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可以重来,公平如何兼顾
说起“毒”字,最经典的用语大约就是“无毒不丈夫”了。这个千百年来被怀揣不可告人目的者自我鼓励的警句,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又被翻版为“无毒不食品”。无法考证丈夫之毒和食品之毒的关联,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有毒的“丈夫”和有毒的食品都具有共同属性,即不公开性与几乎不是秘密的矛盾性。现代人将其简化为“潜规则”。有社会学家说,潜规则在中国社会是主导人们行为方式的重要价值取向。至今还没有官方语录可以认定这种观点的准确性。但是,当生产“毒豆芽”的老板声言“大家都这样干,凭什么抓我?”时,其理直气壮的精神风貌,就可以让我们对潜规则之主导作用产生顿悟。
喧嚣一时的沈阳“毒豆芽”已经过去半年有余,这半年中,若干新的“毒品”后来居上,压住了毒豆芽的风头。不过,近日,来自辽宁沈阳的一则新闻,又让人们对豆芽产生了好奇。据沈阳媒体报道,因“毒豆芽”事件在市场销声匿迹的豆芽有望新装上市。沈阳乃至东北第一家工厂化芽菜生产基地在苏家屯姚千户上瓦房村奠基,专门生产“绿色豆芽”。预计11月底沈阳市场上的豆芽将恢复上市,沈阳及周边城市市民可以吃到安全豆芽了。
该基地占地面积约3公顷,总建筑面积30500平方米,包括芽菜孵化车间、冷库等设施,总投资一亿元。设计日生产150吨豆芽。这个生产量除了可以满足沈阳地区市场的供应,还可以让周边城市的市民吃上放心豆芽。
在这条新闻之后,又传出一则消息。据说,沈阳的《芽菜生产标准》至今还未出台,有关部门还在添加剂使用与否、使用量应该是多少上大伤脑筋。所以,最初的10月份市民吃上“绿色豆芽”的说法,在延期到11月底之后,又不知要延期到什么日期。
关于“绿色豆芽”,几乎是一边倒的喝彩声。想一想,以毒豆芽为背景,什么样的豆芽可以没有掌声呢?从市场角度考量,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既是食品安全的方向,也是行业品牌化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在掌声中我们还要考虑市场运行中的各种必要条件。毕竟,市场导向机制不是政治的价值取向可以取代的。
据说,这个投资亿元的芽菜基地是政府牵头建设的。以其短期完成的征地且几个月即完工投产也证明了行政权力介入的效率。抛开土地招拍挂程序和正规审批程序不说,单是建成后的芽菜基地以什么样的机制运行就足够我们“顾虑”一下子了。从现有的资料可以查询到,这家生产芽菜的公司叫沈阳绿生源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从基本情况看,这家基地是民营企业。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是这一家?从沈阳市农委相关人员的表述中,他们对“毒豆芽”的诊断是“规模小、诚信差”,整治的办法是“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显然,这一思路是正确的。但是,三化的后边少了一个“化”,就是市场化。所以,在所有关于绿色豆芽的介绍中,找不到这个基地建设的运作情况。
市场化是作为产品进入市场后质量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生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市场化的重要前提是公平竞争,这是政府部门的政治责任感所不能代替的。在芽菜消费量巨大的北方,进入这个产业无疑是很多企业的愿望。政府主导的市场环节必须考虑对所有企业的公平与公正。这一点比快速改变无豆芽可吃的局面更为重要。因为,保障市场公平、公正是避免所有类似“毒豆芽”事件的基础。
这家投资过亿元的基地,无疑已经垄断了沈阳的芽菜生产。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与市场公平的关系?是否如有关部门所说的“当初选择时就考虑了企业诚信问题”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呢?降价就闹油荒的垄断格局已经让我们领略了自己制造出来的难处。那么,在豆芽基地建设上忽略竞争与秩序是否是一种失算呢?比如说,可否当初在规划时就部署成竞争格局,以稍小一些的规模布局两个以上的企业。他们之间的竞争使得消费者拥有选择权,既可以避免价格垄断,又可以保证芽菜质量。在小生产占据大半江山的农业格局下,食品安全提升产业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大量资本将在政府引导下进入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轻易许诺不再建设类似企业,来保证招商引资的顺利进行。殊不知,这种颇有一点官商关联味道的资本已经为后续市场埋下了隐患,也为政府留下了纠缠不清的麻烦。这就提醒政府部门要从规范市场的视角来保障质量与安全。兼顾公平是政府部门必须掂量的最重的砝码。因为,以没有公平保障的市场格局来建设食品安全,即使不是南辕北辙恐怕也是事倍功半。
说起“毒”字,最经典的用语大约就是“无毒不丈夫”了。这个千百年来被怀揣不可告人目的者自我鼓励的警句,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又被翻版为“无毒不食品”。无法考证丈夫之毒和食品之毒的关联,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有毒的“丈夫”和有毒的食品都具有共同属性,即不公开性与几乎不是秘密的矛盾性。现代人将其简化为“潜规则”。有社会学家说,潜规则在中国社会是主导人们行为方式的重要价值取向。至今还没有官方语录可以认定这种观点的准确性。但是,当生产“毒豆芽”的老板声言“大家都这样干,凭什么抓我?”时,其理直气壮的精神风貌,就可以让我们对潜规则之主导作用产生顿悟。
