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关联追缴欠费逃费 网约车平台别自说自话
追缴欠费、逃费,是经营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诉求,但如果不通过合法渠道,显然容易引起用户的争议与反感。
据媒体报道,最近有用户在使用滴滴打车时,刚点击APP就自动弹出“有未支付订单无法打车”,而这些“未支付订单”竟然来自陌生人。滴滴公司回应称,“关联机制”实际上是系统经过识别,认为两个账号属于同一个用户,当该用户的一个账号出现未支付订单时,另一个账号就会产生需要支付才能打车的情况。
滴滴打车,司机将乘客送达目的地,点击“送达乘客”后,并不强制乘客当面付款,乘客在离开后再付款也可以,但乘客最终不付款的话,下次则不能打车。然而,现实中却有乘客恶意利用网约车平台的这份“宽容”故意逃费,使用滴滴打车后不想付费,或者直接换手机,为滴滴公司造成了坏账损失。从杜绝欠费、逃费、抑制乘客不诚信的角度看,滴滴公司的“关联机制”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也的确能避免一些坏账。
滴滴客服表示此种关联有四种情况:第一,本人滴滴账户帮别人支付过;第二,被关联双方的滴滴账号用同一部手机登录过;第三,本人滴滴账户和其他滴滴账户绑定了相同的银行卡;第四,本人新注册手机号是别人注销过的手机号,本人用新注册手机号登陆滴滴,会与原手机号主产生关联。可见,滴滴的关联是基于乘客原始相关信息的梳理、利用,可如此关联不仅有漏洞,实际操作中也存在问题。
上述情况中,可初步认定第二、第三种情况与关联者为同一人,但第一、第四种关联,应在满足乘客知情权、申辩权的情况下,再作决定。如第一种关联中,帮别人支付不是不可以,滴滴可以请求该滴滴账户联系帮助支付过的人,而不该拒绝其使用滴滴。就第四种关联看,滴滴是在臆测用户。通讯运营商按规定可以将欠费停机手机号重新投放号池供用户选号,而将原手机号主的欠费责任强加给新手机号主,则必然引来质疑。
追缴欠费、逃费,是经营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诉求,但如果不通过合法渠道,显然容易引起用户的争议与反感。其实,滴滴梳理欠费信息,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定期公示或向欠费用户追缴,这样做或许更能被用户认可和接受。完善关联用户申诉机制,与用户保持沟通,是对关联机制的完善和补充。如果能请求相关部门将欠费用户的不诚信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库,则是更加值得推崇的做法。
近一段时间可谓是网约车平台的“多事之秋”,眼下的“关联追欠”风波,无疑再一次让公众寒心。作为时下新业态的代表,网约车理应珍视来之不易的用户和市场,在法律框架和商业底线内行事,寻求消费者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用专业、规范的运作赢得用户信任——这份成长成熟过程中“交学费”换来的“真经”,应该成为网约车平台未来发展的“座右铭”。
追缴欠费、逃费,是经营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诉求,但如果不通过合法渠道,显然容易引起用户的争议与反感。
据媒体报道,最近有用户在使用滴滴打车时,刚点击APP就自动弹出“有未支付订单无法打车”,而这些“未支付订单”竟然来自陌生人。滴滴公司回应称,“关联机制”实际上是系统经过识别,认为两个账号属于同一个用户,当该用户的一个账号出现未支付订单时,另一个账号就会产生需要支付才能打车的情况。
滴滴打车,司机将乘客送达目的地,点击“送达乘客”后,并不强制乘客当面付款,乘客在离开后再付款也可以,但乘客最终不付款的话,下次则不能打车。然而,现实中却有乘客恶意利用网约车平台的这份“宽容”故意逃费,使用滴滴打车后不想付费,或者直接换手机,为滴滴公司造成了坏账损失。从杜绝欠费、逃费、抑制乘客不诚信的角度看,滴滴公司的“关联机制”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也的确能避免一些坏账。
滴滴客服表示此种关联有四种情况:第一,本人滴滴账户帮别人支付过;第二,被关联双方的滴滴账号用同一部手机登录过;第三,本人滴滴账户和其他滴滴账户绑定了相同的银行卡;第四,本人新注册手机号是别人注销过的手机号,本人用新注册手机号登陆滴滴,会与原手机号主产生关联。可见,滴滴的关联是基于乘客原始相关信息的梳理、利用,可如此关联不仅有漏洞,实际操作中也存在问题。
上述情况中,可初步认定第二、第三种情况与关联者为同一人,但第一、第四种关联,应在满足乘客知情权、申辩权的情况下,再作决定。如第一种关联中,帮别人支付不是不可以,滴滴可以请求该滴滴账户联系帮助支付过的人,而不该拒绝其使用滴滴。就第四种关联看,滴滴是在臆测用户。通讯运营商按规定可以将欠费停机手机号重新投放号池供用户选号,而将原手机号主的欠费责任强加给新手机号主,则必然引来质疑。
追缴欠费、逃费,是经营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诉求,但如果不通过合法渠道,显然容易引起用户的争议与反感。其实,滴滴梳理欠费信息,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定期公示或向欠费用户追缴,这样做或许更能被用户认可和接受。完善关联用户申诉机制,与用户保持沟通,是对关联机制的完善和补充。如果能请求相关部门将欠费用户的不诚信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库,则是更加值得推崇的做法。
近一段时间可谓是网约车平台的“多事之秋”,眼下的“关联追欠”风波,无疑再一次让公众寒心。作为时下新业态的代表,网约车理应珍视来之不易的用户和市场,在法律框架和商业底线内行事,寻求消费者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用专业、规范的运作赢得用户信任——这份成长成熟过程中“交学费”换来的“真经”,应该成为网约车平台未来发展的“座右铭”。
- APP自动续费陷阱多 消费者警惕缴纳“记忆税”(2024-11-12)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当心国产水果披上“洋外衣”(2024-10-23)
- “华佗回春宝典”傍名医宣传功效(2024-09-04)
- 山东21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酒鬼花生、蜜三刀等(2024-08-23)
-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宠物零食:宠德莱等4款自制宠物零食细菌超标(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