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问题校服”事件追踪
“质量差、款式旧,居然还有毒?”上海质监部门近日抽检发现,一款学校订制的摇粒绒冬装学生服中含有可致癌的芳香胺染料,而这家生产企业在过去3年间曾4次因质量问题登上过质监部门“黑榜”(详见本报2月20日一版)。这一消息公布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和质疑,多次在抽检中“落马”的企业为何仍能持续经营进而年年中标?
涉事校服厂商三年四度抽检不合格
上海质监部门此次专项监督抽查发现,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生产的OUXIA摇粒绒冬装学生演出服含可致癌芳香胺染料。据介绍,这类染料含有偶氮基团,对人有可致癌性,且对人体的伤害不可逆。而涉事的欧霞公司产品,在过去3年间曾4度被质监部门抽检不合格。
一石激起千层浪。“坑谁也不能坑孩子啊!”不少学生家长及网民得知“问题校服”情况后焦急万分,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回应质疑:到底哪些学校购买了这些校服?为何3年连续抽检不合格的企业能一直承制订单?被检测出质量不合格的校服如何回收销毁?
17日晚,上海市浦东新区质监部门回应表示,被抽检出含可致癌物的是50套学生演出服,抽检时当即就被全部扣押且均未流出,生产厂家欧霞公司已被立案调查。
随后,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体育)局公布了与欧霞公司有过校服订单往来的21所学校名单。截至18日晚,这些学校由欧霞公司供货的26444套校服已全部暂停使用并送检,相关检测结果将在近期对外公布。
听闻校服抽检出可致癌物质后许多家长表示担忧,即便学校并未与欧霞公司有业务往来,依然担心自己孩子穿的校服不安全,希望有关部门能展开更大规模的排查,确保校服的质量安全可控。
家住上海市长宁区的学生家长周女士说:“校服、校车、教具等学生用品,不仅要符合国家标准,甚至应该高于国家标准。学校应当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身’在前,这是最基本的责任和底线。”
“黑榜常客”为何年年中标
上海质监部门表示,加上这次抽检出可致癌物质,欧霞公司的产品3年来4次登上了质量抽检不合格“黑榜”,其中两次是因为pH值超标。这样的“黑榜常客”为何还能年年中标?记者调查发现,小企业制衣成本低、学校采购权限大、监管环节存漏洞是主要因素。
17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新德村的欧霞公司,生产车间目前已经全部停工,一楼仓库里堆放着几包未出厂的校服。据悉,这家公司承制校服已有四五年时间,年销售量在1.5~2万套。
据了解,在上海等全国许多地方,校服生产厂家大多是欧霞公司这样的小企业,而校服的生产本身几乎没有任何门槛,“能做服装的厂子,基本上都能做校服。在这附近,像我这样的还有三四家,没什么大的厂子。”欧霞公司负责人王龙珠说。
学校为什么一定要找这种小企业生产校服,而不能找相对更有质量保证的大企业?
