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消费评论

假货最怕啥

2019年12月19日 11:01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9-12/19/content_7924248.htm

当前现实生活中,假货依然存在。日前,北京铁路警方成功捣毁一个特大制贩假票窝点,现场查获假火车票、假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两万余张,假票面值43万余元。想想看,如果有急事赶火车或飞机,检票时被乘务人员发现手里拿的是张假票,不但会耽误行程误了事,还可能会受到相应法规处罚,给旅客的人生留下诚信污点。

假票属于低端假货,一般就是一锤子买卖,骗不成大气候。而有些假货走高端路线,尤其喜欢用高科技伪装,这样一来忽悠力度更大,不仅上当受骗者众,还可以一骗再骗。据央视报道,安徽省合肥警方日前查获一起以“SSG生命能量水”为主打产品的非法传销案。警方查明,涉案嫌疑人声称旗下的“能量水”产品是“被地壳运动封存起来的远古海洋水”,得到了中美权威机构的认可,不仅可以逆转衰老、延长寿命,甚至能让被硫酸烧坏的脸恢复如初。然而事实是,所谓的生命能量水,只是钾含量高的普通地下水源。至于治好红斑狼疮、延缓寿命等,则是彻头彻尾的虚假宣传。

这款售价高达一万多元的产品,其宣传明显是违反医学常识的,却仍能吸引数万人购买,销售额超过6亿元,且在市场存在两年之久,除了公司善于包装营销外,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其运用了传销式销售体系。我们知道,传销的本质是“庞氏骗局”,即以后来者的钱发前面人的收益。传销之所以能够在市场存在,是因为它抓住并利用了人的贪财心理。

假货之所生,也多是基于人性之贪——或贪图便宜,或贪慕虚荣,或病急乱投医。不久前,中国警方联合阿联酋警方共同破获一起跨国制售假冒奢侈品服装箱包案。据悉,制假团伙根据客户订单在广州等地加工假冒的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包括路易威登、爱马仕、香奈儿等,交由物流公司以“虚假报关”“真假混装”等方式,通过空运、海运渠道运送至迪拜。在分析假冒名牌产品屡打不绝的原因时,警方给出的一个答案值得思考:市场有对名牌高仿品的巨大需求。

当然,虽说有需求就有市场,但更多的情况是,没有假货需求的人常常成为他人需求的代价。据媒体报道,深圳一位向姓女士在司法网花11万余元拍下一款知名品牌手包。然而当她拿该包到奢侈品鉴定机构估价时,却被告知是仿冒品,只值几千元。为此,向女士请求负责网络拍卖的法院撤销该款手包的拍卖,退还拍卖款项。

从法律角度讲,严厉打击假货是基本立场。本应是履行法律正义的司法网拍却拍出疑似假货,确实不太应该。有评论者认为,不少参拍者之所以参与竞拍,也是基于某种信任心理——认为拍卖品是有司法公信兜底的。若花高价却拍回仿品,难免跟参拍者的心理预期有差距。虽然法院拍卖假货对竞买人不构成欺骗,但可能损害参拍者权益,有违禁售假冒商品的规定,也间接侵害真货商标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鉴于此,司法拍卖或许也该先打假,至少应有对拍卖财产的合法性审查,而不能靠竞买人现场鉴别真伪,风险自担。

法院也有难言之痛,但为假货背锅,这种代价实在太大。由此可见,清除假货之害,是多么重要而紧迫的事。怎样根除假货?这就要知道假货最怕啥——它最怕无利可图。既然假货以利生,那么治假亦应以利去——大幅提高造假售假违法成本。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假货依然存在,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通过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更严的惩处措施,改变违法成本过低的现状。一言以蔽之,要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使怀揣侥幸者望法律红线而却步,不敢碰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