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连线——让中国肉牛产业走向世界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皓月集团董事长丛连彪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做强做大中国肉牛产业,让中国肉牛产业走向世界》的提案,并提出“以文化交流为桥梁,向世界推介中国牛肉品牌”,引起多方关注。
3月6日晚,丛连彪做客铁道大厦驻地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中心网络视频采访间,与做客大成路9号驻地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中心网络视频采访间的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为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支招献策。“我国肉牛产业在世界的地位如何?”“我国的肉牛产业怎么样才能在世界‘牛’起来?”“国际文化交流与肉牛产业怎么结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央广中国之声、中国政协杂志、中国财经报、中国县域经济报的记者,围绕“让中国肉牛产业走向世界”访谈主题,与分处两个驻地的新闻中心网络视频采访间的两位嘉宾展开了一场“云端”对话。
记者们连线与两位嘉宾展开了一场“云端”对话。
肉牛是朝阳产业但存在问题
为什么会对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感兴趣?丛连彪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表示,牛肉低脂肪、高蛋白,营养健康,且肉牛产业属于我国朝阳产业。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肉牛供给保障工作,2021年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肉牛产业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推进肉牛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全国牛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的行动目标。今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开局之年。现在我们国家各个地方发展肉牛产业的势头很好,吉林省实施了“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河南省和黑龙江省也逐步加快发展肉牛产业,可以说,我们国家的肉牛产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皓月集团董事长丛连彪向记者们打招呼
对于我国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丛连彪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的肉牛养殖产能明显供小于求。纵观全球,越是发达国家越是以牛肉为骨干肉食品,欧美发达国家牛肉年人均消费量都在近50公斤,世界中等国家平均水平也都在20多公斤,而我国人均仅为6.6公斤。目前国产牛肉的自给率仅为75%,另有233万吨是依靠进口。预计到2035年,我国牛肉消费总量将达到1400万吨,缺口也将达到300万吨以上。二是尚未建立规模化、标准化肉牛产业发展机制。肉牛产业前期投资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想要做强做大做优,绝大多数企业都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三是缺少知名的优质肉牛品牌。目前,我国肉牛现代化饲养条件比较薄弱,饲养和管理水平比较低,国产牛肉中大部分是普通牛肉,优质和高档牛肉比较少,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牛肉品牌认同感普遍较低,使我国牛肉走进国际化市场受到限制。
全国政协委员、皓月集团董事长丛连彪回答记者提问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需要创新
针对我国肉牛产业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丛连彪提出四条建议:
一是给予肉牛产业优势发展省份重点集群化政策支持。比如,对肉牛企业精深加工税收政策;对肉牛养殖企业从国外引进符合农业农村部标准的基础母牛,开通绿色通道和资金支持。二是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全球化国家级肉牛创新中心。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技术创新平台做支撑,加强与世界各国美食文化和养殖加工技术的交流合作,用全球化视野吸纳国内外先进技术,打造集品种、养殖、加工于一体的技术交流平台,用工业化大数据思维谋划现代肉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今天,养殖已经不再是技术低下、产业落后的代名词,而逐渐成为深挖数据价值的高科技行业。三是提升肉牛质量、实施品牌效应,提高我国牛肉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比如说,农业农村部要加快国产高端牛肉新品种认定工作;中间环节向集群化精深加工转变,打造国家级肉牛精深加工专业园区,发展高成长性、高附加值和带动性强的项目;市场端培育全国性的肉牛品牌,提升国产牛肉销量占比和国际知名度,为我国肉牛产业国际化提供助力。四是以文化交流为桥梁,向世界推介中国牛肉品牌。
