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纲理事长:建设质量强国是《纲要》之魂
“她吹响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号角。”
“她勾画了建设质量强国的蓝图。”
“她肩负着建设质量强国的使命!”
2月7日,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质量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起草组组长张纲谈起刚刚颁布的《纲要》时心潮澎湃,满怀感情地一口气连说了3个“建设质量强国”。
他双手翻阅印着《纲要》内容的国务院红头文件,激动地对记者说:“建设质量强国,就是《纲要》的灵魂。”
一个灵魂贯穿始终
20多个月前开始起草的《纲要》,刚一启动就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国家新一轮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纲要》能否出台,以何种方式出台,受到包括美国、日本等国以及国内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2月6日以国务院文件印发的《纲要》,顺应了全国各界的期待。《纲要》以整体创新的成果,展示在世人面前。
纵观这份14000余字的《纲要》,“建设质量强国”作为《纲要》的灵魂贯穿始终。
在指导思想上,《纲要》把推动建设质量强国作为落脚点明确定位。在发展目标上,《纲要》勾画了质量强国的清晰蓝图。在战略举措上,围绕建设质量强国,《纲要》提出一系列创新思路。在组织实施上,《纲要》进一步明确建设质量强国的保障措施。
为什么把建设质量强国作为《质量发展纲要》的灵魂?张纲说:主要基于4个考虑:
一是质量反映国家的综合实力。质量既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硬实力的体现,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软实力的反映。提升质量需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也就是从质量强国的高度,来作出统筹规划,总体部署。
二是质量发展是国家由大变强的内在需求。《质量振兴纲要》实施15年来,我国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支撑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但从总体来看,质量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规模的增长。质量问题影响到国家核心竞争力,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成为社会的热点,甚至损害了国家的对外信誉和形象。建设质量强国尤显重要和紧迫。
三是建设质量强国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一份社会调查显示,95.1%的公众认同质量强国,90.6%的公众表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与自身的关系紧密。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232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15份关于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议案或提案。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全面实施了质量兴(强)省战略。
四是以质量强盛国力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综观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史,质量在大国崛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德国政府在上世纪50年代,实施了“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国策,在全球确立了“德国品牌、质量一流”的国家形象。60年代日本提出质量救国战略,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凭借质量优势大举进入全球市场。80年代美国出台《质量振兴法案》,通过一系列激励质量创新的措施,使美国在主导产业上再塑全球霸主地位。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重视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把质量摆在国家战略地位全面推进。
最终,起草组一致认为,要把建设质量强国作为起草《纲要》的灵魂,凸显质量的作用,反映强国的意志。
二次接力肩负使命
在《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历史使命顺利完成之际,二次接力的《质量发展纲要》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从“质量振兴”到“质量发展”,尽管只有两个字的变化,却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质量发展意指质量事业的发展和质量提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少包含3层含义:一是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二是质量要素不断优化,三是质量效能不断增强。
为此,《纲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张纲说,《质量发展纲要》是《质量振兴纲要》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努力写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规划,反映时代特色、创新进取的规划。“建设质量强国”作为新《纲要》的灵魂,反映在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各个方面。这是最大的创新。
《纲要》还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统筹质量安全与质量发展。通篇立足当前,提出措施,力求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同时,面向未来,谋划发展,推进质量进步的事业,将“建设质量强国”纳入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轨道。
同时,《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草组专门设立质量强国专项课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20多万字的报告。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勾画出质量强国的规划蓝图,包括阶段目标的确定、指标体系的构建、政策措施的拟定,以及重大工程的设计等,增强了《纲要》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目标就是方向。”张纲说。《纲要》确立的目标,由一组完整的指标体系构成,阶段明确,数据清晰,依据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作风,使建设质量强国的愿景看得见,摸得着,使国人充满信心。
三番五次汇集民智
历时20多个月,终于呱呱坠地。就像看着自己心爱的孩子,张纲一遍又一遍地不时翻阅着手中的《纲要》,满脸的喜悦和振奋。
说起《纲要》编写过程的台前幕后,张纲说:“《纲要》的颁布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质量工作的结果。回顾《纲要》整个起草过程,汇聚了各方面的创造和智慧,凝聚了众多工作者的艰辛和心血。”
《纲要》起草近两年来,得到了质检总局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通力协作。2010年7月,时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在组织召开《质量发展纲要》起草工作部署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在《纲要》编写中突出“质量强国”。2010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亲任起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和五部委负责人任副组长,加强起草工作的领导。
《纲要》在起草过程中,广开渠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9轮系统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以及网上征求民意,先后共采纳579条意见。相关领域30多位专家为《纲要》起草提供了智力支撑。起草组还邀请中国标准院、上海质科院、中国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对外经贸大学、武汉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组织开展了4个重大课题的专项研究。
2011年11月10日,6位国务院参事联名报送了《关于建设质量强国的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进一步重视,强力助推了《纲要》的出台。
《纲要》出台的过程,是一个勇于探索、创新进取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质量、精益求精的过程。主题、框架、初稿;调研、讨论、修改……在20多个月的时间里,起草组共召开各类会议30余次,对《纲要》草稿反复讨论、认真推敲、精心修改,先后正式改稿50多次。
《纲要》起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张纲说,办公室的工作千头万绪,他们与总局有关司局和相关部委在《纲要》形成过程中,从大纲形成、专题设立、调研组织、起草修改、协调报批,直至《纲要》颁布后的宣贯,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纲要》的颁布令人振奋。但是,这只走完了第一步,要实现《纲要》既定的目标,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张纲说:“对于质量发展的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她吹响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号角。”
“她勾画了建设质量强国的蓝图。”
“她肩负着建设质量强国的使命!”
