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全国质检系统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的意见》解读
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7个抓手
关于提升服务发展的水平,《意见》提出了7个抓手:
一是深入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大力推进质量兴省、兴市活动,加强工作指导,丰富活动内容,探索绩效考核办法,推动各级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动员广大企业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实施“质量对比提升工程”,制定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二是推动建立政府质量奖励制度。推动各级政府制定和完善质量奖励政策,建立质量奖励制度,对在质量振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立足扶优扶强,加大出口免验工作力度,加强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三是积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紧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引导和扶持,增强企业自主品牌创建意识,推动企业培育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从市场占有率、消费者满意度、企业诚信度、产品质量水平等方面入手,加快建立以消费者满意和市场认可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
四是加强产品质量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原产地标记、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提高区域质量安全水平。围绕各地支柱产业、重点产品发展规划,推动地方建成一批优势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地域性优势产业和优质产品。
五是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质量信用信息资源,建立信用评价和信息发布制度。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部署,推进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体系建设。对企业实施以质量信用、产品质量风险分级为基础的分类管理,积极探索生产许可证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督抽查、执法打假与企业质量信用监管的联动机制,实施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质量失信行为。
六是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扩大出口企业绿色通道、直通放行范围。改革进口通关模式,简化企业申报程序,减少中间验放环节,提高验放效率。加快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平台建设,开发推广检验检疫业务管理软件,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通关速度。围绕口岸通关便利化,加强与海关、港务、民航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与国外相关机构建立证书核查机制,防范伪造假冒证书行为,保障出口商品在国外顺利通关。
七是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进一步完善质检对外合作磋商机制,加大对外磋商交涉力度,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领导小组和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部际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协调应对,通过广渠道、多方式的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服务国家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提升科学监管水平
5个重点
关于提升科学监管的水平,《意见》列出了5个重点:
首先是建立健全质量状况分析制度。组织开展企业质量管理状况调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引导。定期召开质量状况分析会,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质量评价指标统计试点工作。促进地方政府健全质量安全考核机制,全面落实对质量安全负总责的要求。
其次是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严格实施重点产品生产准入制度,加强证后监管。完善监督抽查制度,建立监督抽查全国联动工作机制,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以食品、农产品、危化产品、特种设备等重点工业产品为重点,建立健全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监管体系。健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严格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加大对非法检商品特别是与消费者健康安全相关产品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非法进出口行为。
再次是切实提高产品质量专项治理的有效性。加大对严重质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按照“四查、四建、四落实”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治。深入开展农资、家电(汽摩)下乡、清新居室、节能减排、民生计量、特种设备等专项治理。针对广大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问题,组织打假集中行动,加大大案要案曝光力度。
最后是提高依法监管和行政执法水平。围绕提高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水平,进一步加强质检法制建设,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政务公开和“阳光”执法。研究探索行政裁量权适用规则和基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保障能力建设,加大执法装备投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同时还要不断创新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按照大质量的观念,加快建立依靠地方、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的新工作机制。在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执法打假、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口岸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质检系统检测机构改革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探索新方法,建立新机制,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提升基础保障和基层建设水平
8项工作
关于提升基础保障和基层建设水平,《意见》部署了8项工作:
全面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改革标准化工作机制,完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健全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国家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高新技术、服务业和国家重大工程等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积极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进一步完善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标准在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政策导向和技术保障作用。
加强认证认可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认证认可工作格局,加大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推进力度,积极开拓节能环保认证、信息安全认证、乳制品认证、服务认证等新领域。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进一步规范自愿性认证制度。强化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入制度,加快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全面推进认证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执法监管整体效能。加强认证认可国际合作,积极推进国际互认。加强认证认可宏观规划和基础建设,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加强计量基础建设。切实加强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新一代计量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和标准物质体系,推动国家计量基标准的国际等效和计量校准、测量能力的互认。加强能源计量基础工作,推动能源计量中心建设,为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节能行业提供计量服务。广泛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行动”,深化计量惠民工作,加强重点计量器具专项整治,规范市场计量行为。
增强检验检测技术保障能力。按照技术机构建设规划,加快建立检测技术保障体系。推进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的整合,建设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和科技协作平台。加大基础性、突破性、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机构检验检测水平。
加强口岸检验检疫能力建设。加强重要工业品进出口把关能力建设,增强服务外贸发展力度。推进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积极探索传染病查验与防控新模式。加强口岸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口岸生物安全保障能力,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和生物物种资源流失。
完善质检信息化体系。全面完成“金质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启动“金质工程”二期的立项工作。加快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业务系统开发。完善产品质量风险预警、质量信用、总局机关综合行政管理等信息化平台。加强各级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建设。加快质检数据统计软件开发与应用,建立覆盖全系统重点领域的关键数据统计指标体系。充分利用总局门户网站,做好信息发布和宣传工作,提升总局网站服务能力。
推动质量管理科学研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质检技术机构开展以加强宏观质量管理、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和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理论研究,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
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全面调查基层局的基本情况,提出加强基层局建设的目标规划和政策措施。制定基层局建设标准,开展基层局能力建设达标活动。总结、推广基层能力建设的经验和典型,加大对基层局的投入,做到基层局的硬件设施和工作水平与履职要求相适应。
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7个抓手
关于提升服务发展的水平,《意见》提出了7个抓手:
