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看起来很美”的体检套餐靠谱吗?
“一年一次体检”已成为不少人的健康保障“标配”。目前,市场上的体检项目越来越多,有的价格动辄数千元,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体检有过度检查之嫌,有的体检花了钱却连已有问题都没查出,还有一些体检机构的医护人员资质存疑,甚至有护士代替医生上岗的现象。
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漏检误检时有发生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18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将达5.75亿。据统计,目前公立医院的体检机构约占70%的市场份额,民营体检机构快速发展。
记者浏览多个体检机构官网发现,各种体检套餐名目繁多,女性体检、父母体检、中老年体检、商务体检……每种套餐下又包括十几种不同的套餐,价格普遍在一两千元到三四千元。有些体检机构还有专门的基因检测套餐、高端核磁套餐等,价格达2万多元。
记者调查发现,体检收费不菲且标准混乱,有的暗藏重复收费现象。在某民营体检机构的项目价格表上记者看到,腹部彩超120元,膀胱彩超和前列腺彩超分别80元。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科主任黄红卫介绍,腹部彩超其实已经包括膀胱彩超和前列腺彩超,这其实是一项检查,在三甲医院做只需140多元。
有些体检有过度之嫌。不少体检项目都包含肿瘤筛查,有些需要采用CT、核磁共振等手段,但这样频繁的检查对身体健康不利。
2012年,原卫生部制定《健康体检项目目录》中规定了14大项49小项的基本目录及备选目录,提出“主要用于疾病诊断用途的技术和方法不列入健康体检项目”。不少医生表示,由于对身体有一定伤害,CT等检查项目一般都应坚持非必要不查的原则。但是,不少体检机构都大力宣传这些体检项目。在某体检机构官网首页,“集CT、核磁共振、胶囊胃镜为一体的精准体检套餐”就在最显著位置展现。
另一方面,体检中漏检、误检情况时有发生。江苏吴先生于2017年4月28号在苏州一家体检中心体检,体检结果显示一切正常,然而6个月后在医院确诊为肺癌中晚期。确诊后吴先生发现,当时体检的CT片子就已经有肿瘤,但是体检中心的报告上没有显示,也未及时告知。
广东东莞陈女士体检时,两名医生按压其腹部后有明显的腹痛,被认为是阑尾炎并需要立即做手术。但陈女士到其他医院检查后发现,并非阑尾炎,只是普通的肠胃炎。
体检医师资质存疑
据原卫生部2009年颁发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体检机构中负责签署健康体检报告的医师,应当具有内科或外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各健康体检项目结果应当由负责检查的相应专业执业医师记录并签名。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民营体检机构从事体检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并不具备相关资质。
“民营体检机构扩张很快,有的根本来不及招收足够有资质的医生,有的甚至让护士代替上岗。”黄红卫说,有的民营体检机构凭借各种关系建立本地医生联络库,在业务高峰期进行临时性招募。
广州市天河区卫计局在检查美年大健康旗下的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时发现,该体检机构部分B超检查报告未经医生审核,由其他医生“冒名”发出。此外,还存在检查报告无医师手写签名等问题。
美年大健康有关负责人说,在业务快速拓展中的确存在一些医生尚未取得多点执业资格。该公司发布公告称,目前,该公司在册的多点执业医师1103人,部分多点执业医师存在因相关手续、系统及时间等尚未及时完成执业注册或多点备案的情况。
记者走访广东、成都等地多家民营体检机构发现,尽管资本跑马圈地、重金聘请医生,但不少民营体检机构上岗医生数量明显跟不上门店扩张速度。
业内人士表示,重销售轻专业导致民营体检机构在吸纳专业医生方面缺乏吸引力。“我在大医院可以看门诊、做科研,在专业上有提升,到民营体检机构以后怎么发展呢?”成都一家三甲医院体检部医生说。
不能让体检变成单纯的生意,体检行业亟需“体检”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体检机构普遍存在重设备轻人才、重化验轻诊断等问题,医护人员质量得不到保证,过度营销越演越烈。体检事关公众健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能变成单纯的生意。
记者了解到,各地卫生主管部门目前对体检机构的监管,主要是每年核查基本资质,对日常业务缺乏有效规范和约束。
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体检行业亟需“体检”。目前,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的体检目录仅为参考,对体检机构并无刚性约束力。专家建议,首先要明确政策规范,提高体检行业准入门槛,建立统一的服务规范,明确体检项目的设置,取消一些不适用于健康检查的项目。规范医生诊疗行为,防止过度检查。
此外,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王昱表示,单位和个人应摒弃“套餐越豪华、价格越贵越好”的观念,根据个人年龄、性别、家族因素等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体检项目,才能真正做到有效体检。
“一年一次体检”已成为不少人的健康保障“标配”。目前,市场上的体检项目越来越多,有的价格动辄数千元,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体检有过度检查之嫌,有的体检花了钱却连已有问题都没查出,还有一些体检机构的医护人员资质存疑,甚至有护士代替医生上岗的现象。
