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填平App自动续费陷阱
近日,某知名视频App“1元会员”退费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在该App首页弹出的“首月1元”弹窗广告上有一行小字说明:“首月1元/月,后11个月12元/月。”用户只有点开充值详情页面,才能看到“开通未达12个月,按25元/月缴补差价”的字样。不少网友吐槽,就是因为没注意这一点而落入自动续费陷阱,花了冤枉钱。
App自动续费暗藏猫腻并非孤例。“免费开通会员”“一分钱体验7天会员”“限时6元尊享钻石会员”……面对频频弹出的此类App广告,有消费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下载安装,当试用一段时间感觉没什么意思就不再使用或干脆卸载,但直到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扣款才发现,这些App已“自作主张”为用户自动续费了,而想要退订、退费,则会面对商家设置的种种障碍,耗时费力,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与“自动续费”相关的投诉记录有10余万条。其中,平台不提醒、选项隐蔽深;平台擅做主、客服不回复等情况占较大比例。如部分App提前一天或数天自动扣费,在此之前没有短信或其他形式的提醒;有一些App设置的自动续费选项很隐蔽,按照提示也难找到退订业务。媒体测试了50款带有自动续费功能的App,几乎找不到可以直接在App内一键退订的服务。
根据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变相强制消费者自动续费,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有违民事活动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2021年5月施行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就自动续费问题作了明确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5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在服务期间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显著、简便的随时取消或者变更的选项,并不得收取不合理费用。
近些年,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力度治理App乱象。2022年12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域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从严整治应用程序设置卸载障碍、强制自动续费等严重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专项行动收到一定效果,但App自动续费乱象并未得到彻底遏制。法律人士指出,这一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重要原因之一是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法规条款和细化规定。尽管《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网络交易者采取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应当提前5日“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但办法并未对“显著”一词作进一步解释。这就为经营者留下了“操作空间”:一些App的一级页面用吸引人的大字介绍主要功能,以吸引用户订阅会员服务,而关于退订、退费的操作说明及入口则被放在三级、四级页面,而且字号非常小,消费者不易找到也看不清楚。
另外,消费者在发现被套路后进行投诉维权,会面临诸多困难,花费成本太高。比如,向平台投诉,常常会被客服各种推诿,非常耗费精力;若侵权行为发生在异地,要维权需额外支出异地诉讼产生的食宿费、差旅费等。相比较而言,App商家通过套路可在用户决策意志之外获得持续的收益,即使被投诉、被处罚,也不会觉得“肉疼”,代价较小。
有鉴于此,要清除App自动续费陷阱,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在立法层面,可以出台更为具体的细化标准、规范指引,对“显著方式”进行明确。比如,规定App商家在一级页面明示退订、退费等操作方法,消费者仅需简单操作即可取消自动续费。可以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的法理逻辑,赋予消费者在一定期限内的“退订后悔权”。
在监管层面,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对App存在自动续费等问题的,除提高罚款额度之外,还可以采取列入“黑名单”、公开通报等方式进行处罚,增加违法显性和隐性成本。同时,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要求App经营者不得为消费者退订、异议、退费等设置障碍,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近日,某知名视频App“1元会员”退费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在该App首页弹出的“首月1元”弹窗广告上有一行小字说明:“首月1元/月,后11个月12元/月。”用户只有点开充值详情页面,才能看到“开通未达12个月,按25元/月缴补差价”的字样。不少网友吐槽,就是因为没注意这一点而落入自动续费陷阱,花了冤枉钱。
App自动续费暗藏猫腻并非孤例。“免费开通会员”“一分钱体验7天会员”“限时6元尊享钻石会员”……面对频频弹出的此类App广告,有消费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下载安装,当试用一段时间感觉没什么意思就不再使用或干脆卸载,但直到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扣款才发现,这些App已“自作主张”为用户自动续费了,而想要退订、退费,则会面对商家设置的种种障碍,耗时费力,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与“自动续费”相关的投诉记录有10余万条。其中,平台不提醒、选项隐蔽深;平台擅做主、客服不回复等情况占较大比例。如部分App提前一天或数天自动扣费,在此之前没有短信或其他形式的提醒;有一些App设置的自动续费选项很隐蔽,按照提示也难找到退订业务。媒体测试了50款带有自动续费功能的App,几乎找不到可以直接在App内一键退订的服务。
根据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变相强制消费者自动续费,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有违民事活动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2021年5月施行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就自动续费问题作了明确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5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在服务期间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显著、简便的随时取消或者变更的选项,并不得收取不合理费用。
近些年,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力度治理App乱象。2022年12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域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从严整治应用程序设置卸载障碍、强制自动续费等严重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专项行动收到一定效果,但App自动续费乱象并未得到彻底遏制。法律人士指出,这一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重要原因之一是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法规条款和细化规定。尽管《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网络交易者采取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应当提前5日“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但办法并未对“显著”一词作进一步解释。这就为经营者留下了“操作空间”:一些App的一级页面用吸引人的大字介绍主要功能,以吸引用户订阅会员服务,而关于退订、退费的操作说明及入口则被放在三级、四级页面,而且字号非常小,消费者不易找到也看不清楚。
另外,消费者在发现被套路后进行投诉维权,会面临诸多困难,花费成本太高。比如,向平台投诉,常常会被客服各种推诿,非常耗费精力;若侵权行为发生在异地,要维权需额外支出异地诉讼产生的食宿费、差旅费等。相比较而言,App商家通过套路可在用户决策意志之外获得持续的收益,即使被投诉、被处罚,也不会觉得“肉疼”,代价较小。
有鉴于此,要清除App自动续费陷阱,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在立法层面,可以出台更为具体的细化标准、规范指引,对“显著方式”进行明确。比如,规定App商家在一级页面明示退订、退费等操作方法,消费者仅需简单操作即可取消自动续费。可以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的法理逻辑,赋予消费者在一定期限内的“退订后悔权”。
在监管层面,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对App存在自动续费等问题的,除提高罚款额度之外,还可以采取列入“黑名单”、公开通报等方式进行处罚,增加违法显性和隐性成本。同时,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要求App经营者不得为消费者退订、异议、退费等设置障碍,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 聚焦“双11”•提品质促销费 |“双11”大促揭幕 “虚假破价”现身直播间(2024-10-18)
- 星期一、欧唯曼2款样品有害物质超标(2024-10-11)
- “天天招财爆单百货店”暗藏消费陷阱(2024-10-11)
- 谨防儿童电话手表“毁三观”(2024-09-05)
- 地方产业屡陷集体造假危机带来警示(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