一是深入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大力推进质量兴省、兴市活动,加强工作指导,丰富活动内容,探索绩效考核办法,推动各级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动员广大企业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实施“质量对比提升工程”,制定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二是推动建立政府质量奖励制度。推动各级政府制定和完善质量奖励政策,建立质量奖励制度,对在质量振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立足扶优扶强,加大出口免验工作力度,加强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三是积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紧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引导和扶持,增强企业自主品牌创建意识,推动企业培育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从市场占有率、消费者满意度、企业诚信度、产品质量水平等方面入手,加快建立以消费者满意和市场认可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
四是加强产品质量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原产地标记、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提高区域质量安全水平。围绕各地支柱产业、重点产品发展规划,推动地方建成一批优势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地域性优势产业和优质产品。
五是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质量信用信息资源,建立信用评价和信息发布制度。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部署,推进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体系建设。对企业实施以质量信用、产品质量风险分级为基础的分类管理,积极探索生产许可证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督抽查、执法打假与企业质量信用监管的联动机制,实施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质量失信行为。
六是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扩大出口企业绿色通道、直通放行范围。改革进口通关模式,简化企业申报程序,减少中间验放环节,提高验放效率。加快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平台建设,开发推广检验检疫业务管理软件,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通关速度。围绕口岸通关便利化,加强与海关、港务、民航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与国外相关机构建立证书核查机制,防范伪造假冒证书行为,保障出口商品在国外顺利通关。
七是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进一步完善质检对外合作磋商机制,加大对外磋商交涉力度,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领导小组和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部际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协调应对,通过广渠道、多方式的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服务国家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提升科学监管水平
5个重点
关于提升科学监管的水平,《意见》列出了5个重点:
首先是建立健全质量状况分析制度。组织开展企业质量管理状况调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引导。定期召开质量状况分析会,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质量评价指标统计试点工作。促进地方政府健全质量安全考核机制,全面落实对质量安全负总责的要求。
其次是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严格实施重点产品生产准入制度,加强证后监管。完善监督抽查制度,建立监督抽查全国联动工作机制,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以食品、农产品、危化产品、特种设备等重点工业产品为重点,建立健全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监管体系。健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严格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加大对非法检商品特别是与消费者健康安全相关产品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非法进出口行为。
再次是切实提高产品质量专项治理的有效性。加大对严重质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按照“四查、四建、四落实”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治。深入开展农资、家电(汽摩)下乡、清新居室、节能减排、民生计量、特种设备等专项治理。针对广大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问题,组织打假集中行动,加大大案要案曝光力度。
最后是提高依法监管和行政执法水平。围绕提高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水平,进一步加强质检法制建设,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政务公开和“阳光”执法。研究探索行政裁量权适用规则和基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保障能力建设,加大执法装备投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同时还要不断创新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按照大质量的观念,加快建立依靠地方、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的新工作机制。在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执法打假、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口岸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质检系统检测机构改革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探索新方法,建立新机制,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提升基础保障和基层建设水平
8项工作
关于提升基础保障和基层建设水平,《意见》部署了8项工作:
全面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改革标准化工作机制,完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健全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国家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高新技术、服务业和国家重大工程等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积极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进一步完善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标准在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政策导向和技术保障作用。
加强认证认可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认证认可工作格局,加大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推进力度,积极开拓节能环保认证、信息安全认证、乳制品认证、服务认证等新领域。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进一步规范自愿性认证制度。强化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入制度,加快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全面推进认证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执法监管整体效能。加强认证认可国际合作,积极推进国际互认。加强认证认可宏观规划和基础建设,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加强计量基础建设。切实加强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新一代计量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和标准物质体系,推动国家计量基标准的国际等效和计量校准、测量能力的互认。加强能源计量基础工作,推动能源计量中心建设,为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节能行业提供计量服务。广泛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行动”,深化计量惠民工作,加强重点计量器具专项整治,规范市场计量行为。
增强检验检测技术保障能力。按照技术机构建设规划,加快建立检测技术保障体系。推进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的整合,建设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和科技协作平台。加大基础性、突破性、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机构检验检测水平。
加强口岸检验检疫能力建设。加强重要工业品进出口把关能力建设,增强服务外贸发展力度。推进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积极探索传染病查验与防控新模式。加强口岸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口岸生物安全保障能力,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和生物物种资源流失。
完善质检信息化体系。全面完成“金质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启动“金质工程”二期的立项工作。加快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业务系统开发。完善产品质量风险预警、质量信用、总局机关综合行政管理等信息化平台。加强各级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建设。加快质检数据统计软件开发与应用,建立覆盖全系统重点领域的关键数据统计指标体系。充分利用总局门户网站,做好信息发布和宣传工作,提升总局网站服务能力。
推动质量管理科学研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质检技术机构开展以加强宏观质量管理、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和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理论研究,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
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全面调查基层局的基本情况,提出加强基层局建设的目标规划和政策措施。制定基层局建设标准,开展基层局能力建设达标活动。总结、推广基层能力建设的经验和典型,加大对基层局的投入,做到基层局的硬件设施和工作水平与履职要求相适应。
- 热烈祝贺金信集团国际贸易实现新突破,东南亚地区或将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新风口 (2024-10-17)
- 新里程碑达成,零跑汽车第50万台整车下线(2024-10-17)
- “随江涌 入海流” 五粮液继古开新向世界讲述和美故事(2024-10-16)
- 加强质量支撑 共建质量强国 | 瑞普生物入选2024年全国“质量月”质量诚信倡议企业…(2024-10-15)
- 零跑全球战略发布会于巴黎车展举行(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