掌握“种源芯片”借鉴先进技术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广泛开展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五大洲勋章”和巴基斯坦总统亲自授予的“巴基斯坦之星”荣誉勋章。他对丛连彪的提案深表认同,尤其是认为提案中的第四条建议可行性很高,为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路径。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在大成路9号驻地网络视频采访间与丛连彪委员对话
对于国际文化交流与肉牛产业发展的结合,龙宇翔提出了三条建议:
一是引进良种繁育体系,改良优质肉牛品种。建议把优化肉牛品种纳入与世界上肉牛产业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当中,通过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交流信息,利用现代基因技术做好生物技术育种工作,最终将肉牛“种源芯片”牢牢掌握在国人手里,彻底改变中国肉牛种质和高档牛肉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二是学习借鉴先进技术,提高肉牛养殖效益。如何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国际屠宰率结算,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建议在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中,以文化交流为桥梁,举办肉牛产业研讨会和养殖技术研讨会,组织国内优秀的肉牛养殖企业和技术人员到肉牛养殖强国参观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研究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肉牛养殖技术,实现我国肉牛养殖效益的提升。三是大力开展民间外交,打造知名肉牛品牌。民间外交天然具有亲和优势,不仅是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在推广和打造中国品牌等方面同样具有不可忽略的优势。建议在开展民间外交活动的同时,大力实施中国肉牛品牌打造工程,积极举办国际农产品推介会、国际美食节、中国肉牛产品巡展等活动,积极开拓国际肉牛产业市场;在国内肉牛产业大省,打造旅游形式的肉牛养殖农场和肉牛加工工厂,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牛肉的认同感,培育一批在世界知名的肉牛企业品牌和牛肉产品品牌。
对龙宇翔的观点,丛连彪非常赞同。他信心满怀地说,让每个中国人都吃上国产优质牛肉,这是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每个中国肉牛人奋斗的目标。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皓月集团董事长丛连彪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做强做大中国肉牛产业,让中国肉牛产业走向世界》的提案,并提出“以文化交流为桥梁,向世界推介中国牛肉品牌”,引起多方关注。
3月6日晚,丛连彪做客铁道大厦驻地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中心网络视频采访间,与做客大成路9号驻地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中心网络视频采访间的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为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支招献策。“我国肉牛产业在世界的地位如何?”“我国的肉牛产业怎么样才能在世界‘牛’起来?”“国际文化交流与肉牛产业怎么结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央广中国之声、中国政协杂志、中国财经报、中国县域经济报的记者,围绕“让中国肉牛产业走向世界”访谈主题,与分处两个驻地的新闻中心网络视频采访间的两位嘉宾展开了一场“云端”对话。
记者们连线与两位嘉宾展开了一场“云端”对话。
肉牛是朝阳产业但存在问题为什么会对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感兴趣?丛连彪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表示,牛肉低脂肪、高蛋白,营养健康,且肉牛产业属于我国朝阳产业。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肉牛供给保障工作,2021年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肉牛产业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推进肉牛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全国牛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的行动目标。今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开局之年。现在我们国家各个地方发展肉牛产业的势头很好,吉林省实施了“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河南省和黑龙江省也逐步加快发展肉牛产业,可以说,我们国家的肉牛产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皓月集团董事长丛连彪向记者们打招呼
对于我国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丛连彪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的肉牛养殖产能明显供小于求。纵观全球,越是发达国家越是以牛肉为骨干肉食品,欧美发达国家牛肉年人均消费量都在近50公斤,世界中等国家平均水平也都在20多公斤,而我国人均仅为6.6公斤。目前国产牛肉的自给率仅为75%,另有233万吨是依靠进口。预计到2035年,我国牛肉消费总量将达到1400万吨,缺口也将达到300万吨以上。二是尚未建立规模化、标准化肉牛产业发展机制。肉牛产业前期投资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想要做强做大做优,绝大多数企业都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三是缺少知名的优质肉牛品牌。目前,我国肉牛现代化饲养条件比较薄弱,饲养和管理水平比较低,国产牛肉中大部分是普通牛肉,优质和高档牛肉比较少,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牛肉品牌认同感普遍较低,使我国牛肉走进国际化市场受到限制。
