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教育将达到百亿级市场规模但不规范现象丛生 财商课野蛮生长亟须“剪枝”
● 煽动性的宣传文案是理财培训机构的常规操作,它在向人们传递一个观念:你与财务自由的距离就差一门理财课程
● 2019年,我国新增“理财教育”“理财培训”相关企业近2000家,较10年前增长了800%
● 财商教育独特的金融、投资属性使其区别于普通的培训行业,对这类机构是否应该持牌上岗、实行监管日渐成为焦点
“限时0元,干货满满,马上报名,告别死工资,实现财务自由”“只要一杯奶茶钱,学会‘钱生钱’,轻松享受‘睡后收入’”……如今,各类理财训练营广告铺天盖地,这些广告宣称,只要购买该类课程学习理财,实现“财务自由”是分分钟的事。
其实,财商教育早期多是银行、保险或基金公司为招揽客户而设置的课程,主要为特定产品导流。如今,随着行业细分,财商教育已从中独立出来。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一能“缓解焦虑”的行业不断“高烧”。但财商教育独特的金融、投资属性使其区别于普通的培训行业,伴随行业的野蛮生长,对这类机构是否应该持牌上岗、实行监管日渐成为焦点。业内人士认为,财商教育确有必要存在,但行业不规范现象亟须监管。
制造焦虑吸引投资小白
投资体验课程暗藏玄机
“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工作和所有的收入来源,我们拿什么来维持现有的生活,拿什么来还我们的车贷房贷?”这是直击每个人内心的质问,而这令灵魂颤抖的问题往往是理财体验课程发问最多的。
为了深入了解此类理财体验课程,《法治日报》记者购买了两家不同机构的理财课程,进行了多日调查了解。类似上述的质问在宣称1元7天体验理财课中很常见,至少每天一次,在课程快要结束时,频次可能达到1天3次到4次。
一起报名参加此次体验课程的北京妈妈小陈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已经两年没工作了,对未来确实忧心忡忡,挺担心因为钱不够而没办法给孩子好的生活。”小陈希望通过学习理财课程,快速增加收入,缓解内心的焦虑。
通过体验课程,《法治日报》记者发现,这些商家大多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微博账号等推广平台,形成相对完善的宣传矩阵。商家在课程推广文章中大都有相对一致的“特点”:一是专业的讲师团队,创始人是国内外顶尖名校财经专业的科班出身,团队讲师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二是广受学员认可,宣称以往报名参与课程的人数已超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其中有几万人通过进阶课程学习实现工资翻倍;三是公司业界知名度高,已获得诸多殊荣。
《法治日报》记者查验某机构所获荣誉后发现,他们宣传推文中出现的荣获“CCTV·央广网2020年度公信力教育品牌”奖项,并未出现在评奖机构官方公布的名单中。
对于这样的结果,小陈很惊讶:“我看它文章里写的挺好,还有获奖图片,所以也没想着要去查一下,不过一般人也不会想着去查。”不少参加培训的学员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同时,在不少理财课程的宣传中,培训机构基本上会主动给自己贴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专注国民财商教育”的标签,除此之外还会介绍公司使命、公司文化、公司发展战略等内容为自身品牌增值,增加消费者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从负债100万元到存款300万元,我是通过理财做到了。’这种具有煽动性的宣传文案也是理财课程市场的常规操作,它在向人们传递一个观念:你与财务自由的距离就差一门理财课程。晒出以往成功学员的聊天截图是宣传推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聊天内容多是学员通过学习进阶课程受益匪浅,感谢专业团队的指导,推荐大家购买等信息。”曾经参加过理财训练营的北京市民刘迪说,从电脑弹窗到被自动设置的电脑屏保,还有视频网站,理财训练营广告正在肆无忌惮地轰炸人们。
在调查中,《法治日报》记者发现,天花乱坠的营销手段使得消费者眼花缭乱,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投资自己”的陷阱中,没有购买进阶课程的消费者普遍存在“不到10块钱,花了就花了,也并没有觉得吃亏”的心理。
热衷讲述理财成功故事
进阶课程导师夹带私货
那么,什么是进阶课程?
