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将实施 百姓不为不合理高成本埋单
我们日常生活中吃住行坐卧,离不开用水、用电、用气、供暖、铁路等众多资源。使用这些资源就要交费,但这些价格并不是由市场来决定,而是由政府直接定价的。2018年1月1日,国家发改委新修订的《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即将正式实施,这一文件将会对我们身边这些资源未来的使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那么政府定价究竟是怎样进行的?调整定价的关键和难点又是什么呢?
我国政府定价的范围主要是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和服务等,具体以中央定价目录和地方定价目录为准。
中央定价目录主要包括中央层级的垄断行业,如:天然气、水利工程供水、电力、重要交通运输服务等7个种类。而这些定价一般是国家根据经营者的生产成本、市场供求状况、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价格后向社会公布。但是这些价格具体是怎么构成的,普通消费者是不知道的。
任何一个商品,成本是核心、是基础,对价格的形成有决定性影响。成本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用专家的话说“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但是,这个成本到底包括哪些部分?其实是一般人没办法了解的,这就导致信息模糊,价格不透明。
市民:如果不透明的话,即使你认为比较合理,但是人家也觉得,没办法判断它合理不合理。
专家表示,要想制定合理、公正的价格,前提就是要对垄断企业或者行业的成本进行科学的监审,想要破解这个问题,难度很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景春梅:我们做了很多的改革,但是我们对于垄断行业的成本监审是一个制度真空。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 刘树杰:2013年以前,这个成本监审工作主要在地方公共事业,而中央政府管的这些项目,地方是没有能力来对它进行监管的。这些成本监审、定价目录工作都没有进行,而他们是真正的硬骨头。
监审试点推动办法出台
由于信息不对称,老百姓很难对垄断行业进行监督,而政府出面来组织并实施严格监管就尤为重要。垄断行业中,电网企业的成本监审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国家发改委于是首先将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作为试点单位,开展有史以来第一次的输配电价成本监审工作。
电网企业是重资产,主要家底是固定资产。其折旧费是成本的最主要部分。要想成本监审,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折旧费怎么算?企业与价格主管部门双方存在争议。比如说,针对电网企业常用的计量设备电表的折旧年限,按照通用大类是7-12年,而企业希望成本监审组能够按照他们内部的折旧年限9年来算。
广东发改委的成本调查队在经过数据核对、实地调查、延伸审核后提出了反对意见。
广东省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队队长 戴勇明:我们认为(9年)这个太短了,不利于体现一种公平合理性的问题。
双方僵持不下,将此问题上交到国家发改委后,经裁定,按照通用设备的中间值9.5年进行审核。结果双方都还比较满意,认为既考虑到了企业实际,又体现了公平性、合理性、科学性。
在北京,用电是先缴费,而全国大多数地方包括深圳,是先用电后缴费,这样就会出现欠费不交的情况,这笔账企业俗称“坏账”,那么,这笔账是否能纳入定价成本呢?
