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消费警示

民宿市场管理不能有盲区

2024年05月08日 15:23    信息来源:中国质量报

途家民宿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客出游意愿强烈,平台近八成目的地民宿预订量实现增长。与往年相比,今年民宿热点分布更均衡,没有冷门城市,传统热门目的地和县城民宿一起火了。

不过,民宿行业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管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引发不少消费者吐槽。近日,在某知名投诉平台上,一位名叫小曾(化名)的用户讲述了他的遭遇:因工作需要,他提前3个月订了福州某民宿,出发前接到民宿老板电话,称“不做这行了”,要求其主动取消订单。但小曾查看订单状态,却发现这家民宿还在营业,只是房价已翻倍。他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近期某明星要在福州开演唱会,有大量歌迷涌来,导致客房紧张。小曾怀疑他被“恶意砍单”。

砍单毁约、随意涨价,只是民宿乱象冰山一角。在“黑猫投诉”搜索某在线平台民宿,出现了8600多条投诉。投诉的问题集中在“预订后无法入住,退改不便”“虚假宣传,货不对板”“卫生状况堪忧,潜藏安全隐患”等方面。

根据2017年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民宿是指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近年来,消费者对民宿的关注度不断上升,民宿逐渐成为热门的旅行住宿方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民宿行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000亿元,这一数字比上年增长了近30%。预计民宿业的市场规模在未来将持续扩大,到2025年有望达到2000亿元。

不过,任何新兴行业市场在发展初期都会遭遇“成长的烦恼”,民宿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同样会伴生一些乱象。为规范民宿行业发展,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行业标准。2023年2月1日起,国家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正式实施。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规定为民宿经营者提供了参照依据。但由于民宿是非标准化住宿,具有房源分散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服务个性化、依赖互联网营销等特点,导致一些痛点长期存在。

目前看,在对民宿市场的管理上,还存在盲区。业内人士表示,民宿管理涉及文旅、住建、消防等多个部门,由于缺少牵头单位,难以形成合力。一般情况下,各职能部门只会对纳入自身统计的民宿进行主动监管,未纳入统计的还处于监管空白地带。一家调研机构调研发现,某地文旅部门统计纳入管理的旅游民宿为2700余家,而当地公安部门统计的民宿则不少于1.2万家。如此大的数据差,反映了当地对民宿管理并不到位。

为加强民宿市场管理,国内多地已明确要求,开办民宿需办理营业执照、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但一些间歇性营业的民宿在证照不全的情况下揽客,偷摸着做生意。有民宿经营者透露,并不是所有网站、平台都需要提供营业执照,有的平台进入门槛低,注册成为商家、发布房源比较方便,审核很容易通过。

由此看来,要治理民宿市场乱象,促进民宿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建立多元共治的有效机制。一方面,针对民宿领域存在的监管主体不明、管辖争议、覆盖面不够、维权困难等问题,加强立法调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促进民宿行业健康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另一方面,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整合公安、消防、文旅、环保、市场监管、卫生等部门执法力量,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严格执行民宿行业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要限期整改,杜绝无证经营、违规经营行为。同时,把好准入关,建立经营主体备案登记制度,完善征信机制和黑名单制度,让民宿经营交易双方可以根据累计评价和信用评级来进行双向选择,确保市场准入公开、透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