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关注

“十一五”规划与质检工作访谈之二

2006年03月14日 00:00    信息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调提高三个能力,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那么,在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方面,要求质检部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制定重要的技术标准,加强推进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些方面,诸位所在部门有何打算?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宣湘:

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计量在整个国家科学技术、经济和国防建设、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技术基础作用正在逐步加强。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建立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计量基标准体系,使我国整体计量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为此,计量司制定了“完善三个体系(即计量法规,量值传递、溯源,技术保障),实施四个工程(即放心、安全、服务、能源和资源计量工程)”的发展规划。完善三个体系,就是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现代计量体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我国各领域的测量量值必须与国际保持一致,我们要在提升自主技术创新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为企业做好服务,除修改《计量法》使其符合WTO、OIML等制定的国际准则外,到2010年我国要建立和完善一批十大计量领域的计量基标准和相应的检测技术方法,使国家计量基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比例由目前的40%增加到70%;参加国际物理量、化学量关键比对项目分别增加到110项和40项;使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国家有证标准物质满足全社会90%的量值传递、溯源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当然,我们还要加快建设社会化的计量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培养高素质的计量技术人才队伍。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张玉宽:

科技规划是“十一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则是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的巨大体现。

半个月以前,我们刚刚启动了被纳入“十一五”科技规划的由质检部门牵头的5个基础条件平台项目。

《规划纲要》与质检科技相关的内容可以总结为“一个战略”、“四个体系”、“七项重点任务”。“一个战略”就是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四个体系”分别指:研究建立高精确度和高稳定性的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完善检测实验室体系、完善认证认可体系、完善技术型贸易措施体系;“七项重点任务”包括:重点研究开发食品安全关键体系,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关键体系,食物污染防控智能化体系,高通量检验检疫安全监控体系,先进条码自动识别技术,燃烧、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事故的防控技术,纳米、尺度表征与度量学。

这么多内容与质检工作紧密相关,这一方面说明国家对质检科技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质检工作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国家标准委工交部主任殷明汉:

标准化要全面介入传统产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引导产业升级换代,其中每个方面都涉及标准化。以《全国装备制造业2005年~2007年标准化发展规划》为基础,到“十一五”末,我国将建立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含有自主创新技术和转化科技成果标准比例明显提高、基本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

标准制修订重点项目有重大技术装备标准、汽车产品标准、农业装备标准、基础机械装备标准、机械安全标准、钢铁标准、有色金属标准。通过“十一五”的努力,可望改变传统产业标准化水平偏低、自主创新的标准较少、国际化程度低以及标准的服务能力弱等问题。

国家标准委高新部主任刘霜秋:

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出路,在标准界、产业界甚至更广的范围内都已形成共识,关键是“十一五”期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标准的手段让自主核心技术形成产业。加强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潜力的高技术领域标准的研制,提高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化的能力,努力将具有我国自主核心技术的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逐步改变我国高新技术领域标准落后和受制于人的局面。

正在规划的高新技术领域“十一五”制修订标准的项目是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总体趋势确定的,主要有新一代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标准、深亚微米集成电路标准、软件产品标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标准、无线网络安全标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等系统标准、智能文档格式标准、新一代低速信息网络标准、中间件标准、软件工程标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标准、电网安全及技术标准、高压及超高压输电标准、电动汽车标准、电磁兼容与电磁辐射标准、高效清洁发电技术标准、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要求和综合利用标准、超导技术标准、纳米技术标准,以及工业信息化和自动化、能量计量及检测智能仪表、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标准等。

中国纤维检验局局长陆阳:

纤检工作事关国计民生,责任重大。它一头紧联纺织工业,一头与农民密不可分。“十一五”期间的纤维标准化工作,重点开展纤维检测标准体系建设,初步建立先进、科学及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标准体系和检测技术体系,确保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将开展“棉花仪器化检验与纺织配棉的关系研究”,为指导纺织工业有效利用棉花仪器化检验数据,提高棉花使用价值,实现节约资源,增强产品竞争力,提供科学的基础。在新材料标准制修订中,开展罗布麻纤维、竹纤维等“新型纤维标准的研究制定”。

仪器化检验替代感观检验是国外纤维检测的发展趋势,也是走科学检测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目前很多检验设备靠进口,我们需要有适合中国棉花特点的自己的检验设备。“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完成很多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如研制HVI(大容量快速检测仪)远程监控系统、EFS(纺织企业利用HVI数据自动配棉系统)等技术。未来我们将投入近10亿元,在全国建立近百个实验室,建立起纤维质量检测体系,它可直接或间接为国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仅棉花仪器化检验实施后,每年可节约成本费用数十亿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