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消费评论

预付式消费乱象如何治理

2019年01月08日 11:10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9-01/08/content_6651504.htm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魔力乐豆文化娱乐有限公司一些店铺关店跑路,导致许多曾办理预付卡的消费者无法退卡退款,权益受损。此事引发社会对预付式消费问题的关注,舆论呼吁,该领域乱象频仍,监管部门早该好好管管了。

美容美发、运动健身、洗衣洗车……但凡是长期性、多次数的消费,商家基本上都会采用会员制经营,推行预付卡消费。从经济学角度看,预付式消费符合市场逻辑,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商家有利可图,通过发卡可快速回笼资金,还能将预付款用于再投入、扩大规模;另一方面,消费者可获得预存返现、折扣等优惠。如果各方均守规则,各取所需,各得其利,那么预付式消费的社会正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正是由于在规则上存在问题,现在预付式消费被玩坏了,积极价值所剩无几。中消协的信息显示,预付式消费投诉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而解决率相对较低,成为当前消费维权的热点和难点。而目前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部分商家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发生关门歇业、易主、变更经营地址等情形,既不能继续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也不采取其他善后措施,致消费者退卡退款难。近些年受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及服务市场畸形发展影响,这种问题越来越多,成为投诉重灾区。

就已经出现的情况看,预付卡消费最大的问题是规则缺失。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家仅对多用途预付卡设置了发卡门槛并由央行进行监管,而大量的单用途预付卡处于“无备案、无存管、无监管”的“三无”状态。因此,预付式消费乱象多多,根源还是在相关法规不健全及监管不到位,商家只不过是利用了法规和监管漏洞而已。

商务部虽在2012年发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就规模企业、集团企业和品牌企业发卡做出相应的规定,但没有规定“其他企业”的发卡资金存管和业务情况上报制度。也就是说,这类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的其他发卡企业,对其预收资金和业务经营情况是没有监管措施的。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就此曾公开表示,预付卡监管难点在于发卡企业发了多少卡,向谁发了卡,监管者是不知道的,也就无法监管。还有一个尴尬问题是,出台政策的部门没有实际执法能力,而有执法能力的部门却又不管理这一领域,这种割裂状况严重影响市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假如有商家携预付卡余额跑路,消费者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这时监管部门会面临因缺失经营主体而无法受理的困境;若选择报警,警方也为难,因为预付卡纠纷属于经济纠纷、民事纠纷,不好立案。走司法程序打官司倒是没问题,但由于此类纠纷案值较小,消费者多不愿花费时间精力,往往会放弃。

监管不力,消费者维权难,这无异于纵容不法商家,让他们愈发有恃无恐。那么,预付式消费乱象真的不好管、没法管吗?当然不是。从2019年1月1日起,《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该规定将众多个体工商户纳入监管范畴,有望弥补此前的监管空白。其中就经营者办理预付卡及退卡事项做出详细规定,并对违反规定行为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事实上,治理预付式消费乱象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以经营者进入市场时间划定使用预付卡资质界限,对经营者预收资金用途加以规制等,提高商家入门门槛;在执法和司法层面考虑消费者维权便捷性,法院可参考适用小额诉讼的相关规定实行一审终审制度等。一言以蔽之,只要把关注点放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上来,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