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体验作饵 分期贷藏骗局 预付式医疗美容当心“美丽陷阱”
整容不成功,一边四处投诉讨说法,一边还要按月归还美容贷。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消费者刘女士的遭遇颇具典型性,可谓美容市场乱象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中国消费者报》四川记者站接到整形美容类投诉上百起,很多纠纷的背后都关联着商家的过度营销、预付式消费和美容贷。近日,四川省多地市场监管局、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发布消费警示,美容行业预付式消费泛滥,提醒消费者小心美容预付式消费背后的陷阱。
被忽悠做医美手术
“眼皮不对称,左眼皮肿得很,半边脸麻木,牙根酸痛。”虽然距离整容手术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但刘女士依然没有康复,不仅没有更美丽、更自信,反而徒增痛苦、懊恼和无奈。8月4日,刘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咨询了医生,修复还要花两三万元,也回不到原来的样子了。
刘女士用“鬼迷心窍”评价这次失败的美容经历。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一位朋友介绍她认识了当地专门为美容医院介绍业务的经纪人,也就是通常说的美容托儿。刘女士加了微信,美容托儿告诉刘女士有一家医疗美容医院价格便宜、效果又好,并欺骗称刘女士的朋友就是在这家医院做的美容项目。3月29日,刘女士来到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的这家医疗美容医院。她原本只想参加几百元的美容体验,解决印堂八字纹问题,结果被说服做了“提眉手术+抽脂肪填充全脸”手术。美容医院还帮刘女士办理了两年期美容贷,首付1800元,贷款1.5万元,本金加利息共21120元,每个月还款805元。
刘女士的手术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术后出现两眼不对称等问题。因为在网上查到有关该美容医院手术失败的信息,刘女士拒绝在该院做修复手术。“不料对方马上翻脸,态度强硬,坚称手术很成功,否则让做鉴定或者向法院起诉。”刘女士说。
与此同时,四川省泸州市34岁的王女士也在为整容的事维权。
去年年底,王女士经美容院工作人员推销,购买了成都某医疗美容医院一张1980元的医美卡。今年1月1日,王女士拿着医美卡来到该美容医院,本想只使用套餐中的面部除毛项目,最后被推销人员游说做了眼部重睑术、去皮术、开内眼角3项手术,总费用1.98万元。“当时几个人围着我,给我洗脑。”王女士说,事前她并不了解眼部手术行情、医院资质等信息,因为轻信了推销话术,就头脑发热冲动付了款。今年3月,因双眼皮存在重睑线条不对称、宽窄不对称、疤痕和不是开扇形等问题,王女士多次与医院沟通,但均无处理结果。
美容消费维权难
近年来,医疗美容纠纷呈高发多发态势,预付卡、美容贷款让医美消费矛盾更加复杂。去年以来,《中国消费者报》四川记者站接到美容消费投诉177件,其中整形美容投诉107件,因整形效果不满意的投诉44件。整形美容投诉中,涉及美容卡等预付式消费、美容贷款的投诉24件,占比22.4%。
记者梳理投诉发现,不少医疗美容机构先用优惠的体验卡、医美卡,千方百计诱导消费者进店,然后通过轮番推销、话术洗脑、场景误导等方式,引诱消费者做更大、更多的医美项目,达到牟取更大利益的目的。由于是预付式消费模式,消费者先花钱办卡,或者办理美容贷,消费者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一旦因为服务效果不满意或者整形失败,涉及修复、退款、赔偿等问题,医疗美容机构往往态度强硬,消费者维权困难。
刘女士告诉记者,在向美容医院讨说法的过程中,双方多次发生冲突,还惊动了警方,“医生态度恶劣,老板冲到我面前要打我,还找人威胁,强行把我拉进屋里关起来,我现在一个人都不敢去找他们”。如今,刘女士一边忍受着身体的痛苦,到处投诉维权,一边还要按月归还贷款。
多地发布消费预警
记者注意到,美容行业是预付式消费的重灾区,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省消委会及四川多地开展了维权行动,并多次发布相关提示。
