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质量提升特刊:升华的理念
作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电线电缆产品的健康状况却一直让人忧心忡忡。多年来,种种历史顽疾难以根除,导致行业整体健康水平不尽人意,但近两年的“体检”结果开始让人信心重建。
2011年、2012年两年的国抽,以及2012年度国家联动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全国电力电缆产品合格率平均水平从以前的60%左右提升到了88%以上,其中重点项目如绝缘最薄处厚度等合格率均在99%以上。同时,根据国家工商总局通报显示,2012年流通领域电线电缆监测合格率较2011年提高25.8%。
是什么强心针如此见效,竟能让亚健康的行业重拾健康?回望国家质检总局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工作的深深足印,答案显而易见。
2010年11月,在一封名为“关于我国目前电缆行业真实情况的反映材料”的人民来信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将电线电缆行业作为重点进行整顿。“由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牵头、执法司等部门配合,组织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尽快着手行动。”
一场轰轰烈烈的专项整治战役由此打响,质量提升的号角让全国电线电缆行业为之一振。“从国家层面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就是对所有企业敲响了质量警钟,这在电线电缆行业中是前所未有的。国家重拳出击,力度大、影响广、效果好。”一位企业负责人由衷地表示。
两年来,质检总局、工信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6部门联合发力,打了一场漂亮的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战役。
从电力不足到动力十足
2011年3月,质检总局组织全国质检系统开展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质量提升活动迅速在全国火热铺开;
2011年10日,工信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纷纷加入其中,专项整治的声势更加浩大,质量提升的呼声更加响亮;
2011年11月,全国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在安徽无为召开,质量提升活动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2012年4月,6部门成立质量提升联合工作组,各级质监部门展开了地毯式的电线电缆产品“三查”工作;
2012年5月,质检总局组织在全国开展10类产品质量提升活动,电线电缆首当其冲;
2012年7月,《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出炉,更深层次地为电线电缆质量把脉;
2012年11月,中国(芜湖)电线电缆博览会暨产品质量峰会圆满启幕,质量提升活动的阶段性成果浮出水面。
2013年年初,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远东电缆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发来感谢信,对质检部门组织开展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活动取得的积极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两年来,在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综合作用下,质量提升步履稳健、足音铿锵。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逐步落实,产品质量提升机制逐步建立,产品质量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市场竞争环境逐步优化,质量提升工作抓出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质量提升活动集结了质检总局、工信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6部门的合力。这种“2+2+2”的创新监管模式,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积极联动起来,推动质量提升活动由上而下地纵深发展。
为了进一步完善质量提升机制,6部门纷纷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着眼于从根本上防范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努力提升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水平。在合力建设和使用好电线电缆质量提升信息平台,为质量提升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质量提升工作合力。
两年来,质检部门与工信部门密切合作,做到质量监督和行业引导相结合,加大对电线电缆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种的工作力度,全面防范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问题的发生。
一方面,质检总局充分发挥生产许可证的作用,严格执行电线电缆限制性产业政策,严格控制生产企业过快增长。对江苏、安徽、浙江、河北、山东等主要产区生产许可管理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生产许可期满擅自扩大产能、降低生产条件或使用落后工艺装备的责令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坚决不予换发生产许可证。
另一方面,工信部加大了对电线电缆企业联合重组的政策扶持力度,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反垄断调查,积极引导行业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会同电器工业协会推动实施《电线电缆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加快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转型升级。
从落地生根到遍地开花
河北省的质量提升出了名牌效应。目前,该省线缆行业企业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有8家企业;获得“河北省著名商标”的企业有60多家;获得“河北省名牌产品”的企业有50家;获得“河北省诚信企业”的有80多家;获得中国线缆企业200强的企业有10家;获得中国矿用橡套电缆百强企业有5家。有3家企业被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江苏省的质量提升出了新的亮点。该省成立了首家质监稽查驻企业协会工作机构——江苏省质监局稽查部门驻省光电线缆商会“打假维权”工作站。工作站的成立,密切了监管部门与企业的联系,进一步促进了稽查执法与与电线电缆企业的沟通联系;加强了信息交流,有助于及时掌握行业动态,破解行业潜规则,增强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拓展了举报渠道,便于及时收集企业掌握的信息,接受举报和投诉,开展稽查打假行动;丰富了专家储备,使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宣贯工作更加顺畅。这一创新为改进质监工作方式、树立质监惠企利民形象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方法。