中国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总会计师 杨志鹏:按照财务通则,对于这部分用户的欠费,应预先评估造成坏账的可能性,把这块成本剔除出来,放到定价成本的规范内。
戴勇明:这是一个不确定什么时间发生的事情,可能会存在一些经营上的风险问题,这不能让老百姓、让用户去承担。
成本监审组认为,该类费用并不是实际发生的费用,因此未将其纳进定价成本。
在深圳,企业和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他们试点的基础上,最终出台了《深圳市电网输配电准许成本核定办法》。
戴勇明:通过成本监审以后,也调低了深圳的电价水平,每度电平均降低了1.23分,电网公司由此让出的红利大概9个亿,这个效果是每年都体现的。
有了深圳的成功经验,国家发改委又在内蒙古西部电网进行了试点,然后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安徽、湖北、宁夏、云南和贵州5个省份。在前期试点基础上,2015年出台了全国第一个针对超大网络型自然垄断行业的成本监审办法《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刘树杰:有了深圳实验以后,这种理念和方法就在电力行业全面推广,并进一步推广到天然气行业,而且今后对铁路、水利工程这些跨流域、跨区域的垄断性行业进行监管都是适用的。
成本监审体现社会进步
2016年10月,在总结国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实践经验、借鉴市场经济成熟国家通常做法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台了《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景春梅:2017年,对13家跨省天然气运输企业进行了成本监审,使天然气运输价格平均成本降低了15%,减负100多亿,减少了下游用户的负担,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天然气的价格改革。
为了使成本合理,定价透明,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2017年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8号令,即新修订的《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在专家看来,新修订的成本监审办法最大的变化就是通过全过程的机制设计,加强了对垄断企业成本的控制。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加强以自然垄断环节为重点的成本监审,为推进和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机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13-2016年国家发改委以及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累计开展成本监审项目近24000个,覆盖电力、天然气、城市供水、教育、有线数字电视、旅游景点、出租车等垄断行业和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等20多个行业,核减不应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约8000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郑新业:成本监审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专家表示,新修订的办法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后影响范围会更广,作用会更强,信息公开会越来越透明。
刘树杰:垄断型行业的成本支出是要消费者买单的,它会对政府机构形成公众性制衡能力,政府定价需要依据成本支出。信息公开了,消费者就可以监督政府。
按照“准确核定成本、科学确定利润、严格进行监管”的思路,各地价格主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推进价格成本信息公开。政府通过成本监审,晒成本、亮底牌、念好垄断行业成本约束的紧箍咒,逐步改变了以前消费者被动接受垄断行业成本费用的局面,使社会不再为不合理的高成本埋单,维护了消费者利益。而随着成本监审办法的进一步深入,政府和企业定价将会更加规范,公众也将得到更多实惠,拥有更多获得感。
我们日常生活中吃住行坐卧,离不开用水、用电、用气、供暖、铁路等众多资源。使用这些资源就要交费,但这些价格并不是由市场来决定,而是由政府直接定价的。2018年1月1日,国家发改委新修订的《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即将正式实施,这一文件将会对我们身边这些资源未来的使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那么政府定价究竟是怎样进行的?调整定价的关键和难点又是什么呢?
我国政府定价的范围主要是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和服务等,具体以中央定价目录和地方定价目录为准。
中央定价目录主要包括中央层级的垄断行业,如:天然气、水利工程供水、电力、重要交通运输服务等7个种类。而这些定价一般是国家根据经营者的生产成本、市场供求状况、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价格后向社会公布。但是这些价格具体是怎么构成的,普通消费者是不知道的。
任何一个商品,成本是核心、是基础,对价格的形成有决定性影响。成本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用专家的话说“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但是,这个成本到底包括哪些部分?其实是一般人没办法了解的,这就导致信息模糊,价格不透明。
市民:如果不透明的话,即使你认为比较合理,但是人家也觉得,没办法判断它合理不合理。
专家表示,要想制定合理、公正的价格,前提就是要对垄断企业或者行业的成本进行科学的监审,想要破解这个问题,难度很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景春梅:我们做了很多的改革,但是我们对于垄断行业的成本监审是一个制度真空。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 刘树杰:2013年以前,这个成本监审工作主要在地方公共事业,而中央政府管的这些项目,地方是没有能力来对它进行监管的。这些成本监审、定价目录工作都没有进行,而他们是真正的硬骨头。
监审试点推动办法出台
由于信息不对称,老百姓很难对垄断行业进行监督,而政府出面来组织并实施严格监管就尤为重要。垄断行业中,电网企业的成本监审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国家发改委于是首先将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作为试点单位,开展有史以来第一次的输配电价成本监审工作。
电网企业是重资产,主要家底是固定资产。其折旧费是成本的最主要部分。要想成本监审,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折旧费怎么算?企业与价格主管部门双方存在争议。比如说,针对电网企业常用的计量设备电表的折旧年限,按照通用大类是7-12年,而企业希望成本监审组能够按照他们内部的折旧年限9年来算。
广东发改委的成本调查队在经过数据核对、实地调查、延伸审核后提出了反对意见。
广东省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队队长 戴勇明:我们认为(9年)这个太短了,不利于体现一种公平合理性的问题。
双方僵持不下,将此问题上交到国家发改委后,经裁定,按照通用设备的中间值9.5年进行审核。结果双方都还比较满意,认为既考虑到了企业实际,又体现了公平性、合理性、科学性。
在北京,用电是先缴费,而全国大多数地方包括深圳,是先用电后缴费,这样就会出现欠费不交的情况,这笔账企业俗称“坏账”,那么,这笔账是否能纳入定价成本呢?