8月5日,自贡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全市美容行业监管和法规宣贯会。据分析,包括医疗美容行业在内的整个美容服务行业,普遍存在不履行承诺、推荐贷款诱导消费、超范围违规经营、虚假宣传夸大效果、涉嫌合同违法、强制消费等问题。商家以办理“代言卡”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先付款,宣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代言次数后可全额退款,而实际预约代言时,商家却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绝;推销人员轮番对消费者进行洗脑,针对无经济能力的消费者,商家主动提供借款或者推荐各种网贷,甚至直接操作消费者的手机,办理各种贷款;无资质经营医学美容服务,超经营范围高价销售“塑身内衣”等产品;口头向消费者宣传“受益者”取得的“成效”,利用美容仪器检测,谎称消费者身体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宣传通过某美容服务套餐能治疗疾病。商家还与消费者签订不公平、排除自身责任的格式合同。
针对美容消费陷阱,自贡市市场监管局、市消委会发布美容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按需购买,预付式消费要签订合同等。对于美容预付式消费,建议消费者选择资质健全、规模大、信誉好的美容机构,要查看美容机构经营资质、从业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格、场地环境等是否符合国家规范;一次性购买预付卡的金额不要太高,防止商家突然关门歇业;详细了解预付式消费服务内容、办卡费用、使用期限、适用项目及退款、转让条件等条款,并签订书面合同或者协议,不能只听商家的口头承诺;每次消费时,要问清消费金额,掌握预付卡的余额,防止预付卡金额被额外扣减,同时,不要轻信销售人员天花乱坠的口头宣传,保持头脑清醒,切勿盲目消费;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性消费,可按次消费结算,不轻易办理各类贷款,面对商家推荐的高价产品,勿轻信产品效果。
同时,美容服务经营者应严格遵循“八不准四做到”的要求:不准夸大宣传、不准虚假宣传、不准漫天叫价、不准虚标价格、不准强制消费、不准捆绑消费、不准违法推荐贷款消费、不准无资质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做到告知消费者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做到对商品或者服务明码标价;做到消费协议合法、公平、诚信、详实;做到妥善处理消费投诉。
整容不成功,一边四处投诉讨说法,一边还要按月归还美容贷。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消费者刘女士的遭遇颇具典型性,可谓美容市场乱象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中国消费者报》四川记者站接到整形美容类投诉上百起,很多纠纷的背后都关联着商家的过度营销、预付式消费和美容贷。近日,四川省多地市场监管局、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发布消费警示,美容行业预付式消费泛滥,提醒消费者小心美容预付式消费背后的陷阱。
被忽悠做医美手术
“眼皮不对称,左眼皮肿得很,半边脸麻木,牙根酸痛。”虽然距离整容手术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但刘女士依然没有康复,不仅没有更美丽、更自信,反而徒增痛苦、懊恼和无奈。8月4日,刘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咨询了医生,修复还要花两三万元,也回不到原来的样子了。
刘女士用“鬼迷心窍”评价这次失败的美容经历。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一位朋友介绍她认识了当地专门为美容医院介绍业务的经纪人,也就是通常说的美容托儿。刘女士加了微信,美容托儿告诉刘女士有一家医疗美容医院价格便宜、效果又好,并欺骗称刘女士的朋友就是在这家医院做的美容项目。3月29日,刘女士来到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的这家医疗美容医院。她原本只想参加几百元的美容体验,解决印堂八字纹问题,结果被说服做了“提眉手术+抽脂肪填充全脸”手术。美容医院还帮刘女士办理了两年期美容贷,首付1800元,贷款1.5万元,本金加利息共21120元,每个月还款805元。
刘女士的手术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术后出现两眼不对称等问题。因为在网上查到有关该美容医院手术失败的信息,刘女士拒绝在该院做修复手术。“不料对方马上翻脸,态度强硬,坚称手术很成功,否则让做鉴定或者向法院起诉。”刘女士说。
与此同时,四川省泸州市34岁的王女士也在为整容的事维权。
