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快讯

保健杯“造”水太不靠谱 PH值过高会影响健康

2012年04月13日 09:09    信息来源:http://finance.chinanews.com/life/2012/04-12/3814101.shtml

弱碱性水杯、矿物质水杯、氧离子水杯……一个外表看上去与普通产品无异的小小水杯,却被冠上了五花八门的保健功能,看上去的确让人心动。不过,这些水杯真的如此神奇吗?试验发现,保健杯常见的弱碱宣传,其碱性数值竟然超过了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标准,看来保健杯造出来的水不太靠谱。

市场:

价格、功能五花八门

随着保健理念的深入人心,打着保健旗号的产品也多了起来,就连小小的水杯也有了解酒、降血压、美容等功效。采访中记者看到,这些保健水杯既有实体店,也有数量庞大的网店,从价格到功能都是五花八门。

在工业南路附近一家保健性水杯销售店里,一位店员拿出一款售价300元的弱碱性矿物质水杯向记者介绍道,看这过滤芯,核心技术就在这上面了,里面有矿物质原料,白开水倒进去立刻变矿泉水,“带着这个杯子你随时都能喝到矿泉水了。”

随后记者看到,矿物质只是保健性水杯介绍的冰山一角,像高纯含氧量、微量元素和红外线……都是保健水杯宣传单上的常见词。销售人员介绍起原理来也是头头是道,外行的消费者听起来是频频点头。不过从价格上看,同样矿物质功能,实体店两三百元的杯子在网店80多元就可以买到,而从销量上看,网店中低价产品最吃香。

实验:

自来水PH值瞬间到9

采访中记者留意到,保健水杯的包装中除了说明书,出厂合格证,并没有针对宣传单上各项功能的实验证明,那么这种水杯的保健效果到底如何?日前,某水厂品控部研究员用市面上常见并热销的弱碱矿物质保健水杯,做了PH值和电导率实验。

在PH值实验中,当白开水倒入水杯,清水立刻发生反应,出现了一连串气泡,同时杯底出现少量黑色沉淀物,而插在杯中的PH测试纸,本来处于“7”左右的中间值,瞬间上升,最后停留在9上。而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PH最高值不得超过8.5。

再看电导率试验。实验中经过保健水杯处理后,杯中水的电导率突破了800多,比目前市场品牌矿泉水的电导率数值高200—300。研究人员表示,虽然对于饮用水而言,电导率的高低并不代表水质的好坏,但是受矿物质导电影响,矿泉水电导率要高于纯净水。

专家:

PH值过高会影响健康

记者了解到,目前保健水杯尚无国家标准,厂家多按自己的一套生产标准,消费者购买时也多凭销售人员的介绍。难怪记者发现,市场大部分保健水杯都没有具体的实验结果,更没有相应的资格证明。而对于买了矿物质杯子就有矿泉水喝的说法,业内人士给出了否定答案。

从实验数据上看,功能性水杯的确有作用,但是怎么变化的?销售人员说核心技术全在过滤芯上,麦饭石等矿物质原料嵌在其中,晃一晃能听到石子的碰撞声。对此研究人员表示,是不是矿物质原料就连专业人员也难判断,而像小苏打、重金属同样可以起到改变清水PH值、提高电导率的作用,而且矿泉水国标规定,矿泉水的前提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所以矿物质水杯“造”出来的水不能称为矿泉水。

省营养学会副会长杜慧真表示,尽管实验中保健杯实现了PH值、矿物质的变化,但生活饮用水国标PH值最高为8.5,PH值过高会中和胃酸,从而影响人体消化能力,同时不利于肠道自身杀菌能力,而矿物质含量过高也对身体有负面影响,尤其是一旦含有重金属成分,将会对人体的肾脏、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损害。

相关链接

功能性水杯靠广告为生

其实,保健水杯在省城并不是新名词,早在2008年—2009年间,打着保健旗号的功能性水杯就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拥护浪潮。回忆起那段时间的鼎盛,曾销售过某品牌保健水杯的张良(化名)至今记忆犹新。

“以前我们店在洪楼附近,当时一条街上有三家卖保健水杯的,现在都不干了。”张良告诉记者,最初保健水杯主打就是弱碱的保健旗号,之后功能逐渐多了起来,靠着广告宣传,生意也好做,跟风开店的人很多,很快保健性水杯的店面就遍地都是了。

靠广告生存的保健性水杯,来的快,走的也快,2011年,保健水杯市场迅速萎缩。如今,记者再探保健水杯市场发现,借着互联网络销售平台和礼品市场,沉寂一年多的保健水杯又有了复苏的动静。不过从历城区一家专营店记者了解到,目前功能性水杯90%以上的销售份额为单位福利、企业礼品等,市民购买月销量只有四五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