中国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总会计师 杨志鹏:按照财务通则,对于这部分用户的欠费,应预先评估造成坏账的可能性,把这块成本剔除出来,放到定价成本的规范内。
戴勇明:这是一个不确定什么时间发生的事情,可能会存在一些经营上的风险问题,这不能让老百姓、让用户去承担。
成本监审组认为,该类费用并不是实际发生的费用,因此未将其纳进定价成本。
在深圳,企业和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他们试点的基础上,最终出台了《深圳市电网输配电准许成本核定办法》。
戴勇明:通过成本监审以后,也调低了深圳的电价水平,每度电平均降低了1.23分,电网公司由此让出的红利大概9个亿,这个效果是每年都体现的。
有了深圳的成功经验,国家发改委又在内蒙古西部电网进行了试点,然后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安徽、湖北、宁夏、云南和贵州5个省份。在前期试点基础上,2015年出台了全国第一个针对超大网络型自然垄断行业的成本监审办法《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刘树杰:有了深圳实验以后,这种理念和方法就在电力行业全面推广,并进一步推广到天然气行业,而且今后对铁路、水利工程这些跨流域、跨区域的垄断性行业进行监管都是适用的。
成本监审体现社会进步
2016年10月,在总结国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实践经验、借鉴市场经济成熟国家通常做法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台了《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景春梅:2017年,对13家跨省天然气运输企业进行了成本监审,使天然气运输价格平均成本降低了15%,减负100多亿,减少了下游用户的负担,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天然气的价格改革。
为了使成本合理,定价透明,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2017年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8号令,即新修订的《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在专家看来,新修订的成本监审办法最大的变化就是通过全过程的机制设计,加强了对垄断企业成本的控制。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加强以自然垄断环节为重点的成本监审,为推进和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机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13-2016年国家发改委以及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累计开展成本监审项目近24000个,覆盖电力、天然气、城市供水、教育、有线数字电视、旅游景点、出租车等垄断行业和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等20多个行业,核减不应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约8000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郑新业:成本监审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专家表示,新修订的办法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后影响范围会更广,作用会更强,信息公开会越来越透明。
刘树杰:垄断型行业的成本支出是要消费者买单的,它会对政府机构形成公众性制衡能力,政府定价需要依据成本支出。信息公开了,消费者就可以监督政府。
按照“准确核定成本、科学确定利润、严格进行监管”的思路,各地价格主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推进价格成本信息公开。政府通过成本监审,晒成本、亮底牌、念好垄断行业成本约束的紧箍咒,逐步改变了以前消费者被动接受垄断行业成本费用的局面,使社会不再为不合理的高成本埋单,维护了消费者利益。而随着成本监审办法的进一步深入,政府和企业定价将会更加规范,公众也将得到更多实惠,拥有更多获得感。
- 热烈祝贺金信集团国际贸易实现新突破,东南亚地区或将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新风口 (2024-10-17)
- 新里程碑达成,零跑汽车第50万台整车下线(2024-10-17)
- “随江涌 入海流” 五粮液继古开新向世界讲述和美故事(2024-10-16)
- 加强质量支撑 共建质量强国 | 瑞普生物入选2024年全国“质量月”质量诚信倡议企业…(2024-10-15)
- 零跑全球战略发布会于巴黎车展举行(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