2月7日,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质量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起草组组长张纲谈起刚刚颁布的《纲要》时心潮澎湃,满怀感情地一口气连说了3个“建设质量强国”。
他双手翻阅印着《纲要》内容的国务院红头文件,激动地对记者说:“建设质量强国,就是《纲要》的灵魂。”
一个灵魂贯穿始终
20多个月前开始起草的《纲要》,刚一启动就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国家新一轮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纲要》能否出台,以何种方式出台,受到包括美国、日本等国以及国内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2月6日以国务院文件印发的《纲要》,顺应了全国各界的期待。《纲要》以整体创新的成果,展示在世人面前。
纵观这份14000余字的《纲要》,“建设质量强国”作为《纲要》的灵魂贯穿始终。
在指导思想上,《纲要》把推动建设质量强国作为落脚点明确定位。在发展目标上,《纲要》勾画了质量强国的清晰蓝图。在战略举措上,围绕建设质量强国,《纲要》提出一系列创新思路。在组织实施上,《纲要》进一步明确建设质量强国的保障措施。
为什么把建设质量强国作为《质量发展纲要》的灵魂?张纲说:主要基于4个考虑:
一是质量反映国家的综合实力。质量既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硬实力的体现,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软实力的反映。提升质量需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也就是从质量强国的高度,来作出统筹规划,总体部署。
二是质量发展是国家由大变强的内在需求。《质量振兴纲要》实施15年来,我国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支撑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但从总体来看,质量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规模的增长。质量问题影响到国家核心竞争力,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成为社会的热点,甚至损害了国家的对外信誉和形象。建设质量强国尤显重要和紧迫。
三是建设质量强国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一份社会调查显示,95.1%的公众认同质量强国,90.6%的公众表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与自身的关系紧密。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232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15份关于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议案或提案。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全面实施了质量兴(强)省战略。
四是以质量强盛国力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综观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史,质量在大国崛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德国政府在上世纪50年代,实施了“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国策,在全球确立了“德国品牌、质量一流”的国家形象。60年代日本提出质量救国战略,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凭借质量优势大举进入全球市场。80年代美国出台《质量振兴法案》,通过一系列激励质量创新的措施,使美国在主导产业上再塑全球霸主地位。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重视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把质量摆在国家战略地位全面推进。
最终,起草组一致认为,要把建设质量强国作为起草《纲要》的灵魂,凸显质量的作用,反映强国的意志。
二次接力肩负使命
在《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历史使命顺利完成之际,二次接力的《质量发展纲要》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从“质量振兴”到“质量发展”,尽管只有两个字的变化,却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质量发展意指质量事业的发展和质量提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少包含3层含义:一是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二是质量要素不断优化,三是质量效能不断增强。
为此,《纲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张纲说,《质量发展纲要》是《质量振兴纲要》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努力写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规划,反映时代特色、创新进取的规划。“建设质量强国”作为新《纲要》的灵魂,反映在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各个方面。这是最大的创新。
《纲要》还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统筹质量安全与质量发展。通篇立足当前,提出措施,力求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同时,面向未来,谋划发展,推进质量进步的事业,将“建设质量强国”纳入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轨道。
同时,《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草组专门设立质量强国专项课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20多万字的报告。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勾画出质量强国的规划蓝图,包括阶段目标的确定、指标体系的构建、政策措施的拟定,以及重大工程的设计等,增强了《纲要》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目标就是方向。”张纲说。《纲要》确立的目标,由一组完整的指标体系构成,阶段明确,数据清晰,依据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作风,使建设质量强国的愿景看得见,摸得着,使国人充满信心。
三番五次汇集民智
历时20多个月,终于呱呱坠地。就像看着自己心爱的孩子,张纲一遍又一遍地不时翻阅着手中的《纲要》,满脸的喜悦和振奋。
说起《纲要》编写过程的台前幕后,张纲说:“《纲要》的颁布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质量工作的结果。回顾《纲要》整个起草过程,汇聚了各方面的创造和智慧,凝聚了众多工作者的艰辛和心血。”
《纲要》起草近两年来,得到了质检总局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通力协作。2010年7月,时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在组织召开《质量发展纲要》起草工作部署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在《纲要》编写中突出“质量强国”。2010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亲任起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和五部委负责人任副组长,加强起草工作的领导。
《纲要》在起草过程中,广开渠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9轮系统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以及网上征求民意,先后共采纳579条意见。相关领域30多位专家为《纲要》起草提供了智力支撑。起草组还邀请中国标准院、上海质科院、中国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对外经贸大学、武汉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组织开展了4个重大课题的专项研究。
2011年11月10日,6位国务院参事联名报送了《关于建设质量强国的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进一步重视,强力助推了《纲要》的出台。
《纲要》出台的过程,是一个勇于探索、创新进取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质量、精益求精的过程。主题、框架、初稿;调研、讨论、修改……在20多个月的时间里,起草组共召开各类会议30余次,对《纲要》草稿反复讨论、认真推敲、精心修改,先后正式改稿50多次。
《纲要》起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张纲说,办公室的工作千头万绪,他们与总局有关司局和相关部委在《纲要》形成过程中,从大纲形成、专题设立、调研组织、起草修改、协调报批,直至《纲要》颁布后的宣贯,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纲要》的颁布令人振奋。但是,这只走完了第一步,要实现《纲要》既定的目标,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张纲说:“对于质量发展的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 田世宏会见ISO主席约翰·沃尔特(2019-04-29)
- 田世宏出席2019年中国IEC青年专家暨国际标准化青年英才选培活动启动会(2019-04-23)
- 田世宏出席浙江省省部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2019-04-16)
- 田世宏赴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调研(2019-02-12)
- 田世宏会见蒙古竞争和消费者保护局主席 勒哈格瓦 · 白木巴素仁(20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