安徽省的质量提升出了严的门槛。电线电缆产品品种多,一部分产品属于生产许可证管理,一部分产品属于强制性认证产品。该省质监局在生产许可证的管理上从严把产业政策关,各级部门在受理、审查及发证审核时,都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作为审查的重点。同时,为了强化发证质量,该省质监局实施了生产许可证实地核查原始记录制度,对所有下放到省局发证产品的审查借鉴ISO9001认证现场审核模式,要求审查人员对审查过程进行书面记录,确保审查过程的可追溯性。
湖南省的质量提升出了质的飞跃。2007年,该省的抽查合格率只有78.5%,2013年则提升到91.7%,超过全国抽查平均合格率1.1个百分点。从产品类别来看,过去质量问题突出的主要是额定电压1KV和3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和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缆电线两种产品,通过整治提升,这两种电缆的质量明显向好,钢芯铝绞线今年抽查合格率均为100%,电力电缆的抽查合格率也达到95%以上。
从总局到地方,从产品到行业,从生产到应用,一套以政策牵引、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技术支撑、使用管理、行业自律和宣传引导相互协调、共同发力的质量提升工作机制在质检系统得以全面建立、完善,并贯穿于始终。
质量提升之所以能落地生根、行之有效,一方面“顶层设计”扣得准,另一方面质量“七寸”打得准。
电线电缆集聚区企业量大、面广、层次复杂,过去监管工作多从职能入手,强调“查、打、罚”,面对面,硬碰硬。随着提升行动的深入,现在监管工作更注重从企业生产发展的外部环境入手,采取“正向牵引”与“反向挤压”相结合,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效果不错。据产品质量监督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着力建立了促进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倒逼”机制,不断优化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电线电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产品质量分类监管正是正向牵引的有效举措之一,广受行业认可和企业好评。目前,质检总局已在电线电缆行业全面实施了该项制度,依据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保障能力和实现程度,将电线电缆企业分为AA、A、B、C4个类别,并分别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对于有虚假承诺或不履行自我承诺的企业,质检部门将作降级处理,并在5年内不再接受该企业关于AA类企业自我承诺的申请。
反向挤压则成功使假冒伪劣无处藏身。在电线电缆生产企业的专项整治行动中,质检总局组织全系统开展了“三查三打”专项行动。“三查”包括产品质量联动抽查、企业必备条件检查、无证生产清查;“三打”则包括严打无证生产以及经营活动中使用无证产品违法行为,严打违法生产,重点打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违法行为,严打规避监管行为,特别是以生产合同约定产品、非标产品和特种产品为名,规避质量监管的违法行为。
截至今年11月,质检总局已查办制售假冒伪劣电线电缆案件1042起,查获假冒伪劣电线电缆货值7380万元,其中货值100万元以上案件7起,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2起。
随着质量提升工作的进一步升级,这样的数字还在不断刷新。在实践中逐步推动,在整改中日渐成熟,在探索中寻求发展,质量提升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质量提升刻不容缓
电线电缆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为各产业、国防建设和重大建设工程等提供重要配套,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快速发展,在机械工业的细分行业中,电线电缆制造业产值规模占电工电器行业的1/4,是电工电器行业仅次于汽车整车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总规模、产量以及增长速度已连续多年名列世界首位,对世界电线电缆制造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迅猛发展,在全行业5000余家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质量、守信誉的优秀企业。全行业制造能力和工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了品种基本齐全的制造体系,在高端产品研发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产品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绝缘材质、绝缘厚度、阻燃、耐火等重要的安全性指标存在不合格现象。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90%以上的产能集中在低端产品上,中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高端产品还主要依赖进口。三是产业集中度低。我国电线电缆企业95%以上是中小企业,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产业集中度,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四是转型升级迟缓。企业发展主要靠规模扩张,在基础研究和新产品研发上投入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高端制造和产品技术发展缓慢。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大型火灾中,电气火灾占比高达80%,其中50%以上与电线电缆有关。由于质量不稳定、档次不高、不注重环保等原因,我国电线电缆出口屡屡受限,出口量只占总产量3%,并直接影响下游工业产品的出口安全。业内人士分析,电线电缆的产品质量问题,既与行业发展阶段、市场发育程度和技术进步水平有关,更与企业质量诚信缺失有关。少数生产企业一味追求以低价中标,不讲质量诚信,以牺牲质量“谋求”市场。有的企业存在原料进厂不把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擅自改变工艺、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等问题,这些都是企业质量诚信缺失的表现。
作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电线电缆产品的健康状况却一直让人忧心忡忡。多年来,种种历史顽疾难以根除,导致行业整体健康水平不尽人意,但近两年的“体检”结果开始让人信心重建。
