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广告“乱花迷人眼” 消费者很容易被忽悠
许多商家为了促销,总会摆出五花八门的阵势来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很容易被忽悠。王先生就碰到了这样的烦心事,一家加油站的促销广告上明明写着“持卡加油满200元,店内享5.3折,甚至更低”,但当他进店消费时,才知道还有许许多多的门槛。
近日,车主王先生在加满汽油200元后,看到加油站内张贴着“持卡加油满200元,店内享5.3折”的海报,于是去加油站内挑选商品,但结账时,却被加油站工作人员告知无法享受。加油站工作人员解释说,宣传海报中所涉及的“享5.3折”是指在加油卡内赠送现金券和抵扣券,以充值的形式存在的。例如,加满200元汽油后,加油卡内将送2元现金券和5元抵扣券,消费者在加油站内买15元的商品,除去赠送的2元现金券和5元抵扣券,实际需支付8元,相当于享受了5.3折的优惠。如此绕来绕去的算法,让王先生十分不满,于是来到一市消保分会进行投诉。
一市消保分会接到投诉后,立即前往该加油站了解情况,经过实地调查后发现,该促销信息确实没有做到公开透明。依据《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定:“零售商开展有奖销售活动,应当展示奖品、赠品,不得以虚构的奖品、赠品价值额或含糊的语言文字误导消费者。”该加油站以含糊的语言文字误导消费者,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加油站的促销广告也要立即撤下。
其实,类似的促销广告我们在街头时常碰到。近日,记者沿人民大道、兴宁北路走了一圏,几乎每家店门前都挂有打折促销的招牌:“全场商品最低6.8折”、 “清仓大减价”……而所谓的全场商品6.8折,指的只是春装,夏装是不打折的。有的商家在优惠促销招牌最末尾处,还挂着“本店保留此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之类的小字(此行小字在各种预付卡、购物券上也最为常见)。
何为商家的最终解释权,营业员有的含糊不清地说“不知道”,有的干脆让记者去问老板。而根据《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零售商销售促销商品提出的“保留最终解释权”,属于单方面的格式合同条款。根据合同法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自己的责任、加重对方的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因此,零售商无权以保留最终解释权为由,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办法》也明确规定: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时应明码标价,不得利用虚构原价打折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
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如果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遇到商家使用让人误解的标价形式诱导你购买,或以“保留最终解释权”为由侵犯你的利益,一定要像车主王先生那样,不要听之任之,而要积极向12315或县消保委投诉。
许多商家为了促销,总会摆出五花八门的阵势来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很容易被忽悠。王先生就碰到了这样的烦心事,一家加油站的促销广告上明明写着“持卡加油满200元,店内享5.3折,甚至更低”,但当他进店消费时,才知道还有许许多多的门槛。
近日,车主王先生在加满汽油200元后,看到加油站内张贴着“持卡加油满200元,店内享5.3折”的海报,于是去加油站内挑选商品,但结账时,却被加油站工作人员告知无法享受。加油站工作人员解释说,宣传海报中所涉及的“享5.3折”是指在加油卡内赠送现金券和抵扣券,以充值的形式存在的。例如,加满200元汽油后,加油卡内将送2元现金券和5元抵扣券,消费者在加油站内买15元的商品,除去赠送的2元现金券和5元抵扣券,实际需支付8元,相当于享受了5.3折的优惠。如此绕来绕去的算法,让王先生十分不满,于是来到一市消保分会进行投诉。
一市消保分会接到投诉后,立即前往该加油站了解情况,经过实地调查后发现,该促销信息确实没有做到公开透明。依据《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定:“零售商开展有奖销售活动,应当展示奖品、赠品,不得以虚构的奖品、赠品价值额或含糊的语言文字误导消费者。”该加油站以含糊的语言文字误导消费者,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加油站的促销广告也要立即撤下。
其实,类似的促销广告我们在街头时常碰到。近日,记者沿人民大道、兴宁北路走了一圏,几乎每家店门前都挂有打折促销的招牌:“全场商品最低6.8折”、 “清仓大减价”……而所谓的全场商品6.8折,指的只是春装,夏装是不打折的。有的商家在优惠促销招牌最末尾处,还挂着“本店保留此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之类的小字(此行小字在各种预付卡、购物券上也最为常见)。
何为商家的最终解释权,营业员有的含糊不清地说“不知道”,有的干脆让记者去问老板。而根据《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零售商销售促销商品提出的“保留最终解释权”,属于单方面的格式合同条款。根据合同法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自己的责任、加重对方的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因此,零售商无权以保留最终解释权为由,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办法》也明确规定: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时应明码标价,不得利用虚构原价打折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
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如果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遇到商家使用让人误解的标价形式诱导你购买,或以“保留最终解释权”为由侵犯你的利益,一定要像车主王先生那样,不要听之任之,而要积极向12315或县消保委投诉。
- 远离直播间“赌石”和“洗金”(2023-11-11)
- 1个批号产了多个“娃”化妆品“一号多用”忽悠消费者(2023-11-06)
- 山东:持续打击“刷单炒信”虚假宣传(2023-09-07)
- 天津:“刷单炒信”虚假广告成为焦点(2023-09-07)
- 网红奶茶“鹿角巷”回应7000多家山寨店:商标注册时被假店钻了法律空档(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