最普遍的说辞是校服限价过低。上海某小学退休校长张京堂说,高中学校自制校服每套不能超过250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自制校服每套不能超过150元,采购价格需要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现在市面上小孩子好一点的衣服,150块能买到吗?校服成本一年比一年高,价格却不能动,学校怕家长投诉乱收费,只能压低成本。小企业也是微利,有时候还要给采供方回扣,根本赚不到几个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服装生产企业负责人说。
企业为了赚钱“偷工减料”,学校为了价廉“睁眼闭眼”,致使无良商家仍能订单不断。更重要的是,自制校服的采购权完全在学校手里,教育主管部门除了价格把控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监督管理的职责。
“我们只跟学校打交道,竞标的时候,我们拿服装过去,把服装的原料、设计讲出来以后,完全由学校来选要哪家的服装。他们基本上选了一次,我们就会合作好几年。”王龙珠坦言,生意总免不了熟人牵线搭桥,有一些人情往来。一家校服生产厂家生产的校服不仅对口多个学校,还可以从幼儿园到高中“通吃”。
在校服的采购和验收过程中,学校的权力缺少约束,另一方面,也不具备鉴别校服质量的能力和技能,容易被不法厂商忽悠。
“我们没办法,只能看看衣服是否有破洞、脱线等情况,不可能分辨出原材料是否有毒害。有些合作多年的老企业,可能连质检报告都不看就收货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江镇中学学生处的老师说,对学生校服质量或原材料进行把关,“这应该是其他部门的事情”。
管好校服不是一个部门的事
18日晚,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就“问题校服”事件作出了反思:“调查欧霞公司存在问题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已经暴露出在实际工作中监管不严、职责不明等问题,各部门间协调机制尚不完善,监管也有漏洞。”此外,有关部门表示,调查中一旦发现公职人员、学校教职工有违规违纪行为,将予以严肃处理。
专家指出,校服、校车、教具等学生校园用品的生产流动监管涉及多头部门,如何守住安全底线,保障学生基本权益,绝非一方责任,而需各职能部门打破壁垒统筹监管。
譬如,提高承制企业准入门槛,进行生产流动全环节的“闭环式”管理。长期关注校园安全的上海市人大代表刘震华说,参照其他国家的经验,应尽快设置校园用品生产流通管理规定,明确各个环节的牵头责任部门。校服、校车等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应当高于一般同类企业。也应当鼓励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增加对校服等校园用品的非营利性投入。
其次,上海市商业流通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说,相关部门应建立校服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提高企业违法或犯错的成本,将不合格的产品和生产企业及时清除出市场,对无良企业进行“一票否决”。
招标采购校服等校园用品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只问价而不问质,应当充分发挥其管理服务的职能。与此同时,专家提议是否由部分城市区县开展试点,制定校服等校园用品的集中采购方案。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家庭收入情况,对部分困难群体和贫困地区学校提供财政补助。
还有不少学生家长呼吁,学校在定制采购校服等校园用品的过程中,应多尊重学生家长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请家长一起协助监管把好质量关。
“质量差、款式旧,居然还有毒?”上海质监部门近日抽检发现,一款学校订制的摇粒绒冬装学生服中含有可致癌的芳香胺染料,而这家生产企业在过去3年间曾4次因质量问题登上过质监部门“黑榜”(详见本报2月20日一版)。这一消息公布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和质疑,多次在抽检中“落马”的企业为何仍能持续经营进而年年中标?
涉事校服厂商三年四度抽检不合格
上海质监部门此次专项监督抽查发现,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生产的OUXIA摇粒绒冬装学生演出服含可致癌芳香胺染料。据介绍,这类染料含有偶氮基团,对人有可致癌性,且对人体的伤害不可逆。而涉事的欧霞公司产品,在过去3年间曾4度被质监部门抽检不合格。
一石激起千层浪。“坑谁也不能坑孩子啊!”不少学生家长及网民得知“问题校服”情况后焦急万分,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回应质疑:到底哪些学校购买了这些校服?为何3年连续抽检不合格的企业能一直承制订单?被检测出质量不合格的校服如何回收销毁?
17日晚,上海市浦东新区质监部门回应表示,被抽检出含可致癌物的是50套学生演出服,抽检时当即就被全部扣押且均未流出,生产厂家欧霞公司已被立案调查。
随后,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体育)局公布了与欧霞公司有过校服订单往来的21所学校名单。截至18日晚,这些学校由欧霞公司供货的26444套校服已全部暂停使用并送检,相关检测结果将在近期对外公布。
听闻校服抽检出可致癌物质后许多家长表示担忧,即便学校并未与欧霞公司有业务往来,依然担心自己孩子穿的校服不安全,希望有关部门能展开更大规模的排查,确保校服的质量安全可控。
家住上海市长宁区的学生家长周女士说:“校服、校车、教具等学生用品,不仅要符合国家标准,甚至应该高于国家标准。学校应当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身’在前,这是最基本的责任和底线。”
“黑榜常客”为何年年中标
上海质监部门表示,加上这次抽检出可致癌物质,欧霞公司的产品3年来4次登上了质量抽检不合格“黑榜”,其中两次是因为pH值超标。这样的“黑榜常客”为何还能年年中标?记者调查发现,小企业制衣成本低、学校采购权限大、监管环节存漏洞是主要因素。
17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新德村的欧霞公司,生产车间目前已经全部停工,一楼仓库里堆放着几包未出厂的校服。据悉,这家公司承制校服已有四五年时间,年销售量在1.5~2万套。
据了解,在上海等全国许多地方,校服生产厂家大多是欧霞公司这样的小企业,而校服的生产本身几乎没有任何门槛,“能做服装的厂子,基本上都能做校服。在这附近,像我这样的还有三四家,没什么大的厂子。”欧霞公司负责人王龙珠说。
学校为什么一定要找这种小企业生产校服,而不能找相对更有质量保证的大企业?
