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灵魂 质量是生命
—— 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济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也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启动并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经过深入研究,项目组提出了制定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建议,推动中国制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经过10年的奋斗,到2025年,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进入制造强国的行列。

  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挑战和机遇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全球领先的制造业规模,成为“制造大国”,有力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着增强了综合国力。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具备了强大的产业基础、独特的制造业人力资源优势;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蛟龙”载人潜水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天河高性能超级计算机、高铁设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为代表的大批重大装备,显示出巨大的创新力量,具备了更加雄厚的基础和条件。

  然而,中国制造业仍“大而不强”,还不是一个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不强,最主要的差距在于创新和质量: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在技术方面一直处在跟踪和追赶状态,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许多关键技术还远远没有掌握;另一方面,制造业的整体质量不高,附加值较低,品牌效应不强。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制造业面临新的挑战。从外部因素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从内部因素看,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制造业传统比较优势减弱。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实质上是“数量—质量效益发展模式转换陷阱”。这些挑战对制造业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出了紧迫的要求。

  当前,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技术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已经到来。这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一方面,中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就像体育比赛换到了一个新场地,如果我们还留在原来的场地,那就跟不上趟了。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中国的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比如德国近期发布了“工业4.0”战略,德国已经完成了工业1.0、2.0、3.0,正在向工业4.0迈进。我们要后来居上,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完成工业2.0、3.0、4.0。当前,中国和发达国家掌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核心技术的机会是均等的,为中国制造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既有优势”,在若干重要领域抢得先机、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同时,四化同步推进、“两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制造业创造了巨大市场空间,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应毫不动摇。当前,“中国制造”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具备建设制造强国的独特优势。

  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

  中国要建设制造强国,就要促进制造业实现又大又强,应具备四个主要特征:一是雄厚的产业规模,二是优化的产业结构,三是良好的质量效益,四是持续的发展潜力。

  根据制造强国特征,我们构建了由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构成的制造业评价体系。对未来30~40年中国制造业综合指数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强国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 2025年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 2035年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3) 2045年中国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是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统筹利用各方面优良资源、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为发展方针的战略对策和行动计划。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进入制造强国行列,实现工业化。具体目标是:制造业增加值位居世界领先;主要行业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一批优势产业率先实现突破,实现又大又强;部分战略产业掌握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制造业集群。

  三、“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方针与战略对策

  “中国制造2025”要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为发展方针,实施八大战略对策。

  (一)创新驱动

  创新是中国制造的灵魂,是制造业发展的引擎,是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竭动力,必须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施以下三项战略对策。

  战略对策1:推行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

  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是通过两化融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共性使能技术,贯穿在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模式创新的各个方面,应该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战略对策2: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技术;开发设计工具软件,构建设计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由代加工企业向代设计企业转变。

  战略对策3: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依靠教育兴制造业、依靠人才兴制造业。

  (二)质量为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中国制造质量的提高滞后于经济规模的增长,大多数领域产品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质量问题依然突出,质量不合格率高,关键零部件可靠性低;二是质量基础滞后;三是质量竞争力不强。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质量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石,是国家强盛的关键内核。德国在工业2.0的时候就解决了质量问题,中国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必须下决心解决质量问题,必须过质量这一关。质量是中国制造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质量是中国制造的生命,“生命不保,何谈发展”?必须把提高质量放在“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地位、优先地位。

  同时,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工业化发展道路,更加强调新的技术革命对提高质量的促进作用,用创新的方式、用工业4.0的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技术、新方法,更好地解决质量问题。

  中国制造业要从依赖低廉的资源价格和较低的人力成本的产品低价竞争优势,向依靠质量升级和品种优化的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要实施以下两项战略对策。

  战略对策4:强化制造基础

  大力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加强“四基”建设:强化工业基础,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及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的整体水平,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战略对策5:提升产品质量

  推动质量和品牌建设。一是强化质量发展基础。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强化重点领域的技术、产品与管理标准制定和实施;建设一批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重点产业集群和聚集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二是加快提升重点领域产品质量。推进重大装备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等共性质量技术研发与攻关;鼓励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种更新换代。三是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加强消费品等重点产品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消费品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强化企业质量担保责任及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四是培养国际知名品牌。加大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突出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推进国家品牌、区域品牌、行业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国外品牌,加快提升自主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实施以下战略对策。

  战略对策6:推行绿色制造

  一是促进流程制造业绿色发展,建立循环经济链。二是开发和推广量大面广的节能、节材和环保产品、装备、工艺。三是发展再制造工程。

  (四)结构优化

  结构优化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主要途径。要实施以下两项战略对策。

  战略对策7: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2025年以前,大力支持对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集成电路及其专用生产装备、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汽车、节能环保、农产品加工7大战略必争产业优先发展;选择与国际先进水平已较为接近的航天装备、通信网络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钢铁冶金、石油化工、家用电器7大优势产业,进行重点突破。

  大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

  战略对策8: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一是促进制造业由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转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二是实现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业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变。

  “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体现为四大转变和一条主线。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一条主线: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中国制造业的同志们有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实施“中国制造2025”,到2025年,我们国家实现工业化,进入制造强国行列;再经过20年的努力,到2045年,中国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强国,以制造业的繁荣和强大,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