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315在行动

加强社会共治 遏制App自动续费乱象

2025年02月20日 10:36    信息来源:中国质量报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信息公示与披露合规指引》等3项合规指引,其中明确,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五日,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不得默认勾选、强制捆绑开通或者限制取消自动扣费功能。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App数量不断增多,自动续费问题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一些平台为了盈利,仅向会员提供专属内容和服务,导致大量消费者不得不选择开通会员。然而,自动续费功能往往隐藏诸多陷阱,让消费者“进坑”容易“出坑”难,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前不久,上海市消保委针对App自动续费问题进行调查,发现选取的70款App中能够直接在应用中取消自动续费的只有33款,34款App 需要在支付渠道内取消自动续费。另外,还有多款App存在未注明续费价格、“确认开通”设置不严谨、未在自动续费前通知消费者等情况。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搜索“自动续费”,出现近20万条相关投诉记录。其中,平台不提醒、选项隐蔽、平台擅做主、客服不回复等情况占较大比例。目前,视频、音乐、网盘、图片及论坛等类型App,是自动续费乱象“多发区”。

近年来,针对App自动续费乱象,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治理力度。2022年12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域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从严整治应用程序设置卸载障碍、强制自动续费等严重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专项行动收到一定效果,但App自动续费乱象并未得到彻底遏制。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背后有利益驱动是最根本原因之一。手机App涉及自动续费的金额通常为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单笔金额看似不高,但一些App活跃用户达千万量级甚至上亿,自动续费带来的收益颇为可观。相较于巨额收益,App运营者的违法成本却很低。有媒体调查发现,消费者察觉到自己被套路后,采取法律手段维权的情况并不多。与用户大量的线上投诉相比,App经营者受到实质性处罚的案例并不多。

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有不完善之处,这也让一些不法商家找到可钻的空子。尽管相关法规提出“自动续费需征得用户同意”“不得默认勾选捆绑开通”“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等要求,但是相关规定还比较模糊。究竟如何才算“显著”,怎样才算违规,尚不明确,这也让监管部门面临执法难题。目前,国内市场监测到活跃的App数量超过270万款,要对数量如此庞大的App进行监管,对于相关部门而言颇有难度。

有鉴于此,要治理App自动续费乱象,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要出台有针对性的具体法规条款、细化规定和规范指引,避免部分经营者钻漏洞。要明确处罚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对有多次违法违规或其他严重违法违规情节的经营者,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去年7月1日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对自动续费经营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违反规定应受的处罚进行了明确。这一条例从法规层面进一步规范了App自动续费,期待在具体执行时能真正“长出牙齿”。

App自动续费产生的问题具有点多、面广等特点,需加强社会共治,营造良好生态。针对App数量大、监管难问题,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投诉、举报的信息,以此作为监管的方向和线索,进行精准监管。相关部门要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督促App经营者积极处理消费者诉求,对违法违规经营者加大惩处力度。媒体、消保组织、行业组织等要加强曝光监督,群策群力推动问题源头治理。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在应用App时发现权益受损,要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