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说:“不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只要有公平竞争的环境,企业自己就可以做好!”在她看来,企业最重要的不是资金问题,而是质量和技术问题,这一观点也赢得了总理的频频点头。
从向国家要政策扶植,到向国家要一个放开手脚、公平竞争的空间,中国企业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自信,也从思想上进一步迈向成熟。他们愿意走出“有形大手”的庇护,去面对市场的大浪淘沙,与来自国内国际的竞争对手,真刀真枪的去抢市场。
李克强总理说:“中国人既勤劳,又富有智慧,怎么把勤劳和智慧的潜力都释放出来?政府必须要给企业松绑,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离不开父母的孩子永远长不大,新一届政府反复要求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就是让政府把该做的做起来,把该放的放掉,让市场充分竞争、公平竞争。同时也将那些习惯了政策倾斜和“赚政府补贴”的企业推向市场,让价格、供求、竞争这些市场的基本规律去做选择,推动企业走向成熟。
这种“放”的智慧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理念的直接体现。如果政府事无巨细,包办一件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与产品相关的任何程序、环节都要直接监管,那么,产品的实际生产、制造或使用单位就可以大松一口气了:因为对于生产厂商而言,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成了获得政府部门的许可,而不是接受市场的检验,这就导致了每每出现质量问题,政府部门反而成了消费者口诛笔伐的“替罪羊”。
世界各国的经验,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凡是竞争更充分的领域,企业的水平就越高。还是以家电行业为例,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我国家用电器行业目前已颇具国际竞争力,家电企业也走出了海尔等响当当的品牌。
那么,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在刺刀见红的商战中,企业又要靠什么去赢得客户呢?质量肯定是其中最有号召力的答案。美国现代质量管理协会主席哈林顿曾说:现在世界上进行着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不是一场使用枪炮的流血战争,而是一场商业战,这场战争的主要武器就是质量。
过硬的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对于企业来说,无论再精巧的技术,还是再先进的理念,最终都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上。在这个消费者用脚来为企业投票的时代,如果企业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必然会面临淘汰。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提出的推动“三个转变”,到李克强总理所提出的“企业要把质量打造成为新的竞争优势”,都是基于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所做出的科学论断。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神话般的增长,但同时也累积了不少深层次矛盾,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是时候回归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中来了。而这种“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就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面对世界纷繁复杂的变化,面对新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面对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李克强总理说,企业自己首先要“强身健体”、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增强竞争力。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更包括体制创新,要改革调整企业管理方式,从过去“拼价格”变为现在的“拼质量”。
公平竞争的环境就像是拳击场上刚正不阿的裁判,不偏不向,而质量就是企业的拳头,硬气的一方就是获胜者。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又有13亿人大市场的支持,当他举起质量的拳头时,必然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