2011年、2012年两年的国抽,以及2012年度国家联动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全国电力电缆产品合格率平均水平从以前的60%左右提升到了88%以上,其中重点项目如绝缘最薄处厚度等合格率均在99%以上。同时,根据国家工商总局通报显示,2012年流通领域电线电缆监测合格率较2011年提高25.8%。
是什么强心针如此见效,竟能让亚健康的行业重拾健康?回望国家质检总局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工作的深深足印,答案显而易见。
2010年11月,在一封名为“关于我国目前电缆行业真实情况的反映材料”的人民来信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将电线电缆行业作为重点进行整顿。“由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牵头、执法司等部门配合,组织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尽快着手行动。”
一场轰轰烈烈的专项整治战役由此打响,质量提升的号角让全国电线电缆行业为之一振。“从国家层面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就是对所有企业敲响了质量警钟,这在电线电缆行业中是前所未有的。国家重拳出击,力度大、影响广、效果好。”一位企业负责人由衷地表示。
两年来,质检总局、工信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6部门联合发力,打了一场漂亮的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战役。
从电力不足到动力十足
2011年3月,质检总局组织全国质检系统开展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质量提升活动迅速在全国火热铺开;
2011年10日,工信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纷纷加入其中,专项整治的声势更加浩大,质量提升的呼声更加响亮;
2011年11月,全国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在安徽无为召开,质量提升活动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2012年4月,6部门成立质量提升联合工作组,各级质监部门展开了地毯式的电线电缆产品“三查”工作;
2012年5月,质检总局组织在全国开展10类产品质量提升活动,电线电缆首当其冲;
2012年7月,《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出炉,更深层次地为电线电缆质量把脉;
2012年11月,中国(芜湖)电线电缆博览会暨产品质量峰会圆满启幕,质量提升活动的阶段性成果浮出水面。
2013年年初,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远东电缆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发来感谢信,对质检部门组织开展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活动取得的积极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两年来,在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综合作用下,质量提升步履稳健、足音铿锵。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逐步落实,产品质量提升机制逐步建立,产品质量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市场竞争环境逐步优化,质量提升工作抓出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质量提升活动集结了质检总局、工信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6部门的合力。这种“2+2+2”的创新监管模式,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积极联动起来,推动质量提升活动由上而下地纵深发展。
为了进一步完善质量提升机制,6部门纷纷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着眼于从根本上防范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努力提升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水平。在合力建设和使用好电线电缆质量提升信息平台,为质量提升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质量提升工作合力。
两年来,质检部门与工信部门密切合作,做到质量监督和行业引导相结合,加大对电线电缆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种的工作力度,全面防范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问题的发生。
一方面,质检总局充分发挥生产许可证的作用,严格执行电线电缆限制性产业政策,严格控制生产企业过快增长。对江苏、安徽、浙江、河北、山东等主要产区生产许可管理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生产许可期满擅自扩大产能、降低生产条件或使用落后工艺装备的责令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坚决不予换发生产许可证。
另一方面,工信部加大了对电线电缆企业联合重组的政策扶持力度,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反垄断调查,积极引导行业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会同电器工业协会推动实施《电线电缆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加快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转型升级。
从落地生根到遍地开花
河北省的质量提升出了名牌效应。目前,该省线缆行业企业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有8家企业;获得“河北省著名商标”的企业有60多家;获得“河北省名牌产品”的企业有50家;获得“河北省诚信企业”的有80多家;获得中国线缆企业200强的企业有10家;获得中国矿用橡套电缆百强企业有5家。有3家企业被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江苏省的质量提升出了新的亮点。该省成立了首家质监稽查驻企业协会工作机构——江苏省质监局稽查部门驻省光电线缆商会“打假维权”工作站。工作站的成立,密切了监管部门与企业的联系,进一步促进了稽查执法与与电线电缆企业的沟通联系;加强了信息交流,有助于及时掌握行业动态,破解行业潜规则,增强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拓展了举报渠道,便于及时收集企业掌握的信息,接受举报和投诉,开展稽查打假行动;丰富了专家储备,使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宣贯工作更加顺畅。这一创新为改进质监工作方式、树立质监惠企利民形象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方法。
