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直播理财 下单须谨慎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一些金融机构也在积极试水线上直播业务。然而,鉴于金融产品的特殊属性,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日前发布了2020年第5号风险提示,提醒社会公众注意甄别金融直播营销风险,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投资、消费观念。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结合时下金融直播营销风险,为消费者归纳出实用的防范指南,提醒大家在观看金融直播时,应客观理性地仔细甄别,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
明辨直播主体资质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目前,大部分直播营销更倾向于发挥流量引导作用,通过直播吸引消费者兴趣后,以提供购买链接或线下引流的方式促使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如有意购买,应弄清发布营销广告、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主体,注意相应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或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质,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在正规金融机构销售渠道以外的页面随意提供个人重要金融信息、身份信息,防范欺诈风险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看清直播内容 警惕产品套路
金融营销在直播场景下,容易出现由于直播时间限制或消费者中途观看等原因导致的信息披露不足、消费者信息获取不全等情况。建议理性对待直播营销行为,在购买前充分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重要信息,如借贷产品的息费标准、实际年化利率,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缴费要求,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等,树立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的投资观。警惕一些金融直播营销中信息披露不足、风险提示不到位、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保收益等销售误导问题,避免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金融消费或投资 切莫冲动下手
金融产品与普通商品有所不同,一般需要根据消费者或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针对性推介,而直播营销模式下无法有效识别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做不到一对一地充分沟通。消费者应对此有理性、清醒的认知,不被直播营销所营造的氛围煽动而盲目消费或冲动投资,在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内容、息费标准、免责条款、风险等级等重要信息后,审慎评估自身是否能够承担或接受,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
认清品牌软件标识 消费信贷防“李鬼”
不管是网红发布短视频广告,还是以直播的方式营销贷款或者分期产品,一定要认清品牌软件标识。如果点击了不明链接而错误下载了仿冒APP,不但不能享受到优惠,反而会由此引发包括个人信息被盗、钱财受损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此外,有些不法分子也会打着正规金融公司的旗号,声称可向用户提供高返利理财活动、贷款额度等,诱导消费者通过非正规渠道下载虚假APP。捷信提醒消费者一定要通过正规消费信贷服务公司的官方网站下载APP,并通过官方认证的客服电话、微信服务号来进行核实校验,切莫把“李鬼”当李逵,酿成财产损失。
此外,消费者要时刻绷紧防范之弦,提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在使用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第一时间向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桑雪骐)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一些金融机构也在积极试水线上直播业务。然而,鉴于金融产品的特殊属性,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日前发布了2020年第5号风险提示,提醒社会公众注意甄别金融直播营销风险,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投资、消费观念。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结合时下金融直播营销风险,为消费者归纳出实用的防范指南,提醒大家在观看金融直播时,应客观理性地仔细甄别,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
明辨直播主体资质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目前,大部分直播营销更倾向于发挥流量引导作用,通过直播吸引消费者兴趣后,以提供购买链接或线下引流的方式促使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如有意购买,应弄清发布营销广告、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主体,注意相应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或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质,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在正规金融机构销售渠道以外的页面随意提供个人重要金融信息、身份信息,防范欺诈风险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看清直播内容 警惕产品套路
金融营销在直播场景下,容易出现由于直播时间限制或消费者中途观看等原因导致的信息披露不足、消费者信息获取不全等情况。建议理性对待直播营销行为,在购买前充分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重要信息,如借贷产品的息费标准、实际年化利率,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缴费要求,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等,树立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的投资观。警惕一些金融直播营销中信息披露不足、风险提示不到位、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保收益等销售误导问题,避免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金融消费或投资 切莫冲动下手
金融产品与普通商品有所不同,一般需要根据消费者或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针对性推介,而直播营销模式下无法有效识别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做不到一对一地充分沟通。消费者应对此有理性、清醒的认知,不被直播营销所营造的氛围煽动而盲目消费或冲动投资,在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内容、息费标准、免责条款、风险等级等重要信息后,审慎评估自身是否能够承担或接受,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
认清品牌软件标识 消费信贷防“李鬼”
不管是网红发布短视频广告,还是以直播的方式营销贷款或者分期产品,一定要认清品牌软件标识。如果点击了不明链接而错误下载了仿冒APP,不但不能享受到优惠,反而会由此引发包括个人信息被盗、钱财受损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此外,有些不法分子也会打着正规金融公司的旗号,声称可向用户提供高返利理财活动、贷款额度等,诱导消费者通过非正规渠道下载虚假APP。捷信提醒消费者一定要通过正规消费信贷服务公司的官方网站下载APP,并通过官方认证的客服电话、微信服务号来进行核实校验,切莫把“李鬼”当李逵,酿成财产损失。
此外,消费者要时刻绷紧防范之弦,提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在使用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第一时间向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桑雪骐)
- “华佗回春宝典”傍名医宣传功效(2024-09-04)
- 山东21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酒鬼花生、蜜三刀等(2024-08-23)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宠物零食:宠德莱等4款自制宠物零食细菌超标(2024-08-23)
- 故宫门票咋就这么难抢到(2024-08-20)
- 20元乳胶枕加个枕套敢卖1000元 起底乳胶床品造假黑幕(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