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关注

2016"中国时间"经济盘点: 十大食品新闻

2017年01月05日 10:30    信息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1-05/doc-ifxzizus3749426.shtml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共同的关心所在。在新年伊始回顾过去一年,我国的食品领域有着什么样的变化,又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呢?在此,中国经济网精心挑选了2016年度社会关注度最高、行业影响力最大、媒体传播最广的十大食品领域新闻,为您进行集中梳理和回顾。

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提出,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到203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深入开展农产品(12.540, -0.07, -0.56%)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进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加强对食品原产地指导监管,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扩大产品抽检覆盖面。加强互联网食品经营治理。加强进口食品准入管理,加大对境外源头食品安全体系检查力度,有序开展进口食品指定口岸建设。推动地方政府建设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二、315晚会曝光"饿了么"黑心作坊

在2016年的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网络订餐外卖平台“饿了么”被曝光。报道指出在“饿了么”网站上看到的餐厅门店与实际完全不符,门店无证经营,环境脏乱差,食品卫生堪忧,出现了如厨师将手指伸进锅里沾汤汁、用牙咬开火腿肠放到炒饭中等情况。“饿了么”公司引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照片,甚至默认黑作坊入驻这些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极大担忧。被曝光后,“饿了么”官方表示,将吸取教训,采取开通监督热线、建立第三方监管、加强人员监管等多项措施。同时,北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对“饿了么”等外卖平台进行约谈,共同合作打击无证餐饮。

三、 史上最严婴幼儿配方乳粉新政实施

自2016年10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已正式实施。新政明确,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的配方均实行注册管理,并设立注册门槛,严格限定申请人的资质条件,换言之是提高了乳粉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在新政的影响下,2016下半年中,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小品牌企业加速了清货退市,大品牌则抓紧推出高端产品以抢占杂牌退出后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同时,新政也提高了外国乳企入华门槛,要求企业对奶粉配方进行注册,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满足资格后才能进入中国。

四、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各项活动成功举办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有关要求,在国务院食安办等17部委联合指导下,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于6月13日至27日举办。本届宣传周主题为“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由经济日报社承办、中国经济网执行承办宣传周主场活动、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第四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守护行动——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食品安全媒体训练营等多项重点活动,传播力度大,社会影响面广,取得了圆满成功。

五、 黑龙江立法禁种转基因作物引争议

2016年12月16日,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将“依法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等内容写进《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中,此前,中国还没有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类似的禁止条例,这一消息再次将转基因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掀起了新一轮关于“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以及“黑龙江省人大立法此举是否妥当”的讨论。多位专家表示,该条规定的理论依据不准确、不充分,已超出省人大立法权限,有被民意误导左右科学决策之嫌。

六、 食盐专营取消 价格全面放开

根据国家公布的盐业体制改革相关方案,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国家将废止《食盐价格管理办法》,放开所有盐产品的出厂、批发、零售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盐量十分充足,价格放开后不会出现明显的上涨波动。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要求,明确各地要做好改革前后的政策衔接,细化改革措施,抓紧建立完善食盐储备体系,研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食盐安全稳定供应。

七、 上海1.7万罐假冒奶粉流入市场

2015年9月,上海市公安部门接到报案后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陈某等人仿制多个品牌奶粉罐,并收购低档、廉价或非婴儿奶粉灌装生产假冒著名品牌奶粉,销售给郑州、徐州、长沙、兖州等地经销商,并进一步销售到全国多个省市,共计生产销售了假冒奶粉1.7万余罐,非法获利将近200万元。2016年1月15日,上海市检第三分院依法对陈某等6人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对1名犯罪嫌疑人作出存疑不捕决定。随后,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官网做出回应称,上海公安部门已经对查获的假冒乳粉进行了产品检验,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

八、 "打假专家"董金狮涉一审被判14年

在历时两年的调查取证后,2016年4月27日,曾经的“食品安全卫士”、“中国环保第一人”董金狮敲诈勒索罪一案在江苏常州市钟楼区法院一审判决,董金狮罪名成立,涉案金额约为650万元,被判有期徒刑14年。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在2008年至2013年间,董金狮利用禁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政策对企业频频进行敲诈勒索,收取“保护费”,并在解禁后仍旧制造虚假理论和虚假新闻,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董金狮所自称担任秘书长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被民政部列为203家山寨社团之一,其余名头皆为杜撰。

九、 "胶水牛排"报道引关注 专家澄清

2016年12月,有媒体报道市场中出售的牛排其实是用碎牛肉和卡拉胶、TG酶等食品添加剂拼接而成。对于该节目报道,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于12月16日向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发出声明指出,根据国家最新颁布的国标《GB2760-2014》附录A1规定的卡拉胶适用范围八大类中没有肉制品这一类,但是国标还有附录表A2,指出卡拉胶可以在各类食品中按照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因此可以在肉里使用。对此,专家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调理肉不能用食品添加剂是误解。

十、 生鲜电商倒闭转型 行业陷入寒冬

与2015年的投资热潮相比,生鲜电商行业在2016年开始急速退潮。4月以来,美味七七、青年菜君等接连破产清算,行业巨头天天果园、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爱鲜蜂等平台也相继开始大幅调整业务模式,资本跳票、地域布局过度、品控失败、物流失控等原因促使大批生鲜电商昙花一现,行业陷入寒冬。业内人士指出,在整体萎缩的背景下,生鲜电商需要对业务模式进行大幅度改革,抛弃现有的烧钱补贴运营模式,让资本和市场回归理性,加强对打造品牌的重视,实现差异化竞争,最终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