去年年底,王女士经美容院工作人员推销,购买了成都某医疗美容医院一张1980元的医美卡。今年1月1日,王女士拿着医美卡来到该美容医院,本想只使用套餐中的面部除毛项目,最后被推销人员游说做了眼部重睑术、去皮术、开内眼角3项手术,总费用1.98万元。“当时几个人围着我,给我洗脑。”王女士说,事前她并不了解眼部手术行情、医院资质等信息,因为轻信了推销话术,就头脑发热冲动付了款。今年3月,因双眼皮存在重睑线条不对称、宽窄不对称、疤痕和不是开扇形等问题,王女士多次与医院沟通,但均无处理结果。
美容消费维权难
近年来,医疗美容纠纷呈高发多发态势,预付卡、美容贷款让医美消费矛盾更加复杂。去年以来,《中国消费者报》四川记者站接到美容消费投诉177件,其中整形美容投诉107件,因整形效果不满意的投诉44件。整形美容投诉中,涉及美容卡等预付式消费、美容贷款的投诉24件,占比22.4%。
记者梳理投诉发现,不少医疗美容机构先用优惠的体验卡、医美卡,千方百计诱导消费者进店,然后通过轮番推销、话术洗脑、场景误导等方式,引诱消费者做更大、更多的医美项目,达到牟取更大利益的目的。由于是预付式消费模式,消费者先花钱办卡,或者办理美容贷,消费者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一旦因为服务效果不满意或者整形失败,涉及修复、退款、赔偿等问题,医疗美容机构往往态度强硬,消费者维权困难。
刘女士告诉记者,在向美容医院讨说法的过程中,双方多次发生冲突,还惊动了警方,“医生态度恶劣,老板冲到我面前要打我,还找人威胁,强行把我拉进屋里关起来,我现在一个人都不敢去找他们”。如今,刘女士一边忍受着身体的痛苦,到处投诉维权,一边还要按月归还贷款。
多地发布消费预警
记者注意到,美容行业是预付式消费的重灾区,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省消委会及四川多地开展了维权行动,并多次发布相关提示。
8月5日,自贡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全市美容行业监管和法规宣贯会。据分析,包括医疗美容行业在内的整个美容服务行业,普遍存在不履行承诺、推荐贷款诱导消费、超范围违规经营、虚假宣传夸大效果、涉嫌合同违法、强制消费等问题。商家以办理“代言卡”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先付款,宣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代言次数后可全额退款,而实际预约代言时,商家却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绝;推销人员轮番对消费者进行洗脑,针对无经济能力的消费者,商家主动提供借款或者推荐各种网贷,甚至直接操作消费者的手机,办理各种贷款;无资质经营医学美容服务,超经营范围高价销售“塑身内衣”等产品;口头向消费者宣传“受益者”取得的“成效”,利用美容仪器检测,谎称消费者身体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宣传通过某美容服务套餐能治疗疾病。商家还与消费者签订不公平、排除自身责任的格式合同。
针对美容消费陷阱,自贡市市场监管局、市消委会发布美容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按需购买,预付式消费要签订合同等。对于美容预付式消费,建议消费者选择资质健全、规模大、信誉好的美容机构,要查看美容机构经营资质、从业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格、场地环境等是否符合国家规范;一次性购买预付卡的金额不要太高,防止商家突然关门歇业;详细了解预付式消费服务内容、办卡费用、使用期限、适用项目及退款、转让条件等条款,并签订书面合同或者协议,不能只听商家的口头承诺;每次消费时,要问清消费金额,掌握预付卡的余额,防止预付卡金额被额外扣减,同时,不要轻信销售人员天花乱坠的口头宣传,保持头脑清醒,切勿盲目消费;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性消费,可按次消费结算,不轻易办理各类贷款,面对商家推荐的高价产品,勿轻信产品效果。
同时,美容服务经营者应严格遵循“八不准四做到”的要求:不准夸大宣传、不准虚假宣传、不准漫天叫价、不准虚标价格、不准强制消费、不准捆绑消费、不准违法推荐贷款消费、不准无资质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做到告知消费者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做到对商品或者服务明码标价;做到消费协议合法、公平、诚信、详实;做到妥善处理消费投诉。
- 聚焦“双11”•提品质促销费 |“双11”大促揭幕 “虚假破价”现身直播间(2024-10-18)
- 星期一、欧唯曼2款样品有害物质超标(2024-10-11)
- “天天招财爆单百货店”暗藏消费陷阱(2024-10-11)
- 谨防儿童电话手表“毁三观”(2024-09-05)
- 地方产业屡陷集体造假危机带来警示(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