全国政协委员、皓月集团董事长丛连彪回答记者提问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需要创新针对我国肉牛产业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丛连彪提出四条建议:
一是给予肉牛产业优势发展省份重点集群化政策支持。比如,对肉牛企业精深加工税收政策;对肉牛养殖企业从国外引进符合农业农村部标准的基础母牛,开通绿色通道和资金支持。二是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全球化国家级肉牛创新中心。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技术创新平台做支撑,加强与世界各国美食文化和养殖加工技术的交流合作,用全球化视野吸纳国内外先进技术,打造集品种、养殖、加工于一体的技术交流平台,用工业化大数据思维谋划现代肉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今天,养殖已经不再是技术低下、产业落后的代名词,而逐渐成为深挖数据价值的高科技行业。三是提升肉牛质量、实施品牌效应,提高我国牛肉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比如说,农业农村部要加快国产高端牛肉新品种认定工作;中间环节向集群化精深加工转变,打造国家级肉牛精深加工专业园区,发展高成长性、高附加值和带动性强的项目;市场端培育全国性的肉牛品牌,提升国产牛肉销量占比和国际知名度,为我国肉牛产业国际化提供助力。四是以文化交流为桥梁,向世界推介中国牛肉品牌。
掌握“种源芯片”借鉴先进技术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广泛开展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五大洲勋章”和巴基斯坦总统亲自授予的“巴基斯坦之星”荣誉勋章。他对丛连彪的提案深表认同,尤其是认为提案中的第四条建议可行性很高,为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路径。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在大成路9号驻地网络视频采访间与丛连彪委员对话
对于国际文化交流与肉牛产业发展的结合,龙宇翔提出了三条建议:
一是引进良种繁育体系,改良优质肉牛品种。建议把优化肉牛品种纳入与世界上肉牛产业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当中,通过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交流信息,利用现代基因技术做好生物技术育种工作,最终将肉牛“种源芯片”牢牢掌握在国人手里,彻底改变中国肉牛种质和高档牛肉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二是学习借鉴先进技术,提高肉牛养殖效益。如何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国际屠宰率结算,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建议在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中,以文化交流为桥梁,举办肉牛产业研讨会和养殖技术研讨会,组织国内优秀的肉牛养殖企业和技术人员到肉牛养殖强国参观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研究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肉牛养殖技术,实现我国肉牛养殖效益的提升。三是大力开展民间外交,打造知名肉牛品牌。民间外交天然具有亲和优势,不仅是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在推广和打造中国品牌等方面同样具有不可忽略的优势。建议在开展民间外交活动的同时,大力实施中国肉牛品牌打造工程,积极举办国际农产品推介会、国际美食节、中国肉牛产品巡展等活动,积极开拓国际肉牛产业市场;在国内肉牛产业大省,打造旅游形式的肉牛养殖农场和肉牛加工工厂,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牛肉的认同感,培育一批在世界知名的肉牛企业品牌和牛肉产品品牌。
对龙宇翔的观点,丛连彪非常赞同。他信心满怀地说,让每个中国人都吃上国产优质牛肉,这是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每个中国肉牛人奋斗的目标。
- TCL携“随学堂”智学系列新品亮相2024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2024-10-19)
- 新中源陶瓷2024全域流量策略营销峰会成功举办 拉开全域流量之战序幕(2024-10-19)
- “隐形冠军”炼成记:杰普特争做激光技术细分赛道领跑者(2024-10-19)
- 让「偏爱」再升级,林氏家居携手王一博发布偏爱系列新品(2024-10-19)
- 2024中国品牌节,四季南山荣获“奶粉行业领军品牌”华谱奖! (2024-10-19)
-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龚小波考察内蒙古市场丨点赞“好想来”“新中意”玉米糖合作成果(2024-10-19)
- 馥郁醇香,澳洲共醉丨酒鬼酒悉尼品鉴盛宴璀璨绽放(2024-10-19)
- 稻花香集团连续11年蝉联中国企业500强(2024-10-19)
- TYPE R赛道竞技日粤港澳大集结,上演赛道对决“猴赛雷” (2024-10-19)
- 国庆坚守 点亮矿山之光 (2024-10-19)