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克劳士比博士出生于1926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本世纪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品质大师中的大师”“零缺陷之父”“一代质量宗师”,致力于“质量管理”哲学的发展和应用。他最早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了质量成本的定义。质量成本是产品总成本的一部分,它包括确保满意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质量的有形损失与无形损失,如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等。引发了全球源于生产制造业、继而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的质量运动。
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卓越、美丽、独特”等术语都是主观和含糊的。原则二:质量系统。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坏的从好的里面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原则三:工作标准。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zero defects),而不是“差不多就好”(close enough is good enough)。“差不多就好”是说,我们将仅仅在某些时候满足要求。原则四:质量的衡量。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price of nonconformance,PONC)来衡量的。
除了“零缺陷”,品质和品牌是克劳士比留给我们的最大的精神财富。品质是企业创建的基础和满足客户需要的功能利益,品牌是符合客户需要的精神利益。品质运作的是实物资产,品牌运作的是心灵资产。他对于品质和品牌的高屋建瓴的观点,也为我们打造卓越品牌提供了“水源”。在他看来,卓越品牌,一定是高品质的品牌,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而不是金玉其外的和昙花一现的品牌。而高品质的品牌,是商业诚信的结晶,是对客户期望的创新满足和持续满足。
在半个多世纪的质量管理文献中,克劳士比是这个领域内被引用得最多的作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质量免费》和《质量无泪》,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对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是质量管理的经典著作。他的著作被公认为是质量与管理科学中最好的著作。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耶鲁大学的管理学院等专门开设了“克劳士比管理哲学”(Crosbyism)课程。由于率先提出“第一次就做对”理念,掀起了一个时代由上而下的零缺陷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