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关注

510 亿“辣条”生意“无标”狂奔

2017年06月29日 10:55    信息来源:http://www.xfzlw.com/news/china/2017/0627/11528.html

2016年,辣条全国年总产值330亿元,市场销售额510亿元。我们可以做一个有意思的对比: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为457亿元,辣条产业超出其53亿元;坚果类食品三只松鼠2016年营业收入为44.2亿元,辣条超出其约466亿元;“瓜子大王”洽洽食品2016年度营业收入是35.13亿元,辣条超出其约475亿元。

但小辣条却有着大问题,2015年至今,全国有15个省份共计131家辣条生产企业的195批次辣条上食药监局“黑名单”。为此,消费者呼吁给辣条制定国家标准。

近日,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标准制定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对辣条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参会专家透露,目前辣条国家标准草稿正在制定中,行业标准已经制定完毕等待公示。

辣条诱人的暴利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拥有调味面制品食品生产企业580家;2016年,全国市场销售额510亿元。

根据辣条发源地之一湖南平江县食品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有面筋食品(辣条)厂家1000余户,产值至少达到 500 亿-600 亿元,湖南与河南各占半壁江山,仅湖南平江一县辣条年总产值200亿元,占湖南面筋食品销售量的67%,占全国面筋食品销售量的40%。而这种面筋制作生产对技术、资金的门槛不高,原本做酱干制品的作坊、工厂纷纷开始进军辣条行业,形成了批量化复制,并迅速蔓延到了全国。

巨大的市场和高增长的行业之下,隐藏着的是高暴利的盈利空间。

某知名品牌旗下的一款辣条零售价为0.38元,即为19元/500g,阿里巴巴采购网站一家商家给出的这一产品批发价约为0.15元。以此来估算,其利润空间超过50%。

“黑榜”上的常客

正是因为辣条生产门槛低,使得越来越多人进军辣条届,希望分的一杯羹。这也导致了行业的野蛮生长,乱象丛生。

公开信息显示,安徽、福建、河南、海南、江西等多个省份均对调味面制品进行过专项抽检,2015年,河南省食药监局集中销毁70多吨标值100余万元的不合格辣条及不规范包装材料。同样在2015年,安徽省食药监局约谈省内49家辣条企业,发现99%标签标注不合格,多数产品的名称和内容严重不符。

记者梳理发现,从2015年至2017年5月间,国家及各地方食药监局的抽检数据显示通报了 180 起问题辣条,共195批次,涉及131家生产商,生产地涉及河南、湖南、安徽、新疆等15个地区。

结果显示,195批次不合格产品中,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这三种甜味剂出现了64次,占32.82%。其中,根据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规定,糖精钠不能用于调味面制品。

从2015年至今,辣条抽检不合格问题来看,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菌落总数、甜味剂超标是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其中甜味剂和菌落超标过半。

地方标准差异大

辣条行业发展至今,一直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对其归类也各不相同。

2007年,湖南省出台地方标准《湘味面粉熟食》(DB43/352-2007);随 后 ,2009年修订出台《湘味熟食挤 压 面 粉 熟 食》(DB43/ 160.8-2009),2012年又更名为《湘式挤压糕点》(DBS43/ 002-2012),辣条归入糕点。

2007年,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河南省食品专家和标准起草单位共同制定了河南省辣条行业地方标准(DB41/T 515-2007),辣条归入调味面制品。

出台的种种地方标准,除生产标准未能统一外,检测标准也有差别。记者还发现,对辣条究竟是一种什么食品,是否允许添加甜蜜素,添加限量为多少,各地方食药监局的检测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在因甜蜜素问题被查处的64批次中,因甜蜜素超标的有58批次,而把检出甜蜜素作为不合格的仅有6批次。

拟出台国标

最新的相关文件出台于2015年初,国家食药监总局出台的《关于严格加强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的监管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根据调味面制品的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将辣条纳入“方便食品”实施许可。

记者了解到,根据标准立项的要求,预计在2017年10月,调味面制品的国家标准将完成制定工作,正式上报国家等待批复并发布。辣条将纳入调味面制品予以规范。

据了解,标准出台后,辣条生产中,防腐剂和甜味剂或允许用两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