从多年推行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的实践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硬约束。许多法律学者建议,制止餐饮浪费,除了发出“倡议”,还要从立法层面进行规范。可尝试地方立法先行。北京市拟出台《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草案)》,就是很好的实践。

对于一般公众和消费者,可以从道德层面进行倡导,就立法而言,地方可以先出台管理办法,再结合各地实践经验,加快推进专门法律的制定,集中执法力量,形成部门联动态势,织密法律保障网络。针对机关单位、企业、餐饮公司、学校等,精准设定监督主体,对浪费现象采取警告、公示、训诫、罚款等多种手段,完善惩治浪费的法律体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