这正是回答为何很多理财训练营都在推几元甚至免费的多天体验课的关键。
据《法治日报》记者观察,体验课程的授课平台是微信群聊,以文字、图片、视频为主要授课方式,授课时间一般为晚上,授课内容为入门简单的基础理财知识,而这些知识大多选自于热销的理财书籍《富爸爸穷爸爸》《小狗钱钱》等,结合老师的讲解,一些参与者可以快速吸收干货。
“但大多数卖家会以免费或低价为噱头,吸引用户零门槛入门,然后耗取你的时间和投入精力,而部分消费者囿于‘沉默成本’而会选择购买进阶课程。‘沉默成本’是指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具有参课经验的北京市民白毅说,她在工作中逐渐有了一点积蓄,偶尔会购买一些理财产品,但整体收益率并不高。尽管被平台定义为低风险投资者,她却萌生大胆追求高收益致富的想法。
上了半年的财商课后,白毅笑称自己依然是那个“小白”,在理财上并未获得更多收益。2020年疫情期间,她在某理财学堂前后花费了2000多元学习理财课程。
根据以往的经验,白毅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一些学员在体验课结束后会认为自己并没花钱就学到了一些理财知识,并且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如果花了钱会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后来我在查阅相关新闻的时候,就有媒体直言,理财课程能够火爆就是利用了这个效应。”
根据这些“过来人”以及《法治日报》记者自身的体验,这些体验课大多在初始的时候,课程老师会耐心讲解知识要点,并配有图文和视频,但在课程进入后半段的时候就开始“夹带私货”,课程老师会告诉学员们,进阶课程是更为系统的“实操课程”,标榜研发的课程“学完即可上手”,且终身一对一专业导师指导,随时解决理财过程中的所有苦恼。
在这其中,陪伴式指导成为进阶课程的“王牌”,利用成功案例佐证自家课程的有效性。《法治日报》记者观察到,比如在某财商体验课中,记者的课程老师阿成在群聊中就分享了学员小花的理财故事,讲述其在讲师指导下如何从“小白”变身理财达人。
首先,专业讲师会在小花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投研方案,答疑解惑,并进行涨跌提醒、行情分析、买卖建议的信息分享。故事讲述的方式是微信聊天截图,其中大多是“表扬截图”“感恩截图”。群聊内的“气氛组成员”也开始活动,纷纷晒单,表示他们已经在第一时间入手稳赚不亏的实践课程。
接下来,为了鼓励大家购买价值4980元或2980元的进阶课程,课程老师又会娓娓道来,以“为你好”的口气帮你算上一笔账,“以一年365天为例,平均下来理财投资系统实战课程每天13元,基金投资系统实战课程每天8.1元,也就是我们每天不到一瓶果汁的价格就可以为未来买一份安心”。
随后,《法治日报》记者连续两天收到课程老师的提醒:距离课程优惠报名截止倒计时1小时的类似消息,其话术兼备“销售+老师”的人物设定,“同学,你想学习的话就要逼自己一把,学好理财就有机会,迈出第一步才有下一步。理财不能当作是一个商品,学习是在投资自己”。
《法治日报》记者发现,在158人的微信群聊中,与老师互动提问的人总数不超过50人,坚持每天打卡、提问、完成作业的人数大约在15人左右。当记者询问课程老师有多少人购买进阶课程时,其表示目前已有30多人。
理财教育成为蓝海市场
投资者风险意识需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1年)》显示,仅2019年,我国新增“理财教育”“理财培训”相关企业近2000家,较10年前增长了800%。由此,很多专家预测,财商教育将是一个达到百亿级规模的蓝海市场。
北京市民张洁同样参加过该类课程。她报班的理由很简单:“虽然网上也有不少理财知识,但总觉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花钱或许会更好”。她认为,对于新手来说,财商课有用,比如老师会教怎么挑选基金,也会带着实操,但自己要去投资还是有点难,“我的本金不多,即便按照他教的投资,依然感觉离财务自由很远”。
“只是让买课的‘财商教育’,对你下手还是轻的。”某券商投资顾问坦言,他曾经有个客户,跟随“授课老师”在某平台做投资,遭遇“杀猪盘”,被骗去的20万元至今没有追回。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几年,理财相关的风险信息数量剧增。2015年理财相关风险信息数量约0.58万条,2019年达到3.89万条,上升了671%。
针对财商课内容和教育流程,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目前业内也没有明确的标准,比如是否应该像给投资者进行风险定级一样,区分不同等级的学员,以给他们教授不同难度的课程,这值得探讨。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就提出了“加大普及证券期货知识力度。将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行先试”。
