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消费评论

掐住骚扰电话的“七寸”

2020年07月02日 08:53    信息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需要买房吗”“为您推荐一款理财产品”“办理抵押贷款吗”……接一通陌生电话,很多人都会听到类似的推销话术。骚扰电话频繁“轰炸”让人们不堪其扰。近日,针对民众反映强烈的“95”“96”开头号码的骚扰电话问题,工信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呼叫中心业务管理的通知》,部署进一步加大对骚扰电话的整治力度,从严规范呼叫中心企业经营行为,杜绝相关骚扰电话扰民问题。

实际上,对于治理骚扰电话“牛皮癣”,早在2018年7月,工信部等13部门就联合印发了 《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决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商业营销类、恶意骚扰类和违法犯罪类骚扰电话,规范通信资源管理,加强源头治理,最终实现商业营销类电话规范拨打、恶意骚扰和违法犯罪类电话明显减少的目标。

然而,经过众多部门一年半的努力,并未达到理想预期。号码信息服务供应商“电话邦”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度手机用户号码标记总量达12.14亿次,较2018年增长了20.6%左右,其中“推销”连续两年成为用户标记最多的类型,占比41.35%;“骚扰电话”占比15.64%;“诈骗电话”占比7.12%。

于是,工信部再次出台公共政策,整治“95”“96”开头号码的骚扰电话,鉴于骚扰电话难以根治,笔者觉得有必要与打蛇一样,掐住骚扰电话“七寸”,做到稳、准、狠,从而让民众耳朵清静起来。

一方面,要盘活既有法律,加大惩罚力度。骚扰电话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应当依照其具体行为性质给予相应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参照刑法中诈骗罪、敲诈勒索罪,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另一方面,要打上制度“补丁”。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大数据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治理骚扰电话这个痼疾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的作用,找准对象,实行精确打击。同时也要完善法律规定,明确国内骚扰电话的定义和处罚标准;针对骚扰电话捆绑AI智能语音,每天可自动拨出上千个电话等行为,都要做出相应制度安排。

说到底,骚扰电话是通过运营商这个载体,来进行推销、诈骗的,承担主体责任的当然是运营商。所以,运营商既要向骚扰电话亮剑,更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摒弃小团体利益短视,真正对用户负起责任,骚扰电话才有可能真正消停下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