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手宝:质量安全亟待关注
编者按
北风吹,雪花飘。寒冬至,腊味香。随着天气日渐寒冷,防寒保暖的冬季用品开始热销,各种取暖“神器”成为消费市场的“宠儿”。本报选取部分时下热销的冬季用品,推出“冬季热销用品质量观察系列报道”,通过走访市场、采访专家和业内人士,力图以质量的视角和专业的眼光,观察热销用品背后的质量特点,为广大读者提供消费参考。
在某电商平台输入“暖手宝”进行搜索,相关产品超过千个。其价格不等,便宜的只需要20多元,贵的则近两百元,差价数倍;其品牌众多,但几乎没有知名品牌;其销量差别巨大,有的产品月销售近千件,有的产品月销仅十几件……
电热暖手器,也被消费者称为暖手宝、暖宝宝或暖手袋,由于使用方便、易于携带,且大部分售价便宜,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市场上的取暖“神器”之一,销量逐年增加。但是这样一种产品,却频频引发爆炸伤人、触电、火灾等事故,让许多消费者又爱又恨。
市场受宠 质量堪忧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呼和浩特市的一位女士在家里忽然闻到一股焦煳的味道,她马上发现,正在桌子上充电的暖手宝已经燃起了火苗。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由于暖手宝充电时自燃引发的火灾数量一直在增加。
“由于暖手宝单价低、利润少,国内大的家电企业并不重视这一市场。目前,暖手宝生产厂家主要是中小企业,其中杂牌企业、小作坊居多,导致整体市场良莠不齐,产品质量不高。”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说。
发布的2022年电热暖手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该产品不合格率达65.1%。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公布的2021年电热暖手器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结果显示,33批次产品中20批次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合格率超过了60%,不合格项目为结构、元件、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项目。
“造成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产品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有的制造商使用不合规的温度保护元件,有的制造商使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非金属材料。暖手宝产品的质量评估和认证测试非常重要,因为这类产品直接与人手接触,结构设计不合理或保护元件配套使用不合理,会直接导致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家电实验室经理罗秀好告诉记者,这类产品暂未列入CCC强制性认证产品清单,这会导致很多未经认证测试的产品直接流向市场,埋下质量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 不容忽视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暖手宝主要有3种:硬质固体暖手宝(电热饼)、软质液体暖手宝(电热水袋)和电池式暖手宝。
“这3种产品的发热原理不相同,但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其所带来的风险差不多,主要集中在烫伤风险、触电风险和起火爆炸风险。烫伤风险主要来自于厂商使用不合规的温度控制保护元件。有些制造商为了节约成本甚至不配备温度控制保护元件,这会使得暖手宝加热失控,容易烫伤使用者,若产品过热,压力得不到释放,还可能发生爆炸,造成更大风险。触电风险产生于产品在充电或加热的过程中,带电体没有被有效隔开,导致用户触电。部分电热水袋甚至让液体直接与带电体接触,加热时里面的液体全部带电,而外壳的机械强度和绝缘强度不够,从而导致用户有触电的危险。起火爆炸风险主要是产品的外壳材料不符合标准要求,从而导致在加热的过程中,非金属件起火。而电池式暖手宝若使用不合规的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也会有电池起火和爆炸的风险。”罗秀好分析说,合理的产品结构设计、合规的零部件以及合理有序的质量管控,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制造商在产品开发之初就应该在产品结构设计上下足功夫,做到既满足成本和收益核算要求,又达到安全标准要求。
电热暖手器产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市场就有销售,然而记者了解到,除了外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的内部结构,包括一些安全性的设置,实际上并没有很大的发展。由于价格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企业都把心思花在怎样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上,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被抛于脑后。
“
监督抽查不合格率高,主要原因是生产电热暖手器的厂家偷工减料。他们完全可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但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就在原材料采购及设计制造过程中偷工减料,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让暖手宝市场走上健康规范发展的轨道。”梁振鹏表示,目前,一些企业开始推出高端暖手宝产品,走品牌发展之路,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或会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无论如何,企业都要重视产品质量,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只有打牢质量基础,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编者按
北风吹,雪花飘。寒冬至,腊味香。随着天气日渐寒冷,防寒保暖的冬季用品开始热销,各种取暖“神器”成为消费市场的“宠儿”。本报选取部分时下热销的冬季用品,推出“冬季热销用品质量观察系列报道”,通过走访市场、采访专家和业内人士,力图以质量的视角和专业的眼光,观察热销用品背后的质量特点,为广大读者提供消费参考。