“如果你是投资‘小白’,那么获取投资知识的途径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先阅读一些基本的专业书籍,或者多关注一下财经新闻,在一些投资讨论的社区多看多参与讨论,培养自己在理财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要过度追求高收益和短期收益。投资理财不能一味跟着别人走,还需要自己的理性判断,投资理财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北京律师徐莹说。
徐莹提醒,如果遇到宣称“轻松实现财富自由”“一夜打造暴富神话”“轻轻松松拿到‘睡后收入’”“15%以上的收益率几乎为零的风险”的培训机构,要特别谨慎。如果是推销购买电子书,那风险相对较小。如果是线上的课程教学,那教育部对此有严格的规定,即“教育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要警惕一次性收取高额学费的机构。(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丽 实习生 郭晶)
● 煽动性的宣传文案是理财培训机构的常规操作,它在向人们传递一个观念:你与财务自由的距离就差一门理财课程
● 2019年,我国新增“理财教育”“理财培训”相关企业近2000家,较10年前增长了800%
● 财商教育独特的金融、投资属性使其区别于普通的培训行业,对这类机构是否应该持牌上岗、实行监管日渐成为焦点
“限时0元,干货满满,马上报名,告别死工资,实现财务自由”“只要一杯奶茶钱,学会‘钱生钱’,轻松享受‘睡后收入’”……如今,各类理财训练营广告铺天盖地,这些广告宣称,只要购买该类课程学习理财,实现“财务自由”是分分钟的事。
其实,财商教育早期多是银行、保险或基金公司为招揽客户而设置的课程,主要为特定产品导流。如今,随着行业细分,财商教育已从中独立出来。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一能“缓解焦虑”的行业不断“高烧”。但财商教育独特的金融、投资属性使其区别于普通的培训行业,伴随行业的野蛮生长,对这类机构是否应该持牌上岗、实行监管日渐成为焦点。业内人士认为,财商教育确有必要存在,但行业不规范现象亟须监管。
制造焦虑吸引投资小白
投资体验课程暗藏玄机
“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工作和所有的收入来源,我们拿什么来维持现有的生活,拿什么来还我们的车贷房贷?”这是直击每个人内心的质问,而这令灵魂颤抖的问题往往是理财体验课程发问最多的。
为了深入了解此类理财体验课程,《法治日报》记者购买了两家不同机构的理财课程,进行了多日调查了解。类似上述的质问在宣称1元7天体验理财课中很常见,至少每天一次,在课程快要结束时,频次可能达到1天3次到4次。
一起报名参加此次体验课程的北京妈妈小陈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已经两年没工作了,对未来确实忧心忡忡,挺担心因为钱不够而没办法给孩子好的生活。”小陈希望通过学习理财课程,快速增加收入,缓解内心的焦虑。
通过体验课程,《法治日报》记者发现,这些商家大多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微博账号等推广平台,形成相对完善的宣传矩阵。商家在课程推广文章中大都有相对一致的“特点”:一是专业的讲师团队,创始人是国内外顶尖名校财经专业的科班出身,团队讲师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二是广受学员认可,宣称以往报名参与课程的人数已超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其中有几万人通过进阶课程学习实现工资翻倍;三是公司业界知名度高,已获得诸多殊荣。
《法治日报》记者查验某机构所获荣誉后发现,他们宣传推文中出现的荣获“CCTV·央广网2020年度公信力教育品牌”奖项,并未出现在评奖机构官方公布的名单中。
对于这样的结果,小陈很惊讶:“我看它文章里写的挺好,还有获奖图片,所以也没想着要去查一下,不过一般人也不会想着去查。”不少参加培训的学员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同时,在不少理财课程的宣传中,培训机构基本上会主动给自己贴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专注国民财商教育”的标签,除此之外还会介绍公司使命、公司文化、公司发展战略等内容为自身品牌增值,增加消费者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从负债100万元到存款300万元,我是通过理财做到了。’这种具有煽动性的宣传文案也是理财课程市场的常规操作,它在向人们传递一个观念:你与财务自由的距离就差一门理财课程。晒出以往成功学员的聊天截图是宣传推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聊天内容多是学员通过学习进阶课程受益匪浅,感谢专业团队的指导,推荐大家购买等信息。”曾经参加过理财训练营的北京市民刘迪说,从电脑弹窗到被自动设置的电脑屏保,还有视频网站,理财训练营广告正在肆无忌惮地轰炸人们。
在调查中,《法治日报》记者发现,天花乱坠的营销手段使得消费者眼花缭乱,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投资自己”的陷阱中,没有购买进阶课程的消费者普遍存在“不到10块钱,花了就花了,也并没有觉得吃亏”的心理。
热衷讲述理财成功故事
进阶课程导师夹带私货
那么,什么是进阶课程?
