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市场监管不能有盲区
对于日渐升温的盲盒市场,日前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提醒经营者销售盲盒要规范,消费者购买盲盒勿盲目。
盲盒这种营销方式并非新创,其商业原理与早些年兴起于日本的福袋相同,都是利用人的博弈心理销售物品。有研究者认为,盲盒带有抽彩式销售以及隐藏款限量供应两个明显特点,具有射幸合同的特征。玩家在购买时指向的对象不仅包含盒中物品本身,实际上还包含了获得隐藏或特定标准款物品的“幸运”和“希望”。因有一定概率买到价值(购买者认可的)高于平均定价的稀缺款物品,极易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盲盒营销成为当下吸引年轻人群体的营销方法之一。
盲盒先是在IP(知识产权)玩具礼品市场走热,由于其市场门槛较低,许多商家将这种营销模式移植到其他市场。如今在餐饮、美妆、文具、图书等领域都可以看到盲盒的身影。有调查显示,2019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100亿元。就发展趋势看,盲盒风还会刮向更广阔的市场。
任何市场发展早期都会伴生一些乱象,盲盒市场也不例外。不久前,某知名媒体就盲盒市场存在问题发起网络投票,结果显示,按票数占比,排名前5位的问题依次是:噱头过大,产品本身缺乏实用性(30.17%);价格不合理,部分产品溢价严重(20.35%);让消费者“上瘾”,花费更多金钱(17.43%);下游市场投机、炒作严重(16.05%);部分产品涉及抄袭等争议(9.44%)。
上述问题,在中消协发布的消费提示中均有提及。事实上,盲盒抽彩式销售本身具有先天“劣根”——利用概率获得超额收益。比如,泡泡玛特的某个系列产品,出现隐藏款的概率为1/144,而出现特别款的概率更是小到只有1/720。这就意味着对于某些迫切想要得到某个限定款产品的人来说,可能需要付出比普通产品价格高得多的代价。在概率上做文章赚“溢价”,对于商家来说没有多少难度。除此之外,盲盒营销模式本身带有“神秘性”或“保密性”,这既给了一些经营者夸大宣传的机会,也让他们容易找到卸责的借口。至于一些经营者只想着蹭盲盒的营销热度,将盲盒当作是“清库存”的工具,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事。
盲盒的“溢价”策略还催生了一个攀附于其上的二级市场。比如,正常单价在五六十元的一个手办,在二级交易市场可以涨到1500元,溢价高达20多倍。目前看,许多限定款IP玩具都有足够多的追捧者,这也意味着它们有着足够的溢价空间,这就可能促生二级市场交易产业链。据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当下的“盲盒经济”,背后可能也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其本质与前两年市场热炒的“球鞋经济”如出一辙。而这种违背市场价格规律的炒作行为,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隐形破坏,它会让盲盒经济在“赌徒心理”作用下逐渐泡沫化,隐含破灭危险。
目前,盲盒市场乱象已经引起社会关注,这种营销模式也进入了监管视野。如何规范盲盒市场?首先要为这个市场立规矩,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盲盒市场监管,对交易不透明的经营行为、虚假广告和产品质量问题及时查处。与此同时,要强化经营者市场主体责任。盲盒的基本属性是商品,经营者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既要保证产品来源可靠、链条完整,杜绝“三无”产品和仿冒品,也要积极履行退货、更换、修理等经营者义务,不得找借口免除应当承担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义务。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盲盒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市场出现有其合理性,但其发展必须遵从市场规律,否则,热不了多久就会凉凉,被市场所抛弃。
对于日渐升温的盲盒市场,日前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提醒经营者销售盲盒要规范,消费者购买盲盒勿盲目。
盲盒这种营销方式并非新创,其商业原理与早些年兴起于日本的福袋相同,都是利用人的博弈心理销售物品。有研究者认为,盲盒带有抽彩式销售以及隐藏款限量供应两个明显特点,具有射幸合同的特征。玩家在购买时指向的对象不仅包含盒中物品本身,实际上还包含了获得隐藏或特定标准款物品的“幸运”和“希望”。因有一定概率买到价值(购买者认可的)高于平均定价的稀缺款物品,极易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盲盒营销成为当下吸引年轻人群体的营销方法之一。
盲盒先是在IP(知识产权)玩具礼品市场走热,由于其市场门槛较低,许多商家将这种营销模式移植到其他市场。如今在餐饮、美妆、文具、图书等领域都可以看到盲盒的身影。有调查显示,2019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100亿元。就发展趋势看,盲盒风还会刮向更广阔的市场。
任何市场发展早期都会伴生一些乱象,盲盒市场也不例外。不久前,某知名媒体就盲盒市场存在问题发起网络投票,结果显示,按票数占比,排名前5位的问题依次是:噱头过大,产品本身缺乏实用性(30.17%);价格不合理,部分产品溢价严重(20.35%);让消费者“上瘾”,花费更多金钱(17.43%);下游市场投机、炒作严重(16.05%);部分产品涉及抄袭等争议(9.44%)。
上述问题,在中消协发布的消费提示中均有提及。事实上,盲盒抽彩式销售本身具有先天“劣根”——利用概率获得超额收益。比如,泡泡玛特的某个系列产品,出现隐藏款的概率为1/144,而出现特别款的概率更是小到只有1/720。这就意味着对于某些迫切想要得到某个限定款产品的人来说,可能需要付出比普通产品价格高得多的代价。在概率上做文章赚“溢价”,对于商家来说没有多少难度。除此之外,盲盒营销模式本身带有“神秘性”或“保密性”,这既给了一些经营者夸大宣传的机会,也让他们容易找到卸责的借口。至于一些经营者只想着蹭盲盒的营销热度,将盲盒当作是“清库存”的工具,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事。
盲盒的“溢价”策略还催生了一个攀附于其上的二级市场。比如,正常单价在五六十元的一个手办,在二级交易市场可以涨到1500元,溢价高达20多倍。目前看,许多限定款IP玩具都有足够多的追捧者,这也意味着它们有着足够的溢价空间,这就可能促生二级市场交易产业链。据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当下的“盲盒经济”,背后可能也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其本质与前两年市场热炒的“球鞋经济”如出一辙。而这种违背市场价格规律的炒作行为,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隐形破坏,它会让盲盒经济在“赌徒心理”作用下逐渐泡沫化,隐含破灭危险。
目前,盲盒市场乱象已经引起社会关注,这种营销模式也进入了监管视野。如何规范盲盒市场?首先要为这个市场立规矩,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盲盒市场监管,对交易不透明的经营行为、虚假广告和产品质量问题及时查处。与此同时,要强化经营者市场主体责任。盲盒的基本属性是商品,经营者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既要保证产品来源可靠、链条完整,杜绝“三无”产品和仿冒品,也要积极履行退货、更换、修理等经营者义务,不得找借口免除应当承担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义务。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盲盒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市场出现有其合理性,但其发展必须遵从市场规律,否则,热不了多久就会凉凉,被市场所抛弃。
- 警惕网红产品裹挟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会开展灭蚊灯比较试验 木之林、澳柯玛等15款样品蚊虫捕杀率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仪效果到底怎么样?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眼部按摩仪比较试验结果(2024-09-25)
- 遇台风列车停运、车祸受伤没去成演唱会,猫眼平台不退费合理吗? (2024-08-21)
- 消费者不该成为网络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