最普遍的说辞是校服限价过低。上海某小学退休校长张京堂说,高中学校自制校服每套不能超过250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自制校服每套不能超过150元,采购价格需要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现在市面上小孩子好一点的衣服,150块能买到吗?校服成本一年比一年高,价格却不能动,学校怕家长投诉乱收费,只能压低成本。小企业也是微利,有时候还要给采供方回扣,根本赚不到几个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服装生产企业负责人说。
企业为了赚钱“偷工减料”,学校为了价廉“睁眼闭眼”,致使无良商家仍能订单不断。更重要的是,自制校服的采购权完全在学校手里,教育主管部门除了价格把控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监督管理的职责。
“我们只跟学校打交道,竞标的时候,我们拿服装过去,把服装的原料、设计讲出来以后,完全由学校来选要哪家的服装。他们基本上选了一次,我们就会合作好几年。”王龙珠坦言,生意总免不了熟人牵线搭桥,有一些人情往来。一家校服生产厂家生产的校服不仅对口多个学校,还可以从幼儿园到高中“通吃”。
在校服的采购和验收过程中,学校的权力缺少约束,另一方面,也不具备鉴别校服质量的能力和技能,容易被不法厂商忽悠。
“我们没办法,只能看看衣服是否有破洞、脱线等情况,不可能分辨出原材料是否有毒害。有些合作多年的老企业,可能连质检报告都不看就收货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江镇中学学生处的老师说,对学生校服质量或原材料进行把关,“这应该是其他部门的事情”。
管好校服不是一个部门的事
18日晚,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就“问题校服”事件作出了反思:“调查欧霞公司存在问题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已经暴露出在实际工作中监管不严、职责不明等问题,各部门间协调机制尚不完善,监管也有漏洞。”此外,有关部门表示,调查中一旦发现公职人员、学校教职工有违规违纪行为,将予以严肃处理。
专家指出,校服、校车、教具等学生校园用品的生产流动监管涉及多头部门,如何守住安全底线,保障学生基本权益,绝非一方责任,而需各职能部门打破壁垒统筹监管。
譬如,提高承制企业准入门槛,进行生产流动全环节的“闭环式”管理。长期关注校园安全的上海市人大代表刘震华说,参照其他国家的经验,应尽快设置校园用品生产流通管理规定,明确各个环节的牵头责任部门。校服、校车等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应当高于一般同类企业。也应当鼓励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增加对校服等校园用品的非营利性投入。
其次,上海市商业流通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说,相关部门应建立校服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提高企业违法或犯错的成本,将不合格的产品和生产企业及时清除出市场,对无良企业进行“一票否决”。
招标采购校服等校园用品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只问价而不问质,应当充分发挥其管理服务的职能。与此同时,专家提议是否由部分城市区县开展试点,制定校服等校园用品的集中采购方案。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家庭收入情况,对部分困难群体和贫困地区学校提供财政补助。
还有不少学生家长呼吁,学校在定制采购校服等校园用品的过程中,应多尊重学生家长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请家长一起协助监管把好质量关。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27个部门发文部署开展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2024-08-21)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关于转发《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的函(2024-08-21)
- 等27个部门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2024-08-21)
- 质量强国: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安排来了(附历届活动主题)(2024-08-21)
- 凝聚质量诚信合力 助力质量强国建设——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质量月…(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