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准入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印发 我国将建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

2018年12月27日 09:40    信息来源:http://cngm.cqn.com.cn/html/2018-12/27/content_109738.htm?div=-1

1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实现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顺畅衔接、协同发展,物流规模化、组织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铁路、水运等干线通道能力充分释放,运输结构更加合理。

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规划》依据区域经济总量、产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联通度和人口分布等,统筹考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需要,结合“十纵十横”交通运输通道和国内物流大通道基本格局,选择127个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划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包括41个陆港型、30个港口型、23个空港型、47个生产服务型、55个商贸服务型和16个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

《规划》指出,为整合优化物流枢纽资源,提高物流组织效率,提升物流运行质量,应注意加强交通、公安、海关、市场监管、气象、邮政等部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为便利企业生产经营和完善物流信用环境提供支撑;提高国家物流枢纽通关和保税监管能力,促进国家物流枢纽与中欧班列融合发展;特别是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口岸相关设施的功能衔接、信息互联,加强单证规则、检验检疫、认证认可、通关报关、安全与应急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规划》要求,应充分发挥国家物流枢纽辐射广、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带动区域农业、制造、商贸等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形成各种要素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的枢纽经济,不断提升枢纽的综合竞争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依托陆港型枢纽,加快推进与周边地区要素禀赋相适应的产业规模化发展。依托港口型枢纽,优先推进临港工业、国际贸易、大宗商品交易等产业联动发展。依托空港型枢纽,积极推进高端国际贸易、制造、快递等产业提质升级。

依托生产服务型枢纽,着力推进传统制造业供应链组织优化升级,培育现代制造业体系。依托商贸服务型枢纽,重点推进传统商贸向平台化、网络化转型,带动关联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依托陆上边境口岸型枢纽,推进跨境电商、进出口加工等产业聚集发展,打造口岸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铁路、公路营运总里程分别达到12.7万公里和477.3万公里,万吨级以上港口泊位2366个,民用运输机场226个,铁路专用线总里程约1.8万公里。全国营业性通用仓库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冷库库容约1.2亿立方米,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超过1600个。未来,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我国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枢纽经济增长极,国家物流枢纽有望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