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漏检误检时有发生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18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将达5.75亿。据统计,目前公立医院的体检机构约占70%的市场份额,民营体检机构快速发展。
记者浏览多个体检机构官网发现,各种体检套餐名目繁多,女性体检、父母体检、中老年体检、商务体检……每种套餐下又包括十几种不同的套餐,价格普遍在一两千元到三四千元。有些体检机构还有专门的基因检测套餐、高端核磁套餐等,价格达2万多元。
记者调查发现,体检收费不菲且标准混乱,有的暗藏重复收费现象。在某民营体检机构的项目价格表上记者看到,腹部彩超120元,膀胱彩超和前列腺彩超分别80元。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科主任黄红卫介绍,腹部彩超其实已经包括膀胱彩超和前列腺彩超,这其实是一项检查,在三甲医院做只需140多元。
有些体检有过度之嫌。不少体检项目都包含肿瘤筛查,有些需要采用CT、核磁共振等手段,但这样频繁的检查对身体健康不利。
2012年,原卫生部制定《健康体检项目目录》中规定了14大项49小项的基本目录及备选目录,提出“主要用于疾病诊断用途的技术和方法不列入健康体检项目”。不少医生表示,由于对身体有一定伤害,CT等检查项目一般都应坚持非必要不查的原则。但是,不少体检机构都大力宣传这些体检项目。在某体检机构官网首页,“集CT、核磁共振、胶囊胃镜为一体的精准体检套餐”就在最显著位置展现。
另一方面,体检中漏检、误检情况时有发生。江苏吴先生于2017年4月28号在苏州一家体检中心体检,体检结果显示一切正常,然而6个月后在医院确诊为肺癌中晚期。确诊后吴先生发现,当时体检的CT片子就已经有肿瘤,但是体检中心的报告上没有显示,也未及时告知。
广东东莞陈女士体检时,两名医生按压其腹部后有明显的腹痛,被认为是阑尾炎并需要立即做手术。但陈女士到其他医院检查后发现,并非阑尾炎,只是普通的肠胃炎。
体检医师资质存疑
据原卫生部2009年颁发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体检机构中负责签署健康体检报告的医师,应当具有内科或外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各健康体检项目结果应当由负责检查的相应专业执业医师记录并签名。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民营体检机构从事体检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并不具备相关资质。
“民营体检机构扩张很快,有的根本来不及招收足够有资质的医生,有的甚至让护士代替上岗。”黄红卫说,有的民营体检机构凭借各种关系建立本地医生联络库,在业务高峰期进行临时性招募。
广州市天河区卫计局在检查美年大健康旗下的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时发现,该体检机构部分B超检查报告未经医生审核,由其他医生“冒名”发出。此外,还存在检查报告无医师手写签名等问题。
美年大健康有关负责人说,在业务快速拓展中的确存在一些医生尚未取得多点执业资格。该公司发布公告称,目前,该公司在册的多点执业医师1103人,部分多点执业医师存在因相关手续、系统及时间等尚未及时完成执业注册或多点备案的情况。
记者走访广东、成都等地多家民营体检机构发现,尽管资本跑马圈地、重金聘请医生,但不少民营体检机构上岗医生数量明显跟不上门店扩张速度。
业内人士表示,重销售轻专业导致民营体检机构在吸纳专业医生方面缺乏吸引力。“我在大医院可以看门诊、做科研,在专业上有提升,到民营体检机构以后怎么发展呢?”成都一家三甲医院体检部医生说。
不能让体检变成单纯的生意,体检行业亟需“体检”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体检机构普遍存在重设备轻人才、重化验轻诊断等问题,医护人员质量得不到保证,过度营销越演越烈。体检事关公众健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能变成单纯的生意。
记者了解到,各地卫生主管部门目前对体检机构的监管,主要是每年核查基本资质,对日常业务缺乏有效规范和约束。
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体检行业亟需“体检”。目前,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的体检目录仅为参考,对体检机构并无刚性约束力。专家建议,首先要明确政策规范,提高体检行业准入门槛,建立统一的服务规范,明确体检项目的设置,取消一些不适用于健康检查的项目。规范医生诊疗行为,防止过度检查。
此外,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王昱表示,单位和个人应摒弃“套餐越豪华、价格越贵越好”的观念,根据个人年龄、性别、家族因素等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体检项目,才能真正做到有效体检。
- APP自动续费陷阱多 消费者警惕缴纳“记忆税”(2024-11-12)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当心国产水果披上“洋外衣”(2024-10-23)
- “华佗回春宝典”傍名医宣传功效(2024-09-04)
- 山东21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酒鬼花生、蜜三刀等(2024-08-23)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宠物零食:宠德莱等4款自制宠物零食细菌超标(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