安徽省的质量提升出了严的门槛。电线电缆产品品种多,一部分产品属于生产许可证管理,一部分产品属于强制性认证产品。该省质监局在生产许可证的管理上从严把产业政策关,各级部门在受理、审查及发证审核时,都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作为审查的重点。同时,为了强化发证质量,该省质监局实施了生产许可证实地核查原始记录制度,对所有下放到省局发证产品的审查借鉴ISO9001认证现场审核模式,要求审查人员对审查过程进行书面记录,确保审查过程的可追溯性。
湖南省的质量提升出了质的飞跃。2007年,该省的抽查合格率只有78.5%,2013年则提升到91.7%,超过全国抽查平均合格率1.1个百分点。从产品类别来看,过去质量问题突出的主要是额定电压1KV和3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和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缆电线两种产品,通过整治提升,这两种电缆的质量明显向好,钢芯铝绞线今年抽查合格率均为100%,电力电缆的抽查合格率也达到95%以上。
从总局到地方,从产品到行业,从生产到应用,一套以政策牵引、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技术支撑、使用管理、行业自律和宣传引导相互协调、共同发力的质量提升工作机制在质检系统得以全面建立、完善,并贯穿于始终。
质量提升之所以能落地生根、行之有效,一方面“顶层设计”扣得准,另一方面质量“七寸”打得准。
电线电缆集聚区企业量大、面广、层次复杂,过去监管工作多从职能入手,强调“查、打、罚”,面对面,硬碰硬。随着提升行动的深入,现在监管工作更注重从企业生产发展的外部环境入手,采取“正向牵引”与“反向挤压”相结合,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效果不错。据产品质量监督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着力建立了促进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倒逼”机制,不断优化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电线电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产品质量分类监管正是正向牵引的有效举措之一,广受行业认可和企业好评。目前,质检总局已在电线电缆行业全面实施了该项制度,依据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保障能力和实现程度,将电线电缆企业分为AA、A、B、C4个类别,并分别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对于有虚假承诺或不履行自我承诺的企业,质检部门将作降级处理,并在5年内不再接受该企业关于AA类企业自我承诺的申请。
反向挤压则成功使假冒伪劣无处藏身。在电线电缆生产企业的专项整治行动中,质检总局组织全系统开展了“三查三打”专项行动。“三查”包括产品质量联动抽查、企业必备条件检查、无证生产清查;“三打”则包括严打无证生产以及经营活动中使用无证产品违法行为,严打违法生产,重点打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违法行为,严打规避监管行为,特别是以生产合同约定产品、非标产品和特种产品为名,规避质量监管的违法行为。
截至今年11月,质检总局已查办制售假冒伪劣电线电缆案件1042起,查获假冒伪劣电线电缆货值7380万元,其中货值100万元以上案件7起,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2起。
随着质量提升工作的进一步升级,这样的数字还在不断刷新。在实践中逐步推动,在整改中日渐成熟,在探索中寻求发展,质量提升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质量提升刻不容缓
电线电缆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为各产业、国防建设和重大建设工程等提供重要配套,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快速发展,在机械工业的细分行业中,电线电缆制造业产值规模占电工电器行业的1/4,是电工电器行业仅次于汽车整车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总规模、产量以及增长速度已连续多年名列世界首位,对世界电线电缆制造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迅猛发展,在全行业5000余家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质量、守信誉的优秀企业。全行业制造能力和工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了品种基本齐全的制造体系,在高端产品研发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产品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绝缘材质、绝缘厚度、阻燃、耐火等重要的安全性指标存在不合格现象。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90%以上的产能集中在低端产品上,中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高端产品还主要依赖进口。三是产业集中度低。我国电线电缆企业95%以上是中小企业,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产业集中度,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四是转型升级迟缓。企业发展主要靠规模扩张,在基础研究和新产品研发上投入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高端制造和产品技术发展缓慢。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大型火灾中,电气火灾占比高达80%,其中50%以上与电线电缆有关。由于质量不稳定、档次不高、不注重环保等原因,我国电线电缆出口屡屡受限,出口量只占总产量3%,并直接影响下游工业产品的出口安全。业内人士分析,电线电缆的产品质量问题,既与行业发展阶段、市场发育程度和技术进步水平有关,更与企业质量诚信缺失有关。少数生产企业一味追求以低价中标,不讲质量诚信,以牺牲质量“谋求”市场。有的企业存在原料进厂不把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擅自改变工艺、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等问题,这些都是企业质量诚信缺失的表现。
- 热烈祝贺金信集团国际贸易实现新突破,东南亚地区或将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新风口 (2024-10-17)
- 新里程碑达成,零跑汽车第50万台整车下线(2024-10-17)
- “随江涌 入海流” 五粮液继古开新向世界讲述和美故事(2024-10-16)
- 加强质量支撑 共建质量强国 | 瑞普生物入选2024年全国“质量月”质量诚信倡议企业…(2024-10-15)
- 零跑全球战略发布会于巴黎车展举行(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