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瓶标准“碰”了15年 终于“干杯” 未来“可回收瓶”和“一次性瓶”可能共同出现在标准中
一项消费者性命攸关的标准,却因为行业纠葛,拖了15年。
自2002年,国家标准委将《啤酒瓶》标准纳入修订计划之后,“酒”与“瓶”行业就陷入了无休止的争论之中。
争论的一方是啤酒行业,希望啤酒瓶坚固耐用、循坏使用,以达到保障安全,降低成本的目的。争论的另一方是日用玻璃行业,希望推广轻量、一次性啤酒瓶,减少回收过程中的强度削弱,同时稳住酒瓶订单。
标准修订的两个牵头行业,站在各自的立场,寸步不让,让标准搁置多时。此间,啤酒瓶“超期服役”和由此导致的“爆瓶伤人”话题,频频被媒体曝光,让现行的《啤酒瓶》国家标准备受争议,却又始终拿不出新标准“取而代之”。
5月17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与全国日用玻璃搪瓷标准化中心副主任张尼尼同时向中国质量报记者证实:《啤酒瓶》国家标准,终于在两个行业内达成共识,目前,已上报国家标准委,等待审批发布。
“超期服役”的啤酒瓶与啤酒瓶国标
酷暑将至,啤酒热销。跟这天气一样,每年必“热”一次的,还有啤酒瓶“超期服役”的话题。无数记者通过自己的亲身走访,挖出一个接一个的“高龄”啤酒瓶。
与此同时,啤酒瓶“爆瓶伤人”事件也此起彼伏,河南、贵州、重庆、江西等地都出现过啤酒瓶炸伤消费者事故。还有极端案例中,出现消费者因啤酒瓶爆炸划破颈部而殒命的悲剧。
中国的啤酒瓶为什么这么容易“爆”?1996年版《啤酒瓶》国家标准GB4544里的规定,成了解释“爆瓶”的“金科玉律”。即啤酒瓶采用专用标记“B”,同时,建议回收使用年限为两年。
那么,“超期服役”是不是“爆瓶”罪魁祸首呢?玻璃行业人士曾公开表示,可回收瓶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损伤,损划伤后其抗冲击、耐内压力性能会大幅下降,而这两项指标不合格,均可导致啤酒瓶爆炸。
但是,这一说法却不被啤酒行业所认同。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啤酒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标准规定的是“建议”,并非强制,所以“超期服役”无从谈起。
何勇也认为,简单将可回收的啤酒瓶使用年限定为两年并不科学。“因为啤酒瓶实际使用时间参差不齐,有的还未使用就已到两年期限,有的在本地销售、周转快,两年内可实现多次回收利用,显然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只要检验合格,啤酒瓶就应该可以继续使用。
无论是现在流行的“按时”还是“按次”更换啤酒瓶,在啤酒行业都不被接受。据记者了解,近两年来,国内啤酒厂对啤酒瓶的质量管理工作普遍加强,不少工厂将进厂新瓶检测和在线使用回收瓶抽检工作列入常规检验制度。所以按“检测数据”,更被企业所提倡。
其实,在1996版《啤酒瓶》国家标准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爆瓶”问题,但是如今引起的争议更大。据了解,国家标准委员自2002年,就下达了修订计划。
“酒”与“瓶”行业的角力
“一项标准使用20年,国家标准委下达修订计划后,又过了15年,就连当年下达修订计划的负责人都退休了。”何勇感叹说,标准已经落后了,必须要修订。
据一位参与过标准修订讨论会的业内专家介绍,两个行业之间有过多次争论,虽然多次在国标委的协调下达成一致,但又因为各种原因,将之前达成的意见推翻。
全国日用玻璃搪瓷标准化中心一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对记者说,该标准的修订历时多年,“目前,两个行业已经相互妥协了”。
尽管如今已经达成一致,但是两个行业之间的争议仍在继续。
“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啤酒瓶的重容比。所谓重容比,指的是啤酒瓶的重量与满口容量之比,重容比越大,瓶子越结实,可回收次数也越多。”何勇表示,啤酒行业一直坚持提高重容比,以提高啤酒瓶的耐用性。