这正是回答为何很多理财训练营都在推几元甚至免费的多天体验课的关键。
据《法治日报》记者观察,体验课程的授课平台是微信群聊,以文字、图片、视频为主要授课方式,授课时间一般为晚上,授课内容为入门简单的基础理财知识,而这些知识大多选自于热销的理财书籍《富爸爸穷爸爸》《小狗钱钱》等,结合老师的讲解,一些参与者可以快速吸收干货。
“但大多数卖家会以免费或低价为噱头,吸引用户零门槛入门,然后耗取你的时间和投入精力,而部分消费者囿于‘沉默成本’而会选择购买进阶课程。‘沉默成本’是指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具有参课经验的北京市民白毅说,她在工作中逐渐有了一点积蓄,偶尔会购买一些理财产品,但整体收益率并不高。尽管被平台定义为低风险投资者,她却萌生大胆追求高收益致富的想法。
上了半年的财商课后,白毅笑称自己依然是那个“小白”,在理财上并未获得更多收益。2020年疫情期间,她在某理财学堂前后花费了2000多元学习理财课程。
根据以往的经验,白毅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一些学员在体验课结束后会认为自己并没花钱就学到了一些理财知识,并且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如果花了钱会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后来我在查阅相关新闻的时候,就有媒体直言,理财课程能够火爆就是利用了这个效应。”
根据这些“过来人”以及《法治日报》记者自身的体验,这些体验课大多在初始的时候,课程老师会耐心讲解知识要点,并配有图文和视频,但在课程进入后半段的时候就开始“夹带私货”,课程老师会告诉学员们,进阶课程是更为系统的“实操课程”,标榜研发的课程“学完即可上手”,且终身一对一专业导师指导,随时解决理财过程中的所有苦恼。
在这其中,陪伴式指导成为进阶课程的“王牌”,利用成功案例佐证自家课程的有效性。《法治日报》记者观察到,比如在某财商体验课中,记者的课程老师阿成在群聊中就分享了学员小花的理财故事,讲述其在讲师指导下如何从“小白”变身理财达人。
首先,专业讲师会在小花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投研方案,答疑解惑,并进行涨跌提醒、行情分析、买卖建议的信息分享。故事讲述的方式是微信聊天截图,其中大多是“表扬截图”“感恩截图”。群聊内的“气氛组成员”也开始活动,纷纷晒单,表示他们已经在第一时间入手稳赚不亏的实践课程。
接下来,为了鼓励大家购买价值4980元或2980元的进阶课程,课程老师又会娓娓道来,以“为你好”的口气帮你算上一笔账,“以一年365天为例,平均下来理财投资系统实战课程每天13元,基金投资系统实战课程每天8.1元,也就是我们每天不到一瓶果汁的价格就可以为未来买一份安心”。
随后,《法治日报》记者连续两天收到课程老师的提醒:距离课程优惠报名截止倒计时1小时的类似消息,其话术兼备“销售+老师”的人物设定,“同学,你想学习的话就要逼自己一把,学好理财就有机会,迈出第一步才有下一步。理财不能当作是一个商品,学习是在投资自己”。
《法治日报》记者发现,在158人的微信群聊中,与老师互动提问的人总数不超过50人,坚持每天打卡、提问、完成作业的人数大约在15人左右。当记者询问课程老师有多少人购买进阶课程时,其表示目前已有30多人。
理财教育成为蓝海市场
投资者风险意识需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1年)》显示,仅2019年,我国新增“理财教育”“理财培训”相关企业近2000家,较10年前增长了800%。由此,很多专家预测,财商教育将是一个达到百亿级规模的蓝海市场。
北京市民张洁同样参加过该类课程。她报班的理由很简单:“虽然网上也有不少理财知识,但总觉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花钱或许会更好”。她认为,对于新手来说,财商课有用,比如老师会教怎么挑选基金,也会带着实操,但自己要去投资还是有点难,“我的本金不多,即便按照他教的投资,依然感觉离财务自由很远”。
“只是让买课的‘财商教育’,对你下手还是轻的。”某券商投资顾问坦言,他曾经有个客户,跟随“授课老师”在某平台做投资,遭遇“杀猪盘”,被骗去的20万元至今没有追回。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几年,理财相关的风险信息数量剧增。2015年理财相关风险信息数量约0.58万条,2019年达到3.89万条,上升了671%。
针对财商课内容和教育流程,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目前业内也没有明确的标准,比如是否应该像给投资者进行风险定级一样,区分不同等级的学员,以给他们教授不同难度的课程,这值得探讨。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就提出了“加大普及证券期货知识力度。将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行先试”。
“如果你是投资‘小白’,那么获取投资知识的途径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先阅读一些基本的专业书籍,或者多关注一下财经新闻,在一些投资讨论的社区多看多参与讨论,培养自己在理财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要过度追求高收益和短期收益。投资理财不能一味跟着别人走,还需要自己的理性判断,投资理财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北京律师徐莹说。
徐莹提醒,如果遇到宣称“轻松实现财富自由”“一夜打造暴富神话”“轻轻松松拿到‘睡后收入’”“15%以上的收益率几乎为零的风险”的培训机构,要特别谨慎。如果是推销购买电子书,那风险相对较小。如果是线上的课程教学,那教育部对此有严格的规定,即“教育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要警惕一次性收取高额学费的机构。(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丽 实习生 郭晶)
- “华佗回春宝典”傍名医宣传功效(2024-09-04)
- 山东21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酒鬼花生、蜜三刀等(2024-08-23)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宠物零食:宠德莱等4款自制宠物零食细菌超标(2024-08-23)
- 故宫门票咋就这么难抢到(2024-08-20)
- 20元乳胶枕加个枕套敢卖1000元 起底乳胶床品造假黑幕(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