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纲要导读

郎志正:让更多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2012年02月22日 08:45    信息来源:http://www.cqn.com.cn/news/zgzlb/diyi/535400.html

阳光暖暖地照进书房,77岁的郎志正教授开心地笑着。在他的背后,是装满书籍的书橱。书房搁置架上,有一些其出席重要会议的留影,有当年朱镕基总理给他颁发参事证书的,有他坐在温家宝总理身边的……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一个值得回忆的瞬间,以及郎志正教授沉甸甸的质量情结。

作为《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专家组成员,以及40余年的质量从业经历,郎志正对《纲要》的发布似乎有着更多的欣喜与感慨。

“50多年来,从产品设计师、教授到国务院参事,再到专家组成员,我找到了值得我终身奋斗的质量事业。今天,我又幸运地参与并见证了《纲要》的发布。”郎志正欣慰地说:“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纲要》是整个国家发展纲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要与其他纲要协调好,还要与其他部门协调好。”在我国最早提出大质量概念的郎志正看来,质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大质量概念的角度看,它不仅包括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也包括经济运行质量、经济增长质量、发展质量、环境质量、人口质量、教育质量等。“在《纲要》草案讨论过程中,是否包括环境质量,当时是有争议的。”郎志正提出,为了和其他专业的纲要协调,建议把重点放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上,并把环境质量相关要求纳入到产品、工程和服务之中。“结果,《纲要》中采纳了这个意见。”这让他非常欣慰。

“《纲要》首次从国家的高度,提出建设质量强国的战略。”郎志正感慨地说,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二,产品足迹几乎遍布全球,中国市场已成为国际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质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体现了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质量不仅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发展的战略问题。因此,《纲要》提出建设质量强国,不仅非常必要和及时,而且在《质量振兴纲要》的基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利于更好地落到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纲要》提出了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全面明晰了主体与监管的关系。郎志正坦言:“产品和服务质量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服务出来的,不是检验和监管出来的。”他认为,把“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放在《纲要》“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后面的第一个章节,凸显了它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企业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责任主体,所有保证质量的体制和机制,都要靠企业依法自觉地来执行。

《纲要》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先进企业的标杆引领作用。在郎志正看来,企业主要的社会责任首先在于为顾客和市场提供保证质量和安全的产品、工程和服务;其次是满足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当然,也包括企业所承担的公益活动。

《纲要》提出建立质量发展激励机制,以及建立国家和地方质量奖励制度,郎志正对此感触颇深。看着手中的《纲要》,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激动、欣喜、兴奋溢于言表:“这是多年来质量管理工作者和广大企业的热切期望,说出了广大质量人的心里话,深受企业欢迎,为国家质量奖和地方质量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是一个特大喜讯。”

不仅如此,《纲要》还要求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开展知名品牌的创建工作。“产品无国界,品牌有归属。”多年的质量从业经历,让郎志正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品,都应有自己的品牌。品牌的基础在于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的品牌根植于这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品牌的内涵是三品——品质(质量)、品格和品德。“我们需要大力推动自主品牌建设,在不远的将来,让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人物简介

郎志正,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7月被聘为国务院参事,2010年8月离任。管理学家,我国著名的质量、标准化和认证认可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在我国率先提出了大质量概念并作了阐述;最早提出服务质量的理论。著作30余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以及“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中国杰出质量人”等称号。作为国务院参事,曾提出39余件“参事建议”,获国务院领导多次批示。2011年11月,当选为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