“啤酒瓶轻量化是玻璃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啤酒行业提出来把啤酒瓶做厚、做结实和玻璃行业的发展方向是相悖的。”据上述专家介绍,双方不断角力的结果,是可写入新国标的重容比指标一路下调,由最初的0.85,下降到0.8,再降至0.725。
啤酒行业希望新标准能够参照欧洲和日本等地的标准,支持可回收瓶的使用,这些国家的回收瓶重容比均在0.9以上。但是,玻璃行业却一直坚持参照美国的标准,支持一次性、轻量化的新瓶生产。
“国外的啤酒是个人享受型消费,而我国的啤酒消费大多发生在社交场合,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轻量化的啤酒瓶即便一次性使用,也不能保障安全。”何勇说。
记者了解到,直到2010年底由全国日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再次函审稿中,已直接指出“对啤酒瓶的重容比在标准中不作规定”。同时,支持将1996版国标中“建议回收使用年限”,修改为“强制使用年限”的呼声,也频繁从不同渠道发出。
“旧瓶”可装“新酒”
转折发生在2015年前后。两个行业的僵持不下,加上啤酒瓶的“爆瓶”新闻,让易拉罐和其他材质的啤酒瓶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两个行业意识到,如果新国标不能尽快出台,等待他们的只有“双输”,没有“双赢”。
张尼尼告诉记者,修订后的国家标准已通过技术审核,并上报国家标准委,等待审批发布。
据了解,在国家标准的送审稿中,一次性瓶、可回收瓶都被保留下来。同时,对于使用中的旧瓶,要求满足各项合格指标,不做具体年限规定。
何勇告诉记者,在多次行业会议上,他都呼吁,啤酒厂必须建立完善的啤酒瓶检验制度,除对进厂新瓶分批检验外,还应在生产线上抽检使用的回收瓶,充分了解使用的啤酒瓶质量状况。“加强啤酒瓶使用管理是啤酒行业的应有职责,啤酒瓶检验工作不能依赖于玻璃行业。”
目前,中国质量报记者已向国家标准委发函询问标准进展情况,本报将持续跟进报道。
一项消费者性命攸关的标准,却因为行业纠葛,拖了15年。
自2002年,国家标准委将《啤酒瓶》标准纳入修订计划之后,“酒”与“瓶”行业就陷入了无休止的争论之中。
争论的一方是啤酒行业,希望啤酒瓶坚固耐用、循坏使用,以达到保障安全,降低成本的目的。争论的另一方是日用玻璃行业,希望推广轻量、一次性啤酒瓶,减少回收过程中的强度削弱,同时稳住酒瓶订单。
标准修订的两个牵头行业,站在各自的立场,寸步不让,让标准搁置多时。此间,啤酒瓶“超期服役”和由此导致的“爆瓶伤人”话题,频频被媒体曝光,让现行的《啤酒瓶》国家标准备受争议,却又始终拿不出新标准“取而代之”。
5月17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与全国日用玻璃搪瓷标准化中心副主任张尼尼同时向中国质量报记者证实:《啤酒瓶》国家标准,终于在两个行业内达成共识,目前,已上报国家标准委,等待审批发布。
“超期服役”的啤酒瓶与啤酒瓶国标
酷暑将至,啤酒热销。跟这天气一样,每年必“热”一次的,还有啤酒瓶“超期服役”的话题。无数记者通过自己的亲身走访,挖出一个接一个的“高龄”啤酒瓶。
与此同时,啤酒瓶“爆瓶伤人”事件也此起彼伏,河南、贵州、重庆、江西等地都出现过啤酒瓶炸伤消费者事故。还有极端案例中,出现消费者因啤酒瓶爆炸划破颈部而殒命的悲剧。
中国的啤酒瓶为什么这么容易“爆”?1996年版《啤酒瓶》国家标准GB4544里的规定,成了解释“爆瓶”的“金科玉律”。即啤酒瓶采用专用标记“B”,同时,建议回收使用年限为两年。
那么,“超期服役”是不是“爆瓶”罪魁祸首呢?玻璃行业人士曾公开表示,可回收瓶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损伤,损划伤后其抗冲击、耐内压力性能会大幅下降,而这两项指标不合格,均可导致啤酒瓶爆炸。
但是,这一说法却不被啤酒行业所认同。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啤酒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标准规定的是“建议”,并非强制,所以“超期服役”无从谈起。
何勇也认为,简单将可回收的啤酒瓶使用年限定为两年并不科学。“因为啤酒瓶实际使用时间参差不齐,有的还未使用就已到两年期限,有的在本地销售、周转快,两年内可实现多次回收利用,显然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只要检验合格,啤酒瓶就应该可以继续使用。