在某电商平台输入“暖手宝”进行搜索,相关产品超过千个。其价格不等,便宜的只需要20多元,贵的则近两百元,差价数倍;其品牌众多,但几乎没有知名品牌;其销量差别巨大,有的产品月销售近千件,有的产品月销仅十几件……
电热暖手器,也被消费者称为暖手宝、暖宝宝或暖手袋,由于使用方便、易于携带,且大部分售价便宜,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市场上的取暖“神器”之一,销量逐年增加。但是这样一种产品,却频频引发爆炸伤人、触电、火灾等事故,让许多消费者又爱又恨。
市场受宠 质量堪忧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呼和浩特市的一位女士在家里忽然闻到一股焦煳的味道,她马上发现,正在桌子上充电的暖手宝已经燃起了火苗。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由于暖手宝充电时自燃引发的火灾数量一直在增加。
“由于暖手宝单价低、利润少,国内大的家电企业并不重视这一市场。目前,暖手宝生产厂家主要是中小企业,其中杂牌企业、小作坊居多,导致整体市场良莠不齐,产品质量不高。”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说。
发布的2022年电热暖手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该产品不合格率达65.1%。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公布的2021年电热暖手器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结果显示,33批次产品中20批次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合格率超过了60%,不合格项目为结构、元件、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项目。
“造成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产品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有的制造商使用不合规的温度保护元件,有的制造商使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非金属材料。暖手宝产品的质量评估和认证测试非常重要,因为这类产品直接与人手接触,结构设计不合理或保护元件配套使用不合理,会直接导致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家电实验室经理罗秀好告诉记者,这类产品暂未列入CCC强制性认证产品清单,这会导致很多未经认证测试的产品直接流向市场,埋下质量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 不容忽视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暖手宝主要有3种:硬质固体暖手宝(电热饼)、软质液体暖手宝(电热水袋)和电池式暖手宝。
“这3种产品的发热原理不相同,但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其所带来的风险差不多,主要集中在烫伤风险、触电风险和起火爆炸风险。烫伤风险主要来自于厂商使用不合规的温度控制保护元件。有些制造商为了节约成本甚至不配备温度控制保护元件,这会使得暖手宝加热失控,容易烫伤使用者,若产品过热,压力得不到释放,还可能发生爆炸,造成更大风险。触电风险产生于产品在充电或加热的过程中,带电体没有被有效隔开,导致用户触电。部分电热水袋甚至让液体直接与带电体接触,加热时里面的液体全部带电,而外壳的机械强度和绝缘强度不够,从而导致用户有触电的危险。起火爆炸风险主要是产品的外壳材料不符合标准要求,从而导致在加热的过程中,非金属件起火。而电池式暖手宝若使用不合规的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也会有电池起火和爆炸的风险。”罗秀好分析说,合理的产品结构设计、合规的零部件以及合理有序的质量管控,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制造商在产品开发之初就应该在产品结构设计上下足功夫,做到既满足成本和收益核算要求,又达到安全标准要求。
电热暖手器产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市场就有销售,然而记者了解到,除了外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的内部结构,包括一些安全性的设置,实际上并没有很大的发展。由于价格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企业都把心思花在怎样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上,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被抛于脑后。
“ 监督抽查不合格率高,主要原因是生产电热暖手器的厂家偷工减料。他们完全可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但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就在原材料采购及设计制造过程中偷工减料,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让暖手宝市场走上健康规范发展的轨道。”梁振鹏表示,目前,一些企业开始推出高端暖手宝产品,走品牌发展之路,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或会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无论如何,企业都要重视产品质量,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只有打牢质量基础,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 北京海淀开展餐饮食品安全大检查麦当劳、东来顺门店等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查处 (2024-09-05)
- 守护消费 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2024-09-05)
- “富氢水”炸伤老人 消保委助力获赔(2024-08-21)
- 助听器导致症状加重 消保委助力维权成功(2024-08-15)
- “铁拳”行动|上海公布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第四批典型案例(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