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准入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贸措施意识明显增强 对外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019年11月12日 11:22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cj/content/2019-11/11/content_7754952.htm

据海关总署11月11日消息,日前,海关总署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出口企业影响调查圆满结束。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30.98%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比上升0.88%。因退货、销毁、产品降级或者丧失订单等原因所发生的直接损失额为2177.5亿元,同比减少12.2%;企业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而新增加的成本为426.4亿元,同比减少38.2%。直接损失额和新增成本有较大幅度下降,表明我国企业的对外竞争力有提升。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6500家出口企业,共收到6495家有效样本,问卷有效率达99.9%,各项参数具有持续性、可比性,客观反映了2018年中国出口企业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实际情况。

从影响国别看,美国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最大,造成的直接损失额为1302.4亿,占全国直接损失总额的59.8%。与2017年相比,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直接损失普遍有所减少的背景下,我在美受损所占比重大幅增加。

从产品类别看,机电仪器、玩具家具和化矿金属行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直接损失分别占总额的51.12%、10.30%和9.58%。尤其是机电仪器行业,占比过半。

从地域看,我国江苏、四川、广东三省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偏重,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25.8%,24.7%,13.90%。这一排序与上年相比变化较大,广东省直接损失减少422.3亿元,由“独占鳌头”变为“退居”第三,而四川省和江苏省的受损额则分别增加530.1亿元和136.5亿元,两省新增的损失来源均主要为橡胶、皮革行业。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继关税、汇率之后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第三大主要障碍,对工业品和农食产品行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集中在认证、技术标准、包装和材料、标签和标志、有毒有害物质限量五方面。与2017年相比,工业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的影响空前突增,而此前影响较大的包装和材料要求,2018年影响程度更深、范围更广。影响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种养殖基地及加工厂和仓库注册要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微生物指标要求、食品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及食品标签要求五个方面。与2017年相比,种养殖基地及加工和仓储注册要求的影响提升到空前位置。

2018年,各行业出口企业为适应进口国技术性贸易措施而产生的新增成本较上年均有所下降。其中,化矿金属、农食产品和纺织鞋帽行业降幅较大,分别下降130.2亿、47亿和40.3亿。新增成本最多的同样是机电仪器行业,占新增成本总额的45.5%,呈持续上升趋势。此外,近两年玩具、家具行业的新增成本持续增加,存在潜在风险,亟需积极应对。

出口企业主动应对意识明显增强。调查显示,出口企业对技术性贸易措施认知度明显提高,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参与和主动应对意识日益增强。2018年企业在遭遇国外技术措施或技术要求限制时,超过半数的出口企业一方面通过技术攻关、管理优化和自主创新等手段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一方面及时向当地海关及商务部门报告寻求帮助。总体上看,80%以上的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了产品质量及安全水平。随着企业主动应对意识的提高,企业迫切希望从政府主管部门获得如下三类帮助:及时提供相关技术信息和应对指南、强化认证认可工作并建立与国外权威机构的互认机制、搭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并提供便捷的检测服务。

2019年继续开展了政府部门帮扶企业减少损失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在政府部门帮扶下,企业避免了因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所导致的损失242.7亿元,占2018年我国出口总额的0.16%。排前三位的有效减损措施,一是政府发布预警信息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和应对;二是为企业提供产品认证服务,获取国外认可;三是协助企业取得通行检测认证证书,避免海外送检的不便。各级海关部门成为企业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的主要来源,其次才是国外经销商。为帮助企业破除壁垒、规避风险、扩大出口,海关加强国外重大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跟踪、评议、交涉和应对,及时为企业提供针对性、有效性的支持服务措施,成效明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