无论是现在流行的“按时”还是“按次”更换啤酒瓶,在啤酒行业都不被接受。据记者了解,近两年来,国内啤酒厂对啤酒瓶的质量管理工作普遍加强,不少工厂将进厂新瓶检测和在线使用回收瓶抽检工作列入常规检验制度。所以按“检测数据”,更被企业所提倡。
其实,在1996版《啤酒瓶》国家标准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爆瓶”问题,但是如今引起的争议更大。据了解,国家标准委员自2002年,就下达了修订计划。
“酒”与“瓶”行业的角力
“一项标准使用20年,国家标准委下达修订计划后,又过了15年,就连当年下达修订计划的负责人都退休了。”何勇感叹说,标准已经落后了,必须要修订。
据一位参与过标准修订讨论会的业内专家介绍,两个行业之间有过多次争论,虽然多次在国标委的协调下达成一致,但又因为各种原因,将之前达成的意见推翻。
全国日用玻璃搪瓷标准化中心一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对记者说,该标准的修订历时多年,“目前,两个行业已经相互妥协了”。
尽管如今已经达成一致,但是两个行业之间的争议仍在继续。
“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啤酒瓶的重容比。所谓重容比,指的是啤酒瓶的重量与满口容量之比,重容比越大,瓶子越结实,可回收次数也越多。”何勇表示,啤酒行业一直坚持提高重容比,以提高啤酒瓶的耐用性。
“啤酒瓶轻量化是玻璃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啤酒行业提出来把啤酒瓶做厚、做结实和玻璃行业的发展方向是相悖的。”据上述专家介绍,双方不断角力的结果,是可写入新国标的重容比指标一路下调,由最初的0.85,下降到0.8,再降至0.725。
啤酒行业希望新标准能够参照欧洲和日本等地的标准,支持可回收瓶的使用,这些国家的回收瓶重容比均在0.9以上。但是,玻璃行业却一直坚持参照美国的标准,支持一次性、轻量化的新瓶生产。
“国外的啤酒是个人享受型消费,而我国的啤酒消费大多发生在社交场合,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轻量化的啤酒瓶即便一次性使用,也不能保障安全。”何勇说。
记者了解到,直到2010年底由全国日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再次函审稿中,已直接指出“对啤酒瓶的重容比在标准中不作规定”。同时,支持将1996版国标中“建议回收使用年限”,修改为“强制使用年限”的呼声,也频繁从不同渠道发出。
“旧瓶”可装“新酒”
转折发生在2015年前后。两个行业的僵持不下,加上啤酒瓶的“爆瓶”新闻,让易拉罐和其他材质的啤酒瓶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两个行业意识到,如果新国标不能尽快出台,等待他们的只有“双输”,没有“双赢”。
张尼尼告诉记者,修订后的国家标准已通过技术审核,并上报国家标准委,等待审批发布。
据了解,在国家标准的送审稿中,一次性瓶、可回收瓶都被保留下来。同时,对于使用中的旧瓶,要求满足各项合格指标,不做具体年限规定。
何勇告诉记者,在多次行业会议上,他都呼吁,啤酒厂必须建立完善的啤酒瓶检验制度,除对进厂新瓶分批检验外,还应在生产线上抽检使用的回收瓶,充分了解使用的啤酒瓶质量状况。“加强啤酒瓶使用管理是啤酒行业的应有职责,啤酒瓶检验工作不能依赖于玻璃行业。”
目前,中国质量报记者已向国家标准委发函询问标准进展情况,本报将持续跟进报道。
- 热烈祝贺金信集团国际贸易实现新突破,东南亚地区或将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新风口 (2024-10-17)
- 新里程碑达成,零跑汽车第50万台整车下线(2024-10-17)
- “随江涌 入海流” 五粮液继古开新向世界讲述和美故事(2024-10-16)
- 加强质量支撑 共建质量强国 | 瑞普生物入选2024年全国“质量月”质量诚信倡议企业…(2024-10-15)
- 零跑全球战略发布会于巴黎车展举行(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