喧嚣一时的沈阳“毒豆芽”已经过去半年有余,这半年中,若干新的“毒品”后来居上,压住了毒豆芽的风头。不过,近日,来自辽宁沈阳的一则新闻,又让人们对豆芽产生了好奇。据沈阳媒体报道,因“毒豆芽”事件在市场销声匿迹的豆芽有望新装上市。沈阳乃至东北第一家工厂化芽菜生产基地在苏家屯姚千户上瓦房村奠基,专门生产“绿色豆芽”。预计11月底沈阳市场上的豆芽将恢复上市,沈阳及周边城市市民可以吃到安全豆芽了。
该基地占地面积约3公顷,总建筑面积30500平方米,包括芽菜孵化车间、冷库等设施,总投资一亿元。设计日生产150吨豆芽。这个生产量除了可以满足沈阳地区市场的供应,还可以让周边城市的市民吃上放心豆芽。
在这条新闻之后,又传出一则消息。据说,沈阳的《芽菜生产标准》至今还未出台,有关部门还在添加剂使用与否、使用量应该是多少上大伤脑筋。所以,最初的10月份市民吃上“绿色豆芽”的说法,在延期到11月底之后,又不知要延期到什么日期。
关于“绿色豆芽”,几乎是一边倒的喝彩声。想一想,以毒豆芽为背景,什么样的豆芽可以没有掌声呢?从市场角度考量,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既是食品安全的方向,也是行业品牌化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在掌声中我们还要考虑市场运行中的各种必要条件。毕竟,市场导向机制不是政治的价值取向可以取代的。
据说,这个投资亿元的芽菜基地是政府牵头建设的。以其短期完成的征地且几个月即完工投产也证明了行政权力介入的效率。抛开土地招拍挂程序和正规审批程序不说,单是建成后的芽菜基地以什么样的机制运行就足够我们“顾虑”一下子了。从现有的资料可以查询到,这家生产芽菜的公司叫沈阳绿生源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从基本情况看,这家基地是民营企业。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是这一家?从沈阳市农委相关人员的表述中,他们对“毒豆芽”的诊断是“规模小、诚信差”,整治的办法是“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显然,这一思路是正确的。但是,三化的后边少了一个“化”,就是市场化。所以,在所有关于绿色豆芽的介绍中,找不到这个基地建设的运作情况。
市场化是作为产品进入市场后质量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生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市场化的重要前提是公平竞争,这是政府部门的政治责任感所不能代替的。在芽菜消费量巨大的北方,进入这个产业无疑是很多企业的愿望。政府主导的市场环节必须考虑对所有企业的公平与公正。这一点比快速改变无豆芽可吃的局面更为重要。因为,保障市场公平、公正是避免所有类似“毒豆芽”事件的基础。
这家投资过亿元的基地,无疑已经垄断了沈阳的芽菜生产。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与市场公平的关系?是否如有关部门所说的“当初选择时就考虑了企业诚信问题”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呢?降价就闹油荒的垄断格局已经让我们领略了自己制造出来的难处。那么,在豆芽基地建设上忽略竞争与秩序是否是一种失算呢?比如说,可否当初在规划时就部署成竞争格局,以稍小一些的规模布局两个以上的企业。他们之间的竞争使得消费者拥有选择权,既可以避免价格垄断,又可以保证芽菜质量。在小生产占据大半江山的农业格局下,食品安全提升产业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大量资本将在政府引导下进入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轻易许诺不再建设类似企业,来保证招商引资的顺利进行。殊不知,这种颇有一点官商关联味道的资本已经为后续市场埋下了隐患,也为政府留下了纠缠不清的麻烦。这就提醒政府部门要从规范市场的视角来保障质量与安全。兼顾公平是政府部门必须掂量的最重的砝码。因为,以没有公平保障的市场格局来建设食品安全,即使不是南辕北辙恐怕也是事倍功半。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27个部门发文部署开展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2024-08-21)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关于转发《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的函(2024-08-21)
- 等27个部门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2024-08-21)
- 质量强国: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安排来了(附历届活动主题)(2024-08-21)
- 凝聚质量诚信合力 助力质量强国建设——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质量月…(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